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古今悅讀一百第19回實力評量(學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古今悅讀一百第19回實力評量(學用)"

Copied!
2
0
0

Teks penuh

(1)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 6 分,共 24 分)

( ) 1. 下列各組「 」中之讀音所代表的字形,前後相同的是:

(A)石「ㄧㄞˊ」側削/懸「ㄧㄞˊ」勒馬

(B)一鍋腥「ㄙㄠ」的熱湯/遷客「ㄙㄠ」人

(C)空「ㄎㄨㄤˋ」無人/開採「ㄎㄨㄤˋ」物

(D)彈出的最後一「ㄑㄩㄝˋ」送別的琴音/登樓望「ㄑㄩㄝˋ」

( ) 2. 閱讀下列詩句,判斷其意旨應為:

想起來/那是數百年前的事了/我是一名吳哥的石雕人/習藝十載/被選入新城中/刻鑿世 間最尊貴的佛陀/花了半年的時間/磨光石面/慢慢地勾勒線條/從佛陀在兩千多年 前/那剛洗過河水的/靜好的腳趾開始/以鑿,以斧,以錐,以鑽/花雨飄落的肩膀

/轉大法輪的雙手/衣物上如大地星羅棋布的溪流/那自然流動無有煩惱的皺褶/慢 慢雕刻,一直到了/佛陀的臉容(許悔之〈回到吳哥〉)

(A)以時光緩慢流動、石雕人慎重鑿刻,來凸顯佛陀安詳尊貴的形象 (B)描述旅遊吳哥所見到的石雕藝術,表達傳統藝術無人繼承之憂心 (C)以佛陀前世乃一石雕人,歷經多年修練終能成佛,揭示人人皆有佛性 (D)分享個人修習佛法之心得,鼓舞讀者藉由冥想以達到無有煩惱之境界

( ) 3. 文學創作使用具體物象設喻,可使讀者對被描摹的事物或道理獲致更鮮明的印象。據 此推敲,下列□內最適合填入的是: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既而 漸近,則□□□□,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周密

〈觀潮〉)

(A)彈丸/崩山塌地 (B)銀線/崩山塌地 (C)彈丸/玉城雪嶺 (D)銀線/玉城雪嶺

( ) 4.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最不適當的是:

(A)選美佳麗們各個衣著光鮮,嬝嬝婷婷地走進會場,非常引人注目 (B)西湖美景遠近馳名,春節時來自各地的遊客絡繹於途,熱鬧非凡 (C)只是臨淵羨魚,而不能化為實際行動付出努力者,終將一事無成 (D)個體生命雖渺小有如恆河沙數,但我們依舊可以活出不凡的人生

二、閱讀題組(每題 9 分,共 36 分)

◎閱讀下文,回答5~6題: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 如蛾,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

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淨寺, 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

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記〉)

( ) 5. 依據上文,判斷「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之原因為:

(A)作者已喝醉酒,意識不清醒無法言語

(B)之前只是蜻蜓點水式的觀賞,未能領略西湖之美 (C)作者與友人均能領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個中道理

(D)眼前美景令人眼花撩亂、如醉如癡,一時找不出恰當的詞彙來形容 ( ) 6. 依文意推敲,作者初遊西湖的季節,與下列詩作所描述的季節不一致的是:

(A)蝶黃花紫燕相追,楊低柳合路塵飛。已見垂鉤掛綠樹,誠知淇水沾羅衣 (B)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C)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D)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閱讀下文,回答7~8題:

  是舉世所當哀矜者,莫番人若矣。乃以其異類且歧視之;見其無衣,曰:「是不知寒」;見其雨行 露宿,曰:「彼不致疾」;見其負重馳遠,曰:「若本耐勞」。噫!若亦人也!其肢體皮骨,何 莫非人?而云若是乎?馬不宿馳,牛無偏駕,否且致疾;牛馬且然,而況人乎?抑知彼苟多帛,

亦重綈矣,寒胡為哉?彼苟無事,亦安居矣,暴露胡為哉?彼苟免力役,亦暇且逸矣,奔走負戴 於社棍之室胡為哉?夫樂飽暖而苦飢寒,厭勞役而安逸豫,人之性也;異其人,何必異其性?仁

人君子,知不吐余言。 (郁永河《裨海紀遊》)

( ) 7. 關於本文「若」字的解釋與運用,適當的是:

(A)莫番人「若」矣:解為「比得上」,本句為「莫若番人矣」的倒裝 (B)「若」本耐勞:解為「如果」,為一假設語氣

(C)「若」亦人也:解為「很像」,為一喻詞

(D)而云「若」是乎:解為「如此、這樣」,使用譬喻修辭

( ) 8. 「乃以其異類且歧視之;見其無衣,曰:『是不知寒』;見其雨行露宿,曰:『彼不 致疾』;見其負重馳遠,曰:『若本耐勞』。」關於上引文句,分析適當的是:

(A)以排比修辭描寫原住民的傳統服飾及驚人體魄 (B)以層遞手法刻劃原住民飽受種族及性別歧視的困境 (C)寫出原住民之生活特性,並因此被異族誤解的情形 (D)敘述早期原住民社會中普遍存在「好逸惡勞」的習性

三、多重選擇題(每題 10 分,共 40 分)

( ) 9. 下列各組「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茶畢,即「棹」小舟入湖/桂「棹」兮蘭槳

(B)「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施從良人之所「之」

(C)國宮及官舍府「第」皆面東/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D)厭勞役而安逸「豫」/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E)萬峰無不下伏,獨蓮花與「抗」耳/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 ) 10. 下列詩文分析,敘述適當的是:

(A)「旅行的荒謬和驚喜在我們必須千里跋涉以換取『在』的心境」:旅行是藉由艱苦 卓絕的歷程以探索自我存在的意義

(B)「用基督徒的語言是被神醫治,用印度人的語言是被河水醫治了。用佛語呢?是心 被洗滌了,一切唯心造」:以提問句激發讀者疑惑後,再自己提出答案

(C)「到東海岸撿拾漂流木吧!作為一種陶冶心情的,或者作為一種娛樂的方式,都是 相當有趣而另類的旅遊」:呼籲到東海岸旅行、撿拾漂流木,並從中去感受樂趣 (D)「(印度)沒有人改善這一世,人人宿命地接受業,卻又無知於「業」一髮動千鈞

的巨大威力」:印度人對今生消極接受,不思振作,忽視自身可以改變命運的力量 (E)「夢見郝柏村來到旅社/說這水是洞庭湖的水/……/水不放心/水急著站起來/

整個潭也站起來說/『我是臺灣日月潭的水!』」:詩人藉日月潭之口以宣示一己 的臺灣本土意識

( ) 11. 閱讀下列甲、乙二詩,文意分析適當的是:

(甲)孤城三日風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遠山長雙屬玉,身閒心苦一舂鋤。

翁從旁舍來收網,我適臨淵不羨魚。俛仰之間已陳跡,莫窗歸了讀殘書。

(黃庭堅〈池口風雨留三日〉)

(乙)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旅思倦搖搖,孤遊昔已屢。

既歡懷祿情,復協滄州趣。囂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遇。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60605S 19-1

19

搭配主題:旅遊雜感(第91~95回)

(背面尚有試題)

(2)

(A)二詩皆作於詩人仕宦期間

(B)二詩詩人皆藉讀書以尋求心靈的慰藉與樂趣

(C)二詩皆以動物形象(鳥、玄豹),表達對自由的嚮往

(D)甲詩以「我適臨淵不羨魚」表達詩人厭倦官場,自甘淡泊,不求仕進的心情 (E)乙詩以「既歡懷祿情,復協滄州趣」表達欲擺脫世務牽累,追求曠達的思想

( ) 12. 下列詩作均提及西湖,其旨在歌詠西湖美景的是:

(A)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B)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大江之南風景殊,杭州西湖天下無;浮光吐景十里外,疊嶂湧出清芙蕖 (D)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E)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19-2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y、u為題組 閱讀下列甲、乙二文,回答y、u題。 甲 人面原不如那紙製的面具喲!你看那紅的、黑的、白的、青的、喜笑的、悲 哀的、目眦怒得欲裂的面容,無論你怎樣褒獎,怎樣棄嫌,它們一點也不改變。 紅的還是紅,白的還是白,目眦欲裂的還是目眦欲裂。 人面呢?顏色比那紙製的小玩意兒好而且活動,帶著生氣。可是你褒獎他的

本(100)學年度指考的生物考科是根據 95 課綱規範命題的第三年。整體而言,此分 試題是這三年最難的,但命題的技巧與品質並不如前兩年,除了較難之外,也較偏記憶性 問題,題意不清或有爭議的題數也較多,且有幾題超出課綱的規範。茲將此分試題就測驗 內容出處、試題特色、爭議題分析與未來趨勢等四方面提出筆者個人的看法,祈請各位教 學先進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