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建中簡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建中簡史"

Copied!
6
0
0

Teks penuh

(1)

臺北市 建 國高級中學

臺灣的現代教育,肇始於日本

1895

年 接收臺灣之後。本校前身臺北州立第一中學 校,是由創校於

1898

年的「臺灣總督府國 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之尋常中學科改制,

1907

年獨立設校,1908 年於今日南海路現 址籌建新校區,隔年三月遷入。當時學生以 日籍子弟為主,臺籍新生稀少,1922 年日 本人與臺灣人「共學制」明令實施時,臺籍 新生僅四人。至

1940

年代,學生總數約千 人,臺籍學生不超過

3%。

日 治 時 期 本 校 教 育 目 標 強 調 均 衡 發 展,特重品德。主要學科包括修身(公民)、

國語(日文)、漢文、作文、英語、歷史、

地理、算術、博物、圖畫等,體育尤其盛行,

如游泳、劍道、庭球(網球)、棒球、橄欖 球、柔道、相撲、登山、運動會等,十分活 躍。棒球曾代表臺灣參加日本甲子園高校棒 球比賽,橄欖球更曾榮獲全日本高校冠軍。

本校優良校風傳統,即奠基於豐富的學 校課程與與嚴格的生活要求,每年因學科或 操行不及格而留級者約佔

10%,淘汰率甚

高,1925 年起,配合總督府政策,中等以 上學校均配屬現役將校為「教練」,實施軍 事訓練。1931 年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

爆發後,軍國主義氛圍轉強,各種軍國民教 育儀式,聯合演習、行軍等活動日益頻繁。

1936

3

月總督府下令將中等學校制服改

為「國防色」,4 月

1

日起入學新生開始穿著 這種卡其制服。本校現今制服而可溯源於此。

日治時期本校即以全臺最優秀中學自 居,這種自負,除了來自歷年校際比賽的傑 出表現之外,升學率向來居各校之冠亦是主 因。日籍校友透過「麗正會」(1900 年成 立)繼續凝聚向心力,出版刊物,組團返回 母校探視,成立獎學金等,與母校保持聯 繫。但歲月無情,日籍校友會「麗正會」於

2007

5

12

日於東京召開最後一次同學 會,有包含來自臺灣五位校友的二百七十多 位老校友參加,其中最年輕的校友都已超過七 十歲。會後宣布解散麗正會,為「臺北州立第 一中學校」校友的正式活動畫下休止符。

1945

年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原 有臺北一中、三中、四中之臺籍學生合併一 校上課,並於

12

6

日舉行隆重開學典禮,

是日乃成為校慶紀念日。隔年初,教育局定

名為「臺灣省立建國中學」。同年,由大陸

來臺男女學生

200

餘人考入本校,男女學生

同校殆始於此時。1967 年,臺北市升格為

院轄市,本校改隸臺北市,遂改名為「臺北

市立建國高級中學」。1969 年,日間部達

77

班,夜間部

30

班,進修學校(補校)28

(2)

教育部百年學校全覽

班,學生總數超過

7500

人,成為臺灣規模 最大的公立高中。到了

1980

年代,進修學 校裁撤,日間部酌量減班,目前全校共計

93

班。總計歷年來畢業校友超過

10

萬人,

遍及海內外,在各行各業中表現極為傑出

(見傑出校友篇)。

光復後,本校承襲日治時期優良校風,

德智體群四育並重,上課不分主、副科,體 育、音樂、美術、工藝皆不可少。1960 年 代起,由學生主導成立、朝氣蓬勃的社團活 動已成風氣,班聯會及建中青年社更是其中 指標,引領各校風潮。在學業表現方面,本 校向來不標榜升學率,但歷年學生升學成績 均十分傑出,居國內各中學之首。而全國 性、國際性學術或才藝競賽表演,成績更是 耀眼。迄

2008

年止,本校所獲得的數理奧 林匹亞競賽獎牌,共計金牌

58

面,銀牌

73

面,銅牌

22

面,高居全世界高中之冠。

本校目前校舍建築泰半落成於

1970

年 代後期至

1980

年代初期,黃建斌校長主政 時代。校區規畫與軟硬體設備更新一直是延 續性的重點工作,繼

80

年代末期資源大樓 建成啟用之後,新的「教學綜合大樓」樓高 七層,預定於

2011

年可以完工使用。象徵 建中精神生生不息的紅樓已於

1998

年由臺 北市文化局核定為市定古蹟,並撥專款整修 維護。最近一次維修工程歷時兩年,於

2005

年竣工,依照嚴謹的古蹟維護標準重現當年 風采。

本校辦學向以尊重學生為首要目標,但 犯過、舞弊情事,應懲處或退學的,向來照 章辦理,謹慎維繫民主開放但明辨是非的教 育風格,培養建中學生允文允武、自尊自重 的風範。2011 年是本校

113

週年校慶,也 是中華民國建國

100

年的大日子,追撫先 賢,放眼未來,

「為樑為棟,同

支大廈」,正是

我 建 中 青 年 一

向的抱負。

(3)

臺北市 建 國高級中學

■校歌

日治時期校歌之一(1918

5

月完成)

日治時期校歌之二(歌詞)

譯文 游俊偉譯 蔣松輝校

在浩瀚萬里大海 碧波高漲拍打之處 我們四季常夏 綠意盎然

高砂島是為日本國南方的重鎮

受到天皇恩惠的光輝照耀 像隻勇敢的大鵬振翅高飛 為邁向南進之路不斷自我鍛鍊

所表現出進取之心 讓我們看到了健壯的群伍 仰望高聳入天的新高山 懷抱著崇高的理想

在天空與大海間涵養孕育 充滿了深邃的智慧與德行 成為我們向上伸展不屈不撓 無限的力量

在發揚校風之際 我們會發現自我的存在 如果將此自覺之光輝散佈到全世界 國家將因此不斷的繁榮

這就是我們如旭日東昇之大男兒 尊貴的使命與前程

光復後校歌之一(1945~1954?)

光復後校歌之二(1955?至今)

(4)

教育部百年學校全覽 歷任校長

建國中學歷任校長名錄(1896~2010)

1896 ~ 1945 1945 ~ 2010

別 姓名 到任 任

別 姓名 到任 任

別 姓名 到任 任

別 姓名 到任

1

町田則文

1896 8

濱武元次

1925 1

張耀堂 1945

9

王蕪先

1972 2

田中敬一

1902 9

十倉精一

1931 2

陳文彬 1946 10 黃建斌

1973 3

本莊太一郎

1907 10

高橋 隆 1934

3

孫嘉時 1947 11 李大祥

1986 4

本莊太一郎

1908 11

渡邊節治

1938 4

梁惠溥 1948 12 劉玉春

1989 5

廣江萬次郎

1912 12

森長 整 1942

5

賀翊新 1949 13 李錫津

1996 6

土屋貟安

1913 13

志波俊夫

1944 6

淩孝芬 1955 14 吳武雄

1999 7

松村 傳

1916 7

賀翊新 1957 15 蔡炳坤

2008

8

崔德禮 1967

(5)

臺北市 建 國高級中學

傑出校友貢獻紀實

丁肇中

建中44年高三1班畢業,1976年諾貝爾物理獎 共同得主,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中央研究 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錢復

建中41年高三C班畢業,台大政治系畢業,美 國耶魯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國際關係哲學博士。歷 任行政院新聞局長、駐美代表、經濟建設委員會主 委、外交部長、國民大會議長、監察院長,現任國 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錢復在外交仕途順遂,長年不在國內,但和當 年的師長、老同學一直都保持聯絡,他說:「學校交 的朋友,跟工作不一樣阿!」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

省籍、族群的藩離所建立的情誼,經過時間的醞釀 發酵之後,那份雋永溫馨的醍醐味兒,卻是永遠存 乎人心的。

馬英九

建中57 年高三19 班畢業,小學讀女師附小,

初中大安初中畢業。

97 年當選總統,為建中創造了百年奇蹟,寫下 了建中歷史的一頁。馬校友曾經在94年當選國民黨 黨主席,後因事辭職,98年再獲選黨主席。

民國70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後,回 國任職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並任政大法律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73年至77年任職國民黨中委會副秘書 長。77 年開始為蔣故總統經國之秘書,後轉任研考 會主委。82年至85年就任法務部長,後至政大擔任 專任副教授。88年獲選臺北市長直至95年底兩任卸 下市長職務,民國973月獲選為總統。

馬校友於民國96年當選建中校友會理事長,直 至993月因國事繁忙,分身乏術不再續任,故由 校友會推舉為榮譽理事長。總之他為校友會另寫了 一段輝煌璀璨的史頁。海到無涯天作岸,山登絕頂 我為峯。馬校友已經登上了人生最高境界,我們祝 福他治國順遂,馬到成功。

唐松章

建中39年畢業。現為上市公司崇友實業公司董 事長,他已近80高齡,但仍然兢兢業業,勤勞不懈 地督導數千名員工。唐學長曾留日求學,精通中英 日語文,曾任東吳大學董事會董事長、校友會長。

民國 72 年成立建中校友會文教基金會擔任董事迄

今,現又擔任建中校友會常務理事,經常關心校友 會各項活動,曾捐獻百萬元,對校友會獻替良多。

30 年代畢業校友仍能出席校友會,大家時時向他請 益,實在難能可貴。

夏祖焯

建中民國48(1959)高三1班畢業。為女作家林海

音、夏承楹(玻璃垫上,何凡)之子,現任清華大學教 授,為我國有史以來唯一工程博士出任文學教授之 職。1994 年以長篇小說得「國家文藝獎」,2006 年 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科技與人文獎」得主,他在 1963 年發表於中央日報副刊的「白門再見」一文幽 默有趣,當時可說膾炙人口,至今久久不能忘懷。

簡信雄

建中44年初三6、47年高三3班畢業,臺大外 文系學士,歷任建中校友會一至十三屆常務理事及 校友刊社長25年之久。曾服務於日本最大商社伊藤 株式會社及三菱商社,並任主管達十數年,四、五 十年代曾引進幾家日商來台投資。現任弘翰實業公 司董事長,建中校友會、基金會董事長。

簡校友和建中之間的緣分極深,基於以母校為 榮的情感,加上 6 年皆任班長培養出的使命感,簡 校友於民國70年與幾位熱心校友共同創立校友會,

並時時刻刻在拓展文教基本費募款活動,29 年來為 校友會付出從無間斷,服務校友、主持會務,回饋 母校,不遺餘力。夏祖焯校友說校友會與基金會這 兩個組織幾乎全由簡信雄在幕前及幕後操盤,沒有 他這二十多年的恆心、毅力以及霸道,不可能有今 天的成就。

除連任建中校友會刊社長長達25年外,並於76 年與87年共編印兩冊建中校友名錄,成為校友會重 要資料。此外這些年來為母校募款上千萬元,協助 黑衫軍橄欖球隊的訓練、樂器方面的淘舊換新等活 動,培養新生代菁英功不可沒。他是名副其實永遠 的班長,也是永遠的資政。

蔡萬才、蔡明忠、蔡明興

建中校友會 理監事會理事/董事父子檔。蔡萬才 建中 38年畢業,民國 42年台大法律系畢業,曾任 富邦銀行董事長、行政院顧問、總統府資政以及其 他企業、協會之理事長,現為富邦集團總裁。蔡明 忠為其長子,現為富邦集團副總裁、富邦金控董事 長兼執行長。民國63年建中畢業,67年台大法律系 畢業,現為建中校友會基金會董事。蔡明興為建中

(6)

教育部百年學校全覽

64 年畢業,現為富邦金融控股公司副董、台灣大哥 大(股)董事長、建中校友會常務理事。其父子3人可 稱富邦建中三傑。過去幾年來對建中校友會貢獻頗 多。其企業規模橫跨銀行、保險、電子、人壽等,

在金融界可說全國屬一、屬二。

李博文

建中59年高三22班畢業。民國80年代曾經擔 任捷運公司董事長,現為首都客運及台北客運董事 長。首都客運這幾年來在李校友的主持下業務蒸蒸 日上,車輛超過1500輛,服務品質相當良好,獲得 乘客非常好評。李校友畢業於交大電信工程系,但 畢業後繼承其父之事業,往運輸界發展,得心應手。

李博文現為校友會常務理事兼基金會董事,對校友 會捐獻不遺餘力。

杜俊元

建中45年高三1班畢業,為矽統科技公司(早已 上市)創辦人。十多年前就把身家財產捐給慈濟基金 會,他更鼓吹企業家「要布施時間與心力」親自投 入公益事業,甚至連大體都可奉獻。他的人生也因 做公益而更自在。

王正方

建中45年高三3班畢業。王校友長春藤盟校廣 州大學電機工程博士。曾為電影導演、電腦科學家、

演員,其代表作為<北京故事>、<第一次約會>。聯 合報要聞版每周名人堂幾乎都有他的論點報導。他 的演、導及製片之「北京故事」,<A GREAT WALL>

在美獲得該年度特別片種賣座前五名。

江鵬堅

建中初中44年初三5班,高中7班畢業,小學 太平國小畢業。父親出身鞋匠,在10個兄弟姊妹中 他排行老六。由於食指浩繁,少年時期均在困苦的 環境中長大。建中畢業後考上台大法律系,51 年考 上台大法律研究所,53 年考上律師高考。當時因其 父生意失敗,放棄繼續研讀研究所的決定,挑起家 庭生活的重擔,24歲即開始執業律師,18年律師生 涯相當活躍,曾凌駕康黃當選增額主委。江君以「笨 鳥先飛」之傻勁,由群眾運動中脫穎而出當上第一 任民進黨主席。因積勞成疾肝癌去世,英年早逝。

生前曾經寫過其歷史參與和前瞻。

姚期智

建中56 年畢,台大物理系畢業。為2000 年圖 靈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北京清華大學 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定信

建中 50年高三 10班畢業,台大醫學院畢業。

現為台大醫學院內科講座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海 外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對肝炎病毒特別有研 究。他由於研究成果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曾先後獲 得行政院傑出科技人才獎、四次國科會傑出研究 獎、教育部學術獎等各項傑出貢獻獎。

毛河光

建中44年初三6班,47年高中3班畢業,台大 地質系畢業。美國卡內基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海外院士。毛校友 在民國78年成功的在實驗室中,利用高達兩百五十 萬倍氣壓的壓力製成金屬氫,引起全球科學界莫大 的興趣。前幾年並在報章發表將來可把牛糞變鑽石 的驚人之語。

胡正明

53年高三3班畢業校友。曾在台積電擔任技術 長 3 年,於 93 年離職返美柏克萊加州大學重執教 鞭,胡君為加大電機、電腦資訊博士,在半導體元 件物理領域成就卓著。93 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他認為台灣的數理人才儘管大多是受填鴨教育長 大,仍然比美國優秀,台灣缺乏的是給年輕人一個 環境。他強調在中學時代應把基本功夫打好底,尤 其是英文能力。

廖咸浩

建中62年高三4班畢業,台大外文系學士、碩 士,史丹福大學博士。歷任台大外文系教授,曾任 系主任兼所長,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現任台大主 任秘書兼教授。他期盼能將人文精神在校園紮根,

希望每個學生能培養人文素養,在亂象充斥的臺灣 社會建立有情的文化。

蔣松輝

蔣校友為建中前身台北一中第25期(1932年)畢 業,現為台北一中(建中)校友中最年長者,現年 98 歲。蔣校友曾肄業於日本長崎醫大,日據時代曾任 職於上海日本近代科學圖書館。戰後從商,設立國 映堂資訊社。

其父蔣渭水(1890~1931) ,台灣宜蘭人,年青時 即以啟發台灣人民的政治思想,為抗日首腦,1931 年逝世,終身為爭取民主政治,台灣民族運動而奮 鬥。

最近松輝為紀念其父特發行拾元銀幣可以流通 市面。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外自主學習申請說明 一、 校外自主學習須有其必要性,不得申請在家、補習班或家教。 二、 學校特色活動期間不得申請校外自主學習。該時段若已參與校內 外微課程、校隊培訓,不得申請校外自主學習。 三、 校外自主學習須獲得家長與該單位之同意,學習地點以學術研究 單位為主。 四、 學生申請校外自主學習,須檢附各週之進度規劃及預期達成的目

學校工友設置基準數 依行政院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院授人企字第 0920054843 2 號函修正之「各級公立學校工友員額設置基準」 高級中等學校: 一、普通工友: 依日校學生人數配置,學生人數四百人以下者,配 置工友 二人,超過四百人時,每滿六百人增置工友一人,但最多 置十一人。 二、技術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