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單位)測驗國中會考A ++ 必考問題集,命中率99.5%,不看可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單位)測驗國中會考A ++ 必考問題集,命中率99.5%,不看可惜"

Copied!
8
0
0

Teks penuh

(1)

106 學年度上學期 明德中學 國中部三年級

基本定義(公式、單位)測驗

國中會考 A

++

必考問題集,命中率 99.5% ,不看可惜 ~

範圍: 自然領域理化第二冊(CH1 化學計量與化學反應) 命題教師: 陳俊任

填寫方式:

1.下列問題,皆為簡答題,請自己先試著填寫回答,再參考講義或老師回答。

2.下列問題,為各單元重點,你若能清楚條列說明,就代表你已經具備非凡應試能力。

3.配合會考基精P8-61練習題的完整練習,你將達到超人等級。

4.將國二時的講義翻出來,只需練習以前曾做錯的題目即可,將達神人等級。

5.不浪費時間,特別是善用上課時間,提早準備問題、提問。

1. 描述化學反應可以有那些計量的方式?

原子與原子化學反應變為分子後,可以使用原子量及分子量描述反應的質量變化情形嗎?

-原子量是真正的質量嗎?

-承上,若不是,那原子量是與何種元素比較的量值?所以原子量有計量單位嗎?

-分子量和原子量是什麼關係?

-化學反應過程可以何種量值,描述反應(過程中)物質粒子個數間消耗和生成的關係?

2. 科學上訂定莫耳(數)為物質粒子數目的單位,該如何定義?原子莫耳數和分子莫耳數一樣嗎?

3. 常見的化學反應及其產生的現象你記熟了嗎?

書寫化學反應的先後次序你知道嗎?

(2)

4. 由雙氧水的分解化學反應式 2 H2O2(aq)

2 H2O(l) + O2(g) ,可推知下列關係: (填入數值)

各物質的係數比

:

:

和反應過程 () 消耗或生成量成正比 !!

反應中(時)各物質的分子莫耳數比

:

:

反應中(時)各物質的分子數比

:

:

反應中(時)各物質的原子數比

:

:

反應中(時)各物質的質量比

:

:

反應中(時)各物質的質量守恆嗎?

5.若你已熟悉上述四點,你便已學成化學反應計量的最高心法,找幾題試試身手吧!!

題目中常問的問題,請問反應前後需準備多少物質莫耳數(或質量)、反應中會消耗多少物質、

誰會消耗的多、誰會被生成(莫耳或質量為單位)、剩下何種物質、誰被用光光(限量試劑)

範圍: 自然領域理化第二冊(CH2 氧化還原反應) 命題教師: 陳俊任

填寫方式:

1.下列問題,皆為簡答題,請自己先試著填寫回答,再參考講義或老師回答。

2.下列問題,為各單元重點,你若能清楚條列說明,就代表你已經具備非凡應試能力。

3.配合會考基精P8-61練習題的完整練習,你將達到超人等級。

4.將國二時的講義翻出來,只需練習以前曾做錯的題目即可,將達神人等級。

5.不浪費時間,特別是善用上課時間,提早準備問題、提問。

1. 化學反應可以不同的類型分類,例如沉澱反應、酸鹼反應、燃燒反應、光合作用反應、

呼吸作用反應、氧化還原反應,請問這些反應的不同在那裡?

2. 氧化還原反應,其中氧化半反應與還原半反應一定同時發生嗎?廣義的氧化還原與狹義差在那?

物理和化學(2)變化的定義差異,並舉出一個例子說明

(3)

3. 物質的活性強表示(易失去電子的能力或易與氧原子產生反應),會影響反應物質誰做氧化、誰做 還原反應,第六冊中包含製造電池及電解水、電解硫酸銅、電鍍都蘊含其中原理。

元素的活性大小你記憶了嗎?

4. 金屬、非金屬物質與氧反應後,有火焰嗎?焰色?產物溶於水有酸鹼性嗎?

5. 中國鋼鐵公司是如何煉鐵的?你可說明整個流程及產物純鐵不再被氧化的秘密嗎?

6. 生活中有那些氧化劑和還原劑被使用,其作用是?

7. Y + WO  YO + W 請說明誰做氧化半反應、誰做還原半反應、

誰是氧化劑、還原劑

Z + XO  ZO + X

Y + XO  無反應 請問X、Y、Z、W活性大小(氧化能力、失去電子能力)

還原劑、氧化劑(力)能力大小?

範圍: 自然領域理化第二冊(CH3 酸、鹼、鹽) 命題教師: 陳俊任

(4)

填寫方式:

1.下列問題,皆為簡答題,請自己先試著填寫回答,再參考講義或老師回答。

2.下列問題,為各單元重點,你若能清楚條列說明,就代表你已經具備非凡應試能力。

3.配合會考基精P8-61練習題的完整練習,你將達到超人等級。

4.將國二時的講義翻出來,只需練習以前曾做錯的題目即可,將達神人等級。

5.不浪費時間,特別是善用上課時間,提早準備問題、提問。

1. 酸、鹼、鹽溶於水都可使水溶液導電?請問其原因、如何流通、通電前後的差異?

何謂阿瑞尼斯解離說?

2. 所有物質都可以成為電解質嗎?若不是請舉例

3. 物質解離後離子化,你已記熟不同離子的電性、價數了嗎?

4. 物質、原子、分子、離子差異?

5. 酸與鹼的通性、常見的酸、鹼特性和用途?

(5)

6. 酸鹼的溶液濃度可以如何表達?你會配製0.2公升的0.1M食鹽水溶液嗎?使用何種容器?

配好後,再稀釋為0.025M食鹽水溶液該如何處置?

7. 酸、鹼會解離,水會解離嗎?若會離子化,會有那些關係被引導出(定溫25度時)?

8. 生活中酸鹼性常以pH表達,pH和[H+]的關係是?

9. 酸鹼中和有那些現象、規則、應用?

(6)

10.你懂得運用酸鹼中和,以已知的酸或鹼,測得未知的鹼或酸嗎?常利用的指示劑?顏色變化?使用 那些器具?你可以pH和加入的酸或鹼表達實驗的過程嗎?

11.鹽類是如何產生的?其組成規則是?鹽類依定可溶於水嗎?一定是中性嗎?

範圍: 自然領域理化第二冊(CH4 反應數率與化學反應) 命題教師: 陳俊任 填寫方式:

1.下列問題,皆為簡答題,請自己先試著填寫回答,再參考講義或老師回答。

2.下列問題,為各單元重點,你若能清楚條列說明,就代表你已經具備非凡應試能力。

3.配合會考基精P8-61練習題的完整練習,你將達到超人等級。

4.將國二時的講義翻出來,只需練習以前曾做錯的題目即可,將達神人等級。

5.不浪費時間,特別是善用上課時間,提早準備問題、提問。

(7)

1. 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有那五項?

2. 反應速率的定義?

3. 何謂碰撞學說?

4. 我們做過的硫代硫酸鈉實驗,主要是為了?有那些現象?

5. 可逆反應?

6. 平衡狀態?

7. 影響平衡狀態的範例(三個)、請留意破壞其平衡的原因,了解後我們就有能力控制反應的方向對 嗎?

(8)

範圍: 自然領域理化第二冊(CH5 有機化合物與食品科學) 命題教師: 陳俊任 填寫方式:

1.下列問題,皆為簡答題,請自己先試著填寫回答,再參考講義或老師回答。

2.下列問題,為各單元重點,你若能清楚條列說明,就代表你已經具備非凡應試能力。

3.配合會考基精P8-61練習題的完整練習,你將達到超人等級。

4.將國二時的講義翻出來,只需練習以前曾做錯的題目即可,將達神人等級。

5.不浪費時間,特別是善用上課時間,提早準備問題、提問。

1. 何謂有機、無機化合物,特例?

2. 記得!!我們只討論含有C、H、O的有機化合物為什麼?

只含有C、H的物質稱?可再細分為?

化學式的表達方式中若分子式相同,結構式不同稱?請舉例?

3. 燒竹筷的實驗(乾餾)?如何檢驗產物?

(9)

4.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的命名規律你熟悉嗎?烷類、醇類、有機酸類、酯類?她們具有的用途或特性?

5. 石油分餾塔的原理?產物

6. 肥皂的製造、去污原理?肥皂和合成清潔劑的差異?

7. 有機聚合物的分類?

8. 不同衣料纖維的比較?

9. 食品科學(營養、發酵、保存)

範圍: 自然領域理化第二冊(CH6 力與壓力) 命題教師: 陳俊任 填寫方式:

1.下列問題,皆為簡答題,請自己先試著填寫回答,再參考講義或老師回答。

2.下列問題,為各單元重點,你若能清楚條列說明,就代表你已經具備非凡應試能力。

(10)

3.配合會考基精P8-61練習題的完整練習,你將達到超人等級。

4.將國二時的講義翻出來,只需練習以前曾做錯的題目即可,將達神人等級。

5.不浪費時間,特別是善用上課時間,提早準備問題、提問。

1. 力可以測量嗎?力的單位?

2. 虎克定律?何謂彈性限度?

3. 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全長或伸長量與所受外力關係作圖?斜率代表?:

4. 力的合成與分解,你會做圖嗎?兩力F1、F2產生的合力,數值有範圍?

5. 摩擦力有分類型嗎?你可以圖示說明嗎?影響靜摩擦力、最大靜摩擦力、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

切記!!面積大小不影響摩擦力。摩擦力可應用於生活中那些案例?

(11)

6. 壓力的定義、常用單位有那些?。

7. 液體壓力該如何定義?你可由F/A 推導出來嗎?(注意單位)

8. 連通管、帕斯卡在說些甚麼?有限制性嗎?運用在何處?

9. 大氣壓力可以如何測得?有那些表達方式?山上、山下壓力差異?

10. 浮力指的是?物體在液體中所減輕的重量=如何計算出?

(12)

11. 物體受液體產生的沉浮狀態有三種?你可作圖說明嗎?它們浮力大小如何算出?

、物重與浮力的大小關係?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武崙國民中學 八年級數學科補考題庫 一、 單一選擇題

11 11 結語 四 筆者僅就本次學測公民與社會科試題之特色、命題、答題重點等整合說明如下: 1 「合科」、「素養試題」已為趨勢 素養試題主要是讓考生將學得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以及「情境化」、「整合 運用能力」和「跨領域、跨學科」,所以題目的設計納入生活情境、學術探究情境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