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第六節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資料處理與分析 資料處理與分析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針對癌末病人之家屬進行問卷資料收集,共回收60份資料,針對收 集之研究資料以IBM SPSS Statistics 2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建檔與分析。
一、 描述性統計
以次數分配、百分比與平均值來分析癌末病人家屬背景變項等資料。
二、 推論性統計
以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皮爾森相關(Pearson’s correlation)、多元線性迴歸分析(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等分析各變項與預期 性悲傷之相關性,以瞭解何為預期性悲傷之有效預測因子。
第肆章 第肆章 第肆章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進行問卷調查所獲得之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後,將其結果與討論內容分 為家屬的背景變項分析、家屬在家人關係、憂鬱及預期性悲傷得分結果統計、家 屬背景變項在家人關係、憂鬱與預期性悲傷分析、家屬與癌末病人家人關係在憂 鬱與預期性悲傷的分析、家屬之憂鬱在與癌末病人家人關係及預期性悲傷的分 析、家屬與癌末病人家人關係、憂鬱與預期性悲傷之相關與討論共七節,各節內 容詳述如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家屬 家屬 家屬 家屬的背景變項分析 的背景變項分析 的背景變項分析 的背景變項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60份有效資料,研究問卷之基本資料表包括性別、年齡、教 育程度、經濟狀況、是否有子女、是否曾有憂鬱等情形、與病人關係、是否與病 人同住、身分別、是否知道病人病況、病人性別、病人年齡、罹癌別及確診時間 (罹病時間長短)等背景變項。根據回收問卷之資料以次數、百分比、最大值、最 小值、平均值及標準差等描述統計方式,對參與本研究之癌末病人家屬背景變項 進行分析如下(表4-1及表4-2):
一、 性別:
癌末病人之家屬男性共26位(43.3%),女性共34位(56.7%),男女性別比約 為1:1.3。
二、 年齡:
癌末病人之家屬年齡最小為21歲、最大為72歲,平均為44.75歲(標準差
14.067),依年齡層統計則以41-50歲及51-60歲各為15位(25.0%)為最多,其他
依次為20-30歲共13位(21.7%)、61歲以上共9位(15.0%),而31-40歲共8位(13.3%) 為最少。
三、 教育程度:
癌末病人之家屬教育程度以大專院校最多共26位(43.3%),其次為高中職共 19位(31.7%),而國小以下共5位(8.3%)、國中共5位(8.3%)及研究所以上共5位
(8.3%)。將家屬分為國中小以下共10位(16.7%)、高中職共19位(31.7%)及大專
院校與研究所以上共31位(51.7%)三組,顯示有超過八成之家屬為高中職以上教 育程度。
四、 經濟狀況:
癌末病人之家屬有30位(50.0%)認為自身經濟狀況為小康,自覺普通者共28 位(46.7%),僅有2位(3.3%)家屬認為自身經濟困難,而無人認為自身經濟富裕,
顯示經濟狀況相對較佳之小康與富裕共30位(50%),經濟狀況相對較差之困難與 普通共30位(50%),各佔半數。
五、 是否育有子女:
癌末病人之家屬育有子女者共36位(60.0%),沒有子女者共24位(40.0%)。
六、 是否曾有憂鬱等情形:
癌末病人之家屬多數皆未曾有憂鬱、自殺意念、酗酒及藥物濫用情形共50 位(83.3%),而曾有憂鬱情形者共7位(11.7%)、曾酗酒者共1位(1.7%)、曾藥物 濫用者共1位(1.7%)、曾有憂鬱和自殺意念兩種情形者共1位(1.7%)。
七、 與病人關係:
癌末病人之家屬與病人關係最多為病人之子女共30位(50.0%),其他依次為 親戚(包括媳婦/女婿、孫子女等)共20位(33.3%)、配偶共7位(11.7%),父母、
同居人及兄弟姐妹各1位(1.9%)。
最多,其他依次為二等以上血親共12位(20.0%)、配偶共8位(13.3%)、一等姻親 共6位(10.0%)及二等以上姻親共3位(5.0%)。將家屬分為配偶與一等血親共39 位(65%)及其他血親與姻親共21位(35%)兩組,顯示參與本研究之家屬仍以關係 較親近的配偶與一等血親佔較多數。
八、 是否與病人同住:
癌末病人之家屬與病人同住者共32位(53.3%),未同住者共28位(46.7%)。
九、 身分別:
癌末病人之家屬自覺身分為次要照顧者共22位(36.7%)為最多,其他家屬自 覺為主要照顧者共21位(35.0%)、非照顧者共17位(28.3%)。
十、 是否知道病人病況:
癌末病人家屬僅有1位(1.7%)不知道病人病況,知道病況者共59位(98.3%)。
十一、 病人性別:
癌末病人男性共21位(35.0%)、女性共39位(65.0%),男女性別比約為1:1.86。
十二、 病人年齡:
癌末病人年齡最小為35歲、最大為95歲,平均為44.75歲(標準差14.067), 依年齡層統計則以81歲以上共27位(45.0%)為最多,其次為61-70歲共15位 (25.0%),60歲以下及71-80歲則各為9位(15.0%)。
十三、 罹癌別:
癌末病人之罹癌別依照癌別分類,消化器官及腹膜類癌症共39位(65.0%)為 最多,其次為生殖器官類癌症共9位(15.0%),口腔、口咽及下咽與鼻咽類癌症
共5位(8.3%)、呼吸系統及胸腔內器類癌症共4位 (6.7%)、中樞神經系統類癌症 共2位(3.3%)、泌尿器官類癌症共1位(1.7%),顯示多數病人罹患之癌別為消化 器官及腹膜類共39位(65.0%),其他類別為21位(35%)。
十四、 罹病時間:
癌末病人罹病時間最長為121個月、最短為1個月,其中有4位無法判別罹 病時間,56位癌末病人的平均罹病時間為32.3個月(標準差34.407)。若以年為 計算單位,則罹病時間一年以下者共21位(35.0%)、超過一年至三年以下者共17 位(28.3%)、超過三年者共18位(30.0%)、無法判別者共4位(6.7%)。
表4-1 家屬的背景變項資料分析一(N=60)
變項 類別 次數 百分比(%)
男 26 43.3
性別 女 34 56.7
30歲以下 13 21.7
31-40 8 13.3
41-50 15 25.0
51-60 15 25.0
年齡
61歲以上 9 15.0
國中小以下 10 16.6
高中職 19 31.7
教育程度
大專院校與研究所以上 31 51.7 困難與普通 30 50.0 經濟狀況
小康與富裕 30 50.0
否 24 40.0
是否育有子女
有 36 60.0
否 50 83.3
憂鬱 7 11.7
酗酒 1 1.7
藥物濫用 1 1.7
是否曾有憂鬱等情形
憂鬱+自殺意念 1 1.7
配偶 7 11.7
父母 1 1.7
同居人 1 1.7
子女 30 50.0
兄弟姊妹 1 1.7
與病人關係
親戚 20 33.3
續表4-1 家屬的背景變項資料分析ㄧ(N=60)
變項 類別 次數 百分比(%)
配偶與一等血親 39 65.0 親等關係
其他血親與姻親 21 35.0
否 28 46.7
是否與病人同住
是 32 53.3
非照顧者 17 28.3
主要照顧者 21 35.0 身份別
次要照顧者 22 36.7
否 1 1.7
是否知道病人病況
是 59 98.3
男 21 35.0
病人性別
女 39 65.0
60歲以下 9 15.0
61-70 15 25.0
71-80 9 15.0
病人年齡
81歲以上 27 45.0
消化器官及腹膜 39 65.0 病人癌別分類
其他 21 35.0
1年以下 21 35.0
超過1年至3年以下 17 28.3
超過3年 18 30.0
罹病時間
無法判別 4 6.7
表4-2家屬的背景變項資料分析二
項目 N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癌末病人家屬年齡 60 21 72 44.75 14.067 病人年齡 60 35 95 73.05 13.729 病人罹病時間(月) 56 1 121 32.30 34.407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家屬在家人關係 家屬在家人關係、 家屬在家人關係 家屬在家人關係 、 、憂鬱及預期性悲傷 、 憂鬱及預期性悲傷 憂鬱及預期性悲傷得分 憂鬱及預期性悲傷 得分 得分結果統計 得分 結果統計 結果統計 結果統計
本研究使用家人關係問卷(共12題)、貝克憂鬱量表(共21題)及預期性 悲傷問卷(共22題)三種問卷,以了解家屬與癌末病人之家人關係、憂鬱與預 期性悲傷狀態,家人關係問卷包括凝聚性(Cohesion)、表達性(Expressiveness)
和衝突性(Conflict)三個分量表,預期性悲傷問卷包括家人因應(family coping)、 預期性悲傷(Anticipatory Grief)以及認知因應(cognitive coping)三個向度,針 對60位癌末病人家屬填寫之問卷結果進行分析如下(表4-3及表4-4):
一、 家人關係問卷
癌末病人之家屬家人關係問卷總分最高分為12分,最低分為1分,平均分 數為8.45分(標準差2.243),家屬得分為1-9分者共38位(63.3%),10-12分共 22位(36.7%)。從家人關係問卷之分數區辨家庭功能佳的家庭(凝聚性分數4分 且問卷總分>9分)共9位(15.0%)和可能有風險的家庭(凝聚性分數<4分或問 卷總分≦9分)共51位(85.0%),在有風險的家庭中凝聚性分數<4分且問卷總 分≦9分者共30位(50%)為最多,凝聚性分數<4分但問卷總分>9分者共13位
(21.7%),凝聚性分數4分但問卷總分≦9分共8位(13.3%)為最少。各分量表之
得分結果如下:
(一) 凝聚性:癌末病人之家屬凝聚性分量表總分最高分為4分,最低分為0分,
平均分數為2.97分(標準差0.882)。家屬得分為3分者共28位(46.7%)為最多,
得4分者共17位(28.3%),得2分者共12位(20.0%)、得1分者共2位(3.3%),
得0分者僅1位(1.7%)為最少。
(二) 表達性:癌末病人之家屬表達性分量表總分最高分為4分,最低分為0分,
平均分數為2.27分(標準差1.219)。家屬得分為3者共17位(28.3%)為最多,其 他依次為得1分者共15位(25.0%)、得2分者共13位(21.7%)、得4分者共11位
(18.3%),得0分者共4位(6.7%)為最少,顯示家屬在表達性得分為0分之人數少,
而其他得分人數分布平均,突顯不同家庭會有其不同的表達情形。
(三) 衝突性:癌末病人之家屬衝突性分量表總分最高分為4分,最低分為0分,
平均分數為0.78分(標準差1.106)。家屬得分為0分者共33位(55.0%)為最多、
得1分者共15位(25.0%)、得2分者共7位(11.7%)、得4分者共3位(5.0%),得 3分者共2位(3.3%),顯示約八成癌末病人家屬與家人間之關係較少衝突。
二、 貝克憂鬱量表
癌末病人之家屬貝克憂鬱量表總分最高分為46分,最低分為0分,平均分 數為9.35分(標準差9.113),總分為0-13分屬正常範圍共45位(75.0%),14-19 分為輕度憂鬱共8位(13.3%),20-28分為中度憂鬱共4位(6.7%),29-63分為重 度憂鬱共3位(5.0%)。
三、 預期性悲傷問卷
癌末病人之家屬預期性悲傷問卷總分最高分為44分,最低分為5分,平均
分數為21.93分(標準差7.921)。各向度之得分結果如下:
(一) 家人因應:癌末病人之家屬在預期性悲傷問卷中,家人因應向度最高分為 16分,最低分為0分,平均分數為7.32分(標準差3.553)。
(二) 預期性悲傷:癌末病人之家屬在預期性悲傷問卷中,預期性悲傷向度最高分 為14分,最低分為0分,平均分數為5.83分(標準差3.335)。
(三) 認知因應:癌末病人之家屬在預期性悲傷問卷中,認知因應向度最高分為 14分,最低分為2分,平均分數為8.78分(標準差3.136)。
(四)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翻譯之中文版預期性悲傷問卷進行信度分析,結果顯示中文版預期性 悲傷問卷全問卷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為0.862,家人因應、預期性悲傷及認
知因應之Cronbach’s α為0.781、0.807及0.758,中文版預期性悲傷問卷與貝克
憂鬱量表之相關為0.488。
表4-3家屬在家人關係、憂鬱及預期性悲傷得分結果統計一(N=60)
變項 類別 次數 百分比(%)
凝聚性4分、總分>9分 9 15.0 凝聚性4分、總分≦9分 8 13.3 凝聚性<4分、總分>9分 13 21.7 家人關係問卷
凝聚性<4分、總分≦9分 30 50.0
0分 1 1.7
1分 2 3.3
2分 12 20.0
3分 28 46.7
凝聚性
4分 17 28.3
0分 4 6.7
1分 15 25.0
2分 13 21.7
3分 17 28.3
表達性
4分 11 18.3
0分 33 55.0
1分 15 25.0
2分 7 11.7
3分 2 3.3
衝突性
4分 3 5.0
正常範圍(0-13分) 45 75.0 輕度憂鬱(14-19分) 8 13.3 中度憂鬱(20-28分) 4 6.7 貝克憂鬱量表
重度憂鬱(29-63分) 3 5.0
表4-4家屬在家人關係、憂鬱及預期性悲傷得分結果統計二 項目 N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家人關係問卷 60 1 12 8.45 2.243
凝聚性 60 0 4 2.97 0.882
表達性 60 0 4 2.27 1.219
衝突性 60 0 4 0.78 1.106
貝克憂鬱量表 60 0 46 9.35 9.113 預期性悲傷問卷 60 5 44 21.93 7.921 家人因應 60 0 16 7.32 3.553 預期性悲傷 60 0 14 5.83 3.335 認知因應 60 2 14 8.78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