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10)
校長的話:三個教主
吳聲展校長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踏入十二月,聖誕節將近,我想在迎接這個紀念主耶穌誕生的節日之前,和大家 一同略略回顧主耶穌的生平,也一併談談另外兩個宗教的教主,作一些對照和比較。
佛教:釋迦牟尼(Gautama Buddha, 566 BC-486 BC)
「釋迦牟尼」的意思為「釋迦族之聖者」,是一個稱號,而不是姓名。他的原名姓喬 達摩(Gautama),名悉達多(Siddhāttha)有「吉祥」、「一切功德成就」的意思。
釋迦牟尼出身於迦毗羅國(Kapilavastū,位於印度、尼泊爾邊境),父親是淨飯王(舒 投德那‧喬達摩,Śuddhodana Gautama)。
其母摩耶夫人(Mahāmāyā)在其父王的蘭毘尼園(Lumbinī)無憂樹下,站立生下 了釋迦牟尼。他誕生後行七步,環顧四週,說出「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後才回復 嬰孩的模樣。
他是王子,受過高等教育,曾結婚生子。(根據《佛本行集經》等記載,他有三位夫人,第 一夫人是釋種女耶輸陀羅或瞿夷,並與她生有一子,名羅睺羅)
29 歲「四門之遊」,遇上老人、病人、死者和修行者,深感人間生老病死之苦,於 是出家修道6年。
35歲開始悟道而傳教,活到80歲,有45年在印度各地傳教。
很快得到其他王國的支持,例如摩揭陀、憍薩羅 (Kosāla)。
傳教的建築物(竹林精舍)是權貴人物送予專用的。
生前已建立宗教的影響力,廣受尊崇。
死後火化,多國派出軍隊爭奪舍利子,最後協議瓜分。
最早的佛陀生平傳記,是佛陀滅度六百年後馬鳴菩薩所著的《佛所行讚》(《佛本 行經》)。
伊斯蘭教:穆罕默德(Muḥammad, 571-632)
出生於哈希姆(Hāšimī)家族,麥加城的名門望族,幼年時家境富裕。但因為並非 長子,沒有繼承父親遺產。
12歲起就隨叔父外出長時間經商,沒有受過正式的教育。
25歲時與40歲寡婦海迪徹(或譯赫蒂徹,Khadijiah),得到大量財富;後來續娶 多位妻妾,有超過10個妻子和眾多妾侍。
40歲時宣稱得真主揀選為最後先知和使者,開始傳教。
最初10年在麥加(Mecca)傳教而受反對逼害,622年帶同三百信眾移居麥地那
(Medina)。
在6年內完全掌控麥地那,成為政治及軍事領袖。
630年帶領一萬大軍進攻麥加,全城投降。
40歲開始傳教,62歲離世,有22年建立政權和傳教時間。
校訓: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10)
基督教:耶穌 (Jesus, 4 BC-30)
出生於伯利恆,成長於拿撒勒,都是偏僻的鄉村。
基層家庭,父親是木匠,母親是農村婦人。
30歲前是木匠,未受過高等教育,沒有結婚生子。
30歲開始傳教,33歲死亡,只有3年的傳教時間,未離開過出生地200里以外。
被猶太人逼害,被羅馬總督釘十字架而死,與兩名囚犯同釘。
門徒四散,其中一人(猶大)出賣他,一人(彼得)不認他。
沒有留下任何財產,墳墓是由憐憫他的朋友送出的。
他死後 50 天,門徒卻宣稱他復活。門徒由貪生怕死的人改變為不顧生命,堅持信 仰的人。
基督徒在猶太和羅馬帝國受到近300年的逼害。逼害始於羅馬皇帝尼祿(Nero,約
37-68)及多米田(Domitian,約 51-96 )時期,最終卻改變了羅馬和世界,是一個
奇蹟。
比較三個教主,我們可以發現:耶穌是木匠,出身最基層,最卑微;亦得到最少支 持,最勢孤力弱;他被猶太人、羅馬人逼害,被釘十字架而死,不得善終,身世最悲慘。
他在世的年日最短,傳教的日子亦最短,而基督徒在主後300年內遭受猶太人和羅馬政 權持續的逼害,許多信徒和教會領袖仍無懼犧牲,堅持信仰,基督教能夠傳開,對世界 有那麼大的影響,確實是一個神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