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之基本資料問卷、身體活動問卷及生活 品質問卷回收後以Microsoft Excel軟體進行編碼及建檔,使用SPSS 17.0統計軟 體進行統計分析,問卷內容使用Cronbach alpha測試問卷之信度。以次數分配、
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相關係數、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和多元迴歸 分析說明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之人口學特性、飲食頻率和生活品 質之情形,使用之統計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
(一)個人基本資料屬性,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BMI、冠狀動脈繞道 術後時間、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經濟狀況、主要照顧者、準 備三餐者、抽煙習慣及喝酒習慣,以人數、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呈現 個案基本屬性。
(二)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生理指標,包括BMI、腰圍、血壓、
高密度膽固醇、空腹血糖值及三酸甘油脂,以平均數和標準差描述。
(三)飲食頻率(CFFQ)和生活品質(SF-36)臺灣版量表則以平均數、標準差、
全距、最大值和最小值來說明各問卷中的得分。
二、推論性統計
(一)以獨立樣本T檢定(Independent t 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ANOVA)、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列連 相關(Contingency coefficient),與典型相關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檢 定個人基本屬性、血液生理指標、飲食頻率和生活品質的相關性。
(二)以多元迴歸分析(Stepwise regression)檢定個人基本屬性、生理指標、飲 食頻率,是否為生活品質的重要預測因素。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研究採橫斷性研究設計,以立意取樣方式,採用病患自填式問卷調查方 式,於北部某區域醫院心臟外科進行資料蒐集。於該院心臟外科門診收案,共發 出150份問卷,回收10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6.67%。研究統計分析採SPSS17.0 版電腦套裝軟體,將研究結果分為:一、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之 基本屬性描述。二、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之血液生理指標、飲食 頻率與生活品質之描述。三、以推論性統計分析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 病患基本屬性、血液生理指標與飲食頻率之關係。四、以推論性統計分析代謝症 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基本屬性、血液生理指標、飲食頻率與生活品質之 關係。五、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飲食頻率與生活品質之典型關 係。六、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之基本屬性、飲食頻率與生活品質 逐步迴歸分析。
第一節 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之基本屬性
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之基本屬性資料如下表 4-1,包括性 別、年齡、身高、體重、BMI、冠狀動脈繞道術後時間、教育程度、婚姻狀態、宗教信仰、經濟來源、主要照顧者、準備三餐者、抽煙習慣、喝酒習慣等,以下 依序說明各個變項的人數、百分比、平均值及標準差。
本研究共收案104人,其中男性居多(83人,79.8%),女性共21人(20.19
%),樣本年齡介於48-85歲,平均67.60歲(SD=9.30),以65-74歲的人數居多
有35人,為33.65%,而年齡層在 45-54 歲 11 人,為10.58%。
冠狀動脈繞道術後時間介於 2-120 個月,平均為 36.76 個月(SD=32.49),其中 手術後時間大於等於61個月以上的人數最多(25人,24.04%)。教育程度方面,
以國小學歷人數最多(23人,22.33%),國中為次多(19人,18.45%)。婚姻狀 態方面,已婚者人數最多(86 人,82.69%)。主要照顧者有半數是配偶(51 人,
49.04%),再則是自己(35人,33.65%)。準備三餐者最多亦是由配偶協助(54人,
51.92%),其次是自己(23 人,22.12%)。個人經濟來源方面,以自己為主要經濟
來源者較多(70人,67.31%)。
宗教信仰方面,以佛教最多(47人,45.63%),有17人(16.5%)無宗教信仰。抽 煙習慣方面,沒有抽煙習慣者最多(59人,56.73%),現仍有持續抽煙人數尚有 3人(2.88%)。喝酒習慣方面,以沒有喝酒習慣為最多(77人,74.04%),現仍 持續喝酒習慣者最有8人(7.69%)。種族方面,以閩南人最多共60人(59.4%),
原住民最少僅1人(1%)。符合代謝症候群項目多寡中,符合項目共3項者有(44 人,42.31%),共4項者有(40人,38.46%),共5項者較少(20人,19.23%)。
表4- 1基本屬性資料分析 (N=104)
a ,N=103;b ,N=101
項目 M±SD 人數 百分比(%) 項目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經濟來源
男性 83 79.80% 自己 71 68.27%
女性 21 20.19% 配偶 16 15.38%
年齡 67.60±9.30 子女 17 16.35%
45-54歲 11 10.58% 主要照顧者
55-64歲 29 27.88% 自己 35 33.65%
65-74歲 35 33.65% 配偶 51 49.04%
≧75 歲 29 27.88% 子女 14 13.46%
手術後時間 36.76±32.49 幫傭 4 3.85%
< 12 月 35 33.65% 準備三餐者
13-24 月 15 14.42% 自己 23 22.12%
25-36 月 10 9.62% 配偶 54 51.92%
37-48 月 9 8.65% 子女 14 13.46%
49-60 月 10 9.62% 幫傭 10 9.62%
> 60 月 25 24.04% 外食 3 2.88%
婚姻 抽煙習慣
未婚 1 0.96% 沒有 59 56.73%
已婚 86 82.69% 已經戒煙 40 38.46%
鰥寡 13 12.50% 偶爾抽煙 5 4.81%
離婚/分居 4 3.85% 喝酒習慣
教育程度a 沒有 77 74.04%
不識字 6 5.83% 已經戒酒 19 18.27%
國小 23 22.33% 現在持續喝酒 8 7.69%
國中 19 18.45% 種族b
高中職 17 16.50% 閩南 60 59.40%
專科 16 15.53% 外省 29 28.71%
大學 14 13.59% 客家/原住民 12 11.88%
研究所以上 8 7.77% 符合代謝症候群的項目
宗教信仰a 共3項 44 42.31%
無 17 16.50% 共4項 40 38.46%
佛教 47 45.63% 共5項 20 19.23%
道教 28 27.18%
天主教 2 1.94%
基督教 7 6.80%
其他 2 1.94%
第二節 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之血液生理指標情形與 飲食頻率之描述
一、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之生理指標情形
於本研究中生理指標意指與代謝症候群診斷相關之數據。代謝症候群於冠狀 動脈繞道術後病患生理指標,包括:BMI、腰圍、血壓值、高密度膽固醇、空腹 血糖值、三酸甘油脂值等,並以平均數、標準差及男女別百分比。
針對研究對象依身高體重測得身體質量指數(BMI),平均身高164.07公分
(SD=8.05),男性平均身高為166.63公分(SD=6.31),女性平均身高為153.95 公分(SD=5.97)。平均體重68.54公斤(SD=11.43),男性平均體重70.65公斤
(SD=11.28),女性平均體重60.21公斤(SD=7.75)。BMI平均為平均25.38 kg/m2
(SD=3.20),男性平均為25.37 kg/m2(SD=3.24),女性平均為25.38㎏/m2
(SD=3.07),在BMI為過重範圍內24-26.9㎏/m2,共有42人(40.4%)見表
4-2。腹部肥胖採用測量腹部腰圍,平均為92.06公分,男性平均腰圍93.17公分
(SD=7.24),女性平均腰圍87.71公分(SD=7.19)。血壓方面,收縮壓平均133.85
mmHg(SD=15.78),舒張壓平均74.30 mmHg(SD=9.73),男性平均收縮壓134.04 mmHg(SD=16.04),女性平均收縮壓133.05 mmHg(SD=15.05);男性平均舒張
壓75.19 mmHg(SD=10.31),女性平均舒張壓70.63 mmHg(SD=5.76)。高密度
膽固醇平均為39.18 mg/dl(SD=13.07),男性平均為38.32 mg/dl(SD=13.77), 女性平均為42.43 mg/dl(SD=9.64)。空腹血糖值平均為129.11 mg/dl(SD=41.08), 男性平均為129.08 mg/dl(SD=41.49),女性平均為129.28 mg/dl(SD=40.38)。 三酸甘油脂平均為170.63 mg/dl(SD=94.78),男性平均為166.02 mg/dl
(SD=96.73),女性平均為188.86 mg/dl(SD=86.40),在符合代謝症候群項目中,
男性以符合3項較多,共有40人佔48.19%,女性以符合4項較多,共11人佔
52.38%,如表4-3。
表4- 2生理指標-MBI (㎏/m2) (N=104)
項 目 人數 百分比(%) 標準(18.5-23.9) 35 33.7 過重(24-26.9) 42 40.4 輕度肥胖(27-29.9) 18 17.3 中度肥胖(30-34.9) 7 6.7 重度肥胖(>35) 2 1.9
表4- 3代謝症候群指標 (N=104)
項目 Mean(SD) 男性人數 百分比 女性人數 百分比
腰圍 92.06(7.53) 93.17(7.24) 87.71(7.19)
>90 cm或
<90 cm
>80 cm
<80 cm
53 29
64.63 % 35.37 %
19 2
90.48 % 9.52 % 收縮壓 133.85(15.78) 134.04(16.04) 133.05(15.05)
>130 mmHg
<129 mmHg
49 29
62.82 % 37.18 %
13 6
68.42 % 31.58 % 舒張壓 74.30(9.73) 75.19(10.31) 70.63(5.76)
>85 mmHg
<84 mmHg
15 63
19.23 % 80.77 %
0 19
0 % 100 % 高密度膽固醇 39.18(13.07) 38.32(13.77) 42.43(9.64)
<40mg/dl或
>40mg/dl
<50mg/dl
>50mg/dl
55 24
69.62 % 30.38 %
18 3
85.71 % 14.29 % 空腹血糖 129.11(41.08) 129.08(41.49) 129.28(40.38)
>100 mg/dl
< 99 mg/dl
66 13
83.54 % 16.46 %
12 6
66.67 % 33.33 % 三酸甘油脂 170.63(94.78) 166.02(96.73) 188.86(86.40)
>150 mg/dl
<149mg/dl
45 38
54.22 % 45.78 %
14 7
66.67 % 33.33 % 符合代謝症候群的項目
共3項 40 48.19% 4 19.05%
共4項 29 34.94% 11 52.38%
共5項 14 16.87% 6 28.57%
二、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之飲食頻率情形
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之飲食頻率,以平均數、標準差與百分 比呈現。飲食頻率問卷包含有一般飲食頻率、主食類食物攝取狀況、飲食特性、
素食習慣與補充劑之攝取。一般飲食頻率內再依國內營養種類分為五大類如表
4-4、表4-5。主食類食物攝取狀況為複選題,早餐填寫最常吃的三種主食、午晚
餐填寫最常吃的二種主食,早餐選擇種類較多,有部分個案早餐不吃澱粉類,以 燕麥片、蔬菜湯或水果為主,午餐及晚餐則多以米飯類為最多,請見圖4-1。
飲食特性則為一個月內烹飪或用餐時所採取的飲食習慣共 8 題如表4-6。飲 食特性包括高脂食物頻率,每週平均用油烹調肉、魚、蔬菜及豆製品之頻率、油 炸食物的食物頻率、以滷汁、豬油或菜餚的湯汁拌飯或拌麵的習慣經由計分後如
表4-7。研究對象中有素食習慣只有5人(4.8%);有無食用補充劑則各為半數,
詳見表4-8、表4-9。
表4- 4一般飲食頻率(細項) (N=104) 項目(次數/月) 平均值 標準差 魚類飲食頻率 16.06 12.954
家禽類 9.91 10.809
家畜瘦肉類 13.63 13.771 半肥肉類 5.25 7.315 黃豆類製品 11.87 13.754
豆漿 4.95 9.196
奶類 12.72 15.959
蛋類 11.12 13.226
蔬菜類 40.37 22.744
水果類 31.14 22.867
油炸食品類 4.03 6.615
茶類 14.81 19.423
檳榔 .20 1.963
生的肉類 1.39 3.325 煙燻燒烤肉類 1.70 3.752 醃漬蔬菜類 3.78 5.544 發酵食品類 2.61 3.200
表4- 5 一般飲食頻率(五大類) (N=104)
項目 平均值 標準差
蔬菜類(次數/月) 40.37 22.744 水果類(次數/月) 31.14 22.867 奶類(次數/月) 12.72 15.959 蛋豆魚肉類(次數/月) 72.79 40.261 油炸食品(次數/月) 4.03 6.615
圖4- 1三餐主食種類 (N=103) 早餐最常攝取之排序為1.麵包土司、2.只喝燕麥片3.稀飯。
早餐種類
飯 13%
稀飯 14%
麵條 4%
包子饅頭 12%
麵包土司 28%
燕麥片 24%
其他
5% 飯
稀飯 麵條 包子饅頭 麵包土司 燕麥片 其他
午餐最常攝取之排序1.飯2.麵食3.其他:包括只吃水果、蔬菜或根莖類。
午餐類別
飯 71%
稀飯 1%
麵條 22%
包子饅頭
2% 其他 4%
飯 稀飯 麵條 包子饅頭 其他
晚餐最常攝取之排序1.飯2.麵食3.其他:包括只吃水果、蔬菜或根莖類。
晚餐類別
飯 85%
其他 2%
包子饅頭 1%
稀飯 1%
麵條
11% 飯
稀飯 麵條 包子饅頭 其他
表4- 6飲食特性 (N=104)
項目
吃家禽時 是否連肥 油或皮一 起吃
吃肉類時 是否連肥 肉或皮一 起吃
吃肉類時 是否用油 煎炸炒的 方式
吃魚時 是否用 油烹調
吃蔬菜 時是否 吃炒過 的蔬菜
吃飯時是 否用滷汁 或豬油拌
飯
是否用菜 餚的湯汁 拌飯或拌
麵
食用豆製 品時是否 用煎炸的 方式
0.不吃此食物(人數) 10 10 6 3 0 16 14 9
1.從未如此(人數) 30 28 17 13 5 42 39 19
2.少數如此(人數) 28 35 33 20 9 37 32 36
3.一半一半(人數) 8 5 26 32 44 6 14 26
4.多是如此(人數) 18 18 18 31 39 2 3 13
5.全是如此(人數) 10 8 3 5 7 1 2 1
表4- 7飲食特性計分 (N=104)
項目 平均值 標準差
1.高脂食物攝取頻率 8.989 16.4012
2.烹調油使用頻率 41.196 26.3926
3.油炸食物食用頻率 4.03 6.615
4.滷汁、豬油或菜餚的湯汁拌飯或 拌麵習慣
- 是=21人 無=82人
- 20.2%
27.8%
表4- 8 素食習慣 (N=104)
項目 人數 百分比
否 99 95.2%
有 5 4.8%
1.純素 3 60%
2.奶素 1 20%
3.奶蛋素 1 20%
表4- 9食用食品補充劑 (N=104)
項目 人數 百分比
否 54 51.9%
有,規律 33 31.7%
有,不規律 17 16.3%
第三節 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基本屬性、生理指標、
飲食頻率之關係
一、 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基本屬性與生理指標之關係
代謝症候群於冠狀動脈繞道術後病患基本屬性與生理指標之關係,以獨立樣 本T檢定(independent t-test)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ANOVA)進行分析。在 BMI 部分與年齡有顯著相關,45-54 歲其 BMI 比年齡在 75 歲以上者要高 (27.72±4.0 vs 24.51±2.24,p=.039)。其他如性別、手術後時間經濟來源、宗準備 三餐者、抽煙及喝酒習慣、種族等則無顯著相關。
在腰圍部分,與性別、年齡、準備三餐者有統計顯著相關,男性腰圍大於女 性(93.17±7.24 vs 87.71±7.19,p<.039),年齡、準備三餐者進行事後多重比較採用
Scheffe 檢定,結果顯示腰圍與年齡、準備三餐者在兩兩比較後無顯著相關。其
他如手術後時間、主要照顧者、抽煙及喝酒習慣、種族等則無顯著相關。
血壓值之舒張壓與性別有顯著相關(75.19±10.31 vs 70.63±5.76,p<.05),表示 男性之舒張壓高於女性,其他則無顯著相關。
空腹血糖與抽煙習慣有相關(F=3.105,p=.049),採用 Scheffe 檢定進行事後 多重比較,結果顯示抽煙習慣與空腹血糖並無統計上顯著相關,且與性別、年齡、
手術後時間、主要照顧者、準備三餐者、喝酒習慣、種族等則無顯著相關。
高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與代謝症候群項目多寡有顯著相關,進行事後多 重比較採用Scheffe檢定,結果顯示具有代謝症候群三項者比具有四項或五項的 高密度膽固醇較高(45.90±16.76 vs 35.43±7.48、33.25±6.13,p<.001 )及較低的三 酸甘油脂(126.36±61.34 vs 207.50±119.60、194.30±53.198,p<.001)。三酸甘油脂 與手術後時間長短有關,進行事後多重比較採用Scheffe檢定,結果顯示手術時 間介於3-5年比手術後一年內者的數值較高(210.89±111.91 vs 133.03±64.12 ),其 他如性別、年齡、婚姻關係、主要照顧者、準備三餐者、抽煙及喝酒習慣、種族 等則無顯著相關,詳見表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