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膝相關~淺談退化性膝關節炎 惜膝相關~淺談退化性膝關節炎 惜膝相關~淺談退化性膝關節炎
★ 臺中榮總傳統醫學科醫師 陳函儀
一、前言
您
有膝蓋痠痛,走路關節卡卡,蹲下去爬不起來的困擾嗎?
那您很可能有「膝關節退化」的問 題。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膝關節 退化盛行率約為 15%,好發於 55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當中又以女性 居多,近年來臨床更發現,罹患退 化性關節炎的年齡有逐年下降的趨 勢。
二、症狀表現
退化性膝關節炎起因於軟骨的 磨損破壞,可能的危險因子包含遺 傳 ( 先天關節架構不佳 )、年齡、
肥胖、過度使用、外傷、不良姿勢 及活動 ( 圖一 )。
臨床常見以疼痛為主要表現,
您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 關節疼痛,上下樓梯、久站久
走症狀加劇。● 晨起關節僵硬 (<30 分 ),活動
後改善。● 關節腫脹變形。
● 關節活動摩擦聲。
● 膝關節如氣象預報站,每逢季
節交替即痠痛難耐。● 嚴重時活動受限,影響生活品
質。現行西醫一般會給予止痛藥或 肌肉鬆弛劑,搭配復健療程及相關 衛教,亦有關節內玻尿酸、PRP 注 射的治療選項,若症狀嚴重無法緩 解, 則 建 議 接 受 人 工 關 節 置 換 手 術。
18
中榮醫訊 NO.248
中 醫 專 欄
惜膝相關~淺談退化性膝關節炎 三、中醫如何治療?
膝關節正常活動有賴於關節本 身及周遭軟組織的共同配合,從中 醫觀點來看,關節及軟組織分別隸 屬於筋、骨範疇,《黃帝內經》記 載:「肝主筋,腎主骨。…足受血 而能步。」,提示膝關節活動流利 與否亦與肝、腎及體內氣血運行狀 況有關。中醫普遍認為退化性膝關 節炎主因為精血不足,外受風寒濕 邪,造成局部氣血循環障礙,病理 產物堆積,而發關節紅腫疼痛,治 療上分有內治及外治法。
1. 內治法
根據中醫四診結果,可將退化 性膝關節炎大致區分為三大類,以
「散寒除濕、活血通絡、補益肝腎、
益氣養血」為主要治療方向。
(1) 風寒濕痹
患者肢體關節痠重,畏寒、關 節屈伸不利,活動時疼痛加重,遇 寒加劇,熱敷可減,局部不紅不熱,
可選用三痹湯加減來治療。
(2) 血瘀痹阻
痺 痛 日 久 造 成 患 處 刺 痛、 鈍 痛,疼痛較嚴重,痛有定處或而麻 木,不可屈伸, 反復發作,骨關 節僵硬變形,關節周圍呈暗瘀色,
此時需選用血府逐瘀湯加強活血化 瘀之力。
(3) 氣血虧虛
骨關節疼痛,日久不愈,時輕 時重,以屈伸運動而加劇,關節變 形、筋肉萎 縮,疲倦,腰背冷痛,
則選用獨活寄生湯加減。
2. 外治法
除了調理體內氣血狀態及袪除 局部病理產物外,同時須考量膝關 節周邊肌肉、筋膜的張力平衡,臨 床可利用針灸或傷科手法鬆解緊繃 的肌筋膜,改善經絡氣血運行通暢 度及關節受力不均情形,常用穴位 包含:陽陵泉、足三里、鶴頂、髖 骨、局部筋結點等。
四、保健衛教
1.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日 常 生 活 應 避 免 過 度 勞 動,
少搬重物或頻繁上下樓梯,肥胖者 則應控制體重,以減輕關節負荷。
另外,維持正確姿勢也是相當重要 的,蹲坐、跪坐、盤腿、翹腳等姿 勢容易造成關節磨損,亦須盡量避 免。若必要時,患者可使用輔具如 手杖、雨傘來分擔關節受力,減輕 膝部疼痛感。
2. 從事低強度運動
減少跑步、打羽球、爬陡坡等 激烈運動,以游泳、太極拳、快走、
瑜珈這類低強度活動替代,不僅能
19
中榮醫訊 NO.248
中 醫 專 欄
減輕關節壓力,也能強化關節周邊 肌肉力量,提升關節穩定性。
3. 肌力訓練
膝蓋上方的股四頭肌為負責穩 定膝關節的主要肌肉,可以幫助減 緩活動時對於關節的衝擊力道。以 下介紹一種簡易的肌力訓練 ( 圖二 所示 ) 供民眾在家練習。首先,坐 姿雙腳自然彎曲,而後將單腳伸直 抬高、腳尖勾起,約維持 3-5 秒放 下,左右腳輪替,每回可做十次。
4. 均衡飲食
可補充富含膠原蛋白及鈣質食 物,如深海魚、黑木耳、白木耳、
豬皮、雞爪、小魚乾、芝麻、乳製 品、豆製品等。
五、結語
俗話說:「腳頭屋不好,人生 是黑白的。」許多中老年人飽受退 化性膝關節炎之苦,嚴重影響生活 品質。其實,若高危險族群能提高 警覺,做好日常保健,或是能在膝 關節出現退化徵兆時,早期介入治 療,也許就能逃過膝關節挨刀的最 終命運,過著行動自如的生活。
臺中榮總傳統醫學科醫師 陳函儀
【主治專長】
中醫一般科。關節疼痛、鼻癢流涕、
咳嗽、手腳冰冷、噁心嘔吐、排便困 難、經來不適、經期紊亂、潮熱盜汗、
失眠、暈眩、眼睛痠澀、耳鳴、皮膚 癢痛。
【門診時間】2631 診間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上午 ●
下午 20
中榮醫訊 NO.248
中 醫 專 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