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認識失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認識失眠"

Copied!
5
0
0

Teks penuh

(1)

衛教編號:PSY-002

認識失眠

一、前言

保持健康的第一秘訣,就是要有充足的睡眠。每個人幾乎 都有睡不著的經驗,它是一種主訴的症狀,會導致白天容易疲 倦、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二、定義

失眠是一種主觀的訴求疾患,可分為

(一)睡眠的量不夠,比以往無法得到足夠時間的睡眠。

(二)睡眠品質不好,雖然有足夠的睡眠,但總感到睡眠不安穩。

三、類型

失眠依型態可分為三類,可單獨也可能混合存在。

(一)入睡困難型:躺在床上超過一小時以上還不能入睡。

(二)時睡時醒型:躺在床上很快能入睡,但半夜時睡時醒。

(三)早醒型:躺在床上很快入睡,凌晨一、二點就醒了。

全人智慧 醫療典範 愛心 品質 創新 當責

經精神科醫師或護理專家檢視 臺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編印

2006.01.09 訂定 2013.11.01(2 修) 2022.11.01(9 審)

(2)

四、病因

(一)心理及疾病因素:心理社會壓力,有任何不如意及煩惱擔

心的事,均可能產生失眠。嚴重的精神疾病,例如思覺失 調症,嚴重憂鬱症,躁鬱症、藥酒癮、失智症等也會產生 失眠現象。

(二)環境因素:睡眠時的環境如溫度、燈光、雜音、舒適度等

都會影響造成失眠。某些人經常商務旅行,搭乘飛機至遠 方,由於時空遷徙,個人的作息因為晝夜改變,一時無法 調整,通常經過幾天的調整,失眠的問題可逐漸的改善;

有些人因工作需要輪值三班制,換班時也會因一時無法適 應新的作息表而睡不著。

(三)身體因素:各種不同的疼痛及任何不舒服的情況,常見有

牙痛、心絞痛、手術後及任何原因引起的夜間頻尿,會由 於疼痛難受而無法入睡;有些內外科服用的藥物,像中樞 神經興奮劑、氣喘藥等,若服用後失眠者,最好避免夜間 服用。

(四)刺激物之使用:酒精、茶、咖啡、可樂及帶有對中樞有刺

激性的藥物,會造成失眠。

(3)

五、治療

失眠的治療,最重要是針對失眠的原因著手。可分為以 下治療方法:

(一)疾病治療:許多精神疾病在初發或嚴重時多以失眠為主要

症狀,如焦慮症、恐慌症、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還是 要根本治療精神疾病及身體疾病問題。

(二)良好睡眠習慣秘訣:不宜臥床過久;清晨按時起床;不要

午睡;睡前避免大餐;腹式呼吸法;晚餐後不飲用酒、

咖啡、茶,最好也不要抽煙;定時適當運動;肌肉鬆弛 法,以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三)心理治療:可用衛教及再保證的支持性心理治療來減輕病

人對失眠的害怕,可自我暗示一些詞句,例如「失眠不會 造成對生命的威脅」。也可學習表達內心的情緒或調適外 在壓力。

(四)藥物治療:安眠藥物應用可達立即效果,這些藥物短暫少

量的使用,都相當有效而且少危險。但其藥效在二星期後 都會慢慢降低,病人應與醫師儘量配合,千萬不可隨便停 藥,使失眠惡化。

(4)

六、失眠病人與家屬居家照顧注意事項

(一)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二)和醫師配合,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及減藥。

(三)適當的肢體按摩、聽音樂較易入睡。

(四)減少白天躺床睡覺時間,可以安排一些平常白天可以做 的運動;儘量利用白天活動。

(五)睡前不要喝太多水,並且先小便再上床睡覺。

(六)避免環境吵雜、佈置安靜的睡眠環境。

(七)必要時依醫師處方給予少量鎮靜安眠藥物服用。

(八)家人應注意安眠藥的收藏,以免病人一次吞服造成危 險。

七、結論

失眠是睡眠障礙疾病中最常被抱怨的睡眠問題之一,且 在近年來被醫學界認為是嚴重影響生命與生活品質的一種疾 病,當夜間睡眠品質不良時,容易影響日間的情緒、工作表現、

人際關係及健康狀態,藉由探討造成失眠真正的原因,才能找 尋適切促進睡眠的技巧,提升睡眠品質。

八、參考資料

(5)

12(1),P12-13。https://doi.org/10.6615/HAR.201212.68.02

蔡明蒨、黃敏寧、李歡芳、方靜如、賴惠玲(2022).以生理指

標驗證音樂對失眠改善成效之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 析.精神衛生護理雜誌,

17(1),23-32。https://doi.org/

10.6847/TJPMHN.202204_17(1).04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 2 -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詳解 試題題號:第一題 測驗目標: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 【寫作引導】 問題 一 根據引文所述,影響青少年失眠的因素,可以歸納成生理因 素、生活習慣因素、外在社會要求等幾個層面: 1.生理因素:青少年褪黑激素分泌時間容易往後偏移,導致入睡 時間延後。 2.生活習慣因素:和青少年作息有關,如上網、玩遊戲時間多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