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研究之流程如圖(3-2)所示,所有參與者於研究措施介入前均參與體適能之 前測,實驗組接受連續12週、每週2次之彼拉提斯運動訓練,對照組則無額外 運動措施介入;經12週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均再次接受體適能後測。研究者隨 後進行資料收集與統計分析,並進行研究結果之討論。

對照組 無運動訓練 前測 (體適能)

實驗組 彼拉提斯運動訓練 (每週2次, 連續12週)

後測 (體適能)

資料收集 & 統計分析

結果討論

圖 3-2、研究流程圖

第六節 倫理考量

本研究需先經由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倫理委員會審查(Institutional Board Review, IRB)獲同意,另基於倫理考量,自主、利益原則及公正原則,以保障個 案的基本權益,在收案前向參與者說明研究主題及目的與過程、利益與風險,個 案可依其自由意志決定是否參與研究或退出研究,同意參與者填寫二份研究參與 同意書,一份個案 留存,一份由研究者妥善保存。問卷訪談所得之資料以匿名及 編號處理,所有資料保密,僅作學術研究用途,而研究過程中以個案身體狀況安 全為優先考量,將隨時注意個案參與措施時的身體狀況及反應。

第七節 研究工具

一、 身體組成:測試方式見圖(3-3)。

本研究以InBody230身體組成分析儀(Body composition analyzer, Biospace Co., Ltd.)測試身體組成,InBody230身體組成分析得自四成分模型,此模型 將身體組成區分成包含身體總水分、蛋白質、礦物質及體脂肪等四成分。

本研究主要以InBody230身體組成分析儀測試樣本之體脂肪率(%),測試時 手部握持於手部電極之正確位置,四指務必接觸電極表面,拇指輕輕地置 於拇指電極上並溫和按住該鈕,勿以指甲扣按按鈕,因指甲可能損害電極 並導致不正確之測試結果。腳部站立於腳部電極之正確位置,以光腳踏上 腳部電極,腳跟應先站立於圓形狀之腳部電極上,隨後前腳在踏上電極,

整個足底務必與腳底電極接觸,長褲之褲腳勿踩在腳跟與電極間。如受試 者之足底太小無法完全覆蓋前後兩電極,也應要求至少能與前後兩電極各 皆部份接觸。測試步驟如下:

(一) 衣著或配飾穿戴得越少,測試結果越精準。為儘可能近似純體重,測 試前應脫下厚重的外套或手錶。

(二) 腳跟及腳掌務必與電極接觸。

(三) 請勿將兩臂貼靠體側。略張兩臂使手臂與體側形成約15度角。

(四) 測試時輕鬆站立,切勿伸縮肌肉。

(五) 光腳踏上平台。一旦站上平台,LCD螢幕將顯示您的體重。兩手臂自 然下垂,輕鬆安靜站立直到體重之變動降低至零而體重值也穩定了。

(六) 當體重值穩定了InBody230顯示出體重。當資訊視窗切換至個人資料視 窗,體重被記錄至個人資料視窗之體重欄,提示使用者輸入個人資料。

(七) 以鍵盤輸入受試者個人資料,如身高及性別,完成資料輸入後,按Enter 輸入鍵。

(八) 遵照顯示於資料視窗上之測試步驟。InBody230將持續檢查您站立於平 台上之姿勢。如受試者安靜站立於平台上,姿勢也正確,測試將自動開始。

一旦測試開始進行,受試者應保持同樣姿勢,直到測試結束。

(九).測試進行中,螢幕上之測試分析視窗將依測試步驟之先後顯示身體組 成分析結果。當分析完成,InBody230將透過資料視窗告知測試已完成。受 試者應將手電極放回原位,並步下平台,InBody230隨即列印測試報告。

二、 柔軟度:本研究以坐姿體前彎測驗,測得體後柔軟度,測試方式見圖(3-4)。

受測者坐於地面或墊子上,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膝蓋伸直,腳尖朝上(布尺 位於雙腿之間)。受測者雙腿跟底部與布尺之25公分記號平齊(需脫鞋)。受 測者雙手相疊(兩中指互疊),自然緩慢向前伸展,儘可能向前伸,並使中指 觸及布尺後,暫停二秒,以便記錄。中指觸及布尺之處,即為成績登記之 點(公分)。測驗二次,取二次正式測驗中最佳成績,最小位數記錄至單位 公分¯¹。

圖 3-3、身體組成之測量

三、 肌耐力:本研究以腹肌等長肌耐力測驗,測得腹肌肌耐力。

測試方式見圖(3-5)。

請受試者平躺於軟墊上,雙膝彎曲約90度,雙腳掌平踩於軟墊上,腳踝處 由施測者協助固定;測驗開始後請受試者做仰臥起坐動作使頭頸肩離地,

手臂向膝蓋方向伸直並以手指輕觸膝蓋並維持肩胛骨離地,以碼錶測量維 持此姿勢的時間,以120秒為上限,記錄此時間為數據,最小位數紀錄至單 位為秒¯²。

圖 3-5、腹肌耐力之測量 圖 3-4、柔軟度之測量

四、 心肺適能:本研究以三分鐘登階測試,測量三次脈搏數,提供計算心 肺耐

力指數,以評估心肺耐力。施測者以碼錶計時三分鐘,受試者面對35公分 高的標準木箱站立(若此標準高度不適用於受試者,則可改採30或25公分高 度測試),依頻率設定為每分鐘96拍的節奏重覆上下階梯,次序為一腳上木 箱,另一腳上木箱,接著一腳退下木箱,另一腳再下木箱,每一次上上下 下共四拍,一分鐘共上下24次。中途若受試者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施測 者則需按停碼錶並紀錄實際運動時間。完成三分鐘或中途停止登階運動 後,請受試者於坐姿下,測量受試者運動後第一分鐘到ㄧ分30秒、第二分 鐘到二分30秒、第三分鐘到三分30秒的恢復脈搏數,之後將此三個脈搏數 帶入公式計算其登階心肺功能指數:

心肺功能指數= 運動持續時間(秒)×100 2×(三次脈搏數總和)

圖 3-6、心肺適能之檢測

第八節 運動訓練計畫

本研究所採取的運動訓練為彼拉提斯團體墊上運動,進行每週兩次、連續12 週的運動計畫。每堂課參與運動人數為12人,由一位Polestar Pilates™認證合格之 彼拉提斯教練指導運動課程的進行;在課堂進行同時有另一位同樣由Polestar Pilates™認證合格之物理治療師擔任監督,確保每位參與者在運動計劃進行中的 動作執行準確度。

彼拉提斯運動訓練計劃之完整內容請參看(附錄三),包含27個動作名稱、每 個動作重複的次數與時間,以及該動作之目的與執行的週數等。依照Polestar Pilates的訓練方式,同樣一個動作名稱會隨著不同的訓練階段而調整其做法及難 易度。例如呼吸練習每次執行的時間約為5分鐘,動作目的則為暖身與促進心肺 功能,執行的週數自第1週到第12週,在訓練初期為簡化動作並加強核心穩定度,

會練習側式呼吸並常配合呼氣時做動作﹔在訓練中後期,為了提高動作難度或加 強呼吸肌訓練,會嘗試不同的換氣時機,像在百次呼吸動作中會以快節奏的方式 加深換氣深度。個別動作執行方式請詳見(附錄四)。

第九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

本研究應用SPSS 17.0 for Window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各項資料處理與分析,

所有資料顯著水準定為 p<.05 。 一、 描述統計

基本資料中之類別變項:性別、婚姻狀態、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慢性病、每日 坐姿所佔時間、運動習慣、職業類別等以百分比描述。連續變項:年齡、身高、

體重、肌肉量、體脂率、腹肌肌耐力、柔軟度、心肺耐力等,以最大值、最小值、

平均值、標準差進行分析。

二、 推論統計

3-3、研究目的與統計方法對照表

研究目的 統計方法

實驗組與對照組同質考驗 卡方檢定、Independent t-test 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

(一) 四項體適能前測之差異。

(二) 四項體適能前後測變化值之差異。

Independent t-test

分別分析實驗組、對照組在運動前、後之成效。 Paired t-test 以兩組前測為共變項,進行兩組後測差異之

共變數分析。

共變數分析(ANCOVA)

當兩組之前測結果違反同質性假定時使用。 詹森-內曼法

(Johnson-Neyman technique)

第肆章 結果

本研究自社區收案,符合條件且同意參與研究者共125名,以立意取樣方式

依參與者的個人意願決定其分配之組別,實驗組共72名,對照組共53名。其中 實驗組流失9名個案(肩關節疼痛1名、腳踝扭傷1名、懷孕1名、工作地點或 時間調動共4名、個人家庭因素無法繼續參與共2名),餘63名個案中完成前後 測者60名,但以出席率達67%及以上才納入資料分析,總計實驗組之有效樣本 共53名。對照組流失18名個案(下背疼痛1名、感冒不適1名、出國2名、出 差忙碌等工作因素共10名、個人家庭因素無法參加後測共4名),總計對照組共 有35名完成前後測。最終共88名受試者完成前後測,分別包括了實驗組53名、

對照組35名,人數統計說明如圖(4-1)所示。

符合條件且同意參與研究者125名

依參與者意願分派組別

實驗組共72名 對照組共53名

實驗組共53名 對照組共35名 共流失9名:肩關節疼

痛1名、腳踝扭傷1名、

懷孕1名、工作因素4 名、個人家庭因素2名

共18名無參加後測:下 背痛1名、感冒1名、出 國2名、工作因素10 名、個人家庭因素4名

因故未參加後測3名

扣除出席率< 67%者

4-1、參與者人數統計圖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及人口學特質

所有完成全程研究的受試者基本資料及人口學特質,其分析結果詳見於表 (4-1)。經由獨立樣本t檢定 (Independent t test)、皮爾森卡方檢定 (Pearson Chi-Square test)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之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婚姻狀 態、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慢性病有無、重大疾病有無、每日坐姿所佔時間、運 動習慣有無與職業類別之人數分布均無顯著差異(p >.05)。

4-1、受試者基本資料及人口學特質的比較

項目

實驗組 (n=53)

對照組

(n=35) p 統計方法

平均數 ± SD 平均數 ± SD

年齡(yr) 42.32 ± 9.59 40.20 ± 10.62 .333 a 身高(cm) 161.94 ± 5.99 159.57 ± 6.14 .075 a 體重(kg) 60.63 ± 11.94 56.33 ± 8.10 .066 a 性別

男 女

人數 9 44

(比率%) (16.98%) (83.02%)

人數 4 31

(比率%) (11.43%) (88.57%)

.472 b

婚姻狀態 未婚 已婚

18 35

(33.96%) (66.04%)

14 21

(40.00%) (60.00%)

.564 b

教育程度 高中職 大專 碩士

7 40 6

(13.21%) (75.47%) (11.32%)

3 24 8

(8.57%) (68.57%) (22.86%)

.317 b

家庭經濟 普通 小康

35 18

(66.04%) (33.96%)

18 17

(51.43%) (48.57%)

.171 b

慢性病 無

有 糖尿病 有 高血壓 有 關節炎 有 其他

45 2 2 1 3

(84.91%) (3.77%) (3.77%) (1.89%) (5.66%)

28 0 3 0 4

(80.00%) (0.00%) (8.57%) (0.00%) (11.43%)

.437 b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