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處理。有關
2020
年含有POPs
廢棄物之處理量及暫存量情形詳表33
。表
33. 202 0
年 含 有PO Ps
廢 棄 物 之 處 理 量 及 暫 存 量POPs
受到POPs
污染之廢棄物種類2020
年申報流向(公噸)總計
(公噸)
2020
年發表學術研究成果,透過平面媒體座談及報紙刊登,提升國人對
POPs
之重視及瞭解,並加強民眾有關政府所採取之對應措施之宣導。此外,環保署化學局已建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資訊網站」及「化 學物質環境流布調查資訊網站」,主要傳達我國針對
POPs
危害管理、國際公約及我國與國際同步管制
POPs
成果等資訊,另編製「生活中 的化學物質」及建置「Chem Life」臉書(Facebook)專頁,提高民眾對POPs
之瞭解。(二)衛福部
衛福部食藥署於
2020
年度「食品衛生管理工作年度業務大會」發表「台灣食品中戴奧辛背景值調查及暴露評估」之海報論文。另撰 擬「台灣食品中戴奧辛及戴奧辛類多氯聯苯」風險溝通說帖
1
份,提 供管理機關與民眾溝通之用。建議民眾建立均衡飲食與分散食物購 買來源之觀念,避免每日食用相同種類的食物,以分散體內戴奧辛累 積之風險。建議民眾應降低大型掠食性魚類(如鯊魚、旗魚、鮪魚、油魚)攝食量,並避免食用油脂較多之「魚皮」、「內臟脂肪」和「魚 腸」等部位,多選擇中、小型魚類(如鯖魚、秋刀魚),補充蛋白質 優先選擇豆腐、豆類食品等植物性蛋白質或低脂乳品,並避免食用高 脂肪食物、動物內臟或肥肉,多攝取戴奧辛含量較低的蔬菜、水果。
國民健康署透過國民健康署官網「油症患者健康照護專區」,提 供油症(多氯聯苯中毒患者)相關健康照護及諮詢服務訊息,並提升 民眾對多氯聯苯中毒等健康識能,強化衛教傳播效能。截至
109
年12
月底共列冊服務1,915
位油症患者,定期提供個別訪視關懷及諮 詢服務。辦理油症患者健康照護人員教育訓練,由各地方衛生局(所)及油症患者健康檢查指定醫院之人員參與,提升衛生人員之油症患 者照護知能,及對多氯聯苯等環境毒物(POPs)之基礎知識。
(三)農委會
為降低露天燃燒稻草或果樹殘枝等農業廢棄物所引致空氣污染 及戴奧辛危害,持續加強宣導農民採行稻草以切碎翻埋土壤為主要 處理方式,其餘回收再利用提供作為墊料、覆蓋材料、栽培介質、堆 肥或薪材等原料,透過發布新聞稿、電子看板及其他農民集會場合等 管道,鼓勵農民採稻草切碎現地掩埋方式,並推廣施用含稻草分解菌 有機質肥料。
(四)經濟部
有鑑於國際環保標準如歐盟
RoHS
環保指令(危害物質禁限用)、REACH
法令(化學物質資訊傳遞)等推陳出新且日趨嚴格,為積極 協助產業進行清潔生產及污染改善工作,設有「產業綠色技術資訊網」(http://proj.ftis.org.tw/eta/),提供各行業別之清潔生產、環保技術及法
規等不同類型輔導,協助各產業有效導入清潔生產技術、改善環安體 質、以建構資源循環永續利用之產業環境。(五)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依權責針對勞工可能暴露之高危害化學 物質建置危害辨識資訊,並持續加強職場化學品危害之宣導。目前為 保障勞工對於危害性化學品「知的權利」,依聯合國化學品全球分類 及 標 示 調 和 制 度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for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GHS),製備危害性化學品之標示、安全資料表
參考例及相關教育訓練工具,並建置於GHS
化學品調和制度網站,提供使用者參考運用(網站每月總點擊數超過
10
萬次),網址:http://ghs.osha.gov.tw/。為提升職場預防化學品危害之知能,2020
年 辦理15
場危害性化學品安全衛生管理相關宣導說明會。(五)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海洋保育署以「客觀且持續性的科學基礎」、「資訊公開」及「與 公私部門合作」三項基本原則,檢視臺灣海洋環境與生物的變化,利 用科技與群眾參與,建立海洋保育與國人的連結。為了讓更多人都認 識生物多樣性,並且能把生物多樣性納入考量並採取行動,海洋保育 署透過協助各縣市政府落實海洋環境教育宣導,提高公民參與調查 海洋環境廢棄物、海洋生物熱點等回報資料,並將相關海洋水質監測、
污染防治資料建置平臺,讓國人可以輕易透過相關平臺瞭解臺灣海 洋環境的狀態。
六、標準檢驗方法增修訂成果
2020
年我國增修訂以下檢測方法:(一) 環保署修訂水中有機氯農藥檢測方法-液相-液相萃取/氣相層析儀
/電子捕捉偵測器法(NIEA W605.54B)
(中華民國109
年4
月7
日環 署授檢字第 1091001507號公告)。(二)環保署修訂水中全氟與多氟化合物檢測方法-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 儀法(NIEA W542.51B)(中華民國
109
年12
月31
日環署授檢字第1091007417
號公告)。(三)環保署增訂土壤中全氟與多氟化合物檢測方法-液相層析串聯式質
譜儀法(NIEA S501.60B)(中華民國
109
年12
月31
日環署授檢字第1091007411
號公告)。(四)衛福部公告食品中戴奧辛及多氯聯苯殘留量檢驗方法
(MOHWO0003.01)(公告指定 CNS
總號14758
類號N6369)、食品
中6
項指標性非戴奧辛類多氯聯苯(ICES-6)殘留量之檢驗方法(TFDAO0040.00)、大閘蟹中戴奧辛及戴奧辛類多氯聯苯殘留量之檢
驗方法(氣相層析串聯質譜法)(TFDAO0032.00)、食品中殘留農藥 檢驗方法-多重殘留分析方法(五)。(五)農委會建立大閘蟹中戴奧辛及戴奧辛類多氯聯苯殘留量之檢驗方法
(氣相層析串聯質譜法),經衛福部食藥署公開為建議方法,2020 年新增六項指標性多氯聯苯分析條件,提交衛福部食藥署。
(六)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制定公布
CNS 17881-1「紡織品-阻燃劑測定法
-第
1
部:溴化阻燃劑」。制定公布CNS 4797-8「玩具安全-第 8
部:有機化合物-分析方法」,規範五溴二苯醚(總計3
種異構 物)及八溴二苯醚(總計4
種異構物)含量限值及測定法。公布CNS 4797-7「玩具安全-第 7
部:有機化合物-試樣製備及萃取」及
CNS4797-8「玩具安全-第 8
部:有機化合物-分析方法」等2
部玩具安全系列標準,規定五氯酚及其鹽類物質之取樣及分析方 法。
七、替代品或替代製程之研發及輔導
由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研發的環保無氟撥水劑,成分中完全不含全氟 碳辛烷基類(PFOS/PFOA)化合物,目前推廣予紡織業界應用在成品布面加 工,期逐年替代含氟素撥水劑的使用。今持續輔導禎祥實業投入紡織助劑 生產及衍生應用;因應業界需求另開發製程完全零溶劑添加之新型低溫水 性架橋劑,以
120℃的加工條件即可完成架橋與撥水劑形成穩固的鍵結,
相較於市售加工溫度多為
150℃以上的架橋劑產品,加工過程不僅節省能
源降低能耗,符合環保綠色需求,並可有效提升撥水劑之耐水洗性。藉由 拓展無氟產品的產業面向、加速替代品的深化速度,繼續往產業製程鏈中 零氟碳類化合物(PFCs)的使用目標而努力。八、小結
2020
年其他執行成果摘述如下:(一)國內戴奧辛及呋喃排(釋)放量減量成效:環保署自
2001
年起,推 估我國排放入空氣之戴奧辛排放量,並建立排放清冊逐年更新。2019
年度排放入大氣之戴奧辛總量已降至
49.32 g I-TEQ,與 2002
年相 比,整體減量率達84%,減量成效良好。
(二)國內風險評估成果
1.
戴奧辛、呋喃及戴奧辛類多氯聯苯:2020
年度雲嘉南及高屏地區居 民經飲食攝入戴奧辛及戴奧辛類多氯聯苯之終生平均日暴露劑量 分別為0.155
及0.319 pg WHO
05-TEQ
PCDD/F+PCB/kg BW/day,以蒙地
卡羅模擬法推估的第95
百分位之終生平均日暴露劑量為0.255
及0.608 pg WHO
05-TEQ
PCDD/F+PCB/kg BW/day。雲嘉南地區居民之經由
食物攝入戴奧辛及戴奧辛類多氯聯苯之平均日暴露劑量(0.155 pg
WHO
05-TEQ
PCDD/F+PCB/kg BW/day)已低於 EFSA
訂定之每週容許劑量 建 議 值
(TWI)
, 高 屏 地 區(0.608 pg WHO
05-TEQ
PCDD/F+PCB/kg BW/day)則略高於 EFSA
之每週容許劑量建議值 (0.286 pg WHO05- TEQ
PCDD/F+PCB/kg BW/day)。
2.
多氯聯苯:2020 年衛福部經由食物途徑推估雲嘉南地區及高屏地區
ICES-6 PCBs
潛在暴露劑量,各年齡層的95
百分位暴露劑量推估之危害指標(HI),雲嘉南地區介於
0.12~0.33
之間,高屏地區較高,介於
0.21~0.65
之間,危害指標均低於1
,表示目前國人經由飲食攝入非戴奧辛類多氯聯苯不會引起健康上的危害。
(三)污染場址:環保署
2020
年4
月30
日將原台灣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 功廠區多氯聯苯控制場址公告解除。(四)替代品或替代製程之研發及輔導:由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研發的環保 無氟撥水劑,成分中完全不含全氟碳辛烷基類(PFOS/PFOA)化合物,
目前推廣予紡織業界應用在成品布面加工,期逐年替代含氟素撥水 劑的使用。
陸、結語
我國對於
POPs
之管制已透過源頭管制、環境介質與生物基質監控、商品標 準訂定、管制稽查、鼓勵產業使用對環境衝擊較少之替代品及教育宣導等進行全 方位管理。目前針對公約列管POPs
物質(除戴奧辛及呋喃外)已分別納入「毒 性化學及關注物質管理法」或「農藥管理法」進行運作行為管制。至於主要來自 工業製程燃燒副產物之戴奧辛及呋喃,在相關污染防制環保法規下亦有管制標 準及規定予以控制。除了在源頭管理外,其它在環境介質、食品及商品等均訂有相關法規予以管 制如「土壤污染管制標準」、「飲用水水質標準」、「放流水標準」、「農藥殘留容許
量標準」、「動物產品中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食品含戴奧辛及多氯聯苯處理規 範」、「紡織品安全規範(一般要求)(CNS 15290)」及「電機電子類設備降低限 用化學物質含量指引(CNS 15663)」等,以全面落實及推動
POPs
之管理。相關監測成果可顯示臺灣在
POPs
管制上具有相當成效,如對於公約首批列 管之POPs
因在國內禁用多年,環境中濃度均低或多已低於偵測極限,農畜水產 品濃度多為未檢出或符合規定。而依據國人食品調查進行之戴奧辛、呋喃及及戴 奧辛類多氯聯苯、多溴二苯醚、全氟辛烷磺酸、六溴聯苯及六溴環十二烷之終生 平均日暴露劑量或暴露限值皆符合國外建議標準值或參考劑量等。隨著國民所得提高,國人環境保護意識逐年增加,對環境品質的要求亦日益 殷切。為保護國人健康並使人們之居住環境免於遭受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危害,
我國將持續關注
POPs
公約最新發展,持續透過跨部會協力合作並與國際同步推 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源頭管制、排放削減、控制與替代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持續進行環境流布調查,審慎評估新增列管物質,加強民眾教育及宣導溝通,及 進行國際合作交流等事項,逐步消除或降低環境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排放,與 全球共同致力於沒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