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排除 2003 年、 條件:

2007 年之

圖3-2 研究流程圖 第三節 變項的操作定義

本研究根據研究架構(圖3-1),從 TLSA 資料庫中選取變項,

以憂鬱情緒、生活滿意度狀況為依變數,並用社會人口學變項、壓力 源、與社會參與為控制變數,並以前述之變數來探討憂鬱、生活滿意 度狀況及影響憂鬱情緒、生活滿意度狀況之相關因子。其變數內容詳 述如下:

一、依變項:

(一)憂鬱情緒

本研究將憂鬱情緒以此問卷內容之抑鬱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來評估受試者過去一 星期出現抑鬱的情況,其題目包含:(1)「不太想吃東西,胃口很差

」、(2)「覺得做每一件事情都很吃力」、(3)「睡不好覺」、(4)「覺

得心情很不好」、(5)「覺得很寂寞」、(6)「覺得身邊的人不要和您好

」、(7)「覺得很傷心」、(8)「提不起勁來做事」、(9)「覺得很快樂

」、(10)「覺得日子過得不錯」,在2007 年的抑鬱量表多增加第11 項,「覺得身邊的人對您不好(不喜歡您)」,本研究以 2003年及 2007年皆有的項目作為評估抑鬱程度指標。計分方式:「沒有」為0 分、「很少」為 1 分、「有時候會」為2 分、「經常或一直」為 3 分,

其中題項「覺得很快樂」、「覺得日子過得不錯」為反向題,故將其答 案做反向調整,加總分數0~30分,分數越高代表越憂鬱。此變項為 連續變項。

註記:CES-D原始量表共20題,本研究問卷使用 11題簡短版。GDS

相較於CES-D是否更適合評估老人憂鬱狀況值得未來研究加以探討

(二)生活滿意度狀況

本研究將生活滿意度狀況以此問卷內容之生活滿意度量表來評

估受試者之生活狀況的看法或感覺,包括(1)「您的人生,和大多 數的人比,您的命是不是比他們都好」、(2)「您是不是對您人生感 到滿意」、(3)「您是不是對您做的事感覺有意思」、(4)「這些年是 不是您人生中最好的日子」、(5)「即使可能,您是不是願意改變您 過去的一生」、(6)「您是不是期待將來會有一些令人高興的事情發

生」、(7)「您的日子是不是應該可以過得比現在更好」、(8)「您是不 是感覺所做的事大多數是單調枯燥的」、(9)「您是不是感覺老了,

而且有一些厭倦」、(10)「您這一生是不是可以說大部分都符合您的 希望」、(11)「您是不是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安全及有保障的環境中

」、(12)「您是不是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感到滿意」,共12項,計分方 式:「是」為1 分、「不是」為 0分,其中題項(5)、(7)、(8)、(9)

為反向題,故將其答案做反向調整,加總分數0~12分,分數越高 代表生活滿意度愈佳。此變項為連續變項。

二、控制變項

(一)社會人口學資料變項:

1、性別:分為男性和女性,男性為 1,女性為 0。此變項為類別

變項。

2、年齡:依照受訪時的年齡。此變項為類別變項。

3、婚姻狀況:問卷分(1)已經結婚,且先生太太也還在為 1、

(2)有同居的老伴為 2、(3)喪偶,未再婚為 3、(4)離婚,未再婚 為 4、(5)(正式)分居為 5、(6)從未曾結婚等六類,最後測量方式 將(1)、(2)分為有偶為 1;(3)~(6)分為無偶為 0。此變項為類 別變項。

4、教育程度:問卷分(1)不識字為 0、(2)識字為 90、(3)小

學年級為 01~06、(4)初中職為 07~09、(5)高中職為 10~12、(6)

大學二三專為 13~16、(7)研究所為 17、(8)不清楚為 99 等八類,

最後測量方式將(1)分為不識字為 0;(2)~(8)為識字為 1。此變 項為類別變項。

5、現有子女數:指現在仍存活的,包括親生、領養、繼子/女、

住家裡的、住外面的,分為(1)沒有子女為0、(2)共有___幾個女。

此變項為類連續變項。

6、居住安排:問卷分(1)「只有一人獨居」、(2)「配偶或同伴」、

(3)「未婚子女」、(4)「已婚兒子」、(5)「媳婦」、(6)「男方之父母 親」、(7)「女方之父母親、(8)「已婚女兒」、(9)「孫子女」、(10)

「其他親戚」、(11)「其他非親戚」等 11 類,最後測量方式將(1)

分為獨居為 1、(2)~(11)「非獨居」為 0。此變項為類別變項。

7、自覺健康狀況:為評估受訪者自覺現在與過去一年相比較的

健康狀況,「您對您現在的健康情形,認為是「很好」得 1分、「好」

得2 分、「普通」得 3分、「不太好」得4 分、「很不好」得 5分;分 數愈低,代表自覺健康狀況愈好。此變項為連續變項。

8、自評經濟狀況:為受訪者評估目前的經濟狀況滿不滿意。分

為五類,「非常滿意」為 1分、「滿意」為2 分、「普通」為 3分、「不 太滿意」為4 分、「非常不滿意」為 5分。分數越低,代表自覺經濟

狀況越好。此變項為連續變項。

(二)壓力源:

本研究將壓力源依問卷內容分為二大類:生活壓力感受(慢性

病罹病指數、近四年內去世子女數)、活動功能障礙,分述如下:

1、生活壓力感受

(1)慢性病(罹病指數):以問卷內容之疾病紀錄表來評估受 試者是曾經罹患慢性病。本研究以2003年和 2007年問卷調查內容皆 有的疾病作為評估罹患慢性病數,因此只考量是否患有(1)高血壓、

(2)糖尿病、(3)心臟病(心悸不算)、(4)中風(腦溢血)、(5)

癌症或惡性腫瘤、(6)呼吸系統(包括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炎、肺 病、氣喘等病)、(7)關節炎或風濕症、(8)胃潰瘍或胃病、(9)肝 膽疾病、(10)髖骨骨折、(11)白內障、(12)腎臟疾病(包括結石)、

(13)痛風、(14)脊椎骨骨刺、(15)骨質疏鬆等15 項疾病,計分 方式:本研究使用合併罹病症指數將問卷中的慢性病疾病分別給予1

、2 的加權計分並加總之,得分愈高,表示疾病負荷愈嚴重(Quan et

al., 2005)。疾病中除了中風(腦溢血)、癌症或惡性腫瘤以2 分計分

外,其餘以1 分計分,因疾病種類無法含括全部,本研究針對質性相 近的疾病與以相同加強分數。此變項為連續變項。

(2)近四年內去世子女數:指2003年至 2007年內去世子女數。

計分方式:「近四年內去世子女數:___」。此變項為連續變項。

2、活動功能障礙

(1)日常生活活動功能(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指在 沒有任何人幫助及使用工具輔助下,執行以下日常活動會不會有困 難,包括(1)「洗澡」、(2)「穿衣服、脫衣服」、(3)「吃飯」、(4)

「起床

、站立、坐在椅子上」、(5)「室內走動」、(6)「上廁所」等六個項目 作為ADL 的評估指標。每項指標的計分方式:「沒困難」為 0 分、「有 些困難」為1 分、「很困難」為2 分、「完全做不到」為3 分。加總分 數0 至~18 分,分數越高代表ADL功能愈差。此變項為連續變項。

(三)社會參與:

社會參與包括:社團或活動。

1、社團或活動內容包括八項:(1)「社區交誼團體,如婦女會

、才藝班等」、(2)「宗教團體,如教會、團契、寺廟會團等」、(3)

「農會、漁會或其他工商行業團體的公會、獅子會等」、(4)「政治性 團體,如政黨等」、(5)「社會服務性社團,如生命線、救濟會、功德 會、志工等」、(6)「同鄉會、宗親會等」、(7)「老人團體,如老人會

、長青俱樂部等」、(8)「老人學習活動,如老人補習班、老人大學或 學苑」等8 項。計分方式分為是否為會員或參加其活動,「沒有」為

0 分、「有」為 1分,測量方式為只要有參與其中一項就算有參與。

此為類別變項。

3-2 變項之操作型定義

變項名稱 操作型定義 類型 基本特性

性別 男性為1,女性為2。 類別

年齡 依照受訪時的年齡。 類別

婚姻狀況 (1)已經結婚,且先生/太太也還在為 1、

(2)有同居的老伴為 2、(3)喪偶,未再 婚為 3、(4)離婚,未再婚為 4、(5)(正式)

分居為 5、(6)從未曾結婚。測量方式將(1)

(2)分為有偶為 1;(3)~(6)分為無偶 為 0。

類別

教育程度 (1)不識字為0、(2)識字為90、(3)小 學年級為01~06(4)初中職為07~09(5)

高中職為10~12(6)大學二三專為13~16

(7)研究所為17、(8)不清楚為99。測量 方式將(1)區分為識字為1、(2)~(8)不識字為 0。

類別

現有子女數 只現仍存活的,包括親生、領養、繼子/女、

住家裡的、住外面的,分為(1)沒有子女 0、(2)共有___幾個女。

連續

居住安排 分為11類,(1)「只有一人獨居」(2)「配 偶或同伴」(3)「未婚子女」(4)「已婚兒 子」(5)「媳婦」(6)「男方之父母親」(7)

「女方之父母親、(8)「已婚女兒」(9)「孫 子女」(10)「其他親戚」(11)「其他非親 戚」1~11可複選。若是為「1」、不是為「0」 將(1)區分為獨居為1(2)~(11)非獨居為0。

類別

自覺健康狀況

自評經濟狀況

「您對您現在的健康情形,認為是「很好」

1分、「好」得2分、「普通」得3分、「不 太好」得4分、「很不好」得5分;分數愈 低,代表自覺健康狀況愈好。

「非常滿意」為1分、「滿意」為2分、「普 通」為3分、「不太滿意」為4分、「非常不 滿意」為5分。分數越低,代表自覺經濟狀

連續

連續

憂鬱情緒

況越好。

0~30分,分數越高代表越憂鬱。 連續 生活滿意度 0~12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滿意度愈佳。 連續 生活壓力感受

1.慢性病(罹病指數) 本研究使用合併罹病症指數將問卷中的慢

性病疾病分別給予0、1、2、3的加權計分 並加總之,得分愈高,表示疾病負荷愈嚴重

(Quan et al.,2005)

連續

2.近四年內去世子女數 「近四年內去世子女數:___」 連續

活動功能障礙

1.日常生活活動功能 「沒困難」為0分、「有些困難」為1分、「很

困難」為2分、「完全做不到」為3分。加 總分數0至~18分,分數愈高代表ADL 能愈差。

連續

社會參與:

1.社團或活動

有無社團或活動參與 沒有=0;有=1,測量方式為只要有參與其中 一項就算有參與。

類別

但礙於衛福部統計處規定,資料結果攜出之個案數不得小於等於

二,故在慢性病(罹病指數)部分將關節炎或風濕症/痛風歸為一類 及骨質疏鬆/髖骨骨折歸為一類;近四年內去世子女數以平均數與 標準差呈現;日常生活活動功能之各項以平均數與標準差呈現;在社 團或活動參與部分將政治性團體,如政黨等及同鄉會、宗親會規為一 類。

第四節 統計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19.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以百分比(%)、平均數(mean)、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呈現,本研究描述性變項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

現有子女數、居住安排、自覺健康狀況、自評經濟狀況、慢性病(罹 病指數)、近4 年內去世子女數、ADL與社會參與(社團或活動)。 二、階層迴歸分析

為了檢視社會參與是否可以緩衝壓力源所引發的「憂鬱情緒」

及「生活滿意度」情形,本研究採階層迴歸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將變項依區組分階段放入迴歸模型中,第一階 段控制社會人口學變項,第二階段放入主要效果變項(壓力源與社會

參與)做為控制,第三階段放入三項壓力源分別與社會參與相乘的交 互作用效果。

Jaccard ,Wan &Turrisi(1990)認為交互作用的檢測必須確立下列 三者:

(一)交互作用的存在:如果交互作用放入迴歸之後,R平方的變化 達統計上的顯著,表示交互作用的效果存在。

(二)交互作用的強度:R平方變化的大小代表交互作用效果的大小 或強度,R平方的變化越大則表示效果越大。

(三)交互作用的性質:交互作用如果存在,則須確認作用的性質或 效果,作用性質主要是透過單一斜率之分析(single slope analysis)

,如果社會參與是類別變項(有無參與),則兩類別分別進行迴歸分 析,從迴歸係數或斜率確認關係的方向,如果社會參與是連續變項

,則分別以正負兩個標準差的方式分成高參與和低參與群組,再進行 單一斜率分析檢驗;另一類輔助的分析方法就是透過散佈圖,檢視有 或無社會參與的兩條直線是否交叉,有交叉表示有交互作用的關係存 在。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