•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依據Andersen第五代健康行為模型(Health Behavior Model)理論,

將影響我國民眾五項牙醫就醫滿意度及我國民眾使用預防性牙醫服務的因素分 為傾向因素、能用因素、需要因素及個人健康行為因素,研究架構如圖3-1,其 中傾向因素包括人口學特徵、社會結構及健康信念三個層面,本文歸類的變數包 含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最高學歷、職業、和醫師討論照護或治療方式及家人 從事醫療相關工作;能用因素包括個人家庭資源及社區資源兩個層面,本文歸類 的變數包含家戶收入、居住地分區、就醫地分區、居住地和就醫地不同、居住狀 況、容易預約牙醫師、進行衛生教育指導、簡易解說病情與照護方法、交通時間、

等候時間及看病與治療時間;需要因素包括自覺健康及臨床評估兩個層面,本文 歸類的變數包含自評健康(過去一個月)及假日需要看牙科;個人健康行為因素 包括飲食、運動、自我照護等,本文歸類的變數包含每天刷牙次數、喝酒、吸菸 及吃檳榔。本研究依據 Andersen 第五代健康行為模型理論,利用傾向因素、能 用因素、需要因素及個人健康行為因素分析影響我國民眾五項牙醫就醫滿意度及 我國民眾使用預防性牙醫服務。

28

此外,本研究進一步引用學者Asada等人(2014)之三階段方法來探討我國民

眾使用預防性牙醫服務之可能不平等現象。不同於一般迴歸分析法,本研究引用 此分析方法的主要概念,第一階段是先將研究變項區分為「健康行為」及「社經 地位相關」變項,爾後第二階段透過迴歸標準化的概念,分析經去除「健康行為」

的個人當責性(accountability)變項後,模式所預測出之民眾使用預防性牙醫服務 之不同優劣勢機率(亦即於社經地位影響下所展現的不平等情形);最後第三階 段再以此優劣勢機率作為新的研究依變項逕而分析各人口社會學/就醫經驗變項 與地理區位上是否具有顯著差異(圖3-2)。

29

3-1. 依據Andersen第五代健康行為模式之研究架構

健康結果

 五項牙醫就醫滿意度總分 A. 看病與治療過程 B. 診療環境

C. 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 D. 治療的效果

E. 醫療品質

個人健康服務利用

 使用預防性醫療服務

傾向因素

性別 年齡 婚姻狀況 最高學歷 職業

和醫師討論

家人從事醫療相關工作

能用因素

家戶收入 居住縣市 就醫縣市 居住狀況

居住地和就醫地不同 預約

交通時間 等候時間

看病與治療時間 衛生教育指導

簡易解說病情與照護方法

需要因素

自評健康 假日需看牙科

個人健康行為因素

每天刷牙次數 喝酒

吸菸 吃檳榔

30

3-2. 三階段方法探討我國民眾使用預防性牙醫服務之可能不平等現象

民眾使用預防性牙醫服務之不同 優劣勢機率(亦即於社經地位影 響下所展現的不平等情形) 健康行為變項

每天刷牙次數 喝酒

吸菸 吃檳榔

社經地位相關變項

最高學歷 職業 家戶收入

人口社會學/就醫經驗與地理區位變項

性別 年齡 婚姻狀況

和醫師討論照護或治療方式

家人從事醫療相關工作 居住地分區

居住地和就醫地不同 居住狀況

容易預約牙醫師 進行衛生教育指導

簡易解說病情與照護方法 交通時間

等待時間

看病與治療時間 自評健康

假日需要看牙科

31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