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工作原理为 x 线发生器发射射线束 , 经钐片 过滤产生双光子峰 , 射线穿过身体后低能光子 被薄晶体所接受 , 高能光子被厚晶体接受 , 通 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 计算出骨矿含量和骨 密度等数据。
是目前骨质疏松症诊断中一种比较常用和较可 靠的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放映体内松质骨骨 量,并可预测骨折发生地可能性。
定量 CT 法 (QCT)
QCT
实际上是光子吸收法地延伸,
它用X
射线衰减系数(CT
值)
来测定骨密度.
首先进行脊柱的扫描,
原则上选择第三 腰椎作为测定部位,
但如果第三腰椎有 变形,
选第二或第四腰椎.
然后选出有营 养孔的层面,
有适当窗宽窗位确定皮质 骨和松质骨的界限.
在松质骨内开比营 养孔尽可能宽的社顶感兴趣区ROI(regio
n of interest),
并测出CT
值。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检查和放映骨形成及骨 吸收的骨代谢生化检测项目。实验室检 查结果一般不能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 主要依据,但可以用在骨质疏松症的鉴 别诊断、预测病情发展和观察药物治疗 效果方面。
碱性磷酸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
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评价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的检测指标。
ALP50%
来 自骨,
另一半主要来自肝脏,
因此在反映 骨代谢情况方面特异性不强。BALP
是 成骨细胞的产物,
使用单克隆抗体检测 的方法可以将其与ALP
加以区别.
在反 映骨代谢情况方面,BALP
测定比ALP
更为敏感,
更具有特异性。骨钙素
又称骨
gla
蛋白(BGP)
,是骨中最丰富 的非胶原蛋白。它是骨形成的敏感指标,骨更新率增加时,骨钙素增加;反之 则降低。在骨质疏松症或老年人,血清 骨钙素水平增高。
尿非透吸性羟脯氨酸
尿中非透吸性羟脯氨酸主要反映新胶原 合成的速率,不反映胶原总量的变化。
诊断指标
近年来国内开始进行大样本人群骨密度 调查来研究骨质疏松症,基本确立了中 国健康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骨 矿物质含量正常值,并为骨质疏松症诊 断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目前一般采 用综合评分指数诊断法,具体内容如下
:
1 、骨密度正常值范围的建立
应以年轻人(
20
~40
岁)平均峰值骨 密度±2
个标准差做为骨密度的正常值范 围,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不同型号骨密 度仪测量结果的差异,各实验室应建立 自己仪器的正常值。原发性骨质疏松生理年龄诊断 分度预诊法
年 龄 分 度 桡尺骨骨 密度降低 女 男 (%)
30 ~ 39 30 ~ 39 峰值骨量 0
49±7 64±8 初期 1 ~ 12
59±7 74±8 Ⅰ 度 13 ~ 24
69±7 84±8 Ⅱ 度 25 ~ 36
使用上述诊断法的几点说明
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理论及中西医结合观点制 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生理年龄分度法
考虑到原来骨量峰值、营养、运动及不同地域 等环境因素及个体差异,给出了女性加减 7 岁
,男性加减 8 岁的年龄变化各度。
桡尺骨骨密度百分率是指用单光子骨矿分析仪 测定非优势侧桡、尺骨中远 1/3 交界处的骨密 度,与骨量峰值相比而求得。
原发性骨质疏松综合诊断评分法
诊断指数 评
分 诊断指数 评 分 骨量减少 <1SD 2 年龄 女 >56 岁
;男 >72 岁
1
<2SD 3 女 >70 岁
;男 >88 岁
2
骨折 脊椎 2 血清 Ca
、 P 、 A LP
正常 1 股骨上部 3 一项异常 0 桡骨远端 2 二项异常 -1
使用上述诊断方法的几点说明
诊断指数综合评分 4 分以下者无骨质疏松; 5 分者可疑; 6 分为Ⅰ度骨质疏松; 7 分为Ⅱ度
; 8 分为Ⅲ度; 9 分以上(含 9 分)为Ⅳ度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很多。目前国际 上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本文提出的原发性骨质 疏松症的综合诊断评分法是根据中医“肾主骨”
理论、临床表现及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综合制定 的。
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内分 泌性、营养性、血液性、药物性、缺乏运动、肾 性的、先天性等。用评分法时应首先排除以上原 因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本方法所指的骨量是用单光子骨矿测定仪测定的 右前臂桡、尺骨中远 1/3 交界处的骨矿含量。骨量 减少是指骨矿含量低于同性别人群正常值的骨峰 值一、二个标准差。也可用 QCT 、 DEXA 、 DPA 等方法更精确地测定脊椎骨、股骨上部的骨密度
,获大样本的结果后,找出其规律,可充实其诊 断方法。
临床分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退行性骨质疏 松,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 疏松症两大类。而在小儿或年轻人发生 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称为特发性骨质疏松 症,分为特发性少年性骨质疏松症及特 发性年轻成人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主要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它与卵巢 合成的激素降低有关,一般是骨吸收、骨 形成同时亢进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其 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 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
与老年性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松质的骨 矿物质丢失明显,易发生脊椎的压缩性骨 折及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随增龄而发病增加,通常
70
岁以上发病,主要因肾脏
1
α 羟化酶活性降低引起1,2
5-(OH)
2D
3 产生减少,进而引起肠管的钙 吸收降低,PTH
分泌亢进进而发生骨量 减少。另外,肠管的1,25-(OH)
2D
3 受体数 量减少及敏感性下降也是重要的发病机 制,属于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病理性 骨折好发于同时包括骨皮质及骨松质的 股骨颈部或脊椎。特发性少年性骨质疏松症
是指发生于
8
~14
岁青春期前的健康儿 童的骨质疏松症。没有遗传性,好发部 位为脊椎与长骨,常出现脊椎的骨萎缩、变形、压缩性骨折等。
特发性年轻成人性骨质疏松症
与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相比,发病机会非 常少,无性别差异,临床一般以脊椎的 多发性骨折发病,引起身材矮小。
鉴别诊断
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复杂,首先应根 据其临床表现,对各种不同类型进行鉴 别。此外,其他一些骨关节疾患,如类 风湿性关节炎、氟骨症等,
X
线片亦可 见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或萎缩,故应 注意与之相鉴别。(二)辨证
肾阴不足型
肾阳不足型
气血两虚型
风邪偏盛型
肾阴不足型
患部发热、灼痛、关节僵硬。
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健忘失眠
,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潮红,咽 干舌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肾阳不足型
患部湿冷、水肿、光亮,汗毛脱落,指 甲变脆。
表现为形寒肢冷,神疲倦怠,面色苍白
,腰膝酸冷,四肢痿软不用,舌淡苔白
,脉沉细无力。
气血两虚型
患部肿胀、有压痛。
表现为少气懒言,四肢痿软,乏力自汗
,面色苍白,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 细弱。
风邪偏盛型
患部肿胀,可见红斑。
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疼痛,日间较剧,入 夜稍安,肢节屈伸不利,痿软无力,舌 苔薄白,脉浮。
针灸治疗
基本治疗方法
临床治疗进展
作用机制研究
基本治疗方法
毫针疗法
艾灸疗法
天灸疗法
穴位敷贴疗法
毫针疗法
取穴:主穴:肾俞、命门、关元、气海。
辨证配穴:肾阴不足型加太溪、照海、足三里
、三阴交,肾阳不足型加腰阳关、神阙、脾俞
、膏肓俞,气血两虚型加脾俞、胃俞、章门、
中脘,风邪偏盛型加风池、大杼、大椎。
方法:每次取 1 组主穴及 2 ~ 3 个次穴,可随 症加 1 ~ 2 个配穴,根据病症虚实采用强弱不 同刺激手法,留针 20min ,每日或隔日 1 次
, 10 次为 1 疗程, 2 个疗程之间休息 3 日。
艾灸疗法
取穴:①组大椎、大杼、肝俞;②组中脘、膻 中、足三里;③组脾俞、肾俞、命门;④组神 阙、关元。
方法:采用补肾填精、温阳壮骨、疏通经络等 中药,如补骨脂、当归、生熟地黄、仙茅、淫 羊藿、丁香、肉桂等,研制成粉末备用。灸前 用 80 %乙醇调匀,压制成直径为 3cm 、厚 0.
8cm 的药饼。每穴放 1 个药饼,饼上放置艾柱
(艾重 1.2g ),隔日灸 1 次,每次 1 组穴,
每穴灸 5 壮。按上述 4 组穴顺序艾灸。
天灸疗法
取穴:肾俞。
方法:以补肾壮骨、活血化瘀,以及对 穴区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淫羊藿、
刺五加、丹参、蛇床子、辣椒等)制成 天灸用中药膜,
2~36h
后自然干落,穴 区多呈潮红,或起小泡。每周2
次,连 敷6
个月。穴位敷贴疗法
取穴:太溪、肾俞、大钟、飞扬。
方法:将补肾填精、益髓壮骨中药制成 穴位贴剂,外贴于上述穴位处,每次留 置
36h
,10
次为1
疗程。临床治疗进展
刘炎等治疗
51
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选择
20
项能够反映人体衰老程度的指标,并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尿钙与肌酐 的比值。结果表明,针刺补益脾肾的相 关穴位,能够改善患者衰老症状,改善 机体生理功能,提高其血清雌激素水平
,降低尿钙、肌酐比值,具有雌激素替 代疗法相似的疗效,而没有雌激素替代 疗法所产生的副作用,既有效又安全
Maras
Ⅰ 应用电针加耳穴治疗1
例31
岁女性自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表现为严 重的背痛,X
线检查有骨折倾向,骨密 度非常低。经9
次治疗后,患者即感好 转,疼痛完全消失,7
个月后再进行骨 密度检查,结果较以前有显著增加。 张丽治疗
30
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隔 药饼灸50
~80
壮后,腰胫酸痛、疲乏 等症状明显好转;采用GMY
-1
型γ
光子吸收扫描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尺骨茎 突上3
~8cm
间桡尺骨段骨密度,艾灸 后骨密度平均值较灸前增加。证实肴酒 具有温肾壮骨之功,能调节老年骨密度 有助于骨的保健。 居贤水等观察
21
例平均63
岁的男性受 治者,艾灸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虚症状,表现为腰脊板滞、足胫酸软、足跟疼 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等。当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