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四點修正規定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第四點修正規定 "

Copied!
20
0
0

Teks penuh

(1)

教育部處理違反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 教生權益保障法事件處理程序及裁罰基準第三點、

第四點修正規定

三、本基準所定違規次數,包括主管機關就同一違規案件經通知限期改 善而屆期未改善之情形;所稱第二次以後之違規,指主管機關就相 同違反事實作成前次違規處分之日起三年內再違反者。

四、裁罰基準(罰鍰單位為新臺幣)如下:

次 違反法條 裁 罰 法 條

違反事實 裁罰內容 處理程序及裁罰 基準

1 學校違反 本法第十 二條第一 款、第三 款或第四 款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一 條

一 、學 校將 建 教 生 送 至 未 經 主 管 機 關 核 准 之 建 教 合 作 機 構 接 受 職 業 技 能 訓 練。

二 、在 學校 教 學 實 施 期 間 , 將 建 教 生 送 至 建 教 合 作 機 構 接 受 職 業 技 能 訓 練。

三 、因 建教 生 依 本 法 提 出 申 訴 或 協 調 , 而 給 予 不 利

一、處五萬元以 上 二 十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 、 情 節 重 大 者 , 得 為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 停 止 部 分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之 招 生 或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二 年 之 處 分。

依相同違反事實 之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五 萬元。

二、第二次:八 萬 元 至 十 萬 元。

三、 第三次:

十 五 萬 元 至 二 十 五 萬 元。

四 、 第 四 次 以 上 , 屬 情 節 重 大 ,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2)

之 差 別 待 遇。

(一)第 四 次 :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十 人。

(二)第 五 次 : 停 止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一 班 之 招 生。

(三)第 六 次 : 該 科 自 下 學 年 度 停 辦 建 教 合 作二年。

2 建教合作 機構違反 本法第十 四條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二 條 第 一 項 第 一 款

建教合作機構招 收建教生超過其 所僱用勞工總數 四分之一,或個 別建教合作機構 每期輪調人數低 於二人。

一、處五萬元以 上 二 十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五 萬元。

二、第二次:十 五 萬 元 至 二 十五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3)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4)

3 建教合作 機構有本 法第十八 條第一項 所定行 為。

本 法 第 三 十 二 條 第 一 項 第 二 款

一 、建 教合 作 機 構 要 求 建 教 生 應 負 擔 任 何 訓 練 費 用。

二 、要 求建 教 生 應 繳 納 保 證 金。

三 、訂 定不 符 第 十 六 條 第 一 項 第 十 款 規 定 之 膳 宿 、 交 通 、 生 活 津 貼 與 其 調 整 、 給 付 方 式 及 計 算 基 準。

四 、排 除建 教 生 請 求 損 害 賠 償 之 權 利 或 限 制 其 金 額。

五 、超 時訓 練 建 教 生 或 向 其 推銷產品。

六 、要 求建 教 生 提 前 終 止 契 約 應 賠 償 違 約金。

一、處五萬元以 上 二 十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依相同違反事實 之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五 萬 元 至 十 萬 元。

二、第二次:十 五 萬 元 至 二 十五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5)

七 、於 建教 生 違 反 工 作 規 則 時 扣 除 生 活 津貼。

八 、限 制建 教 生 契 約 終 止 後 之 就 業 自 由。

九 、其 他有 關 不 當 損 及 建 教 生 權 益 之 行 為。

4 建教合作 機構未履 行本法第 二十一條 第一項第 一款至第 三款、第 五款、第 七款或第 八款規定 保障建教 生權益之 義務。

本 法 第 三 十 二 條 第 一 項 第 三 款

一 、建 教合 作 機 構 未 依 建 教 生 訓 練 契 約 , 提 供 良 好 之 訓 練 環 境 , 安 排 建 教 生 至 相 關 部 門 接 受 職 業 技 能 訓 練 , 並 培 養 優 良 之 工 作 態 度 、 安 全 認 知 及 職 業 道德。

二 、訓 練活 動 應 與 建 教 生 所 學 職 業 科 別 不 相 關 , 並

一、處五萬元以 上 二 十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依相同違反事實 之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五 萬元。

二、第二次:十 五 萬 元 至 二 十五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6)

未 注 意 建 教 生 之 身 心 健 康。

三 、未 於建 教 生 受 訓 期 間 , 依 建 教 生 職 業 技 能 訓 練 計 畫 , 指 派 專 人 負 責 建 教 生 之 職 業 技 能 訓 練 及 生活輔導。

四 、未 考量 建 教 生 之 學 習 表 現 及 年 資 , 逐 年 增 加 生 活 津 貼 之 金 額。

五 、未 置備 建 教 生 簽 到 簿 或 出 勤 卡 , 逐 日 記 載 建 教 生 訓 練 情 形 或 此 項 簿 卡 未 保 存 一 年。

六 、建 教生 於 訓 練 活 動 期 間 從 事 之 作 業 , 屬 勞 工

(7)

健 康 保 護 規 則 所 定 應 實 施 特 殊 體 格 檢 查 或 健 康 檢 查 項 目 者 , 未 準 用 職 業 安 全 衛 生 法 規 定 為 建 教 生 施 行 體 格 檢 查 或 健康檢查。

5 建教合作 機構違反 本法第二 十二條規 定。

本 法 第 三 十 二 條 第 一 項 第 四 款

建教合作機構未 依約給付建教生 生活津貼並提供 明細表;或給付 生活津貼低於勞 動基準法所定基 本工資;或未以 法定通用貨幣給 付生活津貼;或 未按月全額直接 給付生活津貼或 預扣生活津貼。

一、處五萬元以 上 二 十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依相同違反事實 之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五 萬元。

二、第二次:十 五 萬 元 至 二 十五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8)

6 建教合作 機構未依 本法第二 十三條規 定。

本 法 第 三 十 二 條 第 一 項 第 五 款

建教合作機構未 依規定繳納保證 金。

一、處五萬元以 上 二 十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五 萬 元 至 十 萬 元。

二、第二次:十 五 萬 元 至 二 十五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7 建教合作 機構違反 本法第二 十四條規 定。

本 法 第 三 十 二 條 第 一 項 第 六 款

一、 建 教 合 作 機 構 未 依 規 定 安 排 建 教 生 之 受 訓 及 休息時間。

二、 建 教 合 作 機 構 未 依 規 定 給 予 建 教 生賠償金。

一、處五萬元以 上 二 十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依相同違反事實 之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五 萬元。

二、第二次:二 十五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9)

8 建教合作 機構違反 本法第二 十五條第 一項、第 二項規 定。

本 法 第 三 十 二 條 第 一 項 第 七 款

建教合作機構未 依規定給予建教 生補償。

一、處五萬元以 上 二 十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五 萬元。

二、第二次:十 五 萬 元 至 二 十五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9 建教合作 機構違反 本法第二 十六條第 一項、第 三項規 定,或未 依第二項 規定辦 理。

本 法 第 三 十 二 條 第 一 項 第 八 款

一 、建 教合 作 機 構 違 反 規 定 , 給 予 建 教 生 不 利 之 差別待遇。

二 、未 依規 定 提 供 身 心 障 礙 建 教 生 個 別 化 協 助 措 施。

一、處五萬元以 上 二 十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依相同違反事實 之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五 萬元。

二、第二次:十 五 萬 元 至 二 十五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10)

10 建教合作 機構違反 本法第二 十七條第 一項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二 條 第 一 項 第 九 款

建教合作機構違 反規定,給予建 教生差別待遇、

未防治性騷擾行 為之發生或未採 取立即有效之糾 正及補救措施。

一、處五萬元以 上 二 十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依相同違反事實 之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五 萬 元 至 十 萬 元。

二、第二次:十 五 萬 元 至 二 十五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11 學校與建 教合作機 構違反本 法第十五 條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三 條

學校違反規定,

約定支付任何名 義之報酬或回饋 予對方。

一、處五萬元以 上 二 十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五 萬元。

二、第二次:十 萬 元 至 十 五 萬元。

三、第三次:二 十 萬 元 至 二 十五萬元。

12 學校違反 本法第十 條第二項 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學校未依規定採 計職業技能訓練 學分之學分數,

經限期改善,屆 期未改善者。

一 、 經 限 期 改 善 , 屆 期 未 改 善 者 , 處 一 萬 元 以 上 五 萬 元 以 下

(11)

四 條 第 一 款

罰 鍰 。 並 得 按次處罰。

二、其情節重大 者 , 得 為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 停 止 部 分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之 招 生 或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一 年 至 二 年 之處分。

13 學校違反 本法第十 一條第一 項第一款 規定或第 二項規 定。

本 法 第 三 十 四 條 第 二 款

學校未依規定或 時數,於建教生 進入建教合作機 構接受職業技能 訓練前,提供建 教生基礎或職前 訓練,經限期改 善,屆期未改 善。

一 、 經 限 期 改 善 , 屆 期 未 改 善 者 , 處 一 萬 元 以 上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 並 得 按次處罰。

二、其情節重大 者 , 得 為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 停 止 部 分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之 招 生 或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一 萬元。

二、第二次:三 萬元。

三、第三次:五 萬元。

四 、 第 四 次 以 上 , 屬 情 節 重 大 ,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一) 第 四 次 :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12)

一 年 至 二 年 之處分。

收 人 數 五 人。

(二) 第 五 次 : 停 止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一 班 之 招 生。

(三) 第 六 次 : 該 科 自 下 學 年 度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一 年 至 二年。

14 學校違反 本法第十 一條第一 項第二款 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四 條 第 三 款

學校未依規定,

於建教生進入建 教合作機構接受 職業技能訓練 前,邀請建教合 作機構共同舉辦 說明會,經限期 改善,屆期未改 善。

一 、 經 限 期 改 善 , 屆 期 未 改 善 者 , 處 一 萬 元 以 上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 並 得 按次處罰。

二、其情節重大 者 , 得 為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 停 止 部 分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之 招 生 或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一 萬元。

二、第二次:三 萬元。

三、第三次:五 萬元。

四 、 第 四 次 以 上 , 屬 情 節 重 大 ,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一) 第 四 次 :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13)

一 年 至 二 年 之處分。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五 人。

(二) 第 五 次 : 停 止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一 班 之 招 生。

(三) 第 六 次 : 該 科 自 下 學 年 度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一 年 至 二年。

15 學校違反 本法第十 二條第二 款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四 條 第 四 款

學校違反規定,

無正當理由自建 教合作機構召回 建教生,經限期 改善,屆期未改 善。

一 、 經 限 期 改 善 , 屆 期 未 改 善 者 , 處 一 萬 元 以 上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 並 得 按次處罰。

二、其情節重大 者 , 得 為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 停 止 部 分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之 招 生 或 停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一 萬元。

二、第二次:三 萬元。

三、第三次:五 萬元。

四 、 第 四 次 以 上 , 屬 情 節 重 大 ,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一) 第 四 次 : 減 少 下 學

(14)

辦 建 教 合 作 一 年 至 二 年 之處分。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五 人。

(二) 第 五 次 : 停 止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一 班 之 招 生。

(三) 第 六 次 : 該 科 自 下 學 年 度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一 年 至 二年。

16 學校違反 本法第十 三條第一 項或第三 項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四 條 第 五 款

學校未依規定,

指派教師訪視建 教合作機構、要 求建教合作機構 改進、為適當之 追蹤處理及詳予 記錄,經限期改 善,屆期未改善 者。

一 、 經 限 期 改 善 , 屆 期 未 改 善 者 , 處 一 萬 元 以 上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 並 得 按次處罰。

二、其情節重大 者 , 得 為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 停 止 部 分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一 萬元。

二、第二次:三 萬元。

三、第三次:五 萬元。

四 、 第 四 次 以 上 , 屬 情 節 重 大 ,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15)

之 招 生 或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一 年 至 二 年 之處分。

(一) 第 四 次 :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五 人。

(二) 第 五 次 : 停 止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一 班 之 招 生。

(三) 第 六 次 : 該 科 自 下 學 年 度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一 年 至 二年。

17 學校違反 本法第二 十條第二 項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四 條 第 六 款

學校未依規定召 開協調會及作成 會議紀錄報主管 機關備查,經限 期改善,屆期未 改善。

一 、 經 限 期 改 善 , 屆 期 未 改 善 者 , 處 一 萬 元 以 上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 並 得 按次處罰。

二、其情節重大 者 , 得 為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

依違規次數,處 罰如下:

一、第一次:一 萬元。

二、第二次:三 萬元。

三、第三次:五 萬元。

四 、 第 四 次 以 上 , 屬 情 節 重 大 , 依 下

(16)

停 止 部 分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之 招 生 或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一 年 至 二 年 之處分。

列 規 定 辦 理:

(一) 第 四 次 :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五 人。

(二) 第 五 次 : 停 止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一 班 之 招 生。

(三) 第 六 次 : 該 科 自 下 學 年 度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一 年 至 二年。

18 學校違反 本法第二 十五條第 四項規 定。

本 法 第 三 十 四 條 第 七 款

學校未依規定主 動協助建教生請 求補償或申請補 助,經限期改 善,屆期未改善 者。

一 、 經 限 期 改 善 , 屆 期 未 改 善 者 , 處 一 萬 元 以 上 五 萬 元 以 下 罰 鍰 。 並 得 按次處罰。

二、其情節重大 者 , 得 為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一 萬元。

二、第二次:三 萬元。

三、第三次:五 萬元。

四 、 第 四 次 以 上 , 屬 情 節

(17)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 停 止 部 分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之 招 生 或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一 年 至 二 年 之處分。

重 大 ,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一) 第 四 次 : 減 少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之 招 收 人 數 五 人。

(二) 第 五 次 : 停 止 下 學 年 度 建 教 合 作 班 級 一 班 之 招 生。

(三) 第 六 次 : 該 科 自 下 學 年 度 停 辦 建 教 合 作 一 年 至 二年。

(18)

19 建教合作 機構違反 本法第十 七條第一 項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五 條 第 一 款

建教合作機構未 依規定將建教生 訓練契約報主管 機關備查。

一、處一萬元以 上 五 萬 元 以 下罰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一 萬元。

二、第二次:五 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20 建教合作 機構違反 本法第十 九條第一 項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五 條 第 二 款

建教合作機構未 依規定於知悉發 生可歸責於建教 生之終止契約事 由之日起算三日 內,協調學校加 強輔導該建教 生,而直接以該 事由終止建教生 訓練契約。

一、處一萬元以 上 五 萬 元 以 下罰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一 萬元。

二、第二次:五 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19)

21 建教合作 機構違反 本法第二 十條第二 項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五 條 第 三 款

建教合作機構未 依規定依協調會 決議確實執行。

一、處一萬元以 上 五 萬 元 以 下罰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一 萬元。

二、第二次:五 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22 建教合作 機構違反 本法第二 十八條第 一項或第 二項規 定。

本 法 第 三 十 五 條 第 四 款

建教合作機構違 反規定,未發給 建教生書面訓練 證明或未於訓練 證明中載明建教 生之訓練職類、

訓練期間及訓練 時數。

一、處一萬元以 上 五 萬 元 以 下罰鍰。

二 、 得 按 次 處 罰。

三、經處罰二次 仍 未 改 善 者 , 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 人 姓 名。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一 萬元。

二、第二次:五 萬元。

三、第三次:三 年 內 不 得 參 與 建 教 合 作 , 並 公 布 其 名 稱 及 負 責人姓名。

(20)

23 建教合作 機構違反 本法第二 十一條第 一項第四 款規定。

本 法 第 三 十 六 條

建教合作機構違 反規定,於安排 職業技能訓練 時,影響建教生 到校上課或至建 教合作機構以外 場所進行觀摩受 訓之權益。

處一萬元以上五 萬元以下罰鍰。

依違規次數,按 次處罰如下:

一、第一次:一 萬元。

二、第二次:三 萬元。

三、第三次:五 萬元。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AANSOEK OM LIDMAATSKAP Suid-Afrikaanse Antarktiese Vereniging Naam Ad res 26 REDAKSIONEEL - EDITORIAL Gedurende Maartmaand die jaar was daar 'n gerug versprei dat die twee Sanae

ph *r ;.r .uL-# :WF' supply and rlelivery of Ham for Bulacan state university G-201e-21 The BULACAN STATE Goods, $upplies, and Eervices, UNIVERSITY invites {BulSU}, through 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