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48

49

在系統品質、資訊品質、服務品質、系統使用滿意度及淨效益之間皆有正相關。

趙、李(2015) 探討加護病房護理人員使用臨床資訊系統之滿意度,結果顯示兩個 內科加護病房單位平均滿意度(分別為50.00與53.97)皆高於外科加護病房(45.35)。 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滿意度反而有下降的趨勢,不同護理站對資訊系統之滿 意度不同,可能與單位氣氛、護理長對使用資訊系統的支持度有關。Margreet(2011) 的研究報告中,護理資訊系統因提供完整、清晰、結構化的患者數據的不受阻礙 而受到護理師們的讚賞,是紙質記錄的良好替代品。良好的系統品質會影響使用 者的滿意度,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似。

第三節 檢體數位條碼系統介入後檢體退件率原因改善及其他發現

本研究檢體退件率原因中,在系統介入前病理檢體收集送檢簽收紀錄單上的 件數寫錯、送檢資料未填寫、病理檢體罐(袋)外標示錯誤或不清楚為前三名原因,

於2018年檢體數位條碼系統第一階段(檢體標籤統一化)的介入,病理檢體罐(袋) 外標示錯誤或不清楚及只貼病人的貼紙未註明檢體名稱兩項原因降為0,與 Jessica & Julie (2021)研究中標籤相關錯誤平均率從每月1.5%下降到 0.5%的結果 相符合。2021年檢體數位條碼系統第二階段改善系統,「病理檢體收集送檢簽收 紀錄單上的件數寫錯」及「送檢資料未填寫」為最大宗原因,表示護理人員容易 忘記填寫送檢清單亦或是寫錯。在黃及黃(2013)研究中指出,在系統設計中考量 人的因素,可減少因為人的記憶及訊息傳遞造成的錯誤。因此資料正確的傳輸與 建立可以有效的減少人為上的疏失。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檢體數位條碼系統介入,簡化流程上的步驟可以減少人員 作業的時間。收集手術室護理人員收集病理檢體時間,系統介入前8分22秒;系 統介入後:8分15秒。書記點收檢體時間(以病理總件數27件為例)系統介入前:7 分8秒;系統介入後:4分31秒。書記運送檢體至病理科互相核對並簽收時間(以病 理總件數27件為例):系統介入前:10分15秒;系統介入後:8分7秒。另外為了減

50

少護理人員因不是很確定病理檢體的健保分級批價碼,此次研究將醫師在系統內 選取的病理標籤名稱所對應之健保分級批價碼共同列印至檢體標籤上,護理人員 無需自行判別批價碼等級,其病理檢體計價錯誤率由系統介入前為11%,系統介 入後降至0.34%(資料如表4.8)。

表4.8檢體數位條碼系統介入手術檢體作業流程之時間及檢體計價錯誤率前後差異

項目 介入前 介入後 差異

時間

手術室護理人員收集病理檢 體時間

8分22秒 8分15秒 -7秒

書記點收檢體時間(以病理總 件數27件為例)

7分8秒 4分31秒 -3分23秒

書記運送檢體至病理科互相 核對並簽收時間(以病理總件 數27件為例)

10分15秒 8分7秒 -1分52秒

病理檢體計價錯誤率 11% 0.34% -10.66%

差異=介入後-介入前

51

Dalam dokume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Halaman 57-60)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