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表想法、理收穫、傳遞愛 (一)準備活動:

Dalam dokumen 二年級全體導師 (Halaman 36-45)

新北市板橋區溪洲國小校訂課程教學設計

第三節 表想法、理收穫、傳遞愛 (一)準備活動:

1、請學生再次閱讀繪本,回想故事內容。

2.、請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將故事重述一次,教師進行補充。

(二)發展活動:

1、教師在黑板上揭示「背景」、「原因」、「經過」、「結果」四個部分,帶領學生將書籍一頁 一頁翻過,並判斷該頁應屬於這四個部分的哪一個,試著將故事分段。

2、教師接著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背景」、「原因」、「經過」、「結果」,並在黑 板記錄學生的答案:

背景:在動物園工作的麥基先生每天都會去探望動物並陪伴他們。

原因:麥基先生生病了。

經過:動物們等不到麥基先生,於是出發到麥基先生家找他。

結果:動物們輪流陪伴、照顧生病的麥基先生,最後一起在麥基先生的床邊睡著了。

3、教師整理學生的答案,最後和學生一起將「背景、原因、經過、結果」四個部分連接起來,修 改成通順的句子,找出故事大意:

在動物園工作的麥基先生每天都會去探望他的動物朋友們,並陪伴他們。有一天,麥基 先生生病了,動物們等不到麥基先生,於是出發到他家去找他。動物們發現麥基先生躺 在床上,於是輪流陪伴他、照顧他。最後他們一起在麥基先生的床邊睡著了。

(三)綜合活動:

1、教師請學生想一想作者想要利用這個故事告訴讀者什麼事情?

人與人之間要能互相關懷,世界才會更美好;要能善待他人,學習付出,並懂得回報。

2、教師請學生找出一個最能代表這篇故事主題的詞語,並說明理由。

關懷、愛……。

第三節:表想法、理收穫、傳遞愛 (一)準備活動:

1、 請學生重新閱讀一次繪本,並重述故事。

2 、請學生試說故事大意。

(二)發展活動:

1、教師利用提問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故事內涵,幫助學生連結生活經驗:

(1) 如果你是麥基先生,你想要陪哪些動物做哪些事情?

(2) 如果你是動物,你希望麥基先生陪你做哪些事情?

(3) 你喜歡麥基先生對待朋友的方式嗎?為什麼?

(4) 生活中,你會怎樣對待你的好朋友呢?

(5) 你喜歡動物們對待麥基先生的方式嗎?為什麼?

(6) 你喜歡你的朋友怎麼對待你呢?

(7) 別人對你好的時候,你應該怎樣回報他呢?

2、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關懷他人和表達愛的方法:

(1) 想一想,生活中你曾經對別人付出關心嗎?你做了什麼事情呢?

(2) 說一說,我們可以怎樣對周遭的人表達關心與愛?

(三)綜合活動:

1、教師發下樹葉小卡,請學生寫下對朋友或家人的感謝。

2、教師製作愛心樹,請學生將自己的關懷葉片貼在樹上,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謝。

第15-17 週

新北市板橋區溪洲國小校訂課程教學設計

主題名稱

島國的孩子

適用年級 二年級 教學設計者 黃淑筠

融入領域 生活領域 教學時間 120 分鐘,共 3 節 教學資源 書籍:

外婆阿貝拉的禮物 奶奶的記憶森林

工具~地球儀或世界地圖。 廢止和剪 刀。

評量方式 教師觀察及發問、學生發表、學生實作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專心和老師共讀《外婆阿貝拉的禮物》。

2.學生能瞭解繪本故事的內容。

3.能提取訊息回答教師的問題,舉手發言,拼湊出故事情節。

4.能從故事內容中推論訊息並詮釋整合。

5.能理解他人想法並尊重他人。

6.學習如何面對挫折並在困挫中擁有希望。

7.能了解親情的重要,能珍惜與感恩身邊的人、事、物。

學習內容 國語

Ad-I-2篇章的大意。

Bb-I-1自我情感的表達。

Bb-I-2人際交流的情感。

Bb-V-2對社會群體與家國民族情感的體會。

Cc-I-1各類文本中的藝術、信仰、思想等文化內涵。

生活

D-I-3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D-I-1自我與他人關係的認識。

E-I-3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B-I-2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A-I-1生命成長現象的認識。

藝術

視A-III-2生活物品、藝術作品與流行文化的特質。

學習表現 國語

1-Ⅰ-1養成專心聆聽的習慣,尊重對方的發言。

1-Ⅰ-2能學習聆聽不同的媒材,說出聆聽的內容。

2-Ⅰ-3與他人交談時,能適當的提問、合宜的回答,並分享想法。

5-Ⅰ-6利用圖像、故事結構等策略,協助文本的理解與內容重述。

5-V-3大量閱讀多元文本,探討文本如何反應文化與社會現象中的議題,以 拓展閱讀視野與生命意境。

生活

2-I-5 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 做的習慣。

教 學 流 程 簡 介 主題:越過國界,讀出世界

第一節:看圖文、理文意

(一)看圖文,了解故事內容。(約 10分鐘)

阿貝拉第一次抱住妮娜時,她的內心充滿了溫柔。他們一起度過很多美好的時光。阿貝拉決定幫妮娜買一份特 別的禮物。她開始一點一滴慢慢存錢。然而世事難料,日子過得越來越艱辛,阿貝拉離願望也越來越遠了。但 幸運的是,他們擁有彼此,貼心的妮娜,讓兩人從困窘的局勢跳脫了出來!

(二)故事分析:(約 10分鐘) 故事人物~阿貝拉和妮娜

故事背景~墨西哥,經濟衰退(19~)的時代 故事經過~妮娜和奶奶阿貝拉之間的相處情形

故事結局~妮娜和奶奶阿貝拉又再次一起相約共度星期日。

(三)

1.認識書本的背景-墨西哥。(20分鐘) B. 地理位置

C. 文化生活和墨西哥的貨幣

199412月至19953月,墨西哥發生了一場比索匯率狂跌、股票價格暴瀉的金融危機。這場 金融危機震撼全球,危害極大,影響深遠。

補充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SHKyIPqrz4

墨西哥貨幣演變參考資 https://www.cepp.gov.tw/TheFiles/publication/962ee861-d5df-4b23- bf49-435b4664687f.pdf

第二節: 分段落,找大意、探內涵

(一). 分段落教師將故事分成四大部分,讓學童由片段的理解段落,進而形塑完整的繪本內容。

段落內容提問: 提取訊息

第一部分: 阿貝拉和幼年妮娜的過去相處的情形。(1分鐘) 1. 妮娜和阿貝拉喜歡一起什麼事情?

2. 阿貝拉存錢是為了甚麼?

第二部分:妮娜上學後的情景。(1分鐘) 甲、 阿貝拉的生活發生什麼變化?

乙、 妮娜上學了,是否仍常常去找阿貝拉?

第三部分:妮娜再次去找阿貝拉。(2分鐘) 1. 妮娜發現阿貝拉的家變得如何?

2. 妮娜打少時發現阿貝拉的冰箱上放了甚麼東西?

3. 他們把找到的紙幣最後變成什麼?

第四部分:結尾。(1分鐘)

1. 阿貝拉和妮娜又一起約定做什麼?

(二)找大意(15分鐘)

經由第一階段的段落提問,讓學童由片段的理解段落,進而形塑完整的繪本內容。並分組討 論,完成故事結構和大意。

(三)探內涵~推論訊息(20分鐘) 1.故事情意探討

a.從哪裡的內容可以看出阿貝拉很愛妮娜?

b.你覺得妮娜也愛著阿貝拉嗎?是或不是,請舉出書中的例子。

c.妮娜上學後,阿貝拉的心情如何?為什麼?

d.阿貝拉的生活是富裕還是貧窮?

e.「阿貝拉和妮娜並不是不相愛,只是,事情有時候就是會變成這樣。」這句話是甚麼 意思?

2.

阿貝拉存錢的動機→阿貝拉遺忘了錢幣→妮娜替阿貝拉找回了錢幣 (愛的存在) (生活的考驗) (有愛仍有希望)

a.阿貝拉奶奶為何要存錢?

b.為什麼阿貝拉會忘記把錢拿去換成新的鈔票阿貝拉奶奶為何會忘記錢在哪裡?

c.阿貝拉奶奶為何會忘記錢在哪裡?

d.妮娜找回了紙鈔,但已經不能使了,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e.阿貝拉奶奶的心願是什麼?你覺得他有達成心願嗎?

第三節:表想法、理收穫、傳遞愛

(一)請分析故事中阿貝拉奶奶的心情變化。詮釋整合 (15 分鐘) 繪本圖片探討提示:

愉快(明亮的色彩)→ 哀傷(下雨和灰色的客廳)→ 希望(乾淨的客廳)

開始: ( ),因為( )。

接著: ( ),因為( )。

最後: ( ),因為( )。

(二) 動手剪一剪,認識墨西哥剪紙(約 25 分鐘)

1.墨西哥剪紙介紹

墨西哥亡靈節時,向來採用剪紙作為一種祭祀儀式的載體,通過一代代人的節俗強化,逐漸形成了一套以 骷髏狂歡為主題的剪紙圖案。因此墨西哥剪紙是亡靈節的標配,它最大的主題就是亡靈,或者說是骷髏。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kry96qq.html

剪紙動畫 https://www.facebook.com/bobonnyonestore/videos/2744292625621465

2. 利用廢止剪紙並布置教室

第18-20週

新北市板橋區溪洲國小校訂課程教學設計

主題名稱 愛與關懷作伙來

適用年級 二年級 教學設計者 蔡秀如

融入領域

生活領域 教學時間 120 分鐘,共 3 節 教學資源 1. 童玩圖片。

2. 繪本《飛吧!竹蜻蜓》。

3. 竹蜻蜓繪畫創作。

評量方式 教師觀察及發問、學生發表、學生實作。

教學目標

11. 學生能專心和老師共讀《飛吧!竹蜻蜓》。

12. 能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問題,分享自身經驗,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13. 能讀懂閱讀內容,了解文章大意,進行故事概略重述。

14. 能理解故事的內涵,體會互相關懷的重要。

15. 能說出在日常生活中對周遭人事物表達關心的方法,並具體實踐。

學習內容 國語

Ad-I-2 篇章的大意。

Bb-II-1 自我情感的表達。

Bb-II-2 人際交流的情感。

Cb-II-1 各類文本中的親屬關係、道德倫理、儀式風俗等文化內涵。

生活

D-I-1 自我與他人關係的認識。

D-I-3 聆聽與回應的表現。

E-I-3 自我行為的檢視與調整。

E-I-4 對他人的感謝與服務。

學習表現 國語

1-I-1 養成專心聆聽的習慣,尊重對方的發言。

1-II-1 聆聽時能讓對方充分表達意見。

2-II-2 運用適當詞語、正確語法表達想法。

5-II-1 以適切的速率朗讀文本,表現抑揚頓挫與情感。

5-II-4 掌握句子和段落的意義與主要概念。

5-I-6 利用圖像、故事結構等策略,協助文本的理解與內容重述 生活

1-I-1 探索並分享對自己及相關人、事、物的感受與想法。

6-I-1 覺察自己可能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產生影響,學習調整情緒與行為。

6-I-4 關懷生活中的人、事、物,願意提供協助與服務。

7-I-2 傾聽他人的想法,並嘗試用各種方法理解他人所表達的意見

教 學 流 程 簡 介

第一節:看圖文、理文意

(一)準備活動:

1、教師利用圖片介紹台灣古早童玩。

臺灣早期兒童生長的年代屬於農業化的時代,當時兒童的玩具很多都是取材自大自然 的材料製作而成,「竹蜻蜓」是其中一種。

2、看完童玩的圖片後,教師以提問的方式,請學生分享經驗:

(1) 你曾經看過什麼樣的童玩?

(2) 你最喜歡哪一種童玩?為什麼?

3、教師請學生觀察封面的圖片並提問:

(1) 封面中有哪些人物?他們正在做什麼?

(二)發展活動:

1、教師先請學生自行閱讀繪本,並提醒學生不只要看文字,也要看圖片。

2、教師再利用提問方式導讀繪本,幫助學生找出關鍵,理解內容:

(1) 故事中的小治和媽媽到了日本,想要去拜訪誰?為什麼?

(2) 木村爺爺是小治媽媽的什麼人?

(3) 為什麼小治媽媽找不到木村爺爺?

(4) 木村爺爺為什麼不像以前一樣笑咪咪的?

(5) 小治幫媽媽做什麼好吃的食物請木村爺爺吃?

(6) 最後,木村爺爺開心嗎?為什麼?

(7) 小朋友說一說,你最想念的人是誰?

(8) 請你想一想,你想要的竹蜻蜓是什麼樣子?

(三)綜合活動:

教師請學生分享自己最喜歡書中的哪一個段落或圖片,並說一說喜歡的原因。

第二節:分段落,找大意、探內涵

(一)準備活動:

1.學童瀏覽書本,回憶內容。

2.教師引導提問,讓學童由片段的理解段落,進而形塑完整的繪本內容。

(二)發展活動:

1、教師在黑板上揭示「背景」、「原因」、「經過」、「結果」四個部分,透過學童由 片段的理解段落,進而形塑分析故事架構。

2、教師接著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背景」、「原因」、「經過」、「結 果」,並在黑板記錄學生的答案:

背景:媽媽帶著小治回到日本,想去探望一位她很想念的人

原因:木村爺爺是媽媽的小學老師,在台灣住過,曾經送竹蜻蜓給小治。

經過:小治和媽媽本來找不到木村爺爺,後來在商店街遇到,才知道木村爺爺所經歷的 事情。

結果:小治和媽媽經常去陪伴木村爺爺,才讓爺爺重拾笑容。

3、教師整理學生的答案,最後和學生一起將「背景、原因、經過、結果」四個部分連接 起來,修改成通順的句子,找出故事大意:

媽媽帶著小治回到日本,想去探望一位她很想念的人。木村爺爺是媽媽的小學

Dalam dokumen 二年級全體導師 (Halaman 36-45)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