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Copied!
6
0
0

Teks penuh

(1)

衛教編號:HEMA-009 2009.05.19 訂定

2022.06.16(3修)

2018.04.03(5審)

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全人智慧 醫療典範 愛心 品質 創新 當責

經血液腫瘤科專科醫師或護理專家檢視 臺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編印 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 PICC

(2)

一、構造

是一條柔軟有彈性的導管,一般由上臂靜脈穿刺 後進入中央靜脈,建立輸液給藥途徑,管路裝置 完成後,會有一小段外露的導管。

二、裝置方式

需完成同意書,由醫護人員於病房執行,置入過 程與靜脈注射類似,約需時 30-60 分鐘,採局部 麻醉,經由肘前窩處較大的血管穿刺,置入導管 至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接處。

三、裝置後外觀

導管插置後,外觀可見底座、外露的藍色導管、

透明的蝶翼和注射帽(圖一)。

(圖一)導管裝置後外觀

四、適應症

可用於注射化學藥物、疼痛控制藥物、抗生素、

高濃度營養劑、輸血及抽血等。

(3)

五、優缺點

(一) 優點

1. 可於病房床邊放置,不須至手術室。

2. 可由導管抽血,避免重複穿刺血管的疼痛。

3. 容易觀察導管置入處有無感染症狀。

(二) 缺點

1. 血管細小或功能不佳者,不宜放置。

2. 住院期間每 6 日,出院居家時每 7 日須更換敷料

並沖洗管路。

3. 導管外露較不美觀,可使用絲巾等物品修飾。

4. 導管不可碰水,洗澡時應用保鮮膜包覆。

5. 日常生活有部分限制,如:游泳、打羽球。

六、合併症

靜脈炎、血栓、感染、阻塞、導管破裂或移位等。

七、剛裝置的 PICC 如何照護

(一) 導管裝置完成後,會在穿刺處以一塊 2 吋 x2 吋

紗布對折成1吋x1吋紗布大小加壓止血,並以

透明的無菌敷料覆蓋導管。

(二) 導管置入24 小時後,需行第一次換藥,若無滲

(4)

血情形,則以透明的無菌敷料覆蓋即可。

(三) 若導管置入處滲血,護理師會適時給予換藥。

八、居家照護

(一) 放置導管的手臂不可直接泡水或沖水,應保持

乾燥;洗澡時,可使用保鮮膜或塑膠袋包裹手

臂(圖二),避免敷料潮濕而發生感染情形。

(圖二)避免導管受潮之方法 (二) 裝置導管的手臂避免量血壓。

(三) 放置導管的手臂避免用力過度或 360 度旋轉,

如游泳、打羽球、網球等運動,以免導管移位;

勿提超過 10 磅(約 4.5 公斤)的重物。

(四) 避免拉扯導管,敷料應黏貼固定,若導管移位

或外露長度較放置時增加或減少 3 公分以上,

需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五) 導管周圍有紅、腫、熱、痛或異常分泌物時,

需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5)

(六) 傷口滲血、滲濕或敷料鬆脫時應立即更換。

(七) 返家後,敷料若未出現潮濕、污染現象,則每 7

日以無菌方式執行換藥並回門診沖洗,避免導

管阻塞。

(八) 護理師會於「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居家需知

手冊」記錄所裝置導管名稱、型號、放置位置

與長度,並於換藥時記錄導管及沖洗情形。

九、導管拔除注意事項

(一) PICC 之拔除由醫師或專科護理師執行。

(二) 導管拔除後傷口需加壓至少 5 分鐘,直到完全

止血,並以紗布覆蓋傷口。

(三) 如有傷口滲血、紅腫、肢體末梢冰冷、麻木或

刺痛感,應告知醫護人員評估處理。

十、結論

週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可提供抽血及輸注化學藥

物、抗生素及血品,管路置放期間需配合感染、

阻塞、移位等預防措施,定期門診沖洗換藥,方 可維持管路安全使用。

(6)

十一、參考資料

臺中榮總護理部-標準組-一般技術-3054 協助血液管 路拔除之護理。

臺中榮總護理部-標準組-一般技術-3047 週邊置入中 心靜脈導管(PICC)換藥及沖洗術。

Mielke, D., Wittig, A., & Teichgräber, U. (2020).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 in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oncological treatment.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Multi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28(10), 4753–4760.

https://doi.org/10.1007/s00520-019-05276-0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顱內動脈瘤手術前後照護 及居家注意事項 一、顱內動脈瘤簡介: 腦動脈瘤並不是腫瘤,是腦部動脈血管的管壁產 生缺損,血管壁如囊狀般地向外膨出,導致動脈瘤形 成,在動脈血液不斷沖擊之下,一旦血壓突然上升即 易造成破裂出血圖一。一般腦動脈瘤未破裂前無症 狀,很難及早發現,大部分病人是藉由腦部的健康檢 查發現。.. 全人智慧 醫療典範 愛心 品質 創新 當責

全人智慧 醫療典範 愛心 品質 創新 當責 經心臟內科醫師專家檢視 臺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編印 衛教編號:CV-017 週邊動脈血管成形術前後注意事項 一、目的及方法 維持週邊動脈血管血流通暢,以改善周邊組織血 流灌流不足的狀態。主要以導管線通過嚴重阻塞的血 管狹窄部位,並使用氣球擴張及血管支架去維持血管 暢通或其他特殊之器材維持血管暢通。

二、 那些情況要做心導管檢查: 一檢查方面:可查看心臟結構、心臟功能、 血流情況、血管阻塞情形、心臟氧氣變化、心 臟電位、心臟血管各部位的壓力值及心臟切 片檢查等。 二治療方面:放關閉器治療開放性動脈導管、心房 中膈缺損或心室中膈缺損,行氣球擴張術、放置支架、 人工瓣膜或治療血管狹窄問題、行電燒術或放 置心臟節律器治療心律不整等。... 三、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 為了幫助不適合接受傳統開胸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病人,近年來發展出經導管主動脈瓣植 入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簡稱 TAVI)。利用一條裝載特製心臟 瓣膜的導管沿腹股溝股動脈血管進入心臟,在X光設備導引下,將人工瓣膜送入狹窄的主

4 伍、主動脈剝離疾病及手術簡介 什麼是主動 脈剝離 主動脈血管壁的內膜破裂,導致血液經由此內膜裂孔 進入主動脈壁的內、中層間,就是動脈剝離。 依 Stanford 分型可將主 動脈剝離分 為 A型 B型 是從升主動脈剝離至主動 脈弓或降主動脈,若破裂 造成大出血或心包填塞死 亡,致死率極高。 從降主動脈開始往下剝離 (包括腹主動脈)。

三、未使用全靜脈營養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一放置導管前胸,禁止直接泡水及沖水,應保持 乾燥;洗澡時避免敷料潮濕而發生感染情形。 二注射部位避免受傷。 三放置導管的同側手臂勿做過度的運動,如:打網 球、羽球、360度旋轉或提過重物品,勿泡澡。 四避免拉扯導管,宜固定貼牢,若導管移位或外露 長度較剛放置增加時,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五傷口敷料滲血、滲濕或鬆脫時立即更換敷料。

3 醫療院所處理。 四任何尖銳物品,如剪刀、安全別針不可靠近導管。 五雙腔導管上方導管夾應置放適當處並關緊,勿自 行調整開關,以免發生大量出血。 六若導管放置於頸部,應將長髮紮起並用髮夾夾 好,並穿著寬鬆衣物,以避免更衣時,造成導管 之牽扯或移位。 七睡姿勿壓迫到導管,頸部勿過度扭轉、伸展,不 宜使用高枕頭應避免睡向插管側。 五、 移除導管後注意事項

手術後經醫師評估拔除股動脈導管後,採平躺, 穿刺的部位以 2 公斤砂袋加壓止血 6 小時,若使用自 動縫合器則需加壓 2 小時,穿刺的肢體應保持伸直、 膝蓋勿亂動及彎曲,24 小時內儘量臥床休息,避免下 床,以預防出血及血腫。 腹股溝處 砂袋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