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節依研究設計所收集之資料,經統計分析處理後,將分析結果與討論用 三個章節呈現,第一章節為受試者基本資料、第二章節為心律變異性與代謝症候 群危險因子之分析、第三章節為心律變異性與心血管風險評估之分析。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

本研究樣本數為 30-64 歲中壯年族群,共有 150 人(男性 100 人、女性 50 人,平均年齡為 44.93±8.06 歲)。本節將呈現心律變異性及心血管危險因子(代 謝因子、十年心血管風險評估)部分之基本資料。

一、 心律變異性之描述性統計

心律變異性方面,詳見表 4-1。SDNN 為 25.60±9.81ms,正常有 80 人 (53.3%)、異常有 70 人(46.7%);LF為 151.96±148.22 ms2;HF為 82.40±85.29ms2

經由多篇文獻發現不同區域族群的之心律變異性標準平均值,可能因環境、

飲食、基因不同而有所不同,歐美地區SDNN數值平均普遍偏高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rtophysiology,1996; Umetani, 1998)。而台灣的研究部分SDNN數值與歐美地 區相較偏低,可見族群之間的差異(陳悅,2010)。況且使用不同的機型在判別上 也多少會有差異。本研究數值採用自律神經檢測儀於台灣地區大規模採樣,針對 不同性別、年齡層訂定之標準值。

表 4-1 心律變異性之描述性統計 (n=150)

名稱 人數 Mean±SD 最小值 最大值 百分比

SDNN(ms) 25.41±9.37 9.05 54.36

正常 80 31.91±7.45 19.42 54.36 53.3%

異常 70 17.98±4.64 9.05 40.81 46.7%

LF(ms2) 151.96±148.22 9.00 747.90

HF(ms2) 82.40±85.29 3.22 469.35

*SDNN正常標準為UNISAGE HRV檢測儀針對不同性別、年齡層定義之標準,

為大規模採樣後訂定(詳見附錄 2) 。

二、 心血管危險因子之描述性統計

心血管危險因子方面,分為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風險評估兩大面向,詳見表 4-2。代謝症候群部分針對總因子數及各因子細項描述。擁有三個以上代謝因子 的有 42 人(28%)、代謝因子為兩個以下的有 108 人(72%)。平均腰圍為 83.23±

10.05 cm;平均收縮壓為 117.87±15.23 mmHg、平均舒張壓為 74.80±11.75 mmHg,血壓正常的有 112 人(74.7%)、異常的有 38 人(25.3%)。平均高密度酯 蛋白為 50.03±13.01 mg/dl;平均三酸甘油脂為 133.63±93.80 mg/dl;平均空腹血 糖值為 105.25±31.25 mg/dl,正常的有 78 人(52%)、異常的有 72 人(48%)。心血 管風險部分,心力量表總分為 1.43±5.18 分;十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為 5.29±

3.98%;十年心血管疾病風險分級為輕度風險者的有 126 人(84%)、中度以上風險 者的有 24 人(16%)。有抽菸的有 46 人(30.7%)、無抽菸的有 104 人(69.3%)。

表 4-2 心血管危險因子之描述性統計 (n=150)

名稱 人數 Mean±SD 百分比

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

代謝因子數 1.75±1.34

≧3 個以上因子 42 28%

<2 個以下因子 108 72%

腰圍 83.26±10.71

血壓[收縮壓/舒張壓] mmHg 117.87±15.23 / 74.80±11.75

正常(SBP <130 mmHg /DBP <85 mmHg) 112 111.38±10.68 / 69.96±8.29 74.7%

異常(SBP ≧130 mmHg /DBP ≧85 mmHg) 38 136.97±9.49 / 89.08±8.32 25.3%

高密度酯蛋白[HDL] 50.03±13.01 三酸甘油脂[TG] 133.63±93.80 空腹血糖[AC] 105.25±31.25

正常(<100 mg/dl) 78 91.97±6.598 52%

異常(≧100 mg/dl) 72 119±39.98 48%

心血管風險評估

心力量表總分 1.43±5.18

十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5.29±3.98 十年心血管疾病風險分級

輕度風險(10%↓) 126 11.83±3.98 84%

中度風險以上(10%↑) 24 4.04±2.55 16%

抽菸

有抽菸 104 69.3%

無抽菸 46 30.7%

第二節 心律變異性與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之分析

本節呈現心律變異性與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的分析結果。經以皮爾森相關性 分析,結果如表 4-3 所示,SDNN與空腹血糖之間呈現顯著負相關(r=-.161,p

<.05)。HF 與 HDL 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r=.262,p<.05);而 HF 與腰圍 (r=-.287) 、 收 縮 壓 (r=-.171) 、 舒 張 壓 (r=-.186) 、 代 謝 症 候 群 危 險 因 子 數 (r=-.219)等之間呈現顯著負相關(p<.05)。

表 4-3 心律變異性與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之相關性分析(n=150)

SDNN(ms) LF(ms2) HF(ms2)

腰圍(cm) .047 .030 -.287* 收縮壓(mmHg) -.020 .039 -.171* 舒張壓(mmHg) -.0147 .084 -.186*

HDL(mg/dl) .102 .100 .262*

TG(mg/dl) -.128 -.087 -.075

空腹血糖(mg/dl) -.161* -.131 -.148

代謝因子數 -.124 -.103 -.219*

*

. P<.05

SDNN 數值已在大多數的研究中都已有明確的顯示可為整體心律變異性的 指標,雖說頻域分析之低頻與高頻常常被認定分別代表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 經 (Pagani et al., 1984 , 1986 ; Malliani et al., 1991 ),但此論點已被許多研究打 翻。尤其是在LF數值部分,在研究上代表意義較具爭議,有些人認為它代表交 感神經(Yien, et al, 1997;楊靜修、郭博昭,2003)。但有些人認為它代表交感與 副交感神經同時調控的指標,有如此差異是因為在某些交感神經活化狀態下 LF 會有下降的現象(Malliani,1991;陳高揚、郭正典、駱惠銘,2000)。HF 數值雖然 也有學者質疑,但與 LF 數值相比,HF 具有更多的研究顯示其可代表副交感神 經的活性(Chess et al., 1975 ; Piccirillo et al., 2009 )。

從相關分析中我們發現 SDNN 數值與空腹血糖部分呈現顯著負相關,表示 當血糖越高時,SDNN數值會越低,而血糖高的病人常會擔心因持續血糖過高造 成一些相關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的問題,是十分需要留 意的問題。在Ewing, Neilson and Travis(1984)的研究也發現糖尿病自律神經病變 的臨床表現一旦變得明顯之後,死亡率將明顯增高。因此早期偵測發現預防及治 療是很重要的。在心律變異性與糖尿病的研究上發現,糖尿病組的 SDNN 平均 低於正常組(萬穎、溫正樂,2002),也有研究發現當罹患糖尿病的時間越久或是 糖化血色素檢測結果越差時,心律變異性的數值就會越低,而且當糖化血色素與

病史相比,糖化血色素在心律變異性部分更有影響力(魏誠佑 等人,2006)。此 推測可能是當胰島素阻抗現象使脂肪容易分解成游離脂肪酸,經由一連串代謝反 應改變血脂肪組成,使三酸甘油脂增加,高密度酯蛋白減少,造成血管內皮傷害,

這可能是空腹血糖越高,會進一步影響自律神經整體活性的原因。

從HF數值的相關性結果分析上可以看到它與腰圍、收縮壓、舒張壓、代謝 因子數等之間呈現顯著負相關;且與高密度酯蛋白呈現顯著正相關,因此可合理 的判斷HF值的確可以代表副交感神經的活性。而此趨勢也與大多數研究結果一 致。

學者張榮認為,心律變異性的降低是造成心血管調節紊亂的指標,為了希望 能藉由心律變異性的數值來預測心血管危險因子的狀況,因此本研究將相關分析 所得知的 SDNN 與空腹血糖以及 HF 與血壓部分進一步以獨立樣本 T 檢定來進 行差異性分析,結果如表 4-4、表 4-5 所示。

表 4-4 SDNN與空腹血糖正常與否之差異分析(n=150)

  空腹血糖正常(n=78) 空腹血糖異常(n=72) T 值 P 值

SDNN(ms) 26.91±9.06 23.78±9.50 2.061 .041*

* p<.05

從SDNN與空腹血糖正常與否之差異分析結果可以得知兩者之間有顯著的 差異(t=2.061,p<.05)。從兩組平均值中可發現血糖正常組的SDNN值(26.91±

9.06 ms)明顯高於異常組(23.78±9.50 ms),也可從中推論出,當SDNN值低於 23.78 ms時血糖異常的可能性會增加。

表 4-5 HF與血壓正常與否之差異分析(n=150)

  血壓正常(n=112) 血壓異常(n=38) T值 P值

HF(ms2) 89.11±92.60 62.63±55.09 2.117 .037*

* p<.05

從HF與血壓正常與否之差異分析結果可以得知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差異 (t=2.117,p<.05)。從兩組平均值中可發現,血壓正常組的HF值(89.11±92.60 ms2)明顯高於異常組(62.63±55.09 ms2),也可從中推論出,當 HF 低於 62.63 ms2 時血壓異常的可能性增加。

除了針對心律變異性與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細項之間的差異性分析外,從相 關性分析結果中也發現 HF 與代謝因子數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因此本研究也進一 步將代謝因子數分成有無代謝症候群兩組來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如表 4-6 所 示,在代謝症候群與非代謝症候群兩組中,於HF數值出現顯著的差異(t=2.833,

p<.05)。即代謝症候群組的 HF 值(56.77±57.68 ms2)明顯低於非代謝症候群組

的值(92.36±92.18 ms2)。

表 4-6 心律變異性與有無代謝症候群之差異分析(n=150)

  非代謝症候群(n=108) 代謝症候群(n=42) T值 P值

SDNN(ms) 26.39±8.74 23.83±10.80 1.282 .202

LF(ms2) 158.26±155.81 135.92±127.17 0.827 .410

HF(ms2) 92.36±92.18 56.77±57.68 2.833 .005*

* p<.05

由於在結果表 4-6 中顯示出 HF 在代謝症候群與否分組具有顯著差異,因此 本研究繼續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將代謝因子數細分成四組來進一步探討 HF 值的

的數值有逐漸增加趨勢,特別在 HF 值方面,代謝因子數的差異性分析出現了顯 著的差異(F=2.868,p<.05),即 3 個以上代謝因子數者的 HF 值(56.77±57.68 ms2) 顯著低於 0 個代謝因子數者的值(108.36±95.23 ms2)。

上述的心律變異性與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數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雖然 顯示指出SDNN與LF無顯著表現,但與江佩娟於 2009 的研究顯示一致,當代 謝症候群因子越多,副交感神經活性越低。從分組的平均值顯示也發現當代謝症 候群危險因子越多時,HF數值也越低,再次顯示代謝症候群與副交感神經活性 有明顯關係。目前可知從HF數值可推論是否可能罹患代謝症候群,甚至而依本 研究結果可推論,當 HF 值低於 56.77 ms2時,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會增加。

表 4-7 心律變異性與代謝因子數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n=150)

 

0個代謝因子 (A)n=33

1個代謝因子 (B)n=35

2個代謝因子 (C)n=40

3個代謝因子以

上(D)n=42 F值 P值 事後 比較 SDNN(ms) 26.74±7.98 25.96±8.56 25.46±9.56 23.84±10.80 .653 .582

LF(ms2) 167.5±151.02 172.26±169.21 138.73±149.70 135.92±127.17 .599 .617

HF(ms2) 108.36±95.23 97.57±95.14 74.62±86.1 56.77±57.68 2.868 .039* A>D

* p<.05

第三節 心律變異性與心血管風險之分析

本節顯示心律變異性與心血管風險之間的相關性與差異性分析結果。在以皮

爾森相關分析方面,結果如表 4-8 所示,SDNN與心力量表總分(r=-.265)、十 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r=-.266)之間呈現顯著負相關(p<.05)。LF與心力量表總 分(r=-.211)、十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r=-.212)之間呈現顯著負相關(p<.05)。

HF 與心力量表總分(r=-.350)、十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r=-.331)之間呈現顯著

調控指標,也有研究認為 LF 可代表交感神經活性,也是本研究的假設之一,但 從表 4-8 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可知,SDNN、LF、HF 等三者均於心血管風險評 估之間具有顯著負相關性,因此本研究推論,LF 值可能更傾向作為副交感神經 的指標。

表 4-8 心律變異性與心血管風險評估之相關性分析(n=150)

SDNN(ms) LF(ms2) HF(ms2)

心力量表總分(分) -.265* -.211* -350* 十年內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266* -.212* -331*

* p<.05

由於抽菸與否也是心血管風險評估的因子之一,表 4-9 則是針對抽菸與否的 分組來進行心律變異性的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在SDNN、LF 出現顯著差異(p<.05),有抽菸族群的SDNN值 (23.43±7.40 ms)和 LF 值 (115.63±109.27 ms2)均顯著低於無抽菸組的數值(SDNN 為 26.56±10.60 ms;LF 為 168.42±160.45 ms2)。

表 4-9 抽菸與否與心律相關數值之獨立樣本 T 檢定 (n=150) 項目 無吸菸(n=104) 吸菸(n=46) t 值 p 值

SDNN(ms) 26.56±10.60 23.43±7.40 2.072 .040*

LF(ms2) 168.42±160.45 115.63±109.27 2.339 .021*

HF(ms2) 92.80±96.58 67.28±64.42 1.904 .059

* p<.05

抽菸為心血管風險評估的因子之一,研究顯示,在心臟衰竭病人其中 SDNN、

LF 可做為死亡率之預測指標,SDNN下降者其死亡率會上升 (徐櫻鳳、黃新作,

2008)。從本研究的平均值中也發現有抽菸的個案,SDNN與LF數值皆明顯下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