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良好的醫病溝通必須是由病人來認可

Dalam dokumen PDF 第一章緒論 (Halaman 76-90)

第五章 研究討論

第三節 良好的醫病溝通必須是由病人來認可

本研究發現這些未婚罹患卵巢癌的婦女於求醫過程中,部分醫師會以指責的

口氣責怪她們為何不儘早就醫。也許當時醫師是直接將其想法表達,但卻未考量 到聽者(病患)的感受及對病患所造成的傷害。例如有的婦女就表達聽了醫師這 樣的回答會讓她們感到不舒服,因為她們認為自己是因為對疾病症狀的不了解,

才會延誤治療,情非得已絕非故意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這與張菊惠(民94)的 研究發現是相似的。張菊惠(民94)表示台灣婦女就醫時所遭受的困難不少,婦 女就醫時常常會受到不平等對待,包含有些醫師溝通態度不好,以命令的口吻而 不是討論的態度來說明病情及後續治療,表現專業的態度卻不夠親切。故如何增 進醫護人員對於病患痛苦之同理能力是很重要的,有時候醫護人員一句無心的話 語,但對於這些婦女心中可能都會留下深刻的傷痕。

於張碧芬、余玉眉、胡毓雯、陳淑月(民94)針對病人與家屬的觀點定義的 好的護理的研究中也發現好的溝通傾聽與撫慰、及視病猶親的態度是病人認為很 重要的。故如何同理病人的痛苦,如何提供適當的情緒支持、及良好的溝通是醫 護人員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未婚婦女罹患卵巢癌的生活經驗。採用現象學的研究 方法,深入探討未婚婦女罹患卵巢癌的生活經驗,以一對一方式進行深度訪談,

收集八位未婚婦女罹患卵巢癌的生活經驗,本研究採用調整後Colaizzi(1978)

提出的研究方法為分析步驟加以歸類整理。

由八位婦女所提供的研究資料中發現,未婚婦女罹患卵巢癌的生活經驗可歸 納為六個主題:一、誤以為沒事的小問題,竟然是癌症;二、生命突然被喊卡的 震撼;三、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四、竭盡所能保護自己以求生命的延續;五、體 認到生命無常,嘗試把握當下;六、感恩與建議。

研究結果顯示,未婚婦女罹患卵巢癌的生活經驗,從確立診斷、接受治療所 帶來的身心痛苦、戰戰兢兢活在復發的恐懼之中、因為罹病導致人際關係改變及 無法執行原有角色的功能而必須學會面對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慢慢的重新省思 與轉念來面對,這些都是未婚婦女罹患卵巢癌這一路走來的經驗,這些經驗也是 提供醫護人員省思與學習如何提供更好的照護。

在以治療為導向的醫學潮流中,醫護人員往往關注的只是疾病的進展,而忽 略了卵巢癌對於婦女生活中所帶來的影響與改變,由於護理必須照護到病患身、

心、社會及靈性的專業,了解未婚罹患卵巢癌婦女之生活經驗有助於醫護人員深 入她們的世界,了解她們真正的需求,才能提供適當的護理措施或情緒支持。期 許本研究之發現能提供醫護人員在以病患為中心之概念下,提供照顧未婚婦女罹 患卵巢癌時的參考依據。

第二節 應用與建議 一、護理臨床實務方面

(一)於婦科病房及門診處設立會談室

本研究發現未婚罹患卵巢癌的婦女,在剛得知被宣佈為卵巢癌時,

內心感到驚嚇、難過、哭泣等負面情緒反應,在此時應提供給婦女一個安 全、舒適及隱密的環境,讓她們有場所紓解其負面情緒,協助她們度過這 段情緒衝擊期,此時護理人員應能同理她們的心情,適時的提供情緒支 持,並且可提供她們紓解情緒壓力技巧,例如:鼓勵她們適度哭泣以宣洩 其壓力、說出她們擔心恐懼的事情等。此外研究亦發現,當醫師於確立診 斷時會以責備的口吻指責婦女延誤病情,建議醫護人員於婦女於確立診斷 的這段時期,應該是要關懷重於責備,此時期婦女最需要的是醫護人員的 關懷與支持。

(二)在職教育加強化學治療衛教資訊提供的完整性

未婚罹患卵巢癌的婦女對於化學治療所造成的掉髮與她們想像中有 落差,當她們感到頭髮是一整把的掉落時對心理衝擊相當的大,若護理人 員於病患第一次接受化學治療時,應該清楚的告知病人掉髮的時間點及掉 髮的量及嚴重的程度,可以建議病人於接受治療前先將頭髮理光並事先準 備假髮或頭巾,可以降低婦女於治療過程中心裏的衝擊。

(三)在職教育納入如何照護未婚罹癌婦女之學習及定期舉辦案例討論

護理人員的在職教育應納入照護未婚罹癌婦女之學習,並定期舉辦案 例討論與分享,可以增加臨床護理人員對於未婚罹癌女性的認識及照護能 力,未婚罹患卵巢癌的婦女於罹病過程中承受許多身、心的壓力,護理人 員應引導婦女抒發出心中的情緒,必要時提供心理的諮商與會診,因此在

職教育更應加強護理人員於『關懷』、『溝通技巧』、『傾聽』、『諮商與輔導』

等能力之訓練,以提供未婚婦女更好的照顧品質。

(四)設置未婚婦女罹患卵巢癌的資訊網

設置未婚婦女罹患卵巢癌的交流資訊網,網路上除了可以提供正確 的卵巢癌的相關醫療資訊,同時也是一個提供未婚罹患卵巢癌婦女的諮詢 平台,除此之外,也可以提供這些婦女互相交流分享經驗及提供情緒的支 持。

二、民眾教育方面

(一)報章雜誌或是平面媒體宣傳教育民眾正確的探病觀念

(二)醫院或是病房入口處設置探病守則的相關海報來 主要的探病守則包含了以下三點:

1、告知民眾探病時勿詢問過多的病情以免勾起病患不愉快的回憶,因為過多 的關心與詢問,反倒造成婦女的心理負擔。

2、慎選探病的時間與時機

未婚婦女罹患卵巢癌於手術初期需要適度的休息,故於恢復期探望的時

間較佳,此外探病前最好先來電是否適合探望,以避免過多的訪客而造成病 患及其照顧者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此外,針對接受化學治療的婦女,於接 受化學治療期間身體的抵抗力較差且易疲倦需要充分的休息,此時較不適合 過多訪客的打擾,以避免感染的發生。

3、適當的同理而非同情

未婚罹患卵巢癌的婦女需要的是她人可以真正了解其內心的感受,給

予正向的鼓勵與支持,而非只是同情而將她視為病人而非正常人。

三、醫療社會政策方面

(一)國家相關衛生當局利用媒體的方式或是於國民小學的健康教育上推動,以 提升大眾對於卵巢癌的認識。

(二)提升女性自我價值,建立女性自尊、自信、自愛的人格特質,需從小著手,

可建議未來小學生的課程中加入對於學童對於性別角色的互相尊重及包容,教導 學童對於自我的認識及提升對於自我的認同。

四、未來研究方面

(一)未來可擴大採樣範圍與人數,並擴大採樣區域,包括台灣北、中、南以及 花東等地,以獲得較完整的資訊,使研究結果更具代表性。

(二)可探討罹患卵巢癌婦女之主要照顧者的想法與感受。

第三節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收案僅於北部某醫學中心之未婚婦女罹患卵巢癌之生活經驗,故無 法代表全台灣這群婦女的生活經驗。

(二)取樣的方式是以自願參加者為研究對象,因此對本研究結果的推論會有所 限制。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緯書(民91).卵巢癌化學治療之近況.臨床醫學.50(2),105-120。

王功亮、陳子健、陳祈安(民93).上皮性卵巢癌之治療.台灣醫學,8(5), 738-743。

王凱微、湯麗君、吳美玲、汪麗貞、謝秀芳等合著(民96).人類發展學.台北:

華杏。

田月玄、許敏桃(民96).台灣文化脈絡下的女性癲癇患者生病經驗‧護理雜誌,

54(6),31-40。

古惠卿、伍慧兒(民99).澳門癌症患者被告知診斷之心路歷程‧澳門護理雜誌,

9(1),10-15。

行政院衛生署(民99).97年癌症申報發生人數.100年07月01日取自 http://www.bhp.doh.gov.tw/DOWNLOAD/Statistics/2.癌症申報發生人數 按原發部位、性別及年齡分類/Y97-Table_01.doc。

行政院衛生署(民98).97年度ICD-10全國主要癌症死亡原因.98年10月10 日取自

http://www.doh.gov.tw/CHT2006/DisplayStatisticFile.aspx?d=71701&s=1。

李耀泰、陳福民、趙得讓、柯天龍、郭宗正(民96).復發性卵巢癌的第二次減 積術.中華民國婦癌醫學雜誌,1,24-28。

李耀泰、陳福民、何民康、鄭文雄、郭宗正(民97).卵巢癌化學治療之改進.

中華民國婦癌醫學雜誌,1,1-6。

李秀如、陳美碧、蔡欣玲(民97)‧癌症個案生病經驗及對精神科護理照護之反 應‧醫護科技學刊,10(3),197-207。

李耀泰、陳福民、沈仁達、郭宗正(民98).卵巢癌的長期維持治療.中華民國

婦癌醫學雜誌,1,6-10。

次減積術.中華民國婦癌醫學雜誌,1,21-25。

吳香達(民87).臨床婦科學.台北:茂昌。

周治蕙總校閱,胡月娟、陳淑月、馮容莊、楊雅玲、曾雅玲、廖天麟、張瑞莉等 合著(民87).最新婦產科護理.台北:匯華。

林嘉慧、林麗英、吳妤芸、林瑞玲、張春梅(民95).門診病人接受化學治療之 症狀困擾與處置經驗.榮總護理,34(4),364-373。

林旂妮、蔡永杰、康介乙(民95).台灣女性的不孕經驗:關係的觀點.中華輔

導學報,19,175-210。

林旂旎(民95).不孕女性的反應與調適‧台灣生殖醫學會會訊,10,6-8。

周琳霓(民96).現代人亟需建立的探病守則‧健康世界,2,97-99。

林麗珊(民97).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柯銀花、賴裕和(民82)‧一位卵巢癌手術後五年多處癌細胞轉移之婦女住院期 間的護理問題.護理雜誌,40(2),35-39。

夏萍絅、田聖芳、馮容莊、蔣美蘭、方郁文等合著(民97).實用婦科護理四版.

台北:匯華。

張老師月刊編輯部(民76).中國人的面具性格-人情與面子.張老師出版社。

張正昌、賴鴻政、余慕賢、朱堂元 (民91).腫瘤組織庫中卵巢癌137例之臨分 析.中華民國婦癌醫學雜誌,1(4), 7-11。

張碧芬、余玉眉、胡毓雯、陳淑月(民94).好的護理-病人與家屬的觀點.護 理雜誌,55(1),33-42。

張菊惠(民94).婦女親善就醫環境的省思.護理雜誌,52(3),5-9。

郭素真(民94).卵巢癌病患的生病經驗.已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 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

陳怡靜、陳彰惠(民95).婦癌患者身體心像、社會支持和憂鬱的相關性研究.

實證護理,2(4),293-300。

張秀如、余玉眉(民96).身體觀點-體現與身體心像.護理雜誌,54(3),77-81。

Dalam dokumen PDF 第一章緒論 (Halaman 76-90)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