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的冬天多雨!因此,車過火炎 山,就知道要有添衣的準備。
資料上說:臺北市位於北緯二十五 度線附近,因為是地處於東亞大陸與太 平洋之間的海島,受乾冷的蒙古高氣壓 與暖濕的太平洋高氣壓交互影響,是四 季變化明顯的副熱帶季風氣候。這東北 季風因此飽含水氣,加上大陸性強冷空 氣過海後會變得溫和而多水分,雨自然 就少不了了。
多雨果然有個理由,也可以有備而 來。這理由,很有在地性;這準備也因 此不致落空。就像《明道文藝》新推出 的「文化長廊」專題,試圖用在地性的 角度,通過幾千年的淬煉,探一探教育
◎ 採訪撰文/林雯琪
(《明道文藝》社長)現場對文化的覺知,特別是在臺灣,此 刻的臺灣。為此,我來到位於臺北盆地 南端的臺藝大,用一杯咖啡的溫度,聆 聽受訪者普世又獨到的觀點。這一場熱 烈的對話隨著約定時間的消失而欲罷不 能,熱騰騰的黑咖啡冷了之後滋味更 濃,是因為多了時間的沉澱。就像生命 的質量需要鍛鍊才能造就出一種厚度。
跟賴祥蔚教授的對話一開始就有高 度共識,我們都相信,兩岸在九○後 同時擁有一個最好與最壞的時代——資 源豐富,所以最好;前景未明,所以最 壞。於是,教育的本質再次成為各方關 注的焦點,改革的腳步未曾停歇,不同 的聲浪依舊此起彼落,每一面大旗都標
鍛鍊生命的厚度
——從教育的本質談起
專訪臺灣藝術大學賴祥蔚教授
明道文藝 451
24
記著一幅美好的前景,都為了孩子!
同樣是最好與最壞,狄更斯以法國 大革命作為時代背景所寫的小說《雙城 記》成功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他的自 信與格局讓他緊握寫實的筆,為時代留 下見證。反觀今日的臺灣,在代代相承 的期許中,世代鷹揚的氛圍還有點虛無 縹緲,許多媒體的調查報告卻指出臺灣 年輕世代面對考驗的自信略顯不足。這 一點,相當令人擔憂。我們因此想要切 入教育現場,了解危機——原因無他,
與其緬懷過去,抱怨當下,不如重整自 我,展現優勢,以正向能量迎戰,讓夢 飛翔。
用創意及思辨打造正向能量
談到能量,原本應該存在於一種已 經蓄勢待發的情勢,可是,臺灣學子豐 富的創意背後隱藏的困境提醒我們有些 問題不能坐視。賴教授引用導演李安的 話凸顯危機所在,他說:「我們媒體所 關心的都是一些政治鬥爭的議題,它很 容易讓年輕人以為那才是重要的。讓很 多年輕人偏離了他們應有的深度,只看 到表面及膚淺,這是臺灣多元開放的好 處,但也是缺點。」
想要擺脫困境,就必須回歸教育現 場,賴教授斬釘截鐵地呼籲:「以文化 為底蘊的創意思維,以及具科學精神的
思辨歷程,正是臺灣新生代必須具備的 正向能量。」也就是說,缺乏思辨力及 曇花一現的創意是年輕世代未來發展的 隱憂。
教授的看法是,「儘管他們非常有 創意有想法,敢挑戰權威,但是一旦 缺乏思辨的能力,耐力毅力也就相對薄 弱,這當中看不見永續的力量。」事實 上,每個表象背後都有盤根錯節的過 程,教育必須引導學生勇於探索理性,
並且學會跳脫個人的主觀框架,打開視 野,用心觀察之後「靜下來想想」。賴 教授的一語針砭值得省思,教育所追求 的是永續價值,如果我們的思辨教育遲 遲不到位,年輕世代最迫切需要的獨立 思考及獨立自主能力勢必受到限制。
對此,賴教授進一步提醒所有的師 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給答案而 不給推論的過程。因為,有推論才能深 刻思考。過去以考試拔取人才所衍生的 標準答案思維是存在著危機的,在那樣 的情況下,孩子的標準答案就來自父母 及師長的價值觀,缺乏探索的歷程,等 到他必須自行面對問題時,萬一找不到 可行的方向,路很可能就因此無法自己 走了。在教育現場,其中很重要的是,
孩子在教育體制與大人的決定裡如何戰 鬥和維持自我,因此,我們必須回歸教 育的基本面,在教授眼中「臺灣中小學 教師的素質相對而言是比較高的,如果
——從教育的本質談起
專訪臺灣藝術大學賴祥蔚教授
25
文化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