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及時間方面,在研究過程中缺失及限制以下分述探 討:
一、本研究僅於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針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收案,因受 到區域、手術科別及醫院規範、流程及系統需求上的不同等特性影響,若欲推論 至其他醫療機構,僅能提供參考。
二、本研究為縱貫性研究設計,因受到時間與人力上的限制,以單組前後測,
評估時間僅為兩個時間點,為期三個月,故結果推論受到限制,僅可作一成效初 探之結果,為未來研究作參考。
54
三、實施新的系統上線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加上手術室同一時間有2個系統 上線,人員適應2個流程的改變需要更多的心力及時間,另外,剛好遇到嚴重特 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故流程無法完整優化。
55
參考資料 中文部分
伍雁鈴、吳秋燕、張玉珠、劉棻(2015).手術室護理(3版)台北.華杏。
李亭亭(2015).健康照護科技之評值方法介紹.護理雜誌,62(3),17-22。
余美嬅(2015).手術病理條碼系統成效之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 北健康護理大學護理研究所。
林俊逸、王惠玄、王琦、李沛湘(2014).應用根本原因分析與條碼技術來改善 手術室醫療檢體送檢流程.醫療資訊雜誌,23(1),29-47。
邱淑貞、江心怡、蔡良敏(2018).應用條碼科技改善給藥及採檢安全之成效.
醫療品質雜誌,12(4),65-73。
侯宜菁(2011).護理資訊系統建置成效.發表於護理資訊成果與經驗分享研討 會.台北:台大醫院。
胡佩怡、蕭淑銖、郭育良. (2014).我國護理人員執業環境及身心健康之探討
(初版).新北市: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19).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107-108年 年度工作目標.擷取自
http://www.patientsafety.mohw.gov.tw/Content/zMessagess/contents.aspx?&Si teID=1&MmmID=621273300317401756&MSID=777752343551741053 梁幸如、張瓈方、王淑蓉、林瑋珊.(2014).應用條碼科技改善醫療檢體送檢
流程之成效.源遠護理,8(1),27-35。
畢淑玉(2010).探討工作負荷與護理人員心理健康、工作滿意度和疲潰之關係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研究所。
陳麗芳、黃維珍(2012).南部某醫學中心內外科病房護理工作負荷與病人照護 成果之相關探討.寶建醫護與管理雜誌,10(2), 54-61。
陳意超(2020).探討醫材管理系統APP對護理人員工作負荷及壓力之改善成效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健康護理大學護理研究所。
童思木、沈崇德、潘亮亮(2012).條碼技術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中國醫療設 備,88-90。
張勝茂、高翊峰、陳馨雯(2009)條碼知多少-淺談條碼的演進與二維條碼的應用•
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2(6),157-168。
黃秀雅、周幸生、曾冠叡、顏秀芳、馮容莊(2011).條碼給藥系統推行與全面 品質管理策略之實務經驗.醫務管理期刊,12(2),130-142。
黃玉玲(2012).某醫學中心手術室護理人員自我效能、專業承諾、工作壓力對 工作滿意度之影響(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健康護理大學護理 研究所。
黃璉華、黃嗣棻(2013).病人安全是醫療照護之首要.護理雜誌,60(2),13-
56
18。DOI:10.6224/JN.60.2.13
黃曉君、曾詩婷、康宇婕、楊麗秋、李夢英(2014).提升手術室檢體處理正確 性之改善專案.醫療品質雜誌,8(1),60-70。
黃富美、黃渱琁、李憶如、李嬿如、李秓香(2014).條碼科技於改善手術室病 理組織檢體送檢不完整之成效.嘉基護理,14(1),14-23。
劉麗惠(2006).掌握一維、二維條碼與RFID技術整合應用降低導入成本卻不減 效益.擷取自
https://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40&cat=100&cat1=
&id=0000116784_xn78vrcx7nppes5ux5jw2
蔡惠娜、陳葒春、魏淑君、劉淑如、鄭靜瑜(2014).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倦 怠及離職意願之相關探討.長庚科技學刊,21,75-86。
蔡欣玲、陳梅麗(1996).護理人員壓力量表之信效度測試.護理研究,4(4),
355-362。
鄭慧萍(2012).探討工護理人員使用條碼科技之創新接受度(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台北:國立台北健康護理大學護理研究所。
鄭慧萍、李亭亭、劉介宇、侯宜菁(2016).護理人員對條碼科技之創新接受度 探討.護理雜誌,63(2), 69-79。
盧玉嬴、陳瑞貞、梁淑媛、吳淑芳. (2014).護理人員之工作壓力與職場疲勞之 相關性探討.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10(4),276-285。
57
英文部分
Brown, J. E., Smith, N., & Sherfy, B, R. (2011). Decreasing mislabeled laboratory specimens using barcode technology and bedside printers. 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 26(1), 13-21.
Davis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F.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Davis Lay-Yee, R., Briant, R., Scott, A.P. (2003). Preventable in-hospital medical injury under the "no fault" system in New Zealand. Quality & Safety in Health Care, 12, 251-256.
Jessica B. H. & Julie B. S. (2021). Reducing Surgical Specimen Errors Through Multidisciplinary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Joint Commission Journal on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 47(9), 563-571. DOI:
https://doi.org/10.1016/j.jcjq.2021.04.003
Margreet B. M. (2011).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a relevant substitute of the paper nursing record. Studies in health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cs, 169, 339-343. DOI:
10.3233/978-1-60750-806-9-339
Rita, D. A. & Olugbenga, M. (2016). Getting It Right for Patient Safety Specimen Collection Process Improvement From Operating Room to Pathology.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Pathology, 146, 8-17. DOI:
http://dx.doi.org/10.1093/ajcp/aqw057
Spector, P. E., & Jex, S. M. (1998). Development of four self-report measures of job stressors and strain: Interpersonal Conflict at Work Scale, Organizational Constraints Scale, Quantitative Workload Inventory, and Physical Symptoms Inventory.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3, 356-367.
Tabitha, S. K. & Dawn, W. (2019). Surgical Specimen Management in the Preanalytic Phas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mplications. AORN Journal, 110(3), 237-250.
Venkatesh, V., Morris, M. G., Davis, G. B,& Davis, F. D. (200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 MIS Quarterly, 27(3), 426- 478.
Victoria M. S., Tamara L. W., Marilyn K. S., Amy L. H., Suzanne M. D. & Stephen P.(2016). Surgical Specimen Management: A Descriptive Study of 648 Adverse Events and Near Misses. Arch Pathol Lab Med, 140(12), 1390-1396. DOI:
https://doi.org/10.5858/arpa.2016-0021-OA
58
附錄
研究計畫名稱:
應用QR Code介入手術病理檢體作業流程再造之成效探討版本:
Version 2.0日期:
2020-04-24親愛的護理師同仁您好:
這是一份研究『探討護理人員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作業之滿 意度及護理工作壓力調查』的學術問卷,目的在於調查手術病理條 碼資訊系統的成效及是否減輕人員的護理工作壓力,藉由你們寶貴 的意見,做為系統的建置與改善的參考。這是一份自我感受的問 卷,沒有對與錯的答案,請依照您個人的感受來填答。本問卷採不 記名方式,您填答的資料將絕對保密,僅供學術研究之用,不會作 為本研究之外的其他用途,請您安心填答。
過程中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絡研究人員,謝謝您的協助與合作,
在此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敬祝平安順心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研究所護理資訊組
連絡電話:02-27718151#2556
研究生:洪慧倩 敬上
59
手術室護理人員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作業之滿意度調查
第一部分:請就您個人的看法與感受,針對以下陳述在每一個適當的□內打勾
題 目 非
常 同 意
同 意
沒 意 見
不 同 意
非 常 不 同 意 1.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作業與傳統病理檢體收集流程並無
太大的改變。 □ □ □ □ □
2.每台護理工作車上我都能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
□ □ □ □ □ 3.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正式上線前,我有接受過相關的在職
教育訓練。 □ □ □ □ □
4.我覺得學習病理條碼資訊系統很容易。
□ □ □ □ □ 5.病理條碼資訊系統的在職教育訓練課程有助於我使用病理
條碼資訊系統。 □ □ □ □ □
6.在正式使用前,我有機會可以練習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
統。 □ □ □ □ □
7.在本單位我可以常看到其他同事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進
行病理檢體收集作業。 □ □ □ □ □ 8.我覺得使用條碼掃描可以快速地完成病人辨識。
□ □ □ □ □ 9.我覺得使用條碼掃描可以提升病人辨識的正確性。
□ □ □ □ □ 10.我覺得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可以降低檢體退件率。
□ □ □ □ □ 11.我知道病理條碼資訊系統的介面及畫面代表的意義。
□ □ □ □ □ 12.條碼機掃描可快速讀取病人資料
□ □ □ □ □ 13.條碼機掃描可快速讀取檢體條碼
□ □ □ □ □ 14.我不用花太多的心力去學習病理條碼資訊系統
□ □ □ □ □
60
15.系統上線前,我就有意願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
□ □ □ □ □ 16.病理條碼資訊系統使用方法流暢。
□ □ □ □ □ 17.我會繼續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
□ □ □ □ □ 18.我滿意目前的病理檢體收集流程。
□ □ □ □ □ 19.我滿意對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帶來的效益。
□ □ □ □ □ 20.整體而言,我對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感到滿意。
□ □ □ □ □ 第二部分:開放性問題:請您盡可能的回答您在臨床上遇到的情境)
1. 您在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作業中獲得最大的幫助為何?
2. 您在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作業中曾經遇到的困難為何?如何解決?
3. 請問您對病理條碼資訊系統的建議為何?
61
第三部分:基本資料 1.您的年齡為: 歲
2.您的服務年資為: 年 月 3.您的進階層級為:□N □N1 □N2 □N3 □N4
4.您在這次使用病理條碼資訊系統前,您是否有在臨床工作中使用過條碼科技?
□是 □否
62
護理人員壓力量表
PART Ⅰ:下列情況可能會影響您的壓力感受,請依您最近一週個人的護理工
作經驗回答並圈選各項情況影響您的程度。
項 目 影 響 程 度
無 輕 重
01.擔心個人安全 0 1 2 3 4 5 6 7 8
02.工作落後 0 1 2 3 4 5 6 7 8
03.不易讓醫師了解自己的意思 0 1 2 3 4 5 6 7 8
04.醫師不接納我的意見 0 1 2 3 4 5 6 7 8
05.病人的各項治療互相矛盾 0 1 2 3 4 5 6 7 8
06.時間不夠用 0 1 2 3 4 5 6 7 8
07.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該做的事 0 1 2 3 4 5 6 7 8
08.無法滿足病人的需要 0 1 2 3 4 5 6 7 8
09.無法回答病人或家屬的問題 0 1 2 3 4 5 6 7 8
10.與病人或家屬討論問題感到不自在 0 1 2 3 4 5 6 7 8
11.不同意醫師對病人的治療目標 0 1 2 3 4 5 6 7 8
12.醫療體系有缺陷,難以符合病人需要 0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