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107指考地理解析.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107指考地理解析.pdf"

Copied!
28
0
0

Teks penuh

(1)

X Z

V C

00843-27

ZX

發行人∕陳炳亨 出 版∕民國一○七年七月

總召集∕陳彥良 發行所∕7024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總編輯∕蔣海燕 編輯部∕70252 臺南市新忠路 8 -1 號 主 編∕歐美靜 電 話∕(06)2619621 #312

校 對∕梁景文‧魏素英 E-mail[email protected] 美 編∕林琬晴‧菩薩蠻  翰林官網 https://www.hle.com.tw

【試題.答案】依據大考中心公布內容

名  師 / 林 菲 老師

地理 考科

(2)

指考 107 107 試 題 分 析 試 題 分 析

ZX

名  師 / 林 菲老師

地 理

前 言 一

隨著指考落幕,今年的大考告一段落,對學生而言,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選填志 願。至於在教育工作崗位的我們,了解命題方向,掌握命題趨勢,做為未來輔導學生 應試的參考,則是當務之急。預計 108 年開始的新課綱,強調的是探究、實作等實踐 的素養導向課綱精神。在命題中,以情境化、整合運用能力、跨領域或跨學科為重點 方向。因為課綱會引領考試和教學,所以每次課綱的變化都會引起相當大的關注。筆 者認為,這在地理科的學科特性,以及往年地理科的出題方式和題型,早就與其契 合,因此新課綱的實施,其測驗方式對地理科的衝擊並不大。因為地理學原本的自然 和人文、理論與應用的二元性,提供給跨學科或跨領域整合的最佳條件;地理學重視 統計圖表及邏輯推演所訓練出的整合運用能力,以及區域地理學對風土民情、文化特 色等深入探究,以情境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需大量閱讀的訓練;而在應用地理則以實 際的議題,加強探究與實作的部分。由此可知,在面對新課綱的變化,地理科應該早 就準備好了。

自從高中教材開放編輯至今已十餘年,各科均依循「一綱多本」的原則教學。在 考綱不考本的原則下,以課程綱要所列之主要概念,加上考科的測驗目標命題,是目 前出題的主要方向。地理學在這些年的指考中,試題選材可謂相當多元而活潑;試題 不離課綱的基本概念,一方面可以測出學生的基本素養,另一方面又可配合時事發 揮,更進階地測出學生對地理議題的了解程度,所以試題並沒有太大的問題。比起十 幾年前的地理試題,學生動輒將地理視為文組的物理,近年已大有改善。

誠如去年(106)試題分析所言,近年試題呈現「中間偏易」的原則。題目因應 課綱調整方向,採用較淺顯易懂的文字,配合當前時事命題,其目的不是考倒學生,

而是測出學生以地理觀點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筆者觀察,在近年的指考地理題目,

不再像以前般艱澀而難得分,學生的接受度也較高。

筆者從分析今年的地理指考試題,到近 5 年的試題題型和配分單元比較,以及對 今年指考地理考科試題特色及特殊題目提出看法。希望透過此分析,對今年的方向歸 納出一些結論,並試圖簡單地勾勒出未來的指考方向,做為日後輔導學生參加考試的 依據。未竟之處,尚請不吝指正。

(3)

地   理

指考 107 107 試 題 分 析 試 題 分 析

試題分析 二

表一是將今年指考地理科題目,依其答題的主要概論出處表列。但是指考的題目 常不是只涵蓋單一概念,常會有其他單元的概念相呼應,所以下表一併列出相關的概 念出處。

▼表一 今年指定考科地理科試題分析 題號

(題型)

出題概念 相關概念

主要概念 出處

1(單選) 農業變遷 通論 7:一級產業 臺灣的農業發展及轉 型

2(單選) 臺灣的區域特色 區域 19:臺灣之區域特色及區

域發展問題 海岸地形

3(單選) 崩塌及土地利用變遷 應用 6:環境災害2:崩塌與

土石 地形與人類活動

4(單選) 飢餓問題 應用 3:糧食資源 能源消耗、疾病、發 展程度

5(單選) 能源開發 應用 4:能源開發 行星風系

6(單選) 國際分工 應用 14:產業國際分工 全球化、產業群聚、

跨國社會空間 7(單選) 京都議定書 應用 7:全球暖化 — 8(單選) 生態都市 應用 11:空間規劃—都市 — 9(單選) 生活中的地理資訊 通論 3:地理資訊 —

0(單選) 南島語族分布 區域 1:世界的劃分 — q(單選) 環境負載力 應用 3:糧食資源 —

w(單選) 產業國際分工 應用 14:產業國際分工 工業慣性、產業群聚 e(單選) 產業空間分工鏈 應用 14:產業國際分工 聚 集 經 濟 、 工 業 慣

性、區位擴散 r(單選) 東南亞的經濟發展 區域 7:東南亞 — t(單選) 非洲自然環境 區域 11:非洲 — y(單選) 生態印跡、碳足跡 應用 3:糧食資源 — u(單選) 疾病擴散類型 應用 10:疾病 地圖判讀 i(單選) 非洲疾病擴散 區域 11:非洲 — o(單選) 農業轉型 區域 17:臺灣的農業發展與轉

型 —

(4)

p(單選) 生活中的地理資訊 通論 3:地理資訊 — a、s

(題組) 生活中的地理資訊 通論 3:地理資訊 — d、f

(題組) 氣候類型、一級產業 通論 5:氣候與水文 氣候要素 g、h

(題組)

日本農業特色、歐洲 農業特色

區域 4:東北亞

區域 3:歐洲 —

j、k

(題組) 都市計畫、地方參與 應用 12:空間規劃—都市 應用 11:空間規劃—社區

區 位 移 轉 、 地 景 評 估、環境影響評估

l∼z

(題組)

日本人口老化、南亞 人口壓力、人口金字 塔

區域 4:東北亞 區域 8:南亞

通論 11:人口組成與人口成長

x、c

(題組) 中國的環境 區域 13:中國的人口與都市

區域 14:中國的產業 — v、b

(題組) 地圖網格 通論 2:地圖

通論 3:地理資訊 —

n∼,

(題組) 海岸地形

區域 16:臺灣的位置與環境特 色

通論 4:地形

一. 非洲的自然環境及生

活方式 區域 11:非洲 —

二. 降水類型、崩塌及土 石流的環境因素

通論 5:氣候與水文

應用 6:環境災害2山崩與土 石流

臺灣的自然環境

三. 氣候類型 通論 5:氣候與水文 —

▼表二 近 5 年指定考科地理科題型

年度 103 104 105 106 107

選擇題 單題 9 9 9 26 20

題組(小題) 14(29) 13(29) 12(29) 6(12) 8(18) 非選擇題 大題(小題) 3(9) 3(10) 3(10) 3(10) 3(9)

總題數 47 48 48 48 47

總分 100 100 100 100 100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統計

(5)

地   理

筆者統計近 5 年的地理考科題型,如表二所示,可以歸納出下列幾個原則:

1 選擇題 38 題,共 76 分;非選擇題 24 分,約 9 ∼ 10 小題,有 2 ∼ 3 小題有 2 個 答案,但每一個非選答案維持 2 分的原則不變。

2 非選不再是 1 小題 1 答,部分的小題會有 2 個答案,因此 1 小題 4 分。這些 1 題 2 答的題目大致有 2 類:一為簡答及說明答題的因素;一為二個或以上的答案,

請考生寫出 2 項。

3 非選擇題部分會有部分的答案較開放,但是應掌握簡答的技巧,不要寫成申論的 形式。開放的答案必需掌握課綱中的主要概念,才能在有限的字數內切中要點。

▼表三 近 5 年指定考科地理科各冊單元分數百分比統計

年度 103 104 105 106 107 平均(%) 自然地理通論(第一冊) 28 16 30 24 28 25.2 人文地理通論(第二冊) 6 18 12 18 6 12

外國地理

(第三冊及第四冊前) 12 30 18 24 24 21.6

中國地理 4 4 6 2 4 4

臺灣地理 16 8 12 14 4 10.8 選修應用地理(上) 12 10 16 14 22 14.8 選修應用地理(下) 22 14 6 4 12 11.6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統計,部分跨單元題目以答題主要概念的章節為主。

由表三的統計可以得到以下結果:

1 除 104 年外,通論地理在第一冊自然地理通論的部分占比都相當高,第二冊的比

重較低。主要的原因是在應用地理的部分,分散了第二冊人文地理通論的占比。

因為地理學的主角是人,是討論人類在地表空間的活動,因此應用地理有許多時 候要考慮人類活動。因此在題目設計時,雖然第二冊的人文地理會在題目敘述中 提及,但答題卻主要是以應用地理的概念為主。

2 以課綱比重和課本篇幅而言,區域地理中臺灣地理在近年中都占有一定比例,表 現出以鄉土地理帶出情境式題目的重要性。以生活周遭為出題情境,正符合未來 課綱情境式的素養導向題目的方向。此一情境式的出題方式,也將更貼近臺灣的 文化和生活。雖然今年臺灣地理的比重較低,但許多題目都是以臺灣為例子,以 其他部分為答題概念的核心。

3 今年應用地理的部分,比例增加。這一個趨勢可以使學生在準備考試時不偏廢,

不再有投機的想法,以為只要高二以前的課程準備好,就可以考高分。這對目前 許多在高中教育現場,遇到高三學生無心上課的問題,應該可以有效改善。

(6)

試題特色 三

和以前的試題比較,107 指考試題大致仍維持中間偏易的原則,無艱澀的計算或 是刁鑽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化而且持續關注的議題。例如紅色供應鏈、國際分 工等經濟議題,到災害、能源等國際性的議題,都成為命題焦點。本次試題特色如 下:

1 複選式的單選比例較高,主要是因應指考較高的難度,又維持地理單選的原則。

在學測中,這類題目出現的機率較低。不過這類題目在地理科的測驗,各選項中 的答案個數都相同,比較不會有混淆的情形出現。

2 圖表、照片題型比例仍多,本試題有 1 張照片(第2題)、7 張衛星影像(第2 題及n、m、,題),另有 3 個統計表、10 張圖。以圖表命題都是歷年地理考科 的重要特色,也是配合未來新課綱中分析及歸納資料等能力的測驗。據大考中心 表示,試題的衛星影像或照片都採用較高階的印刷技術,這也是隨著科技日新月 異而做的因應,使地理測驗可以更貼近生活。

3 簡單的統計概念仍需具備,例如第9題 GPS 軌跡研判、第u題的位置變化、第z 題的人口金字塔判讀、非選第三題第3小題等,都是不需繁複計算,只需簡單分 析歸納的概念或運算即可作答,所以重點在觀念釐清,不在計算。

4 試題回歸到議題的關注,勝過個別的時事。若有時事,也都是以議題的融入為 主。

未來試題走向 四

未來的大考試題,會依循著新的課綱原則,以長文及情境化的方式,配合邏輯的 整合運用,以及跨學科和跨領域的方式出題。與學測比較,指考基本題的比例會較 少,學生感受到難度會較高。依課綱調整,未來出題方向大致如下:

1 情境化的描述:情境化的題目在地理科測驗中早已出現,例如:對一地區的氣 候、景觀、產業、宗教文化等的描述,在考古題中皆可見。未來,此類題目出現 的機率會更頻繁。

2 統計圖表和地圖的應用:統計圖表和地圖是地理學者對地表真實世界的簡化,也 一直都是地理學資料呈現和傳達的重要方式。透過統計圖表或地圖的題目設計,

除了是認識地理學的重要工具,也可以直接測驗學生對地表現象整合應用和邏輯 推理的能力。這個能力,也正符合未來新課綱的命題方向。

3 時事入題仍為一個重要方向:地理學注重地表現況的空間分布及其演變,因此時 事發生常成為命題的素材。掌握時事,從事件發生的區位,到事件與環境系統、

永續發展、空間規劃、全球化及國際關聯等 4 個主要議題的連結性,都是值得留

意的出題方向。 F

(7)

地   理

指考 107 107 試 題 解 析 試 題 解 析

ZX

名  師 / 林 菲老師

地 理

壹、單選題(占76分)

說明:第1題至第,題,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

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2 分;答錯、未作答 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不能跟天討太多,善用大自然的資源與運作,放棄速度與產量的追求,循環 資源避免溪河優養化,讓生物在潔淨豐饒的田間相生相剋,四季換得來自田野 慷慨的自然賜予」,這是臺灣北部某農業社區的發展願景。上述願景的實踐可 以獲致下列哪些正面效益?

甲、永續發展 乙、國際分工 丙、農業轉型 丁、農村再生 戊、農業企業化

A甲乙丁 B乙丙戊

C甲丙丁 D乙丁戊

C

第二冊:第 2 章 第一級產業的變遷及問題 了解農業發展的變遷

難 易 度

慣行農法講求生產效率,「放棄速度與產量的追求」是從慣行農法改變 而來,為丙、農業轉型;放棄戊、企業化農業,而企業化農業的特色之 一便是乙、國際分工;「循環資源避免溪河優養化」是為了甲、永續發 展;此概念為丁、友善農法,為了農村再生。

2 石滬是一省時省力的古老漁撈方式,但建造石滬 需有一定的地理條件配合,包括:沿岸海底傾斜 度不宜過大、海岸附近需有足夠建造石滬的石 料、潮差適中。照片 1 為臺灣西部某處海岸拍攝 的石滬,該處海岸最可能位於下列何處?

A竹苗 B中彰

C雲嘉 D臺南

A

第四冊:第 14 章 臺灣的區域特色與發展問題 了解臺灣不同區域的海岸特色

照片 1

(8)

難 易 度

臺灣西部沿海的傾斜度都不大,但苗栗以北多丘陵,海岸組成物質顆粒 較粗;臺中以南開始有大片潮埔地,顆粒較細緻。石滬是由較大顆粒石 塊堆疊而成,海岸附近需有足夠建造石滬的石料應該在苗栗以北。

3 不同時間的衛星影像可以偵測地表的變遷狀況,圖 1 為 2000 年及 2016 年的衛 星影像,影像中虛線範圍是變化明顯的區域。分析以下 2 張影像的甲處和乙處 並進行推論,下列哪項結論最為合理?

圖 1

A 2016 年乙處開闢了一座公園

B 2000 年後甲處新蓋了一棟建築物

C 2000 年後乙處山坡地有違法開發

D 2016 年在甲處有一棟實驗大樓完工

B

應用地理(上):第 6 章 災害防治2:崩塌與土石流 由衛星影像判讀地形變遷

難 易 度

圖像中甲處有開發,但乙則為明顯的崩塌。甲在 2000 年時並無建物,

顯然在 2000 年後所建,但 2016 年的甲建物不知是否為實驗大樓;乙的

崩塌上仍可見天然植被,為自然崩塌,看不出有違法開發的證據。

(9)

地   理

4 圖 2 最可能是 2013 年下列哪種主題的

全球分布地圖?

A二氧化碳排放量 B愛滋病感染比例

C國內生產毛額(GDP) D貧窮線以下的人口比例

D

應用地理(上):第 3 章 資源2:糧食 了解世界貧窮線以下人口分布

難 易 度 中偏難

顏色深代表數值高,圖中顏色最深的在阿富汗、馬達加斯加、莫三比克 到剛果,都是經濟落後的地區,先排除AC。無資料的美加澳紐和歐 洲,均為已開發國家,在愛滋的防治上均較先進,不會無資料,且愛滋 感染率在南非的比例相當高;四個選項中以D貧窮線以下人口比例最可 能。

5 歐盟致力於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風力發電預估到 2030 年達到歐盟總用電

量的 29.6 %,下列何者最可能是歐盟主要離岸風力發電機組的分布海域?

A北海 B地中海 C北極海 D波羅的海

A

應用地理(上):第 4 章 資源3:能源開發 了解歐洲離岸風力的設置區位

難 易 度

4 處中以A北海為西風帶,且無陸地阻隔,最適合設置風力發電機組。

B地中海夏季副熱帶高壓籠罩,易成無風環境。C北極海易結冰而且會 隨極地高壓的增弱,形成無風或強風的不穩環境。D波羅的海西有斯堪 地那維亞半島阻擋,風力較弱。

6 位於印度南部的邦加羅爾(Bangalore),俗稱「印度矽谷」,周邊區域為許多 跨國科技公司的據點並聚集多國人口;這裡有異國主題的酒吧,以及販賣美式 速食及法式甜點的餐廳,這些現象反映了下列哪些概念?

甲、全球化 乙、地方化 丙、計畫經濟

丁、產業群聚 戊、跨國社會空間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戊 D甲丁戊

圖 2

(10)

D

應用地理(下):第 4 章 產業國際分工 了解國際分工及人才流動的特色

難 易 度

「美式速食及法式甜點」及「跨國科技公司」為甲、全球化,集多國人 口於一地;「許多跨國科技公司的據點並聚集多國人口」表示丁、產業 群聚;「跨國企業、多國人口、異國酒吧及餐廳」為戊、跨國社會空 間。

7 京都議定書的精神為全球減碳,刪減的目標以 1990 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基 準,簽約各國依此基準及國情訂定減碳目標,下列推論何者最適當?

A目前排放量刪減比例愈多的國家,愈加使用化石燃料 B目前排放量刪減比例愈少的國家,愈重視生態環境的維護 C目前排放量與目標排放量相近的國家,經濟發展出現停滯狀態 D目前排放量較目標排放量低的國家,有多餘的碳排放權可以出售

D

應用地理(上):第 7 章 環境變遷1:全球暖化 了解京都議定書的內容及影響

難 易 度

全球減排需總量管制,所以D目前排放量較目標排放量低的國家,有多 餘的碳排放權可以出售。A目前排放量刪減比例愈多的國家,愈應該減 少使用化石燃料。B目前排放量刪減比例愈少的國家,主要是因為經濟 發展較差,使得排放少。C目前排放量與目標排放量相近的國家,仍可 維持現有的產業再進行改良,經濟發展不一定出現停滯。

8 發展「生態都市」應遵循生態學的概念,包括將人類、植物、動物和地球環境 納入空間規劃的考量。下列哪些作為符合上述「生態都市」的理念?

甲、倡導綠建築 乙、增加綠地面積 丙、增加道路密度 丁、維持生物多樣性 戊、增加都市開發面積

A甲乙丙 B乙丁戊 C甲乙丁 D丙丁戊

C

應用地理(下):第 2 章 空間規劃—都市 了解生態都市的意義

難 易 度

生態都市為尊重自然,儘量減少人為開發對環境的影響。丙戊二者與其 精神相背。

(11)

地   理

9 假設不考慮紅綠燈與體力耗損的情況,只考 慮交通工具與路線特性。甲生以某路段進行 GPS 記錄的實驗,並發現騎腳踏車上坡的 速度比在平地步行還慢。圖 3 是甲生實驗路 段示意圖。下列何者最可能是甲生依照圖 3 上的順序所記錄的 GPS 軌跡?

A甲乙丙丁 B丁丙甲乙 C丙丁乙甲 D甲丙乙丁

D

第一冊:第 5 章 地理資訊系統 了解地理資料的蒐集

難 易 度

4 個路段長度相同,二點間的時間固定,點愈密代表速度愈慢。若只考 慮工具特性,且騎腳踏車上坡的速度比在平地步行還慢,所以速度由快 到慢為:2公車、1單車下坡、3步行、4單車上坡,點由少到多為 2、1、3、4,順序為丙甲乙丁,所以1234的順序為甲丙乙丁。

0 南島語系包括約一千餘種語言,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下列哪些島嶼屬 於南島語系的分布區?

甲、南美洲西北側的千里達島 乙、南美洲西南方的復活節島 丙、非洲東南方的馬達加斯加島 丁、亞洲東南緣的民答那峨島 戊、澳洲東南方的塔斯馬尼亞島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戊 D甲丙戊

B

第三冊:第 1 章 世界的劃分 了解南島語族的分布

難 易 度

B乙丙丁三者在範圍內。甲、千里達在委內瑞拉的東北,應該是南美北 部,屬大西洋區的小安地列斯群島;戊、塔斯馬尼亞為美拉尼西亞。除 此二者,其它皆為南島語族。

圖 3

(12)

q 下列為常用的永續發展策略,何者可提高環境負載力?

甲、改善農業灌溉系統 乙、發展再生能源技術

丙、推廣人口節育政策 丁、提倡在地生產與消費活動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A

應用地理(上):第 3 章 資源2:糧食 了解環境負載力

難 易 度 中偏難

環境負載力指環境能支持的最大生物族群數量,這包含養活及消耗分解 廢棄物的能力。選項中甲、改善農業灌溉系統可提高產量;乙、發展再 生能源技術可減少消耗,二者皆可支持數量更大的生物族群;丙、推廣 人口節育政策只是減少族群數量,非提高環境負載力;丁、提倡在地生 產與消費活動無法看出環境負載力改變。

w 2010 年以後,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在地電子業上下游及周邊相關產業,對國

外零組件進口的依賴度逐年降低,並逐漸發展出本土的供應鏈,此現象稱為

「紅色供應鏈」。相較於臺灣電子業的供應鏈,此紅色供應鏈具有下列哪些優 勢?

甲、工業慣性產能效益更高 乙、產品的製程效率更提升 丙、產業群聚經濟效益更大 丁、內需市場商機潛力更大 戊、國際分工的效益更提升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戊 D甲乙戊

B

應用地理(下):第 4 章 產業國際分工 了解產業國際分工

難 易 度 中偏難

臺灣為國際分工中的一環,為垂直分工;而中國雖然本來也是國際分工 中的一環,但紅色供應鏈指的是垂直的整合。比起臺灣,中國因為丁、

內需市場的需求潛力大,因此使丙、上下游產生群聚效應,進而使乙、

產品的製程效率更提升。甲、工業慣性指工廠面臨遷廠,但因資金、廠 房等投入而造成慣性,本身即非為產能效益高而形成;戊、產業群聚會 更減少對國際分工的依賴。

(13)

地   理

e 某年日本六大電子零件廠因美國蘋果手機的零件需求減少,以致該年的出口訂 單縮減;隔年蘋果公司推出新款手機,零件需求增加,以致訂單大增。上述日 本六大電子零件廠與蘋果公司的產業合作關係,具有下列哪項特質?

A聚集經濟 B工業慣性 C區位擴散 D空間分工鏈

D

應用地理(下):第 4 章 產業國際分工 了解產業的分工等特性

難 易 度

美國的需求影響日本的廠商,此現象為產業結構形成的空間分工鏈。

ABC三項皆為空間分布的特性,非指產業結構的分工。

r 南海的許多珊瑚礁島嶼,在主權歸屬問題上時有爭議,如臺灣、中國、汶萊、

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家,都宣稱對南海諸島或部分島嶼擁有主權。各 國在這片海域爭搶的利益主要是下列何者?

甲、運輸   乙、觀光   丙、漁業   丁、能源   戊、農業

A甲乙丙 B乙丁戊 C甲丙丁 D丙丁戊

C

第三冊:第 5 章 東南亞2 東南亞的經濟

難 易 度

南海諸島皆為沙洲或珊瑚礁島,面積不大且低平,不適農業發展,因此 主權爭議非關農業,先去除有戊項的BD。AC二項的差異是乙、觀光 和丁、能源,二者以丁的經濟效益較易引發直接衝突。

t 非洲的氣候以赤道為中心大致南北對稱,加上地形起伏,呈現多元的自然景觀 帶分布。該大洲下列哪個緯度的自然景觀帶最為單調?

A北緯 25 度 B 0 度 C南緯 23.5 度 D南緯 30 度

A

第四冊:第 3 章 非洲1 了解非洲的自然環境

難 易 度

自然景觀最常表現在植物和土壤上。A北緯 25 度主要是撒哈拉沙漠 區,地勢平坦,景觀單調。B0 度西側為雨林,東側為高地,景觀變化 大。C南緯 23.5 度和D南緯 30 度東側為高地,並無沙漠。

(14)

y 表 1 中哪種日常生活行為的改變,對臺灣碳足跡與生態印跡的影響,最為合 理?

表 1

生活行為 碳足跡 生態印跡

甲 吃臺灣土雞→吃澳洲牛肉 增加 增加 乙 穿外國平價服飾→穿臺灣製高級服飾 增加 減少 丙 使用臺灣紅磚→使用義大利大理石 減少 增加

丁 騎腳踏車→駕駛轎車 減少 減少

A甲 B乙 C丙 D丁

A

應用地理(上):第 3 章 資源2:糧食 了解生態印跡和碳足跡的不同

難 易 度

碳足跡指消費量,而生態印跡指需求量。甲生產從本土到國外,會增加 碳足跡;雞比牛的生態印跡小,所以吃牛肉也會增加生態印跡;乙的碳 足跡要看生產過程,所以不一定;丙的碳足跡增加;丁的碳足跡和生態 印跡皆增加。

u 某傳染病發病範圍在第一階段的中心點坐標為 TM2(252000, 3245000),涵蓋

半徑為 3,000 公尺;第二階段的中心點坐標為 TM2(254000, 3246000),涵蓋

半徑為 4,000 公尺;第三階段的中心點坐標為 TM2(255000, 3249000),涵蓋

半徑為 6,000 公尺。此傳染病最可能是屬於哪種擴散類型?

A擴張型 B位移型 C混合型 D階層型

C

應用地理(上):第 10 章  保育與預防2:環境與疾病 了解疾病傳播的過程

難 易 度

三個時期的中心點為向東北 方位移,且有擴張,如右圖 所示,是屬於混合型。

(15)

地   理

i 2016 年全球愛滋病毒感染者共計約 3,670 萬,其中東部暨南部非洲就有約 1,940

萬。愛滋病毒傳染途徑主要有性行為、血液和垂直感染,感染者在全球區域呈 現分布不均的情況,其主要受到下列何種因素影響?

A氣候 B種族 C社會文化 D經濟豐裕

C

第四冊:第 4 章 非洲2 了解愛滋病的感染背景

難 易 度

愛滋病為體液接觸傳染,在東南部非洲的性觀念以及一夫多妻的制度,

使該區的感染率偏高,所以是社會文化影響使感染者在全球區域呈現分 布不均的情況。此與A氣候和B種族無關,而D經濟豐裕改變的是死亡 率,而非感染率。

o 近年臺灣農田休耕、棄耕或廢耕的面積逐年增加,糧食進口量大幅上揚,2016 年以熱量為計算基準的糧食自給率僅剩 31 %。造成臺灣近年糧食自給率下降的 原因,最可能包括下列何者?

甲、農業科技進步 乙、農村勞動力老化 丙、國人飲食習慣改變 丁、氣候變遷導致產量降低

戊、加入 WTO 後部分糧食作物無法與進口作物競爭

A甲乙丁 B乙丙戊 C甲丙丁 D乙丁戊

B

第四冊:第 12 章 臺灣的農業發展與轉型 了解臺灣農業問題

難 易 度

目前氣候變遷對整體農業負面的影響尚不太大,臺灣農業科技進步,應 該可提高生產量,進而提高自給率。但自給率低主要是產量減少加上 丙、飲食習慣改變使然,乙、農村的勞動力老化和戊、加入 WTO 使生 產意願低落都會造成產量減少。

(16)

p 圖 4 為某亞熱帶地區河川下游降水量與強風 日數的月統計圖,此區在下列哪個時段發生 沙塵飛揚問題的頻率最高?

A三月至四月 B五月至六月 C七月至九月 D十月到次年二月

D

第一冊:第 4 章 地理資訊蒐集與處理 地理資訊判讀

難 易 度

當河川水量多且風力弱就不易產生沙塵。圖中在 10 月到翌年 2 月間,

降水少風力強,因此最易有沙塵。

a、s為題組

1931 年倫敦地鐵員工 Harry Beck 為了解決地鐵路線太過複雜、一般民眾不易理解

的難題,採用拓樸地圖概念設計出一種簡化的地鐵路網圖,後來為各國捷運地圖所 仿效,如圖 5 的新加坡捷運地圖。請問:

圖 5

圖 4

(17)

地   理

a 這種路網圖可以精確的表達下列哪些站與站間的關係?

甲、距離 乙、方位角 丙、前後順序 丁、路線交會節點 戊、車站面積大小

A甲乙 B丙丁 C丁戊 D甲戊

B

第一冊:第 4 章 地理資訊蒐集與處理 地理資訊判讀

難 易 度

該圖為一主題地圖,圖中簡化的地鐵路網,其比例尺、面積、長度等幾 何性質都不對,只有相對的順序和節點是對的。

s 根據此路網圖所提供的資訊,最適合進行下列哪項工作?

A量測出車站坐標 B計算乘車所需時間

C找出車站位於哪條街道 D找出經過最少站的乘車規劃

D

第一冊:第 4 章 地理資訊蒐集與處理 地理資訊判讀

難 易 度

同樣地,該圖只能算出經過的車站數,對於坐標和需距離來決定的資料 無法算出,至於在哪個街道也要和同樣方式調整過的街道圖做疊合。

d、f為題組

圖 6 為某一種原料指向的農產加工產品分布 圖。請問:

d 圖中此原料作物得以跨越回歸線,在低緯 度的甲地生長,最可能是受到下列哪項地 理要素的影響?

A洋流 B海陸分布 C海拔高度 D地方風系

C或A

第一冊:第 4 章 地理資訊蒐集與處理 地理資訊判讀

圖 6

(18)

難 易 度

此圖分布在溫度 10 ∼ 20 度間最多,大致和緯度相當,但是在南美西岸 卻向低緯度轉折,主要是因為安地斯山海拔高度大,使溫度較同緯度的 地方低。本題原答案為C,但隔日又開放A,是因為題目問到甲地,此 地等溫線往低緯度轉折也受秘魯涼流影響,所以AC二者都可。

f 此原料作物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小麥 B葡萄

C咖啡 D茶樹

B

第二冊:第 1 章 第一級產業概論 農業類型

難 易 度

該圖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型氣候區,答案中只有葡萄較符合。咖啡在熱帶 地區,且咖啡和茶都喜好山地和丘陵;小麥的分布範圍相當廣,並非局 限圖中區域。

g、h為題組

臺灣的農戶規模小,75 %的農戶其耕作面積小於一公頃,且農場規模也小,絕大 部分的農場面積也僅約一公頃。表 2 為 2014 年全球四種農業類型國家的農戶規模 與農場規模統計表。請問:

表 2

農業類型國家 < 1 公頃 1-5 公頃 5-50 公頃 >50 公頃

甲 農戶規模(%) 0 77 22 1

農場規模(%) 0 33 57 10 乙 農戶規模(%) 11 26 44 19 農場規模(%) 0 1 11 88

丙 農戶規模(%) 68 29 2 1

農場規模(%) 25 45 25 5

丁 農戶規模(%) 0 37 59 4

農場規模(%) 0 7 52 41

g 日本在 2015 年廢除長達十年的稻田轉作政策,鼓勵農業經營法人化以因應人口

老化及農戶規模問題。日本最可能是表 2 中的哪種農業類型國家?

A甲 B乙 C丙 D丁

(19)

地   理

C

第三冊:第 3 章 東北亞2 了解日本的產業變遷

難 易 度

日本地狹人稠,原為小農,文中日本農業鼓勵法人化,使小面積耕地整 合,而整合後應為相鄰二級距的農田比例較高。由原為小農的 1 公頃農 地和整合後的 1 ∼ 5 公頃農地的分布占多數,可知日本為丙。

h 歐洲某國以丘陵為主,氣候夏乾冬雨,該國農場規模大多超過 1 公頃,但因灌 溉的需求,農場規模也不宜過大,大部分農戶經營農場規模較小的蔬果作物,

而山間平緩的丘陵,則以農場規模稍大的橄欖、柑橘果樹為主。某國最可能是 表 2 中的哪種農業類型國家?

A甲 B乙 C丙 D丁

A

第三冊:第 11 章 歐洲1 了解歐洲的一級產業特性

難 易 度

除新大陸外,歐洲農場規模一般較開發中國家大,但甲、丁二者的規模 比較,1 ∼ 5 公頃的比例以甲較多,符合大多為小農場,選A。丁的農 場規模普遍比甲大。

j、k為題組

高雄市衛武營都會公園原本是國防部的軍營,民國 70 年代本來規劃為國民住宅用 地,但市民有不同意見,並於民國 81 年成立「衛武營公園促進會」,極力主張將 營區改建為公園,以作為市民休閒遊憩之用。隔年行政院同意衛武營營區改作都會 公園使用,經過長久協調,民國 91 年終於設置了「衛武營公園與藝文中心」。請 問:

j 此項計畫涉及的土地利用改變,須藉由下列哪項法規審查通過?

A都市計畫法 B國土計畫法

C文化資產保存法 D風景特定區管理規則

A

應用地理(下):第 2 章 空間規劃—都市 了解都市土地利用的依據

難 易 度

都市土地利用的改變為都市計劃法所規範。

(20)

k 高雄市民主張將衛武營作為公園綠地,並成立「衛武營公園促進會」,這項推 動公園成立的過程,最適合用下列哪個概念說明?

A區位移轉 B地方參與 C地景評估 D環境影響評估

B

應用地理(下):第 1 章 空間規劃—社區 了解地方參與的過程

難 易 度

高雄市民主張將衛武營作為公園綠地,並成立「衛武營公園促進會」,

此由市民主張及參與,由下而上推動的政策,是為B地方參與。

l∼z為題組

一個國家 15 ∼ 64 歲的人民,稱為勞動人口。勞動人口的數量占全國總人口的比 例,稱為「勞動力比例」。如果這個比例的趨勢是上升的,表示該國當時的勞動力 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對該國當時的經濟發展是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而稱為人口紅 利。但如果趨勢是下滑的,稱為人口負債。圖 7 是代表日本、美國、中國、越南與 印度等五個國家的勞動力比例圖(2018 年以後為推估)。請問:

圖 7 圖 8

l 日本是圖 7 中哪條曲線?

A甲 B乙 C丙 D丁

A

第三冊:第 3 章 東北亞2 了解日本的人口問題

難 易 度

5 國中,日本的老化最早,勞動力比例下降最早。

(21)

地   理

; 根據圖 7 中所示,2020 年之後擁有人口紅利的國家除越南之外,最可能是下列

哪個國家?

A日本 B美國 C中國 D印度

D

第三冊:第 7 章 南亞 了解南亞的人口結構

難 易 度

2020 年後有人口紅利最可能的是目前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地區,為越南

和印度。中國雖非已開發國家,但因一胎化政策干預,人口也面臨老 化。

z 圖 8 最可能是下列哪個國家 2020 年的人口金字塔?

A甲 B乙 C丙 D丁

B

第二冊:第 8 章 人口成長與人口組成 判讀人口金字塔

難 易 度

算出該人口金字塔的壯年人口(15 ∼ 64)比例為 64.8 %,2020 年只有 乙線吻合。

x、c為題組

1935 年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從黑龍江黑河(原璦琿)到雲

南騰衝的連線,大致可將中國分為東南與西北兩部分,人 稱「胡煥庸線」(圖 9)。請問:

x 中國各種地理現象的分布,下列哪些現象與胡煥庸線大 致符合?

甲、農業區與畜牧區的分界 乙、一穫區與二穫區的分界 丙、稻作區與小麥區的分界 丁、溼潤地區與乾燥地區的分界 戊、人口稠密區與人口稀疏區的分界

A甲乙丙 B甲丁戊 C乙丙丁 D乙丁戊

B

第四冊:第 6 章 中國的人口

圖 9

(22)

了解中國人口的分布

難 易 度

此線主要是距海的遠近,影響中國的降水,使生活形態分成農業區和畜 牧區,導致人口分布疏密有別。一、二穫分界,與稻、麥分界主要是溫 度,大致和緯線平行,呈現東西向。

c 中國的經濟政策中,下列哪些政策期望能直接促進「胡煥庸線」西側的發展?

甲、西氣東輸 乙、西電東送

丙、振興老工業 丁、沿海經濟開放

戊、青藏鐵路的興建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戊 D甲乙戊

D

第四冊:第 9 章 中國的工業 了解中國區域發展

難 易 度

甲、西氣東輸,乙、西電東送均需人力開發西部,戊、青藏鐵路的興建 也有利東西交通。丙、振興老工業主要在東北,丁、沿海經濟開放會吸 引更多西部人口到東部沿海。

v、b為題組

獲得空間坐標的方式有很多種,

例如利用 GPS 儀器至現場進行定

位,或直接使用 Google 地圖提供 的「門牌地址定位服務」。後者 是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的功能,提 供使用者輸入門牌地址轉換成空 間坐標的網路服務,圖 10 即為五 筆利用門牌地址輸入 Google 地圖 後得到的結果。請問:

v 若在「門牌地址定位服務」 輸入中華路 40 號,Google 地圖上顯示的空間坐標 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 24.8027, 120.9650 B 24.8042, 120.9658 C 24.8030, 120.9653 D 24.8025, 120.9659

圖 10

(23)

地   理

D

第一冊:第 2 章 地圖網格與投影 地圖判讀

難 易 度

圖上是以經緯度坐標表示,中華路右上側為雙,左下側為單,所以 40 號在中華路的下方靠右上側,緯度坐標比 24.8031 小,經度坐標比

120.9656 大,符合二者的是D。

b 若要獲得 1,000 筆地址的經緯度資料,「門牌地址定位」與「GPS 現場定位」

兩種方式,最可能具有下列哪種差異性?

A GPS 現場定位易受網路連線的影響

B GPS 現場定位的後續分析較為容易

C門牌地址定位服務的人力成本較低 D門牌地址定位服務易受天候的影響

C

第一冊:第 5 章 地理資訊系統

了解 GIS 的功能及應用

難 易 度

現場需大量人力,以門牌定位較省人力。A GPS 為接收衛星資訊,易 受天候影響。B分析皆以電腦為之,二者差異不大。D門牌位址定位易 受網路穩度影響。

n∼,為題組

圖 11 是不同年代及季節拍攝 的 福 爾 摩 沙 衛 星 2 號 及 Google earth 影像,呈現臺灣 本島某條溪流的河口地形變 化,圖的左側大致為北方。

據 經 濟 部 水 利 署 的 研 究 顯 示:此溪流的河口北側海岸 地形變遷特性應屬波浪主導 型,夏、秋季的颱風與波浪 會將河口泥沙往北輸送,形

成海岸堆積現象;冬季季風波浪則將淤沙往南移動,造成河口北側的侵蝕現象。河 口南側海岸的季節性變化較不明顯,侵淤互見。當洪水氾濫時,常將河口沙洲沖 走,直流入海。請問:

圖 11

(24)

n 這條河流的河口與哪個國家公園之間的直線距離最近?

A台江 B墾丁 C玉山 D太魯閣

D

第四冊:第 11 章 臺灣的位置與環境特色 了解臺灣的自然環境

難 易 度

圖的左側為北方,河流出口大致為東北向,以花蓮溪最可能。花蓮溪口 距太魯閣國家公園最近。

m 圖 11 中 2006 年的甲處最可能是下列哪種海岸地形?

A海階 B沙嘴 C沙頸岬 D連島沙洲

B

第一冊:第 7 章 河流與海岸地形 辨識海岸地形

難 易 度

此一端與陸地相連,一端伸入海中,稱為沙嘴。

, 圖 12 的拍攝年代大概在什麼時候?

A 2006 年或以前 B 2006 至 2007 年間 C 2007 至 2014 年間 D 2015 年或以後

D

第一冊:第 7 章 河流與海岸地形 辨識海岸地形

難 易 度

圖 12 的出口左岸,聚落外道路旁右方有圓形建物,在圖 11 的右下

2015 年圖上才有,其它三者皆無,由此判斷在圖 12 不會是 2014 年以

前拍攝,最可能在 2015 年或以後,缺口可能因洪水造成。

圖 12

(25)

地   理

二、非選擇題(占24分)

說明:共有三大題,每大題包含若干子題。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並於題號 欄標明大題號(一、二、……)與子題號(1、2、……),若因字跡潦草、

未標示題號、標錯題號等原因,致評閱人員無法清楚辨識,其後果由考生自 行承擔。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每 一子題配分標於題末。

一、2018 年 3 月 2 日布吉納法索首都中的法國使館和該國軍事總部遇襲,造成數

十人死傷,這兩起攻擊可能意圖報復於日前召開的非洲五國地區反恐會議。然

而,2017 年 5 月,五國已簽署備忘錄,共同部署地區聯合安全部隊來加強

「新月形沙丘反恐行動」,維護三個重點地區的安全:一是位於茅利塔尼亞和 馬利邊境的西區;二是尼日和查德邊境地帶的東區;三則是馬利、尼日與布吉 納法索接壤的中區。請問:

1 文中五國集團因主要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所以此區被稱為什麼?(2 分)

撒赫爾

第四冊:第 3 章 非洲的自然環境 能說明撒赫爾的位置

難 易 度

本區在撒哈拉以南,在沙漠和乾燥的過渡區,年雨量 100 ∼ 600 毫 米間,稱為撒赫爾。

2 參與「新月形沙丘反恐行動」所部署的三個重點地區,哪個地區距離紅海 最近?(2 分)

尼日和查德邊境地帶的東區

第四冊:第 3 章 非洲的自然環境 能說明紅海和非洲的相對位置

難 易 度

紅海在北非東側,以最東邊的區域最近紅海。

(26)

3 聯合國目前採取「綠色長城」措施:「減少農牧開發」、「大量種植耐旱植 物」,此二項措施可以分別減緩此區長期面臨的什麼環境困境?(4 分)

沙漠化、沙塵暴

第四冊:第 3 章 非洲的自然環境 了解非洲過度開發的因應方法

難 易 度

綠色長城為種植一長帶的樹林,以防止沙塵覆蓋,是常用的防止 沙塵暴的方法,中國也有三北防護林。減少農牧開發,不破壞自 然環境,甚至退耕還林,可使地表沙塵獲得有效保護,減少沙塵 揚起的機會,並得以減少沙塵暴。

二、圖 13 為 NASA 整理 2000 年的亞 洲部分地區的崩塌災害分布圖,

從圖中可以明顯的看出山崩發生 的地點有其特性,請問:

1 甲區的崩塌因素中,有一種 是由季風伴隨哪種降雨類型 所導致?(2 分)

地形雨

第一冊:第 10 章 天氣與氣候 了解降雨型態

難 易 度

季風區主要的強降水來自地形雨,地形阻擋水氣,造成的降水強 度通常相當大。

2 造成丙區經常發生崩塌的主要降雨類型為何?(2 分)

對流雨

第一冊:第 10 章 天氣與氣候 了解降雨型態

難 易 度

該地在赤道附近,為熱帶雨林氣候區,以對流雨為主。

圖 13

(27)

地   理

3 請寫出造成臺灣崩塌的兩項主要誘發因素?(4 分)

地質破碎、降水強度大

應用地理(上):第 6 章 災害防治2:崩塌與土石流 能說明臺灣易產生崩塌的原因

難 易 度

本題宜從崩塌場所本身的環境特性和引發崩塌的機制分別說明。

臺灣地勢起伏大且地質破碎,提供良好的崩塌的先天條件;加上 降水強度大,就容易引起崩塌。

三、氣溫與降水為評估氣候分類的兩大依據。表 3 為甲、乙兩地月均溫、平均降水 量及平均蒸發散量的水文記錄,請問:

表 3

月分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甲

氣溫 18 18 17 14 12 10 9 10 11 13 15 16

降水量 67 48 76 87 99 113 111 106 82 81 74 74

蒸發散量 67 48 43 36 30 37 25 29 54 39 33 41 乙

氣溫 5 6 8 10 13 16 19 19 16 12 7 5

降水量 137 101 90 59 43 38 19 29 48 82 148 150

蒸發散量 11 24 31 47 43 35 19 29 48 57 22 25

※氣溫單位為攝氏度。降水量與蒸發散量的單位為毫米 單位面積。

1 甲地最可能位於哪個氣候區?(2 分)

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第一冊:第 11 章 地表風系與氣候分類 了解氣候特性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難 易 度

表中高溫為 12 ∼ 2 月,為南半球。高溫為夏季,雨量較少,所以 是冬雨型。但夏季降雨最低仍有 48 毫米,沒有乾季出現,為溫帶 海洋性氣候區的特色。

2 甲地的哪個季節可能發生乾旱危機?請就表 3 資訊舉出一項判斷的理由。

(4 分)

夏季;因為 1、2 月最暖,降水和潛在蒸發散量相等,易成缺水。

第一冊:第 11 章 地表風系與氣候分類 了解氣候特性

難 易 度

(28)

3 乙地 12 月的「平均入滲與逕流量」,加起來共是多少毫米?(2 分)

125 毫米

第一冊:第 12 章 水文概述 能說明水平衡

難 易 度

陸地的收入是降水,而入滲、逕流與蒸發散是支出;一地的水平 衡為收入=支出,所以降水=入滲+逕流+蒸發散,入滲+逕流

=降水-蒸發散。本題算式:150-25=125。

F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海山高中 地球科學 平時考 CH5 班級 座號 姓名 1-20 題/3 分;21-30 題/4 分 1.在水循環的過程中,水氣凝結成液態水主要發生在哪一個階段?A降雨B蒸發 C降雪D成雲 2.引發水循環過程的主要能量來源,你認為是來自何處? A太陽B月亮C地球 內部 D人類 3.下列臺灣地質景觀與地質作用的對應關係,何者錯誤? A綠島的海蝕洞 ──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