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自覺心理健康
本研究量表是取用CHQ score 12項問卷量表(CHQ=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
其中有二題正向題計分方式與其它十題負向題計分方式相反,將十題負向題評分如下:
一點也不=0、和平時差不多=0、比平時還覺得=1、比平時更覺得=1;而正向題評分如 下:比平時更好=0、和平時差不多=0、比平時差一些=1、比平時差很多=1,總分為0-12 分,以此評分方式分析個數、百分比與 p-value,得分分數界定在>=3 分,表示心理健 康狀況會越來越差。本研究結果顯示:CHQ-12>=3 分者,1995 年比率為 4.7%,2015 年人口數為12.5%,隨時間推移上升了7.8%,成長幅度高達2.7倍。而2020年數據顯 示,CHQ-12>=3分者,相較於 2015年下降5.1%,高於1995年的 4.7%,多出2.7%。
49
至於,那一種自覺心理健康狀況,消長幅度最大,將在第三節討論。(描述性分析見表 4-1。)
表4-1人口統計變項與宗教信仰、宗教行為及自覺心理健康之描述性分析
變項 1995年N(%) 2015年N(%) 2020年N(%) p-value
性別 0.9054
男 1068(51.32%) 1042(51.23%) 844(45.50%)
女 1013(48.68%) 992(48.77%) 1011(54.50%)
年齡 0.095
20-40歲 1047(50.31%) 770(37.86%) 588(31.70%)
41-60歲 681(32.72%) 765(37.61%) 724(39.03%) 61-80歲 353(16.96%) 499(24.53%) 543(29.27%)
婚姻狀況 0.00002
未婚 361(17.35%) 594(29.20%) 830(44.74%)
已婚 1720(82.65%) 1440(70.80%) 1025(55.26%)
教育程度 0.1003
國中以下(含國中) 1111(53.39%) 657(32.30%) 536(28.91%)
高中 531(25.52%) 534(26.25%) 509(27.45%)
專校(含軍警專) 216(10.38%) 220(10.82%) 203(10.95%) 大學以上(含軍警大) 223(10.72%) 623(30.63%) 606(32.69%)
經濟狀況 <0.0001
無收入 545(26.2%) 90(04.4%) 133(07.17%)
2萬以下 458(22.01%) 323(15.88%) 493(26.58%)
2萬-4萬以下 580(27.87%) 582(28.61%) 578(31.16%) 4萬-6萬以下 302(14.51%) 304(14.95%) 330(17.79%) 6萬-8萬以下 84(4.04%) 121(05.95%) 118(06.36%) 8萬元以上 112(5.38%) 614(30.19%) 203(10.94%)
自覺身體健康 0.0071
無影響 1614(77.67%) 1653(81.35%) 1470(79.25%)
不適影響作息 464(22.33%) 379(18.65%) 385(20.75%)
50
變項 1995年N(%) 2015年N(%) 2020年N(%) p-value
喝酒行為 0.9131
無 1120(54.16%) 1174(57.92%) 1192(64.33%)
有 948(45.84%) 853(42.08%) 661(35.67%)
抽菸行為 0.4531
無 1420(68.24%) 1612(79.41%) 1515(81.67%)
有 661(31.76%) 418(20.59%) 340(18.33%)
宗教信仰 0.0015
無宗教信仰 440(21.14%) 405(19.91%) 444(23.94%) 有宗教信仰 1641(78.86%) 1629(80.09%) 1411(76.06%)
自覺心理健康 0.18
總分<3 1983(95.29%) 1779(87.46%) 1812(97.73%) 總分>=3 98(04.71%) 255(12.54%) 43(02.32%)
宗教行為 0.1653
無宗教行為 236(11.34%) 114(05.60%) 141(07.61%) 有宗教行為 1845(88.66%) 1920(94.40%) 1713(92.39%)
註:遺漏值部份所指的是:92,95,96,97,98等代表拒答、跳題、不知、不一定;1995年 自覺心理健康遺漏值=5.自覺身體健康遺漏值=3.喝酒行為遺漏值=13.;2015年自覺身體 健康遺漏值=2,喝酒行為遺漏值=7,抽菸行為遺漏值=4。;2020年喝酒行為遺漏值=2。
宗教行為遺漏值=1;自覺心理健康總分數<3分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總分數>=3分表 示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第二節 宗教信仰、宗教行為之趨勢變化
從1995 年至2015 年這20年間,有宗教信仰人口數分別為 1995年 78.9%及 2015
年80.1%,成長幅度1.2%。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口數介於20-21%。至於,宗教信仰分布
趨勢以民間信仰為大宗,人口數分別為1995年30.7%、2015年為35.6%,增加幅度高
達 4.9%。其次為佛教,人口數分別為 26.1%及 19.9%,減少比率高達6.2%。人口數第
三大是無宗教信仰者,分別為21.1%及19.9%,也是呈現遞減狀態。道教人口數處於第 四多,人口數比率分別為11.2%及16.6%,成長幅度高達5.4%,是成長最多的宗教。相
51
較於西方宗教,最大宗的是基督教,在臺灣的比率一直都是穩定維持在4.5%。在這20 年期間,民間信仰及道教成長最多,消長最大的是佛教,顯現出臺灣在地特有的文化特 色。而在2020年的分布,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口數上升至24%,相較2015年增長4%;
有宗教信仰人口數,反而下降,降幅與2015年前相比,高達4%。在各個不同宗教分布 裡,民間信仰人口數大幅下降,相較於2015年減少了7.7%。道教人口數持續上升,相
較2015年又增幅2.1%,基督教人口數也微幅上升1%,而信仰佛教人口數沒有變異(表
4-2)。
有宗教信仰者,或多或少都有宗教行為修行,在宗教行為部份,1995 年有宗教行 為人口數為 88.7%,2015 年更高達94.4%,直至近期2020 年也有92.4%,相教於宗教 信仰人口數,2020年最低點亦有76.1%,這蘊含著在高比率的宗教行為修行者中,會有 多少比率是沒有宗教信仰者?值得在進一步瞭解。在本研究樣本裡,不同時期的宗教行 為分布,頻率上各有不同的分布狀況,值得注意的是「一週數次甚至天天都有宗教行為 者」人口數並沒有很高,三期分別為 11.3%、14.2%及 12.5%,而「每年有數次的宗教 行為」人口數分布最多,亦是逐漸增長,未曾消減過,三期分別為23.3%、31%及32.3%
(見表4-2)。
至於宗教信仰與宗教行為的相關性,三期數據變化裡,以民間信仰影響最大,呈現 最高比率的是「每年有數次」的宗教行為,分別為9%、12.7%及11.3%;其次才是「每 個月數次」的宗教行為,分別為8.5%、11.5%及7.3%。其它宗教在宗教行為上的頻率 則略有所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呈現與其他宗教不同的結果,以「每週數次或天 天有」宗教行為最大宗,尤其2020年更是高達3.1%;三期樣本皆呈現顯著差異P<0.0001
。在變異數分析Scheffe法事後檢定比較顯示出:基督教重視宗教行為程度高於道教、
佛教及民間信仰(見表4-2-1)。
表4-2宗教信仰與宗教行為之分布
52 變項 1995年
N(%)
2015年 N(%)
2020年
N(%) p-value
宗教信仰 0.0015
無宗教信仰 440(21.1%) 405(19.91%) 444(23.94%) 有宗教信仰 1641(78.9%) 1629(80.09%) 1411(76.06%)
分類 <0.0001
佛教 544(26.1%) 405(19.9%) 367(19.78%)
道教 232(11.2%) 337(16.6%) 347(18.71%)
民間信仰 639(30.7%) 723(35.6%) 517(27.87%) 一貫道 59(02.8%) 31(01.5%) 41(02.21%)
回教 2(00.1%) 0 9(00.49%)
天主教 48(02.3%) 31(01.5%) 26(01.40%)
基督教宗派 94(04.5%) 91(04.5%) 102(05.50%) 無宗教信仰 440(21.1%) 405(19.9%) 444(23.94%)
其他 23(01.1%) 11(00.5%) 2(00.11%)
宗教行為 0.1653
無宗教行為 236(11.34%) 114(05.60%) 141(07.61%) 有宗教行為 1845(88.66%) 1920(94.40%) 1713(92.39%)
宗教行為頻率 0.3854
很少或一年一次 704(33.83%) 434(21.34%) 420(22.65%) 一年數次 485(23.31%) 631(31.02%) 598(32.25%) 一個月數次 420(20.18%) 567(27.88%) 463(24.97%) 一週數次 236(11.34%) 288(14.16%) 232(12.51%) 註:宗教行為2020年有遺漏值=1。
53
表 4-2-1宗教信仰對宗教行為之ANOVA彙整表
N 平均數 標準偏差 F P Valum Scheffe法(事後比較) 宗教行為
1995年
佛教 544 1.97 1.09 40.66 <0.0001 基督教>道教>民間信仰>佛教>其他宗教
道教 232 2 1.13 基督教>無宗教信仰
民間信仰 639 1.97 1.05 一貫道>無宗教信仰
一貫道 59 2.53 1.28 天主教>無宗教信仰
回教 2 2.5 2.12 道教>無宗教信仰
天主教 48 2.48 1.64 佛教>無宗教信仰
基督教 94 2.94 1.43
無宗教信仰 440 1.13 1.02 其他宗教 23 1.83 1.44 宗教行為
2015年
佛教 405 2.38 1.06 40.64 <0.0001 基督教>道教>佛教>民間信仰>其他宗教
道教 337 2.44 1.03 基督教>無宗教信仰
民間信仰 723 2.26 0.99 天主教>無宗教信仰
一貫道 31 2.84 1.13 一貫道>無宗教信仰
天主教 31 2.87 1.23 道教>無宗教信仰
基督教 91 3.19 1.23 佛教>無宗教信仰
沒有宗教信仰 405 1.57 1.03 民間信仰>無宗教信仰 其他宗教 11 2.18 1.4
宗教行為 2020年
佛教 366 2.24 1.07 34.42 <0.0001 基督教>道教>天主教>佛教>民間信仰>回教
道教 347 2.46 1.05 基督教>無宗教信仰
民間信仰 517 2.04 0.97 一貫道>民間信仰>無宗教信仰>回教
一貫道 41 2.76 1.11 道教>民間信仰>無宗教信仰
回教 9 1.11 0.93 佛教>無宗教信仰
天主教 26 2.38 1.39 民間信仰>無宗教信仰
基督教 102 3.05 1.25
無宗教信仰 444 1.57 1.06 其他宗教 2 4 0 註:宗教行為2020年遺漏值=1
54 第三節 自覺心理健康之趨勢變化
自覺心理健康所使用的量表是取用CHQ score 12項問卷量表(CHQ=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其中有二題正向題計分方式與其它十題負向題計分方式相反,將十題負
向題評分如下:一點也不=0、和平時差不多=0、比平時還覺得=1、比平時更覺得=1;
而正向題評分如下:比平時更好=0、和平時差不多=0、比平時差一些=1、比平時差很 多=1,總分為 0-12 分,得分分數界定在>=3 分,表示心理健康狀況會越來越差。本研 究結果顯示:CHQ>=3分者,1995年比率為4.7%,2015年人口數為12.5%,隨時間推
移上升了7.8%,成長幅度高達2.7倍。在2020年CHQ>=3分者,呈現大幅度的下降,
只剩下2.3%,表示,2020年疫情衝擊下,人民的心理狀況並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呈現
更顯著的正向狀況。
十二題題項在不同時期之趨勢變化,三期資料顯示出 2015 年的心理健康狀況最 差,在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的題項為二題正向題及一題負向題,分別為「您最近兩星期 是否覺得和家人親友相處的來」、「您最近兩星期是否感到未來充滿希望」正向題及「您 最 近 兩 星 期 是 否 覺 得 許 多 事 情 是 個 負 擔 」 負 向 題 , 結 果 F 值(p-value)分 別 為
0.57(0.4507)、0.01(0.9054)及0.88(0.3494)。雖然沒有統計上顯著差異,但題項「您最近
兩星期是否感到未來充滿希望」正向題隨時間推移,負向反應上升幅度高達 7.8%,雖 然在2020年相較於2015年有下降很多,但仍是負向反應很大的一個心理問題。其它負 向題皆呈現統計上顯著差異性,在這些負向題裡,差異最大的是「您最近兩星期是否覺 得睡不好」,CHQ>=3分者分別為14.8%、23.7%及20.2%,在2015年上升幅度高達8.9%, 而2020 年雖然有小幅下降,較2015 年減少了3.5%,確較早期1995 年高出5.4%,是 所有題項裡最大的一個心理健康問題。題項「您最近兩星期是否覺得和家人或親友會令 您擔憂」是僅次於睡不好,第二擾人的心理健康問題,這20多年來持續的增長,CHQ>=3 分者分別為13.7%、17.4%及18.5%,另外,題項「覺得許多事情對您來說是個負擔?」
亦是影響人們心理健康較大的負向題,CHQ>=3 分者分別為 17.4%、21.1%及 16.8%。
55
題項「您最近兩星期是否覺得生活毫無希望」是題項裡分布較少,僅次於正向題「您最 近兩星期是否覺得和家人親友相處的來」的心理健康問題,最高值是2015年的6%,2020 年疫情衝擊下,反而下降1.6%且P Value由0.001降低至0.097,呈現較不顯著的影響。
在題項「您最近兩星期是否覺得對自己失去信心」CHQ>=3分者在6.2%至10.4%之間,
2020年相較於2015年減少2.6%,但較早期1995年仍多出1.6%。再者「您最近兩星期
是否覺得緊張不安無法放輕鬆」相較於對自己失去信心高出許多,分別為9.7%、12.5%
及11.6%,2020年並沒有因為疫情關係,消長很大,p-value仍然在0.005。綜和本研究
資料,可歸納出一個重要訊息:題項「您最近兩星期是否覺得睡不好」,是最大的心理 健康困擾 (見表4-3自覺心理健康分布)。
若以因素分析的方式,可將CHQ score 12分為三個向度分量表:「身體症狀」、
「焦慮及擔心」、以及「憂鬱或家庭關係不良」。依這三個向度來分析,三者間的差異 是「焦慮及擔心」影響大於「身體症狀」,同時也大於「憂鬱或家庭關係不良」。屬於
「憂鬱或家庭關係不良」向度的四題,在三個不同時期皆沒有統計上顯著性,這其中有 二題是正面承述的問題,其一「您最近兩星期是否感到未來充滿希望」雖然負向情緒反 應得分在所有題項裡,分布不高,確是與負面承述題項「您最近兩星期是否覺得對自己 失去信心」併存,得分介於 4.7%至 12.5%及 6.2%至10.4%,會有一小部分的成年人既 對未來沒有希望感又對自我失去信心。經 ANOVA 分析,此二個題項之間有統計上顯 著性(P<0.0001)。對「焦慮及擔心」向度部分,三個不同時期除了 1995 年外,2015 年 及2020年皆呈現統計上顯著性,又以2020年為最顯著。在此向度裡有三個重要的題項,
「您最近兩星期是否覺得許多事情是個負擔」、「您最近兩星期是否覺得緊張不安無法 放輕鬆」、「您最近兩星期是否覺得和家人或親友會令您擔憂」,這三者之間,在ANOVA 分 析 下呈 現微妙關 係 , 有統 計上 顯著性(P<0.0001)。在本 文的 結果裡,特別強調 CHQ-05:「您最近兩星期是否覺得睡不好」是最明顯困擾民眾的心理健康問題,亦是 有別於三個不同向度,獨立於12個題項的心理健康問題。經過ANOVA分析下,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