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投影片 1 - tp.edu.tw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投影片 1 - tp.edu.tw"

Copied!
29
0
0

Teks penuh

(1)

發行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輔導室 發行人 徐建國 校長

總編輯 姚予婷 主任 編輯 張月輝 老師

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6號 電話 (02)2303-4381#601

第48期

2022年04月發行

目次:

←點選每頁左上角此圖示可回目錄頁

在3C的世界,渴望4C的孩子:談青少年的網路依戀 02

糟糕!孩子3C沉迷該怎麼辦? 10

讓我來陪你點一套「課程套餐」─「課程諮詢教師」介紹 16

愛孩子也愛自己,讓人生過得有滋有味 23

(2)

2

自2007年,第一支I phone上市後,「隨時隨地都能上網」就像 是生活裡的基本配備,而自此出生的孩子們,如同「網路原住民」一 般,其生活型態與網路緊密連結,密不可分。如果對成人來說「網路 與3C」是現實生活的延伸,而對「網路原住名」來說「網路與3C」

更像是他們生活的中樞。他們對網路的重度依賴,不僅令父母擔憂、

更讓師長無奈。究竟,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孩子們與網路的連結?期待 本篇文章給正在煩惱焦慮的父母與師長們一些參考的方向。

的世界 渴望 的孩子 臺灣大 學學生 心理輔 導中心 李家雯 諮商心 理師

3C

4C

談青少年的網路依戀

(3)

3 在3C的世界,渴望4C的孩子:談青少年的網路依戀

度想,如果把手機、網路等媒介拿掉,孩子 是否就不會透過別種媒介來滿足人際需求?

回想我們兒時,是不是也做過容易讓父母擔 心的行為?像是交筆友?參加跨校聯誼活動

?煲電話粥?考試前也要約打球、看電影等 等,這些曾可能被家長禁止的活動,這些事 在反映什麼呢?或許網路社群媒體只是一個 媒介,提供孩子不用面對現實壓力,同時滿 足內在渴望的工具。青少年時期是高度需要 人際連結與社會支持的階段,當孩子難以從 現實環境獲得滿足時,轉往虛擬平台,也不 難理解。但我們必須先思考是什麼造成孩子 不想活在「現實世界」裡?

疫情加速了對網路的依賴

2020年起,新冠疫情的蔓延促進了網路 上各式社群媒體更加發達,不論任何年紀,

人們對網路更加依賴,短短數個月就加速了 好幾年的變化。別說孩子需要上網遠距教學

、與同學互動聊天,身為父母師長的我們也 必須倚賴網路工作、連結親友,這也引發了 我們需要以更客觀的角度來看待「網路上的 人際互動」這件事情。相較過往傳統的人際 互動方式,透過智慧型手機人際網絡連結更 加便利,也更容易產生黏著力,一隻手指按 下,朋友的互動隨傳隨到。但若我們換個角

(4)

4 在3C的世界,渴望4C的孩子:談青少年的網路依戀

望感?」當我們內心浮現這些OS的時候,就 是渴望4C的聲音。一旦生活或工作裡感受不 到4C,就會有不如離去的挫敗感。而人類行 為往往是具流動性的,當孩子在現實中需要 辛苦努力才能獲得這4C的滿足,自然地可能 選擇轉往一指即能獲得關注與滿足的網路世 界。

網路社群媒體可以提供這些內在需求的 快速滿足,一個在學校或家庭被忽視或找不 到同好的孩子,可以透過一指按鍵快速連上 網,找到一群與他志同道合的人。

表面上看似追求網路,

事實上是透過網路滿足內在渴望。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會在生活中透過 不同形式,追求自我的「歸屬感」與「重要 性」,可以從四個面向來展現:Connection 連結感、be Capable 能力感、be Counted 重要性、Courage 勇氣。 先別說孩子,其實 我們在職場上或人際關係裡,也是在追逐這 樣的渴望。「同事、朋友、家人會不會找我 互動?」 「我的能力有沒有被他們重視?」

「當我犯錯時,他們會不會再給我新的機會

?」 「這份工作或友誼能不能帶來未來與希

(5)

5 在3C的世界,渴望4C的孩子:談青少年的網路依戀

這麼多?因為網路社群的匿名性與平面性訊 息,保有了我可以任意切換身份角色的舞台

。我因此不用擔心,因為興趣嗜好看似「不 符合」外界對心理師角色的認定形象,而可 能遭受的攻擊。阿德勒心理學相信,面對各 式行為,不能只看表面的樣態,要連底下深 層的脈絡一併理解,才有機會接近事情的原 貌。於是當我們看見孩子流連於網路或社群 平台,換個角度思考,或許應該說是他們透 過這些網社群平台找到自我安適的位置。

網路提供了突破現實困境的同溫層,讓 他縱使在生活感到孤單,也不至於與世界失 去連結,因為社群媒體的交友形式也允許了

「說斷就斷、隨時能砍掉重練」的友誼形式

,如同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屏障,當孩子 在生活中與同學吵架、發生衝突,還得回到 現實教室裡去承受天天相見的尷尬與不適,

但在網路上的友誼說封鎖就封鎖,讓孩子在 處理人際衝突時,好似可以快速回到安全的 堡壘。老實說,身為重度「網路使用者」的 我,就同時擁有多個臉書和IG帳號。為什麼 需要

(6)

6 在3C的世界,渴望4C的孩子:談青少年的網路依戀

網路媒介也提供了青少年族群身、心需求的 雙重滿足。青少年的自我認同根源,是希望 獲得來自社會的認可,當父母無法提供這樣 的認可與支持,甚至因此撕裂關係,就會發 生當孩子需要幫助時,不願求助的狀況。

凡事有好也有壞,網路上的犯罪疑慮,

匿名交友風險度高,是父母師長們擔心的主 因,然而焦慮之虞,我們依然可以努力的,

是持續對孩子表達接納與陪伴的意願,並以 彈性的態度與他共同討論可能遇到的困境。

先以理解出發,才能陪伴他們避免風險 青少年的樣貌型態確實正在改變,其改 變的進程速度之快前所未見。但當我們願意 去理解這樣的世代差異,是一種環境脈絡改 變下必然的現象,自然能增進對他們理解的 機會,建立涵融的態度,從世代對立變成相 互理解的欣賞,而不是彼此誤解責怪。當然 不能否認的是青少年時期因為賀爾蒙的變化

,使他們格外需要追求外在刺激,手機裡大 量且快速多變的聲光效果,能立即滿足大腦 在視覺與聽覺上的刺激,但除此之外,從身 心視為一完整大系統的整體觀角度看來,

(7)

7 在3C的世界,渴望4C的孩子:談青少年的網路依戀

溝通免不了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但溝通 也代表彼此退讓一點,接受對方的底線,彼 此產生共識。面對孩子在網路上的社交活動

,父母們自己的底線為何?是我們需要清楚 掌握的。

有良善關係,才能誘發行為改變

當孩子在虛擬網路上或現實生活中遇到 挫折時,若父母們覺察與彈性不足,只期待 孩子單方面改變,卻不提供一個「引導改善 的友善環境」,是治標不治本的徒勞無功。

因為當孩子有困境,並不是他有問題

(problem),而是他遇到了難題(trouble),

面對孩子的網路活動,未必需要「污名 化」,或是一味反對,相反的,我們可以回 歸到與孩子關係的建立,採取「溫和而堅定

」的態度,規範與接納並存。過程中,與孩 子的基本約法三章,例如:

• 不公開個人訊息。

• 不傳送私密影片、照片。

• 不傳送情色暴力的影片或照片。

• 不輕易約出見面,如果必要,一定要讓家 人、朋友或師長知道,不秘密單獨行動。

接納孩子網路交友的選擇,同時保持彈性的 溝通方式,以接納的態度陪伴之。

(8)

8 在3C的世界,渴望4C的孩子:談青少年的網路依戀

正因為智慧型手機是新時代的產物,面對這 個問題更需要有新觀念、策略和覺悟。每個 家庭都有自己文化,面對孩子的網路交友與 親子溝通,也必然有專屬的解套方式,確實 難以三言兩語一言蔽之,但我們確定的是,

一旦孩子因為「使用網路」而開始跟父母拉 扯衝突,影響生活功能,那必定代表某個環 節出了狀況。父母們也要意識到,面對孩子

「網路依賴」不能只是「防堵抑制」,更要

「緩慢疏通引導」,回到親子關係裡面才有 真正改變的可能。

也找不到方法,因此需要爸媽一起來陪伴他 解決。透過整體系統的調整,回到生活與家 庭經營之中,創立機會來滿足孩子們的4C,

才能更有效地協助孩子,改善他正在經歷的 流連社群媒體的現象問題,也才能在問題真 正產生時,即時介入。

科技應該為人類帶來幸福,不管世界與 科技如何變化,人心都會回到基本渴望與需 求。網路社群的存在,意味著人們終歸還是 對與人的連結以及安全歸屬有最基本的渴望

。阿德勒曾說:「人生的重點不在於你擁有 什麼,而是如何使用它。」

(9)

9 在3C的世界,渴望4C的孩子:談青少年的網路依戀

延伸閱讀:

Jean M. Twenge(2020)。i世代報告:更包容、沒有叛逆期卻也更憂鬱不安且遲遲 無法長大的一代(林哲安、程道民譯)。大家。(原著出版於2017)

Jonathan Haidt, Greg Lukianoff(2020)。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本世 紀最大規模心理危機,看美國高等教育的「安全文化」如何讓下一代變得脆弱、反智

、反民主(朱怡康譯)。麥田。(原著出版於2018)

Anders Hansen(2020)。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 注(葉小燕譯)。究竟。(原著出版於2019)

陳志恆(2022)。脫癮而出不迷網:寫給網路原生世代父母的教養書。圓神。

(10)

10

糟糕 孩子沉迷 該怎麼辦

身為精神科醫師,近幾年在不同的演講場合,很常聽到家長詢問 下列的幾個問題:「奇怪,我的孩子怎麼用手指頭講話的時間,好像 比用嘴巴講話的時間來得多?」、「是什麼原因讓我孩子的手指離不 開螢幕?」、「為什麼我的孩子整天離不開手機?」、「怎麼我的孩 子一有空,就低頭開始滑手機?」、「我的孩子為什麼寧願滑著手機

,也不願參加社交活動?」

各位家長們如果對上述問題也感到困惑的話,就要對3C沉迷這個 議題更新一些認識。因為,現代3C沉迷的孩子需要面對的挑戰與困境

,可能已經和你原本所瞭解的3C沉迷很不一樣。

高雄凱旋醫院 陳偉任 醫師

3C

(11)

11 糟糕!孩子3C沉迷該怎麼辦?

如果上述的問題還沒有讓他的生活亂了套,

你的孩子可能只會被歸類為3C過度使用,而 還沒有到達3C沉迷。簡單來說,要判斷孩子 是否已經3C沉迷,有一個很重要的判斷準則

,那就是孩子使用3C產品的行為是否已經達 到「失控」。

其實,孩子3C沉迷的問題不是現在才有

,只是現在的手機成癮的問題,比早期的電 視兒童、網咖成癮的挑戰來得困難許多,因 為手機的使用,打破了使用的時間及使用地 點上的限制,手機的使用有著無時無刻、無 所不在的特性,因此也讓孩子手機成癮的問 題比電視兒童、網咖成癮變得複雜許多。

讓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3c沉迷?所謂的 3C,是指電腦及週邊產品(Computers)、

通訊(Communications)、消費性電子(

Consumer electronics)這三種類型家用電 器產品的代稱,包括電視、電腦、手機等;

而成癮行為通常需要具備有三種特質,包括 強迫性、戒斷性與耐受性。3C沉迷的孩子,

會對上述電子產品的使用呈現出:

1、使用頻率與時間有控制不住的強迫傾向。

2、不用的時候會出現焦慮、不安等身心戒 斷症狀。

3、原來可以讓孩子感到滿足的使用量,變得 再也沒辦法滿足孩子的需求。

(12)

12 糟糕!孩子3C沉迷該怎麼辦?

人有一個本能是追求活得有目的、感受 到重要性、有勇氣去克服種種生活的困難、

並在群體中找到歸屬感,這就是阿德勒心理 學的4Cs(to connect, to feel capable, to feel as if I count, and to have courage)。

手機遊戲開發商團隊背後的專業心理師深知 這些人的本能,在他們的引領下,程式設計 師設計出許多可以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滿足自 己的目的、感受到重要性、以及與他人有情 感連結的網路遊戲。不意外的,那些在現實 生活中感受到挫折、低自尊、家庭關係不佳 的孩子們,很自然地就會無可救藥地沉迷於 網路遊戲世界裡。

手機成癮的問題有多嚴重?許多研究都有一 個相似的發現,就是到了國高中的階段,大 約會有兩成以上的孩子會有過度使用手機的 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有不少的研究指 出孩子之所以會有手機成癮的問題,大多與 孩子的好奇心、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缺 乏歸屬感等有相關。

(13)

13 糟糕!孩子3C沉迷該怎麼辦?

擾的爸媽,有個簡單可以依循的管教策略。

以下簡單地做進一步的介紹與說明:

(一)停止自己失控的情緒

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時,第一步驟就是 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增加自己當下的覺 察力。對孩子說話的時候,通常會聽到的是 爸媽說話的語氣多於聽到我們想要表達的內 容。其實,有時候孩子的成癮行為還有可能 是爸媽語氣往外推的結果。

擔心孩子3C沉迷的爸媽,若用錯了管教 方法,一定會適得其反。如果你想要從這些 手機遊戲開發商的手上,再次地奪回孩子的 心,那阿德勒父母學就是一個你可以學習的 好方法。下面提供停、看、聽、走四個步驟

,是我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並融合多年 親子教養工作實務經驗,整合而出的高效能 親子互動秘技,讓正在為孩子3C沉迷問題困

(14)

14 糟糕!孩子3C沉迷該怎麼辦?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所謂的「課題分離」的能 力。白話一點來說,就是當孩子出現不當行 為你要出手管教的當下,先問問看自己「這 是誰的問題?」

(三)聽懂孩子內心的想要

阿德勒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天生會運 用他的一切來獲得他自認為的歸屬感及重要 性。如果,身為父母沒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覺察這樣的情形並給予適當導引,那麼,

為了獲得歸屬感及重要性的孩子,就很有可 能因此而沉迷於網路遊戲世界而不可自拔。

所以,一旦爸媽在處理孩子3C沉迷行為 的過程,覺察到自己情緒上來時。首先,可 以先做幾深呼吸,然後問問自己:「目前緊 繃的親子衝突情況下,如果因為自己的失控

,而將這根情緒的釘子釘了下去,即便未來 有機會拔起來,這道牆一定會留下疤痕,這 是我要的嗎?」。

(二)看看這是誰的問題

父母要能學會擁有教養孩子的勇氣(改 變自己的勇氣、給予孩子體驗的勇氣、需要 有與眾不同的勇氣等),就是需要培養學會

(15)

15 糟糕!孩子3C沉迷該怎麼辦?

孩子處理3C沉迷問題、讓孩子自己體驗行為 的後果、與孩子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以及運用溫和堅定的態度於管教上。

當家長們下次遇到孩子3C沉迷讓你煩心 的時候,可以試著運用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 礎的管教四步驟來協助您處理孩子網路沉迷 的問題。如果你對於上述親子教養方式,想 要有更細緻地瞭解如何操作,建議可以參考 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的教養書籍,做進一步 地閱讀。

所以,當孩子出現3C沉迷問題時,父母 應該關心孩子「為了什麼」才會出現這些問 題行為。這時可以運用魯道夫.德瑞克斯提 出四種錯誤的行為目的論,來聽懂孩子常見 行爲背後的目的(尋求注意、要求權力、採 取報復、以及表現無能)。

(四)走出管教的新選擇

經過上述停、看、聽的步驟後,爸媽就 能比較有把握地選擇一個新的管教方式。下 列幾個管教的方法,可以提供父母參考:運 用「反映式傾聽」或「我訊息」的方式協助

(16)

16

本校 課程諮 詢教師 召集人 國文科 劉昭敏 老師

108課綱實施以來,建中陸續開設了許多選修課程,包括校訂必 修中的選修課程、多元選修課程、加深加廣的原班及跨班選修課程、

微課程等等,大大增加了同學在選課上的彈性。由於課程相當多樣化

,學生們在選課時容易感到眼花撩亂,學校因此遵照教育部的規定設 置了課程諮詢教師,專門擔任對學生解說學校課程設計的工作,強化 對學生之課程輔導諮詢。

課程諮詢教師介紹 讓我來陪你點一套 課程套餐

 建中的選課輔導手冊放在駝客展圖中

(https://sschool.tp.edu.tw/ck_feature/Login.action)

(17)

17 讓我來陪你點一套「課程套餐」─「課程諮詢教師」介紹

二、建中課程諮詢工作項目

學生甫一入學,在新生訓練的課程中,

便安排了教務主任介紹建中的課程規劃及各 類選修課程的特色(為全年級性質的課程諮 詢活動)。

(一)高一

學期正式開始後,各班的課程諮詢老師 會利用彈性學習時間或班會時間進班認識同 學,和學生建立良善的聯繫管道,並介紹選 修課程的內涵,以及建中五個班群的區別。

一、課程諮詢教師的任務

課程諮詢教師扮演的角色,就是介紹學 校所開設的課程特色與內涵,協助學生釐清 各課程間的關連性、延續性,並了解不同課 程與學生未來進路之間的相關性。因此,課 程諮詢教師尚需協助編輯選課手冊,讓學生

、老師與家長可以有完整詳細的資料可以查 詢。每個學期也會辦理班級團體及個別諮詢

,提供學生對於選課相關內容的諮詢,並將 諮詢內容登載於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系統中

(18)

18 讓我來陪你點一套「課程套餐」─「課程諮詢教師」介紹

(二)高二

高二開始,課諮老師入班時,會建議學 生再次檢視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站中各 項考試、升學的資訊,並對照高一已完成的 興趣、性向測驗解釋,檢視自己理想校系的 方向。雖然已選擇了班群,但學生每學期仍 有轉班群的機會,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情形

,以及興趣、性向的改變或新發現,調整加 深加廣選修的科目。高二下學期,會請學生 再次檢視「原班、跨班加深加廣課程」在高 三年段實際開設的情形,以完成下學年之選 課。

高一下學期(四月),學校規劃了選擇 高二班群的時程,在註冊組及輔導室辦理「

選群說明會」後,各班課諮老師會進班完整 說明建中五個班群高二、高三的課程規劃及 差異,並介紹「Collego!大學選才與高中育 才輔助系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校 系分則查詢)」、「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111學年度起大學申請入學學習準備建 議方向暨112學年度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分 發入學招生管道數學考科參採」查詢系統)

、各大專院校系所介紹、建中駝客展圖等網 站資訊,協助學生完成選課前的準備工作。

(19)

19 讓我來陪你點一套「課程套餐」─「課程諮詢教師」介紹

(二)高三

高三課諮老師最主要是協助學生能確知 考試及學習歷程檔案的參採科目,提醒學生 製作課程學習成果要注意的事項,並協助釐 清高中課程與大學學群、科系之間的關連性

。 另外,每學期期末前,所有年級的課諮老 師都會利用課間時間及師生約定的聯繫管道

,提醒同學於截止期限內上傳學習歷程檔案

(同學可參看「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的 網站資訊,以確定理想科系的學習歷程檔案 參採項目)。

重要網站資源:

 Collego!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https://collego.edu.tw/

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申請入學→校系 分則查詢)

https://www.cac.edu.tw/apply111/qu ery.php

 111學年度起大學申請入學學習準備建議

方向暨112學年度繁星推薦、申請入學、

分發入學招生管道數學考科參採

https://www.jbcrc.edu.tw/learn1.html

 建中駝客展圖

https://sschool.tp.edu.tw/ck_feature/L ogin.action

(20)

20 讓我來陪你點一套「課程套餐」─「課程諮詢教師」介紹

高一 高二 高三

 建立聯繫管道

 建中課程特色以及各類選修 課

 建中五個班群的差異

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

校系分則查詢

 「111學年度起大學申請入學 學習準備建議方向暨112學年 度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分 發入學招生管道數學考科參 採」查詢系統

 轉班群說明

 確知校系及學習歷程檔案的 參採科目(「111學年度起 大學申請入學學習準備建議 方向暨112學年度繁星推薦 申請入學、分發入學招生管 道數學考科參採」)

 學習歷程檔案上傳提醒

 轉班群說明

 建中五個班群的課程規劃

 選修課注意事項(加深加廣 課程實際開設情形)

 「Collego!大學選才與高中 育才輔助系統」介紹

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 站介紹

 「111學年度起大學申請入學 學習準備建議方向暨112學年 度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分 發入學招生管道數學考科參 採」查詢

 各大專院校系所介紹

 學習歷程檔案上傳提醒

 選修課注意事項(原班、跨 班加深加廣課程實際開設情 形)

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網站」

校系分則查詢

 「111學年度起大學申請入學 學習準備建議方向暨112學年 度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分 發入學招生管道數學考科參 採」查詢

 各大專院校系所介紹

 學習歷程檔案上傳提醒

 轉班群說明

 確知校系及學習歷程檔案的 參採科目(「111學年度起 大學申請入學學習準備建議 方向暨112學年度繁星推薦 申請入學、分發入學招生管 道數學考科參採」查詢)

 確知校系及學習歷程檔案的 參採科目

 學習歷程檔案上傳提醒

下學期 上學期

(21)

21 讓我來陪你點一套「課程套餐」─「課程諮詢教師」介紹

三、建中課程規劃簡說

(一)高一不分組,除了部定必修課程外,需選修多元選修2學分及校定必修課程4學分(專題寫作與 表達2學分、第二外語2學分)。

(二)高二、高三分為五個班群,依照同學們所選擇的「原班加深加廣課程」編排。以目前高一這一 屆(110學年度入學)為例,其高二、高三時,五個班群的「原班加深加廣」課程安排,分別 如下表:

(備註:數學A、數學B為學測考科,數學甲為分科測驗考試科目。)

(22)

22 讓我來陪你點一套「課程套餐」─「課程諮詢教師」介紹

需求之學生,由專任輔導教師或導師依其性 向及興趣測驗結果輔導後,提供個別方式之 課程諮詢。」在生涯輔導中,課程諮詢教師 是輔助角色,配合輔導室與導師的輔導工作

,希望能給學生更完整的適性輔導及定向引 導。期盼課諮老師的專業及熱情,能協同輔 導室及導師,一同成為學生最安心與溫暖的 依靠。

同學們可依照自己的興趣、性向,並參 考理想校系的參採科別作為選擇的參考(完 整的課程規劃、大學學群與建中班群的對應 關係,可參看建中的選課手冊)。

四、期許

高中階段是學生探索興趣、走向生涯定 向的階段。學生在選群選課的過程中,可能 遇到不同的難題、迷惘,因而在適性選修輔 導上,包含了課程諮詢及生涯輔導。

〈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諮詢教師設置要點〉

明白點出,課程諮詢教師「針對有生涯輔導

(23)

在兩個孩子分別為小六、小二的那年,我離開職場回家專心 照顧小孩,當時孩子們對我提的第一個要求是:「媽媽,請妳幫 我們做便當!」做為一個忙碌的職業婦女,加上一直就近到公婆 家蹭飯,在此之前我基本上不會做菜,但回歸家庭是為了孩子,

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他們。

四十歲才新手下廚,我從圖書館、書店帶回數不清的食譜,

讓孩子們從書裡點他們想吃的菜,從簡單的料理開始學,中午騎 腳踏車到學校,將熱騰騰現做的便當送到孩子的手上。從每天的 剩菜了解他們的口味和做為改善的依據,看到便當盒空空地回來

,就有無比的成就感,越做越起勁。

23

愛孩子也愛自己

讓人生過得有滋有味 手繪 食譜作 家 賴佳 芬 學 生 家長

(24)

24 愛孩子也愛自己,讓人生過得有滋有味

不忍睹,我和先生還是堅定地支持孩子,肯 定他在社團活動裡學到的寶貴經驗。

高中起中午一直吃外食的哥哥,在認同 減醣但外食很難不吃到澱粉的情況下,加上 和多數建兒一樣在學測倒數的高二下開始奮 發投入課業,為了節省用餐時間,請我幫他 做不放白米飯、儘量使用原食材的減醣便當 帶到學校蒸。

因為做便當的緣故,和孩子們每天的對 話不再是功課做完了沒、考試考幾分,更多 的是今天的便當好不好吃?還想吃什麼菜?

孩子感受到的是媽媽關心他們的喜好和需求

,而不是質疑他們的表現,不知不覺中,親 子關係拉近了許多。

大兒子進高中後,享受著建中生才有的 外食優待和樂趣,他回家後會分享當天在熱 食部或校外吃了什麼,我則透過參與家長會 的各項志工活動,更進一步了解他的校園生 活。藉由這些話題,我們持續維繫親密的親 子關係,就算社團活動高峰期間課業成績慘

(25)

25 愛孩子也愛自己,讓人生過得有滋有味

小兒子進建中後,和哥哥一樣快樂地過 了一年半的外食生活,但在高二下的這個學 期開始,竟然也主動提起想帶便當。開學的 第一天班上忘記啟動蒸飯箱,弟弟說即使是 早上才從冰箱拿出來的回溫便當,吃起來仍 然有種幸福的感動。只能說小子嘴太甜,讓 媽媽又心甘情願地每天早起為他做當天的便 當(這樣就算忘了蒸飯也OK),有了幫哥哥 做便當的經驗,現在6點起床就能快速完成。

一學期下來發現很多青菜不適合蒸,有 限的菜色也很快就吃膩了,我因而在他升高 三的暑輔開始,改成早上5:30 起床準備當天 的便當,讓他中午不加熱直接吃。天冷或寒 流時,就改用保溫便當盒,或者用保溫罐多 準備一罐熱湯。

雖然有點辛苦,但想到孩子吃媽媽做的 便當也沒幾個月了,就能打起精神做下去。

每天都很認真想新菜色,儘量遵守減醣、使 用原食物的大原則,從他接受的食材裡變化 不同的組合和口味。在孩子備考之際,這些 便當就是媽媽愛的應援。

(26)

26 愛孩子也愛自己,讓人生過得有滋有味

當,之後還把便當菜色畫成食譜集結成冊,

在去年六月出版了【Rea手繪食譜:是便當也 是餐桌料理】這本食譜書。誰曾想到為孩子 做便當這樣的一件事,看似是媽媽為孩子付 出,但得到最大收穫的,卻是媽媽自己。

慶幸當年的自己勇敢接受挑戰,為孩子 們做便當,父母的心意得以確實地傳達給孩 子,讓親子關係變得更融洽。也感恩自己有 機會結合為孩子們做的事和自己的興趣,愛 孩子也愛自己,讓人生過得有滋有味。

我從小喜歡畫畫,但走的是一般的升學 路。當主婦後個人時間變多,不想讓自己注 意力永遠放在小孩身上造成彼此的壓力,在 偶然的機緣下重拾了畫筆。廚房裡的鍋碗瓢 盆是最親近的題材,我在大兒子高二時畫了 第一張手繪食譜,在親友的鼓勵下成立了臉 書粉專「Rea手繪本」。

為兩個孩子所做的事情裡,最讓我有成 就感的,莫過於從職場退下來後零廚藝的狀 態下,硬著頭皮開始學做菜、為孩子們做便

(27)

27 愛孩子也愛自己,讓人生過得有滋有味

 烹調時試味道的湯匙和筷子,沾了口水後 不要再碰觸菜餚,務必使用乾淨的餐具夾 菜裝盒,以免細菌污染菜餚容易變質。

 等飯菜涼了再裝盒,儘量瀝去菜的湯汁,

菜色的味道較不會互相影響。

文後附上我家哥哥推薦書中的「咖哩生 薑燒雞腿」食譜,他說這道菜外面吃不太到 比較特別,但做法簡單又好吃,要推薦建寶 家長做給學弟們吃。

如果您也想試試晨起為孩子做便當(這樣一 來即便中午不復熱也能安心吃),以下是我 的幾個心得分享:

 提前規劃菜單:1主菜加2–3個配菜。

 雞蛋是最好的蛋白質來源之一,可以做水 煮蛋、荷包蛋、各式炒蛋、玉子燒等等,

1個蛋就能做出各種變化,是我家便當裡 最常出現的配菜。

 前一晚先把所有備料洗好、切好、裝盒,

需要醃的肉也先加醃料,一起放進冰箱冷 藏。隔天早上取出備料就能直接下鍋烹調

,省去備料時間,半小時內就能煮好。

(28)

28 愛孩子也愛自己,讓人生過得有滋有味

圖片出處:Rea手繪食譜:是便當也是餐桌料理,88道零失敗減醣食譜,食材好買、

調味料現成、做法簡單,一看就上手,讓人吮指回味!【布克出版社】提供

(29)

29 愛孩子也愛自己,讓人生過得有滋有味

圖片出處:Rea手繪食譜:是便當也是餐桌料理,88道零失敗減醣食譜,食材好買、

調味料現成、做法簡單,一看就上手,讓人吮指回味!【布克出版社】提供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5-3-1 評估日常生活 的安全性,並討論社 會對促 進個人及他 人安全的影響。.. 提問:在校園中,是否曾經 看過類似「霸凌」的事件? 討論:遇到霸凌時,我該怎 麼辦? 一、網路安全 舉例:教師利用剪報舉出類 似的事件。 說明:說明虛擬世界和現實 社會間的差異性,並強調在 網路的世界中,潛藏著許多 未知的陷阱。 二、活動「網路安全案例」 說明:在網路上查詢資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