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手册》,劳动部劳动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鋼鐵產業製程簡介
- 電弧爐煉鋼製程簡介
- 熱軋製程簡介
- 條鋼製程簡介
- 冷軋鋼板軋製製程簡介
检验输送带:用于输送切割、矫平的钢板,经检验员检验后,送往成品或废品堆垛机。
產業主要潛在危害及事故案例探討
台灣歷年鋼鐵製造業職業災害統計與分析
根据劳动部1985年至1998年职业事故统计,灾害类型无非物体倒塌、坠落、翻滚、爆炸、火灾、触电、飞物、坠落、碰撞、被击中、被夹住、被夹住等。被夹住、接触高低温、接触有害物体等,其中比例最高的是碰撞(20%),其次是接触高温和低温(14%)、跌落和滚动(14%) 。此外,钢铁工业制造现场由于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铁砂和能源的输入,给现场作业的人员带来了各种高危风险。将讲解常见的潜在危害及防范措施,供行业参考。
鋼鐵製造業潛在危害
熔炉在熔化过程中会产生高温,高温作业时人员会受到热危害。不遵守安全程序的起重机操作很容易损坏设备并伤害人员。
危害預防對策
4)搬运钢筋的操作人员应戴防护手套。 4)操作人员应戴防尘口罩、护目镜。 1)操作人员应戴防护手套,穿工作服。
1)高空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帽,使用安全带。 2)高空作业时,应设置足够的结构架或工作台。 3)加热炉操作应指定专人。
鋼鐵業安全衛生危害辨識與風險管制案例
風險評估工具之選用
表3为与风险评估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规范与台湾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的比较。表3 风险评估相关国家标准或规范及其实践的差异。
新加坡人力部没有具体说明新加坡的风险评估做法。为中小企业提供实施“工作场所风险评估”的指南。台湾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台湾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之作業流程及基本原則
TOSHMS验证规范第4.3.1条要求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序考虑: 1) 业务单位执行或审查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时,应有熟悉操作或活动的人员参加。 3)实施工作环境的测量和监测结果必须在健康危害识别、有害物质和有害能量暴露的风险评估中参考。
表 11 按风险等级能力等级划分 本研究对 A 钢厂钢板轧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如表 12 所示。 表 12 A 钢厂钢板轧制风险评估结果磨坊文章。
表 15 规划降低风险控制措施的评估参考示例 项目 操作项目 操作步骤/节点 潜在危险情况分析 风险缓解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控制/安全设备。
測定場所
项目 操作项目 操作步骤/节点 潜在危险情况分析 现有控制措施 5 板面检查操作 • 钢卷表面擦拭检查。 • 停机前,进入钢板擦拭、滚动,涉及手,造成人员伤亡。 • 机器停止前,进入雨刷辊钢板,手被卷入。
表 16 钢铁厂钢卷轧制风险控制措施现场核查点 A、操作人员直接用手持蜡布擦拭运行钢板 装入衬纸时,未按规定降低轧制速度操作标准,导致钢卷碎片被切割。
研究案例評估結果與討論
钢线轴未完全放置在钢线轴存放座上,钢线轴翻倒压人,钢线轴延迟滚动造成的油烟吸入伤害。请勿用手直接接触钢卷表面/戴防护手套(冷轧作业场所安全卫生守则3.)。
插入衬纸时,轧制速度不降低,钢卷碎片被割断,储运小车未完全支撑钢卷,钢卷掉落,被压碎。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運作與自主管理參考例
勞工安全衛生管理計畫參考範例
12)安全健康信息的收集、交换和应用。 15)安全健康管理数据和绩效评价措施。 15)安全健康管理数据和绩效评价措施:。
5)危险作业场所工艺或施工安全评价要素: 现场安全卫生检查:按照《环境安全卫生检查管理办法(O2-017)》。安全健康绩效评价措施:按照《绩效测量和绩效控制程序(E2-002)》。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方案參考範例
脑部管理分析及健康趋势图供员工参考 3)安卫室应建立健康管理数据,按规定实施健康管理 健康促进:不定期邀请国家卫生局专家或职业病医生每年一次到公司进行健康检查和健康促进问题的讲座,加强员工对健康促进的认识和理解。 应急预案制定:各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准备演练。六个月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来自不同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厂区护林员组成自卫消防护林员,每六个月进行一次。
灾害管理专题:根据各单位不同做法和内容编制 14)职业灾害、未遂事故和影响身心健康事件的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按照《事故处理和调查程序》(S2-002) )”治疗。表 20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计划进度检查表㼄㤕㕡⺷㪲屔。
危險性機械、設備之管理
三、危险机械设备作业人员规范 事业单位危险机械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中央主管机关培训或取得资格。 (升降机、施工升降机除外)工作场所安装的升降机必须符合危险机器设备安全检查规则和起重起重设备安全规则。载重量超过1吨的,必须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使用。该证书的有效期为一年,并必须张贴在电梯的显着位置。每年必须在证书到期前一个月提出申请,并定期检查以恢复一年的有效使用期限。
如果安装的电梯为中型电梯(产品载重量大于0.25吨但小于1吨),使用电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电梯内各建筑物的出入口。电梯和移动装置的内部应清楚地标明其产品负载或乘数。其可承载的最大人数,并规定使用时不得超过限制,并且升降笼上必须清楚地标明产品的负载重量和制造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