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輔導教師 簡邦宗 2014.9.14
8月,是每年迎接新生進入校園的時節。每一位新生帶著個人在國中求學的勝利方程式,並且打聽著這個校園的每一個消息。然而,
隨著開學踏進了高中學習的腳步及生活,你應該已經慢慢發現了高中階段有著新的成長議題,也感受到建中生活的多元與開放。
高校生症候群
為了幫助你學會面對並處理好這些議題,輔導室在新生始業輔導手冊裡,提供了謝芬蘭主任的文章<高校生症候群>。謝主任在本 校服務多年後退休,對於青少年(當然也包括了建中生)的心理狀態及生活非常熟悉。文中摘錄常見的現象和心理症狀,並提供了因應 的想法或方向。這些現象或症狀包括:
˙心理快速成長帶來情緒上的不穩定
˙性別意識的強化造成對父母親的刻意疏離並感覺寂寞 ˙挑戰舊有系統造成言行上頂撞叛逆
˙強力吸收同儕文化,活動力加大加廣,生活混亂 ˙想作主卻眼高手低造成不負責任
˙從眾性和獨特性的兩難
除此之外,我也要提醒剛踏入高中階段的你,至少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問問自己是否準備好了:
˙知道什麼是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嗎?
˙是否曾想過高中和國中有何不同?
˙對於補習與否,你有認真思考過嗎?
˙當你在生活或學習上遇到挫折,你知道有哪些人或資源可以諮詢運用嗎?
最重要的是,你希望如何渡過在建中這三年的高中生活?
為自己作選擇
國內知名的生涯學者金樹人教授曾說過:「一個人若是看不到未來,就掌握不到現在,一個人若是掌握不住現在,就看不到未來。
」在建中校園裡,你周遭的同學特質與興趣非常多元,加上你面對高中生活尚在逐漸熟悉中,對於三年後你將成為甚麼樣貌,可能還茫 然未知。因此,以下提供幾種過去眾多學長生活或學習的典型給你參考;而你想成為的你,也將會引導你未來三年的學習生活與發展。
【過度自信型】
有一種學長,自信永遠高過於自己的能力及努力。究其原因,若非他有著無可救藥的樂觀,就是他對於自己非常地寬容。他可能常 告訴自己:「我只在國三準備了兩個月就進來建中了,要考好並不難…」、「高二下或高三再念書,就可以了…」、「這次考試沒考好 是我運氣太差!」基本上,在這個課業壓力不小的建中校園裡,著實需要一定程度的自信與樂觀。然而過度自我膨脹時,卻很可能突然 驚覺已遠遠落後而挫敗不已。畢竟,能夠日行千里的千里馬,倘若在一天即將結束前才驚覺還有五百餘里需要完成,想動身也已經來不 及了吧?!
【過度恐懼型】
這類學長雖有一定的實力,也充分地努力了,但「大家都好強,建中好恐怖」的魔音罩頂,再加上「書怎麼都念不完」的窘境,甚 至家長的推波助瀾(例如:沒考進前5名會被罵得很慘),最終讓恐懼淹沒了原有的求學樂趣及熱情。
因此,適時鼓勵自己是必要的,同時也應該學會紓壓或情緒調節的方法,建立正向的讀書態度、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並用對讀書策 略及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人生難免會有挫折,但找對方法、堅持下去,必可守得雲開月現時!
招 生 特 刊
走進百年紅樓,你準備好了嗎?
【讀書考試型】
有些學長在具備能力與努力的同時,也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因此,在高中階段所達到的學習成果仍保持近乎完美的紀錄。但卻可能落入 為分數斤斤計較,而吝於與同學合作、甚至不願在班級等公眾事務上付出的狹隘人生觀,也不在意培養人際關係或國際觀等面向的發展。殊 不知良好的生活適應與發展,除了學術知識的追求,更重要的是群體生活的品質,以及人文素養的累積。
【多元發展型】
最佩服的是有些學長在追求學業成就的同時,還兼顧著課外活動或其他能力培養的多元發展。但他們能權衡社團的比重不宜大於課業,
不會本末倒置;他們能理解教學相長的道理,樂於分享學習心得;他們並且也看到未來趨勢,在高中階段便開始為自己及社會的未來做好準 備。
以上所提列的,只是常見的幾類學長典型,不知你是否發覺自己目前可能偏向哪一類型,以及可能需要那些調整呢?
為未來做準備
熱門行業的排行常有起伏,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更何況現在的熱門在你們最快7年後踏入社會的彼時,可能早已變冷。但在各種產 業的發展趨勢上,仍不難看出一些軌跡,無論熱門行業為何,無論產業如何變動,有些基本能力的需求卻不會輕易改變。這些能力包括:
˙國際觀 ˙創意思考 ˙資訊能力 ˙跨領域知識
˙外語能力 ˙團隊合作 ˙人際溝通 ˙具備不易被取代的能力
為自己的成長負責任
高中生活的要訣無它,有幾項核心要素:一、道德且有禮的品格-要慎獨;二、規律且健康的生活-要運動;三、有效且快樂的學習-
要專注。最後,你將能臻於清楚且滿意的生涯發展。
歡迎你加入建中這個大家庭!除了誠摯地祝福你,也希望在你三年後畢業那一刻,你認真踏實負責而未虛度任何一天,雖難免挫折或困 頓,但你都勇敢面對,也從中慢慢學習並成長!
No.187
建中,一個讓我成長的地方
ck66政大國貿系 陸廷峰
從以前到現在,無論考試制度如何改變,建中的錄取分數永遠是最高的,換句話說,能進入這間學校就讀的學生,絕大多數在成績方
面都是菁英中的菁英。高手齊聚,人文薈萃,彼此間無論在學術、藝文造詣、人生觀念等方面都可以互相切磋砥礪,激盪出不一樣的火 花,也因為這樣的學生組合,使建中無論是在學藝競賽、升學考試、社團活動都能在眾高中之中獨佔鰲頭,傲視群倫,更造就升學率第 一的優良傳統。
以前的我,嚮往穿上建中的制服,對建中生活充滿了憧憬和期待,九年級準備基測時,也一直以就讀建中為目標,後來很幸運 能透過免試入學的管道升學,我毫不考慮地就在申請表上填了建中。得知考進建中,我高興到久久不能自己,而這樣的好心情持續地延 續著,只是高興的程度隨著時間流逝漸漸地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連串的問號。
身旁的每個人都說:「建中的升學率高,進了這學校就很容易考上好大學。」「讀建中的都很優秀。」更有人說:「建中的有 讀書是臺大,沒讀書也是臺大。」不管以上言論的正確性有多高,全部都著眼於建中學生的學業表現。我不禁疑惑,一個如此多元的學 校,除了在課業方面能有所精進外,我還能有什麼收獲?建中,到底還能讓我學到什麼?
設身處地~同理他人的感受
國中時,我無法理解什麼叫做「跟不上進度」,總覺得一個這麼簡單的問題怎麼還有人要問,而且還要老師用不同方式講解三次 才聽得懂!我一直認為因為自己過人的反應力及理解力,再加上認真努力,讓我的成績得以名列前茅,那些功課不好的同學,都是不願 意用功唸書的人。這樣的想法,卻在踏進高中後徹底被顛覆。
化學課因為進度很趕,老師上得很快,課程本身原本就很有壓力,但真正的壓力在於:同學們就算上課沒聽懂,透過下課問老師、
跟同儕討論、或回家自行研究,不管運用什麼方法,最後都可對觀念瞭若指掌。我的理科比較不好,不管用什麼方法都無法參透其中奧 祕,拿題目問老師,就算完全搞不清楚老師在說什麼,也不好意思再問第三遍、第四遍。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段考的結果當然是慘 不忍睹,記得第一次化學的段考成績是59分,求學以來第一次在定期考中有不及格的科目!沒想到連檢討考卷時我也是完全聽不懂!因 為連最基本的觀念都不會,又如何奢望自己懂得用觀念解題?
雖然這是段「不堪回首」的經驗,但現在回想起來,卻覺得自己很幸運。我現在完全可以感受得到「跟不上」那種說不出來的痛苦
。因為親身經歷,所以能夠同理,對於理解力較差的人,不會用高標準加以苛責,取而代之的是耐心和用心。懂得同理他人的感受,使 我在與人相處時受益無窮。
善用時間~培養效能的人生
之前有位臺大的學長回來分享說:「到了大學你會發現,建中出來的學生真是太猛了。參加很多活動,但是又能兼顧課業。你以後 就會知道能念建中多麼美好!」當時我一點也不意外,能在建中生存,時間管理的能力一定不差。在建中,讀書是一定要的,課外活動 更是不可或缺!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就等著你去摸索了。學會了時間管理的祕訣,不止在高中,甚至大學、
工作,都能讓你做任何事情得心應手。
給予掌聲~拓展寬廣的胸襟
建中是一個高手雲集、人文薈萃的地方,同學不只會讀書,更都身懷絕技,基本每人至少都是一個領域的專家(課業、體育、音樂
、電影、動漫等),自然而然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起初,我有些不適應,因為所得到的掌聲弱了,別人給的讚美少了,我開 始懷念國中時那源源不絕的掌聲與肯定。
隨著歲月洗禮,我的內心也漸漸地豁然開朗。從小到大,所學到的都是如何在台上有個完美演出,很少人教我們如何當觀眾,我們 渴望掌聲,卻吝嗇給予掌聲。有許多人在建中依然享有熱烈的掌聲,但我卻很幸運,擁有的是給予別人掌聲的機會。
透過給予掌聲,我學會看到別人的優點,並從中學習,無形中我也有所進步。我幫別人拍手,幫別人喝采,為了他人的優秀而感到 無比的光榮和快樂,視野及心胸也更加寬廣。
發行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 發行人 陳偉泓 校長 / 督導 簡邦宗 主任 / 指導老師 鮑順聰 老師 / 主編 蔡易衡 黃子昱
力求表現~競爭卻不鬥爭
人與人之間無可避免地存在著競爭的關係。但比起社會上的弱肉強食、明爭暗鬥,建中真是可愛多了;整體而言,建中人競爭但不 鬥爭。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心態,良性競爭與惡性鬥爭。舉例來說,每一次的考試,全校同學無不全力以赴地準備,盡最大的努力考 出好名次。(儘管仍有人表面裝得毫不在意,內心卻很想有好表現。)但當考試結果出爐,卻鮮少拿成績比較,或是彼此攻擊嘲笑,反 而更多的是一起檢討,相互加油打氣。這就是所謂「競爭,卻不鬥爭」。考得好的會大肆炫耀嗎?會!但與其說是炫耀,不如說是分享
,建中人多半樂於和他人分享心得。我想,大家願意良性競爭,應該也是建中得以長久維持其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以前我常拿「分數高低」來評斷他人,直到上了高中才改變這個想法。基本上,在建中「分數高」並不是一件特別稀奇的事。真正 決定你是否受歡迎,是否受人尊敬,是你的品行以及課業以外的能力,例如:待人是否真誠不虛偽?是否有籌備活動的能力?是否用心 參與每一次的團體活動?學業分數或是競賽成績,都只是個人優點中的一個面向,也是最容易被人看見的,也因此我們很容易忽略去培 養其他優點,進而失去許多學習的機會。在建中,我學到評斷一個人的好壞,往往取決於成績之外。
協調整合~領導與協商的藝術
社會發展至今,越來越多事情得依賴團體合力完成,而團體是需要有人來領導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領導者。領導,成為現代人 必學的課題之一。但你是否想過「領導一群領導者」呢?
建中人個個都擁有領袖特質,對事情都很有想法,又勇於發表意見,意見多固然好,得以集思廣益,卻也容易因意見不同,使事情 遲遲無法做出決議而難以推動。此時就考驗領導者如何使討論在有秩序的情況下進行?如何運用最有效率的方法整合多方意見,並使大 家達成共識?很多領導方面的高難度課題都能在這裡學到!
領導者所要參透的另一門功課,是「妥協的藝術」。建中人很有想法,對自己的想法也很有自信,並會強烈地希望自己的意見被採 納,甚至有時還想取代領導者的決策。這時,領導者就不能太過於固執己見,剛愎自用,試著聽聽別人的意見,並適時地妥協讓步,使 意見可以加以整合,才能使人、事均能順利運作。
妥協,聽來消極,實則需要極大的自信與勇氣。能妥協,才會取捨,並包容不同的聲音。但絕不是一味讓步,毫無堅持,被各式各 樣的意見牽著走,有堅持及想法,才夠資格領導團體。而妥協的藝術,就在於「在妥協中仍保有堅持」。這想法很抽象,很難用文字具 體形容,我也是歷經三年的高中生活才有所體悟,相信只要用心觀察、學習,你很快就能理解這道理。
以上針對我在建中所學到的課題做了小小的分享。當然,這都只是所有課題當中的一小部分,隨著環境、際遇的不同,或許你會有 不同的感悟。畢竟,建中是個提供無限學習機會的地方,就等著你去探索、挖掘。建中在學術領域提供我豐富的資源,但真正對我影響 極大的,是我在學術之外所挖到的寶藏。建中,使我的視野更加開闊,思想愈加成熟,甚至改變了原本驕傲的自己。若要定義建中,那 我會說,它是一個讓人成長的地方!祝福你入寶山而能滿載而歸。
「 發 刊 辭 」
220班 蔡易衡
嗨,我是接下來這一年心泉的主席。你可能會感到很困惑,對於發刊辭這三個字用上下括號夾住困惑,對心泉感到困惑,乃至於對 建中所有的一切都感到困惑…..這都是必然的!對哪個時間去買中餐不夠了解,對於老師上課的方式不夠掌握,對於哪棟是自強樓、致知 樓、格物樓感到生疏。然而,隨著你們越多時間在建中校園裡晃呀晃的過程中,或許答案就會像剛顯影的相片般,一點一滴地就完全浮 現了。
可是我,直到升上了高二,仍舊充滿困惑,對於讀書方式到底該用哪種感到困惑,對於大學選系感到困惑,對於高二能給高一什麼 樣的經驗談感到困惑…...儘管我無法斬釘截鐵得告訴你們:時間能闡明這一切,因為有些東西我們窮盡一輩子也不一定能找到圓滿的答 案,但我們確確實實都擁有界定自己的自由。
首先,容許我先跟你們介紹──什麼是「 心泉」?
「心泉」簡言之就是隸屬於輔導室之下的刊物,是個獨立於社團之外的團體。我們利用每週三中午到輔導室會議室開會,每期鎖定 的主題概念都不盡相同,最後致力於編纂出一本貼近我們自身生活經驗的輔導刊物,例如186期的心泉談論青少年間的戀愛,再上一期 則是鎖定在網路成癮與迷惘。所有心泉的夥伴,都可以使用自己的文字與詮釋去創造獨一無二心泉。所以只要你想要,不論是自我探索
、磨練文字、廣結益友,抑或是任何理由,都歡迎你在每週三中直接走進輔導室旁的會議室自在隨興的參與(可以帶便當來享用,也不是 第一次來就一定要加入)。
再來,我想要你們聽聽我的相信與祝福。
這份新生特刊旨在協助高一新生更能融入建中校園,更能在忙亂中有個指引,當然也藉機敲鑼打鼓,尋求志同道合的心泉夥伴。然 而我卻不知道這樣的一篇文章,是不是能夠達成這些目的?以拋球為喻,當我透過文字拋出一顆想法的球,給正在閱讀思考的你,可能 擲錯方向?可能用錯力道?也可能這顆球充氣不夠飽滿,而飄飄蕩蕩地抵達不了你的心?…...名為「困惑」或「困擾」的怪物總是無法 被秒殺,太多事無法快速通關得解。因此,我想先分享一些不見得當下能完全明瞭,需要時間去推敲去體悟的事物。請看下圖:
得自簡媜《老師的十二見面禮》一書之靈感。心泉夥伴們精心討論出八個心泉想去實踐,也邀請你用來面對高中生活的八個禮物,
是哪些呢?現在,讓我們一個一個去推導:
覓、起起伏伏,花了很多功夫,也不要覺得浪費或灰心,在過程中我們已不知不覺活出更精彩的樣貌。正如藍蔭鼎所言:「尋找的過程
,乍看是一種愚昧的浪費,其實卻是寶貴的經驗。」
徵人啟事
你對文字創作、美術編輯有熱忱嗎?
你喜歡闡發獨有思想,還是留下對事物的特殊見解?
心泉將是最適合你的地方!歡迎掃描右方條碼報名 參加!並在每周三中午至輔導室會議室,參與我們 最新一期的討論!
一、書寫――任何你想要或需要的時候,提筆書寫
當天使突然降臨在你面前,給了你一樣終身受用無窮的禮物,你認為拆開後會是甚麼呢?我想,那應該會是筆吧!
筆幫助我們將流瀉不已的生活,透過書寫一點一滴凝結昇華為文字!我們的生命也能透過書寫獲得展延與拉撐。縱 使你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你也能從過去不經意地的塗鴉中,穿越時空擁有了新的體悟,就是這樣的力量,我們不需要強 大的超能力,生活中就存在這種一直被使用、很渺小卻很浩瀚的魔法。
我們由內而外書寫我們的感知與體驗,穿梭在過去、現在與未來。建議你在任何想要或是需要的時刻,就拿起筆來 隨興而寫吧!寫下的文字會成為咒語,在未知的時刻,昇華成魔法,然後……。
三、漏斗――篩選掉令你迷惘的事物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經聽過「時間就像個大篩子,經得起過濾的終將留下…」。有人說生命就是減法,所擁有的 人事物都會不停地減去、剪去。在我們十幾年的生命裡,閉眼回想起來,或許不是每個細節都清晰可見,但仍可以 細數出不少段奇幻時光,將所有的事情放在長遠的視角下檢視,就可以慢慢看出每件事情的輪廓。
將我們的生命包裝好後放在時光漏斗上面,放手後,不知道能繼續穿越下去的是甚麼?雖然正是因為我們身在 此山中而摸不著邊,但若遇到令人迷網的事情時,我們都能夠以這樣的視角去整理打包,並放置在生命洪流的漏斗 上,去試想在這些在不同時間軸線上,各扮演了何種角色、產生了何種影響,以此方法去賦予每件事情一個質量,
在裁量事情的先後順序上,也就不難取捨了。
四、剪刀――剪裁掉所有的標籤
我們用剪刀剪開了紙張、裁開了布匹,剪刀象徵著分離,假設我們擁有一把可以剪開任何事物的剪刀,那麼我 們可以用此來分離很多無形的概念。對我而言,我最想剪去的是所有的標籤、所有的稱謂,好比當我們穿上這身制 服的同時,就是種標籤、就承載了不是你們所創造的定位,當然其中也包括了我參與一年時間留下來的印象,以後 也定會留下你們參與過的痕跡。但在這之前,不論是正評還是負評,或多或少你們都因此而肩負了與自己無關的既 定印象,因此我想剪開所有諸如此類的標籤,同時也是希望你們可以剪開所有的標籤也好、別人賦予的期待也好,
只想想是甚麼樣的你,才是你真正想要去代表的,然後用那把剪去萬物的剪刀,把自己好好裁縫、斧鑿一番。
五、噴泉――每天嶄新的滋潤
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來,心泉、
心泉,心之活泉,心靈如何能擁有源源不絕的活水呢?透過閱讀或是交友或是旅遊。二來,是希望大家都能夠文思泉 湧。最後以這些源源不絕的滋潤去執行每一天的任務,這或許也是一種期許吧!期許每天都可以為自己而更有活力,
更有活力去面對生活中可能會感到「枯竭」的情狀,這也是心泉名字的意涵,企盼每一個讀者能夠在觀後為自己的心 靈注入活水,使生命更添光彩、動人之處。
當一天結束時,可以在紙張上面,畫一下自己的彈簧量尺,再簡單的分析一下各種項目的鬆緊度。以十公分為自然鬆弛的彈簧長度
,去評估各項指標,例如健康、體力、學業、社團、壓力、情緒等指標,以一把尺十五公分長為上限,看自己在哪一個項目是過度鬆弛 的,哪一個項目又是過度緊縮的,處於不注意就會衝出上限的狀態,並且好好記錄下每一天自評的彈簧量表,可以在規劃時程又或是評 估自身狀態時有所依據。慢慢就能掌握到自己什麼時候體力容易透支,什麼時候又可以好好放心參與社團。
六、彈簧――鬆緊適中以蓄積能量
其實這項性質與簡媜書中的橡皮筋重複了呢,但卻是致命地重要,我想大家都聽過高中生活會是多麼燦爛地大 於國中生活,的確令人躍躍欲試,可是等到真正面臨到各種事情交錯時(尤其報告+段考+社團),才真正知道我 們的生活再一直線衝下去,遲早會沒有馬力的!
國中可能還可以壓縮時間到前一刻,但進到高中就必須要調整心態,每件事情都需要很認真專注,才可能在有 限的時間之內讓每件事都盡善盡美。因此我們若沒有適度休息或調整,可是會在中期,甚至一開始,就感覺到十分 吃力的!
一塊樸拙平凡的卡拉拉大理石,如果不是米開朗基羅的慧眼雕鑿,捨棄了不要的部分,禁錮在石頭內的大衛像就無法被釋放出來。
而你願意藉由捨棄些什麼,來展現你本真的原貌呢?
七、電源――隨時隨地歸零再開始
一個常發生在我手機上的悲劇是──當機,而我的手機一當機,總是沒日沒夜、怎麼呼喚都顯示在強制停止或等 待的狀態,所以每每一當機我總是拔掉電池,放回後再重新開機(本人陋習勿學),而手機也總能立刻回復小綿羊般一 片流暢祥和的狀態。
但其實這就是電源象徵的寓意,我們不需要那麼繁瑣的動作,隨時隨地都可以重新開始。且我們真的不需要太 多繁複的儀式,只需要一眨眼、甩甩頭,就又可以是個嶄新的自己了!至於,其他常見又繁瑣的儀式,莫過於「明天 重新開始」,當然也有「這學期一定要如何如何」、「下次段考要怎樣怎樣」等時下流行於學生間的話語。但其實只 要在明悟升起的那一刻,我們就可以直接從最底層心情深淵爬起!相信我,高中階段我們必然會遭遇到各式各樣令人 困惑、洩氣或沮喪的事情,那時,記得我們只需要重新開機,讓心流再度井然有序,就能找回一片寧靜祥和去面對!
八、螢幕――掌握資訊、不被資訊主宰
ckap大概就是最好的例子了。許多國中幾乎都是禁用手機的,但資訊科技不是壞事,高中會有很多報告、小 組討論甚至是班遊的策畫,都會需要使用資訊,因此「螢幕」絕對是個不容忽視的象徵。
現在,我正盯著螢幕上打下這篇文章的最後階段,我其實我還蠻常盯著這個螢幕的,這螢幕也曾流瀉出很多 資訊、報告和影片,我生命中若曾少了這些,此刻的我會感到很缺憾的!而在這樣的資訊時代中,我們也永遠無 法看透,到底在螢幕顯示的另外一個世界中是怎麼回事?有沒有盡頭?抑或盡頭在哪裡?
所以,我們就別執著了吧!挑出那些重要的瀏覽,好好回完最後一句,然後就把所有該存的存、該刪的刪,
其他的就任其黯淡吧!然後你會看到自己的臉龐,再度浮現在螢幕反光上,記得給自己一個微笑,毅然轉身去完成你接著該做的事吧!
以上是我的「發刊辭」,好像稍微不那麼困惑了。
http://goo.gl/MNWODS 二、指針――設定目標但也保持可調整的彈性
不知道你是否也和我有過相同的感覺,曾經設定了一個目標,並且朝著那個方向不斷地努力,以此熬過每個痛苦煩 悶的時刻。目標可能完成了,也可能沒有,但新的目標或想望總又悄悄浮現,吸引你的目光,甚或佔據你的心靈。且,
有時在不同的領域總有不同的目標,不同的追尋。我們總喜歡用「追尋」一詞,好像一邊在追的過程中,仍不忘還要再 一邊尋,總擔心是不是還有其他更重要、更珍貴的事物被遺漏了。
但你可曾問過自己:那些你所追尋的那些背影,是否也同樣在追著誰或尋些什麼?
聽起來有點像《莊子‧齊物》罔兩與影子的寓言故事?!高中一年的追尋,比較明顯的體悟是──我該啟程踏上自 己的旅途了。儘管目標看似不斷改變,但繞來轉去,我們的核心價值卻越來越清晰,生命越來越豐厚,所以就算尋尋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