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88講員培訓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88講員培訓班"

Copied!
29
0
0

Teks penuh

(1)

八十八年度慈暉宮講員培訓班課程安排

節 講    題 講  師

日 期 節 講  題 講  師

日 期

第一階段 (

操持: 王進旺   陳淑芳

)

認識因果 廖春根 /

始 業 式

/

第二次練講 (

佛規十五條︱

)

/

 白陽道場簡介 陳劍清 /

第二次練講 (

五戒

)

/

 白陽祖師行誼 廖尉植 /

人法天地、道法自然︱郊遊 /

 老前人及前人行誼 王淑惠 /

第三階段 (

操持: 張簡素華  陳劍

)

 尊師重道與承上啟下 李永隆 /  皇 訓子十誡(一、 二)

范泉榮 /

 道務簡介|壇務工作 黎仁為 /  皇 訓子十誡(三、 四)

徐信木 /

 道務簡介|文書工作 廖春根 /

 皇 訓子十誡(五、 六)

張金鈴 /

 道務簡介|總務課務 張簡素 華

/  皇 訓子十誡(七、 八)

陳淑芳 /

 法會的開設與運作 林燕花 / 皇 訓子十誡(九、 十)

連欣荷 /

第一次練講 (

佛規十五條︱

)

/

 性理釋疑(一) 楊銘哲 /

第一次練講 (

佛規十五條 ︱

)

/

 性理釋疑(二) 廖尉植 /

第二階段 (

操持: 連欣荷   張玉英

)

性理釋疑(三) 陳劍清 /

 白陽修士的戒規 黃金妹 /  性理釋疑(四) 張玉英 /

 道劫並降的因由 姜玉華 / 渡人成全人的要領 陳絨芳 /

 三曹普渡 陳億松 /

 如何準備一節課 王進旺 /

(2)

 正信與迷信 王資榕 / 講課技巧 陳劍清 /

 修道課程 王進旺 /

第三次練講 (

十條大愿︱

)

/

 三天三乘法 陳淑芳 /

第三次練講 (

十條大愿 ︱

)

/

 天道與宗教之異同 陳瑀臻 /

結 業 式

/

注意事項:

上課時間為每週四晚上七點四十五分至九點卅分。

地點:育德佛堂

02—

28964589)

七點四十五分至八點為帶唱聖歌及練習解訓時間。

八點至八點十五分為背誦時間,背誦資料如下:

 道之宗旨 十條大愿 十五條佛規 請壇經 求道表文

八點十五分至九點廿分為講授課題時間。(可留五分鐘疑問解答時間)

九點廿分至九點卅分為點傳師慈悲及操持講師交代事項時間。

白陽道場簡介 /

一、

道場的形成:

    應運而生︱龍天表文的啟示、祖師鴻慈     道降火宅︱家家彌勒院,人人淨土心     諸佛護持︱臨壇慈悲打幫助道 

二、修持的法門

    明師一指,先得後修 

   儒家應運,在家出家(枷)(聖凡兼修)

    佛規森嚴,主敬存誠  三、辦道的環境

    佛堂設備︱佛燈、香爐、佛龕、佛桌、供桌、佛像、供杯、拜墊、佛      彩、萬年青、黑板、講桌、座椅::::

   各種天職︱祖師、師尊、師母、老前人、前人、點傳師、壇主、講師、

    辦事人員:::

     暗渡良賢︱憑根基緣份祖德求道

(3)

白陽祖師行誼 /

一、 彌勒祖師的化跡因緣:

彌勒是慈祥和藹之義,名﹁阿逸多﹂,是無人能勝、無往不勝之義。祖師在西方兜率天內 院歷四千佛歲(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劫難,於西元前五百餘年下人間,輔助釋迦牟尼

佛。

二、 濟公活佛的事蹟因緣

︱濟公活佛,生於大宋末年,俗名﹁李修緣﹂本是十八羅漢降龍襌師,紫衣羅漢,經杭州 ﹁靈隱寺﹂遠轄堂長老點醒,隨身裝瘋賣傻,抹藏本相,在修道寶鑑云:﹁時南時北時 西東,本相收藏列上穹,三昧妙玄人不曉,都譏濟公是癡翁。﹂師尊在民國六十七年臨 壇批示云:﹁人說我瘋我不瘋,眾人稱濟公,東西南北又赴東,兩袖飄清風,徒兒學我 憨傻樣,就是小濟公,濟公濟公濟公,濟私事也變公。﹂

三、 金公祖師

1︱身世  2︱訪道  3︱接續祖位  4︱開展道務  5︱成道 四、師尊天然古佛

 1︱身世 2︱訪道  3︱接續祖位  4︱開展道務  5︱成道 五、師母中華聖母

 1︱身世  2︱訪道  3︱輔佐師尊辦理三曹普渡及掌道盤,辦收圓大任。

 4︱開展道務     5︱成道 六、結論

 1︱師尊慈訓:﹁應運落紅塵,荷命渡乾坤;

         印證明師德,悟者是知音。﹂

 2︱師母歸天後臨壇慈訓:

﹁自從爾師交天旨,天命重任母獨承。

 天時人事種種變,道場沉寂廿餘冬。

 幾番艱難困苦歷,金線微茫光難明。

 漫漫長夜殘月落,天機時運又一更。

   如今日墜月又落,黎明尚有一段程。

   群星棋佈光輝顯,燦爛星光照末程。

(4)

   未來重任在徒眾,和衷共濟大任承。﹂

 

老前人及前人行誼     /

老前人

的求道因緣︵拋家捨業,立身行道︶

* 三期肺病,中西醫束手無策,孫蘭芳醫師勸說求道,由宮彭齡為引師,崔占賓為保 師,

 兩位全是點傳師,時為民國廿七年七月廿七日,北平得道。

  *活佛師尊曰:﹁替天辦道,小小災病不算什麼,生命主權在上天,死了可以復生。﹂

  *老前人暗自立愿:﹁如果病好了,事業不做,家也不要,替天辦道。﹂

一、開荒的苦程︵立志開荒,道傳蓬萊︶

  *卅七年六月,奉師母命來台開荒,語言隔閡,人地生疏,開道十分艱難。

 1︱政府大力取締︵官考︶ 2︱傳播媒體的口誅筆伐 3︱民間風俗的不認同  4︱求道後心裡恐懼慌亂  5︱宗教界的大肆批評渲染

二、德性顯露

 1︱天恩師德,時刻銘記  2︱祖教親慈,終身不忘 3︱精進好學,勤儉過人  4︱謙沖自牧,以身示道  5︱熱心公益,實現理想

三、 繼志述事︱老前人嘗曰:能辦則辦,不能辦則守。但須繼我志,何須求我身。

前人

的求道因緣

  *父親過世,求道可以超拔,茹素父母可以沾光,便佛前發愿清口。

  *孝心純篤,渡化祖母、母親,再超拔祖父,德足感人。

一、修辦歷程

 1︱前人常說:﹁修道辦道,一半為眾生,一半為父母。﹂

 2︱因緣成熟,代夫了愿,遠渡蓬萊,開荒闡道。

 3︱默默奉獻,含和忍辱,身繫縲絏,道心堅固。

 4︱發心渡眾,慈悲成全,愛心付出,開展道務。

 5︱敬畏天命,戰兢戒慎,尊師重道,坤道典範。

二、德性顯露

 1︱慈悲心懷,愈是壞的人愈要成全。 2︱仙佛助道,神通顯化,成全無數。

 3︱為渡眾生,德慧精神,盡在深處。 4︱內懷菩薩心,外現凡夫相。

三、繼志述事

(5)

 前人嘗曰:我不愁無廟,只愁無德。

  尊師重道與承上啟下    /

一、前言︱韓愈在﹁師說﹂中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三期末劫年,吾人 幸逢大道普傳,幸遇明師指點,幸得至道修辦,方能醒悟迷津,進而積功累德,以至功 圓果滿,返回理天;故豈可不尊師、不重道、不盡心修辦乎?

二、尊師︱﹁師﹂有聖師、業師、技師之分;唯有﹁明師﹂方能指引回天之路;故得遇﹁明   師﹂,而不知尊重、恭敬,豈不﹁忘本﹂?

 *尊師之原則:1、心意誠懇,無欺瞞。 2、言語謹慎,無冒犯。

      3、禮貌週到,無輕慢。﹁有命不敢違,無命不敢專﹂。

 *如何尊師?

1 、 體師之心:救渡眾生,脫出苦海,同登覺路。

2 、 欽師之意:用心體會,感懷欽佩,勿違師意。

3、遵師之訓:修道修心,辦道盡心,其功實善。

4、效師之行:百折不撓,萬苦不辭,效聖法賢。

5、繼師之志:普渡眾生,繼承往聖,開創來學。

6、行師之道:一片公心,代天宣化,挽化人心。

7、了師之愿:普渡三曹,九六同歸,成道返鄉。

三、重道︱﹁道﹂之殊勝,非時不降,非人不傳,亙古不變,道者﹁理﹂也,真理良心;故   ﹁道﹂與﹁教﹂截然不同,不可不慎!

  *重道之原則:1、認理實修,見道成道。 2、慈悲喜捨,方便行施。

      3、重聖輕凡,立德建功。﹁真理啟人智,至德化人成﹂。

* 如何重道?1、志於道︱所以能輕物質,不重物質享受。

       2、據於德︱所以能輕名利,不重名聞利養。

四、遵前提後,承上啟下︱

1修道先覺覺後覺,若無此師生道絕,道無以繼,故此為得道、修業,成仙成佛,必  圓必滿之要件。

2做後學要有謙虛、平和的態度,不可自高、自大;懇求前賢指導,當虛心受教,不  可藐視,不以人情諂媚,以爭寵虛榮。

3身為前輩要有寬容、謙恭的態度,不可欺凌、輕視;提攜引導後學,當循循善誘,

   以身作則,同心同德,體天行道無傲慢。

五、結論︱三天主考院長大人慈訓

(6)

講師守則第五三條:﹁如果你要去別一支線的佛堂,一定要先請示點傳師,如果沒有去   請示而擅自去,擔大過,這也是犯了不亂系統,無論你去同一支線佛堂也要請示,這叫   著承上啟下,有沒有犯到,這些在末後的時候很重要,前賢不讓我們去我們就不去。﹂

︱﹁天恩師德報不完,無地自容愧般般;前人成全心田費,粉身碎骨表白虔;

  欺師滅祖膽包天,尊師重道乃順天;一指之師終北面,一世師生萬萬年;

  任爾功高無邊量,忘師性命難保全。﹂

  道務簡介︱壇務工作      /

一、前言

 禮者,敬也。凡有點傳師或壇主及各前人辦道人等,應當人人正心修身、克己復禮,處事  和平,出入廉節。

二、壇務方面

 1:開設佛堂的意義  2:佛堂之擺設及其涵義

 3:磕頭的意義︵包含參、辭、接、送駕︶

 4:獻香時壇前注意事項 

  方式 程序 獻香前準備及注意事項

︵早晚香、初一十五獻香禮節︶

三、壇務工作實務  ︱背誦請壇經

︱佛前香火︵平爐、發爐、點送佛燈、備壇香結緣香大把香、續香、添油、佛桌清潔︶

 ︱上下執禮︵參辭駕、早晚初一十五香、獻供、畢班叩謝、辦道、年節︶

 ︱獻供請壇辦道排班︵一人、三人、五人、七人︱分獻,獻位兩人方向︶

 ︱買、洗、排鮮花水果

 ︱念愿文︵一乾一坤,須立清口愿者︶

 ︱點傳師、講師、三才之招待︵茶水毛巾、借退竅之攙扶護理備餐︶

 ︱參辭接送駕原則及注意事項  ︱作揖叩首原則及注意事項  ︱年節及仙佛聖誕紀念叩首禮數  ︱三才開沙前後注意事項

 ︱開設佛堂禮節 四、結論

(7)

師云:你離聖賢的路多遠,要看一天廿四小時你的心境變化多少。

道務簡介︱文書工作    / 

一、前言

師云:﹁徒有三分心,師助七分力。﹂

二、文書方面  1︱打毛巾

  事前之準備 態度舉止  儀容  2︱法會中注意事項及準備 

  文具用品  愿文表文  聖訓、課題、標語之處理   掛號之注意事項及準備

 3︱三表五愿之填寫及注意事項

  辦道表文  超拔表文 結緣表文 法會表文

更正引保表文 更正求道人表文 撤消表文

講師︵員︶立愿表文 壇主立愿表文 清口立愿表文

懺悔表文  懺悔書︵年終用︶

三、文書工作實務

 ︱板書︵書寫講題大綱、講師姓名、仙佛批訓︱格式注意事項︶

︱門口打毛巾︵微笑問好︶

 ︱掛號︵掛號卡、識別證之收發,功德費之點收繳交︶

 ︱聖訓處理︵抄錄打字、校對印製裝訂,謄錄整理仙佛白話訓︶

 ︱上課文具用品︵紙筆︶、課題資料︵講義文書︶之準備與收發  ︱辦道時書寫表文、愿文、求道卡

 ︱精神標語、課題海報、工作分配表之設計

 ︱接電話︵以紙條板書方式通知相關人員,包括車輛移位之通告︶

四、 結論

道務簡介︱總務課務         / 

總務工作實務:

 ︱無畏施︵早餐︱須住壇,畢班以便當為原則;戴帽、口罩、圍兜、默語、靈通︶

︱交通指揮︵車輛及大隊人員出入,分岔路口指示標幟、手勢練習,停車場安排︶

(8)

 ︱佛堂清潔整理原則及注意事項︵廁所沖水、衛生紙、垃圾清運︶

 ︱寢具︵鋪放、收拾、清洗、曝晒、歸位︶

 ︱道親茶水招待︵預燒開水、準備紙杯︶

 ︱引進參駕、擺放皮包行李貴重物品(注意安全措施)

 ︱用餐注意事項:點傳師先請,動作一致,食不語,客不為主人挾菜  ︱無畏施注意事項:感冒生病勿參與香積組,勿喧譁多語、以儉省為原則   *總務工作千頭萬緒,要有耐心、熱心、忠心、公心、細心

  *任務分組妥當,懂得權宜變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課務工作實務:

 ︱帶唱聖歌︵以書面資料代替看板書、簡略說明聖歌含義、起音練習︶

︱排收拜墊桌椅

 ︱護道︵維護佛堂秩序︱避免聊天小孩吵鬧、管制人員進出走動、提振班員精神、安排    入座,仙佛臨壇請有空辦事人員入課堂聽講︶

 ︱帶孩子︵安排小天使班課程、活動、餐飲、午睡,上下課與法會時間同︶

 ︱畢班送客︵收回識別證、發送便當水果聖訓等,微笑佈施︶

 ︱音響、冷氣、錄音︵獻供前準備好,仙佛白話錄音帶交由文書組整理︶

 ︱時間控制︵舉﹁還有五分鐘﹂﹁時間到﹂牌,按上課鈴︶

* 聖歌帶唱注意事項:根據班程課題需要選唱聖歌

* 護道方面:反應要靈敏,面面俱到。睦鄰工作︵畢班時讓班員分批離去︶

* 小天使班:勿讓小孩跟在班員身邊

法會的開設與運作            / 

一、前言:

欲辦三曹普渡之聖業,非以聖賢之志向,仙佛之心量,無以竟其功。所以立志作為道場 之龍象,為中流砥柱,旋乾轉坤之人才,是我們責無旁貸、捨我其誰的使命與理想。

班程的成功與否,事前規劃與操持運作是最大的關鍵所在。一個法會的成敗,負責操辦 者要負六成以上的責任,足見操持者之重要。當我們想成為一個勝任盡責的法會操持者,應 對班務的性質、內涵、課程及目的有所了解,如壇務、總務、課務、文書等等。

二、 班程運作實務:

 1目的︱

做好承上啟下之工作

闡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之慈悲苦心

(9)

維護並教導道場佛規之莊嚴神聖

統一協調各組班務事宜,使班程順利進行

保護道場並傳達道場訊息

 2事前之準備︱事先熟悉全盤狀況,並做周全準備事宜。如班員開班之資料、講義等。

 3班務之運作︱

接待打毛巾(悃誠以禮相待)   協助掛號(從旁引進)

招呼道親行李放置處

引導道親參駕,並引薦向點傳師參駕問好。

請在壇講師先 道親作道義開示,或介紹簡單佛規禮節(服莊儀容作揖叩首等)。

壇務之工作:上下執禮排班人員就位、獻供、請壇、磕頭。(班員乾坤分班站立)

請參班者入座,分發上課講義資料、筆記簿原子筆等文具。

照課程表推行班務:先簡要說明班規、課程題目,而後點名。

恭請點傳師慈悲開示,帶唱人員帶唱聖歌,提振道氣並拉近與仙佛及道場距離。

每節課前課後,簡介或補充講師及課題重點,營造班程氣氛,掌空全場流程之運作。

若遇仙佛臨壇慈悲,不解處要鞠躬請示仙佛,講解宜簡單扼要。

如係全天之課程,準備午餐並注意安排入座及用餐事宜。(禮節:感謝老中、感謝天  恩師德、感謝無畏師,點傳師請用、各位前賢請用)

依各班次觀察上課效果,主動關心班員之疑難,適時鼓勵繼續深造。午後上課前,可  作簡易活動筋骨之運動。

畢班時,恭請點傳師慈悲,最後全體磕頭謝恩。

請接待組於門口歡送道親離去,並發放聖訓或飯盒水果等。(迎來送往可使道親有賓  至如歸之感)

法會後儘可能檢討利弊得失,以期日後改進。

三、結論:

操辦成功之道,首在誠字,不斷累積經驗,觀察別人之優點,並持之以恆,以耐心、愛 心、熱心來帶班,必然攝受力強,可使班員心悅誠服也。

白陽修士的戒規 /

(10)
(11)

道劫並降的因由 /

一、 前言

俗云:出門看天氣,修道看天時。人生在世數十寒暑,在宇宙來看不過曇花一現而 已。修道要識時察機,靜觀那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那有情生命的生老病死,那萬事萬物的 成住壞空,以及那春夏秋冬四時的運行,一草一木的生命都讓我們看到生命存在的莊嚴。效 法古聖先賢他們敬天愛人、仁民愛物,以虛心求教的態度來跟天地萬物學習。

二、 何謂道

 大道本無形,造化貫萬情;傳遞為秘寶,修持聖賢成。

 道者理也,無極之真,天地萬物之始也,故事事莫不有理,物物皆由道生。

 道猶路也,人行必有路,無路寸步難行。

 有道之人,小則家和人旺,大則定國安邦。

(12)

三、 何謂劫

 劫乃劫難,水、火、刀兵、種種天災人禍之劫難。

 青陽期龍漢水劫、紅陽期赤明火劫、白陽期罡風劫。

 三期末劫年災劫頻仍,印證近年來世界各地發生的水災、火災、風災、乾旱、戰爭、瘟 疫、環境破壞、人類社會殺盜淫妄,子殺父、父殺子,慘不忍睹。

 天有好生之德,為何降下災劫?因人心失道義,無明造業,共業所感,果報成熟即釀成 災劫。

四、 道劫並降

 上天不忍世間劫難頻仍,降道為救劫難。

 道拯善信,劫收愚頑;劫由人造,亦賴人消。

 在道中不在劫中;在劫中不在道中。

 大道普傳乃應時應運,亙古未有之奇緣聖會。

五、 結語

  凡我同修應時體上天降道之慈意,感念天恩師德之浩大,把握普渡之佳期,行功立德,

寸陰是競,效法聖賢仙佛救世渡人,不枉此生,將來定能道成天上,名留人間。

三曹普渡  

一、普渡之真義

  普:普及一切處,不分地方國土,盡皆化為佛土。

 渡:渡盡一切眾生,由苦海而登彼岸。

普渡:以一片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平等心,使人人能從苦惱的此岸,得證清靜自在的      彼岸,入無餘涅槃,人人回復自性圓明,人間成為淨土。

二、何謂三曹普渡

上渡河漢星斗氣天諸仙:過去修行煉氣之士,以及忠臣孝子節婦烈女,未遇大開普渡,

明師降世,死後為氣天仙,經到處助化助道,行功立德後,找有緣人擔任引保師,可求得大 道,返回理天,永脫輪迴。

中渡人間芸芸眾生:只要與佛有緣,具足信心,發菩提願,一經引保師引進,則可得此 超生了死之道,不再人間受諸種苦難。

下渡地府幽冥鬼魂:在世子女若真心修道,且功德足夠者,可超拔已故之父母或祖先,

使之得道脫離閻君之管理,或永脫輪迴之苦。

(13)

  三曹普渡乃亙古未有之奇緣盛會。

三、末後一著,天開科選

考驗:﹁真道真考古難移,有情無情試根基,美玉經琢方成器,真志才能步雲梯。﹂真 修者遭考但不遭劫,末法時期大清算,眾生六萬年來夙孽冤總催討,在考驗中消冤孽,磨煉 心性,更上層樓。

科選:末後一著收圓大事乃是萬教歸一的大事,得受明師一指者可一世修一世成,此時 是上天選聖拔賢,按功定果之時,有志者只要信守十條大愿,行功立德,立愿了愿,時時懺 悔感恩,必能在龍華會上位證品蓮。

四、結語

中華難生今已生,大道難求今已求,三期難遇今已遇,人身難得今已得,應發宏願上求 佛道,下化眾生,直奔道程,不枉遇此三曹普渡之奇緣也。

 正信與迷信 /

一、現實宗教信仰的弊端:

 1︱搬神弄鬼、追索靈異的顯化問題  2︱出家修行衍生的家庭問題

 3︱斂財騙色衍生的社會問題  4︱浩劫末日之說的人心問題

二、拜神求佛與學仙學佛的異同

 ︱無功無德冤欠多,憑何求天助人助  ︱效聖法賢腳步跟,自助而後人助天助

三、四果旁門

|術:法術。畫符念咒、騰雲駕霧、飛空走壁、步罡踏斗、撒豆成兵、奇門遁甲

|流:周流。朝山禮像、募化十方、修寺建塔、巫醫星相、算命卜卦、雲遊天涯

|動:行動。搬運吐納、採汞煉丹、八段氣功、磨拳擦掌、餐霧服氣、站立坐跑  |靜:寂靜。觀空冥想、數息止念、避穀煉形、眼觀鼻鼻觀心、參禪打坐、出定入定

四、偶像崇拜︵皈依︶與認理實修

 ︱攀枝摘葉求寄託,追求花花草草,終將墜落  ︱尋根固本求解脫,握緊一條金線,直達理天

五、道在自身、道在生活,不假外求

(14)

六、功德與福德之別

修道課程  

一、前言:

做任何事如果能把握綱領與步驟,較容易成功。

二、修道真功實善為何?

 ︱三天主考院長師兄云:﹁手提考試卷,一篇又一篇。先把品格驗,再把功德添。禮節誠 敬獻,火候煉周全。若有瞋意念,即墜入魔圈。或是勢利眼,慢上罪欺天。修道憑金線,

啟後承上焉。若逞己能辦,有錢反招愆。犯者速檢點,否則勾出盤。﹂

三、修道課程:

 

1品格:修己的功夫。

  ︱道家:立德;儒家:德行;佛家:品德。皆以德為首門功課。

  ︱白水老人常云:道本無形象,修道者每個人足以代表道,一人之好壞,直    接或間接都會影響道的名譽。

  ︱古云:君子居其室,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其言不善,

   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善,二是孝順。

  ︱師云:仰止惟聖佛,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存養省察,培德功夫有三:一是格除物慾以清心:隨緣轉念、格除心物。

   二是多看聖哲書籍以明理,心清看書方能入理。三是喜聞己過以去偏。喜    聞過,始能自知其弊,見理真。

 

2功德:成聖成賢的主要資糧。

  ︱古云:﹁人間無不忠孝聖,天上無無功德神。﹂

  ︱茍無至德,至道不凝焉。

  ︱建功立果之方有三:一財施(行財施展現菩提心,美化心境),二法施(助    道接引原人上岸,美化言語),三無畏施(護道讓眾生免於恐怖、憂慮愁    怨,為道犧牲頂劫,美化環境)。

  ︱師云:行功了愿須握機,船開不等後來客。

 

3火候:煉性的功夫,與塵緣相激的試金石。

   ︱修真語錄云:一把無名火,能燒萬里山。

︱修行的歷程中,考驗與成果是相伴而來的,逆境可遇而不可求,是助道成 長的資糧。

(15)

︱煉性的方法有三:一是非禮之言不說(滿口好語、美化言語);二是非禮    之地不去(滿心歡喜、美化心境);三是非禮之事不做(滿手好事、美化    行為)。

 

4禮節:欲學君子進而步入聖賢,必由禮入手。

  ︱禮者敬也,聖人云:誠於中形於外。禮之用和為貴,變化氣質,折服我慢。

禮是隨身寶,能消萬禍山。

  ︱孔子告顏回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四、結語:

諺云:君子無德怨自修。時刻謹記一病死字,砥礪自己,鞭策自己,

方不負上天降道之殊勝因緣。

三天三乘法 /

一、

前言:

佛有八萬四千法門,為治眾生八萬四千心。

二、何謂三天三乘法?

 1三天:

  無極理天||(老 、天命、吾人之故鄉、本居地)。

     維皇上帝主宰,得道並且不毀道敗德者居住,享清福一0八00年。

      宇宙之樞紐、萬物之本源、生命之根、人類靈性的故鄉。

      無形無象、至虛至靈、至清至明、至極至尊。

      真空妙有、清靜無雜無想的境界,沒有顏色、聲臭,只是虛靈一團。

      超越陰陽對待,處絕對的境界,不受氣數籠罩,無生滅、苦樂、善惡。

  太極氣天||(玉皇、玉旨、吾人之家鄉、寄留地)。

      玉皇上帝主宰,忠臣、孝子、節婦、烈女居住,享福五00年等不定。

      混沌初開之時,陽氣純清,因輕而上浮為天,稱乾為天。

      靈性之樂園,但非故鄉:無有痛苦,只享逸樂,未達究竟解脫;以行善濟         世為心,因善者輕、漬,故飛昇氣天為神,享受人間香火,福盡墮人間受         輪迴。

  皇極象天||(人皇、聖旨、吾人之業地、旅社)。

      人皇主宰,行善積德,盡人道者居住,享有限洪福數十年。

      有形有象、有聲有臭,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渾化而成的物質世界,會經過         生、住、異、滅的過程。

      在天為日月星辰,在地為山川河海,皆屬此天,而人居此中。

 2三乘法:

(16)

  上乘︱一步直超、口傳心印、性理心法、頓法。可代天宣化、行功立德,最終以達到脫    氣還理、見性成佛、超生了死之境。

  中乘|參禪打坐、吐納氣功、氣天之法、漸法。可卜過去未來之事,但仍受天地陰陽五     行之拘束,無法超脫輪迴果報。

  下乘|敲打唸唱,行善積德,洪福之法、權實。可成善人或富貴者,但仍在氣數之中,

   不能成就佛道。

三、結論

◆ 魚需要水,而人需要空氣,他們的本性各有不同,需要也各有不同。

◆ 智者不用一個尺寸,來衡量所有的東西。

天道與宗教之異同 /

一、依本質分

:道是教之體,教是道之用。

 五教聖人奉天命降凡塵  道無教不興,教無道不立

二、依功用分

:道是心法傳授,教是教化。

 道可以解脫輪迴,超生了死

 教使人去邪心歸正念,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三、依形態分

:道是真常不變的理,教是應機存在的法

 道不受時間、空間、人種、習俗、文化背景、語言文字的影響而有所變化  教隨時代、環境、歷史、文化、民族語言文化的不同,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

四、依傳授分

:道是暗傳,教是明授

 道之主權在天,是無上法是頓法,教外別傳  教之主權在人,是平等法是漸法,口說言勸

五、依儀式分

:道需明師一指,有引保師為證;教無類別,不必引保  求道儀式隆重莊嚴,諸神護法,不公開

 儒教祭天拜地,佛教受戒皈依,道教求師訪道,耶教受洗禮拜,回教膜拜阿拉

六、教淪為末法,天道普降重演正法

 儒教功名化:四書五經成為科舉的工具  佛教避世化:空門成為失敗者的避難所  道教方術化:術流動靜與怪力亂神充斥  耶教點綴化:祈禱讚美告解未能深入道  回教種族化:宗教狂熱排他常引起戰爭

七、結語

:藉由教化明乎道,得道須將教化傳

(17)

認識因果 /

一、學佛之道無他,根本在明白因果。

二、因果乃世間鐵律,相互而生,循環無端。

三、一念之間,因果已具,﹁念佛即佛,念魔即魔﹂。

四、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五、果隨因轉;轉識成智,轉煩惱為菩提。

六、因果不昧,﹁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七、一切善惡因果之源,起於心念。大學:﹁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 機。﹂

皇 訓子十誡  (一、二) /

皇 訓子十誡 

批於民國三十年 ( 辛巳) 閏六月十五日精一佛堂之中。

序言摘要:

◎ 道有千條萬條,皆非敏捷正路;惟今垂金光一線,路通先天,一步上達,超氣越象,

直登理域。今值白陽應運,敕令 彌勒掌盤、弓長闡道,共辦收圓;挽三曹同證菩提,

救眾生共出水火;收萬旁歸一理,集千門會三元。

◎ 垂書批訓,誡告我原佛兒女,力篤猛行,佳光一刻,千金之貴,良辰失去,萬古之恨,

胡不深思也!

◎ 書成印刷,立萬古不易之定理,闡未來至精之底蘊。不可高擱,慇勤宣化,實地而行,

望佛子,早明心性,攜手同返,共登聖域耳。

一誡:

訓垂東土指流源,子女返本拜天然;十字街頭點靈竅,誡告皇胎力篤前。

︱說明原佛子降世之因由,無極聖域之奧妙,以及七佛治世、三佛收圓之時運。

◎論無極為聖域至善寶境,靜而應通萬化萬類根源;

自從那交子會氣數已到;為我命七佛治理坤乾。

◎道即理理即道虛靈之妙,道生一一生二二又生三;

一本散萬殊栽自無入有,其奧妙是神仙亦難盡言。

(18)

◎眾佛子如掉魂悲哀悲嘆,問我至何時方把家還;

言答三期末大開普渡,親捎書親寄信親渡皇原;

眾兒女心猶疑悲聲大放,為我寫合同付與皇原;

自此我原佛子東土而奔,治世界為男女栽立人煙。

◎今時下運已至為 降道,差三佛辦末後普渡收圓;

前後的真實語一一說盡,望我的原佛子速求真傳。

再誡:

天道闡發聖脈傳,敕令三佛辦收圓;若還不求天然渡,歷劫千生身難翻。

︱說明三曹普渡乃亙古未有之奇緣,三天大事人間辦,以及各天職人員之責任。

◎再誡告原佛子洗耳聽真,今本是三期劫苦不堪云;

天該盡地該殘氣數已盡,為我豈忍的傷害兒身;

開文運垂覺路撒下金線,闡天道稱一貫貫滿乾坤;

差彌勒掌天盤萬旁歸正,命天然掌道盤靈妙化身。

◎此一次開普渡亙古無有,萬古的真奇緣巧遇此春;

上渡仙下渡鬼中渡善信,收千門並萬教同歸正根;

傳末後一著鮮天機妙玄,得一指開金鎖現出金身。

◎今曉諭辦事人壇主領袖,各應當發剛毅勤上加勤;

設何法能渡得迷津登岸,用何法能催眾齊發真心;

心要似行雲變意如流水,隨上下隨方圓能屈能伸;

和而流是大過依理為準,掃貪嗔斷痴愛清靜法身。

皇 訓子十誡  (三、四) /

三誡:

惟道獨尊我獨尊,生剋制化老身分;三界十方為主,養育聖凡一靈根。

︱說明本體之真空妙有色空不二,三教聖理一本同宗,以及人生世上之輪迴淒涼。

◎無極動太極現陰陽評定,分三才分四相又化五行;

判六候列七政九宮八卦,分順逆現盈虛萬類盡生;

論奧妙談虛無幾個能懂,這真理古靈光至虛至清;

無陰陽無對待不增不減,又無形又無象又非頑空。

◎道在天天清爽棋盤動轉,佈星斗運日月一氣流行;

道在地凝結那山川潤育,生萬有長萬物賴一而成;

道在人人得生知覺動轉,人有道不知有故難超生。

◎三教理無有二皆中親命,來傳道本傳這虛無妙靈;

道金丹釋舍利儒曰天性,皆本是此靈光名異理同;

千古來無二法道無二道,先佛聖傳心印一本同宗;

明一法知萬法法法盡曉,千佛經萬聖書一理貫通。

(19)

◎今時下開普渡奉天承運,龍華會天開選大展宗風;

上繼續無極秘三聖奧旨,下開啟眾生等同把舟登;

上上乘真妙訣誰能明曉,想覓真求弓長大道得成;

得天道速行功修真藉偽,道雖空空不了萬有成空。

◎自寅會至今時數萬年載,輪迴苦永無止淒涼難評;

這竅出那竅入改房換舍,張家男李家女場場成空;

 愈轉變而愈迷日流污下,忘卻了先天娘生性無生;

 人之本先天降靈山一脈,聖不增凡不減聖凡同宗。

四誡: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悟透定超塵;塵凡立功廣宣化,化世歸根同求真。

︱說明人生世上如花露草霜,能醒悟修真道一家吉祥,不醒悟入地獄受刑罰甚慘傷。

◎人生世如蜉蝣朝生暮喪,有那個能脫得十殿閻王;

終日裡苦勞碌南奔北闖,有好比是牛馬來奔荒場;

數十年之光景生老病喪,千般景萬般事花露草霜;

爭名利圖富貴生死流浪,貪嬌妻戀愛子大夢一場。

◎嘆一聲五濁世痛淚下降,望我的皇胎子莫迷心腸;

凡塵世好比那遊玩之場,誰是爺誰是孫誰是女娘;

如若是能醒悟合家修養,同行功同立德同返家鄉;

在後天修真道一家吉祥,功成後到先天同聚一堂;

這奇緣這奧妙古未現相,只可怨世迷人不醒黃粱。

◎聽勸修天道精神振爽,立堅志沖天愿心似金剛;

爾九祖在輪迴日夜盼望,盼爾等行功超好脫汪洋;

一念差墜下去不算怎樣,連累了上祖先痛哭泉黃;

壓陰山六萬載何等苦狀,等下元遇普渡再登慈航。

 皇 訓子十誡  (五、六) /

五誡:

天運迭轉末三秋,三災八難遍地流;九九浩劫誰能脫,救世惟憑一貫舟。

︱說明道劫並降之因由,罡風掃世之可怕,要想脫劫避難速立功果。

◎今本是末劫日道劫雙降,改乾坤整山河卦相添抽;

論為原本是仁慈為本,卻為何這大劫降下東疇;

爾不想亙古來大劫何有,堯舜禹聖安邦得樂悠悠;

人心正天心順有何劫降,人心邪惡孽招浩劫橫流;

觀凡塵這風俗日流污下,古聖賢綱紀禮無人追求;

學奸貪講詐險坑崩拐騙,敗人倫壞綱常一言難究。

◎今時下如果是無此劫降,舉世上再無有一個賢儔;

(20)

降三災佈八難刀兵水火,九九劫八十一普遍全球;

差來了五大魔東土大鬧,設萬法定連環惡孽來收;

 天數至地數滿氣數已到,亦是那人造孽夙結冤仇;

六萬年大清算應於斯時,分玉石分善惡各地插籌。

◎黑七七四十九無有日月,開地府放鬼魂齊把命勾;

黑漆漆陰森森寒光滿世,齊討債命還命債將錢酬;

罡風降掃乾坤並掃宇宙,掃氣象刷三界另換樞紐;

任兒是金剛體銅鐵打就,難脫我真劫火性命難留;

雖然是這浩劫為中降下,在先天日夜裡血淚長流;

不忍得這玉石俱焚不判,垂金線現靈光海內行舟;

千條路萬條路無有生路,逢生路唯一貫天道速求。

明明一顆珠,上帝賜兒儲;無皇垂覺路,老指迷途

六誡:

真道真理真天命,修者還須真心行;一念之差千里遠,臨淵履冰戰兢兢。

︱說明娘為操辦三期事差千佛萬祖齊下凡,此時天開科選,成就聖賢在己勤勞。

◎論世上這百行以孝為首,失了孝稱甚麼修道英豪;

望兒女切不可娘前失孝,娘囑語遵依行即是賢僚;

 是孝子何用娘再三言告,亦應當體意虔代勞;

 從今後立標杆速速修道,念慈亦當念爾之同胞;

 四海內皆兄弟速當拯救,先正己再成人化渡塵囂;

 己欲立而立人天道之本,己欲達而達人化醒未覺。

◎論天道辦道子絕無作用,亦並非領袖子有何巧招;

修道子全憑有洪誓大愿,指佛食賴佛穿雷擊難逃;

 皆本是為救世東顛西跑,仙佛聖祂尚且受盡苦勞;

 俱都是奉命普化九六,真天道有真證非是虛描;

 如若是我天道有了虛假,爾洪誓為擔非哄兒曹。

◎現如今天道在半明半暗,正好是立奇功以顯英豪;

 因時濟因機化小心為妙,真天道在暗選拔取賢僚;

 現時下天開科那個知曉,希聖賢希仙真在己勤勞;

三千六四萬八全然有份,行得遲走得慢枉自嚎啕。

(21)

  

皇 訓子十誡  (七、八) /

七誡:

無縫金鎖無縫塔,無縫鑰匙開開他;明師一點恩莫大,無價真寶放光華。

︱說明修天道乃是盡人道合天道,受苦受勞南顛北跑,不受魔考不成佛道。

◎這師恩一指點殺身難報,重如山深似海時記心懷;

若不受師指點怎能脫苦,又怎能了生死不受浩災;

上超祖下蔭孫全憑師力,各應當報大恩聽師安排。

◎ 亙古來修天道原非易事,今時下較古比另有安排;

中寬恩施大德乾坤拯救,故此的佛規寬減少魔災;

現如今修天道容易得很,又不受大難處又不遭災;

雖然是受辛苦南顛北跑,渡回我原佛子賜蓮台。

◎自古來修大道必有魔害,功德修誹謗興道高毀來;

亦並非是他謗冤孽過大,無根基怎能擔千葉蓮臺;

福薄人命小輩心性難定,縱得道心必退難返蓬萊。

八誡:

萬古奇緣奧妙多,三期末劫開天科;三元運會龍華選,考拔佛子證大羅。

︱說明三期末劫年天開科選,這真道有真考乃亙古不易之理,只要心存至誠自能化魔

息考。

◎這真道有真考亙古之理,考的是金剛志美玉無暇;

玉不琢不成器此語不假,真黃金經百煉方顯光華;

 一棵樹作棟樑斜枝必去,造工程蓋高樓地基必砸;

 將人物來相比一樣如是,受打擊受琢磨智慧好發。

◎古時來修大道跋山涉水,拋家產棄妻子遊走天涯;

遊千山合萬水真宗難遇,將鐵鞋踏破了難覓真法;

受千折合萬魔苦難言盡,心志誠感動了真人點化。

◎ 現今時修天道何等容易,先受點後再修立化塵沙;

 此本是應機現非時不洩, 開恩半修仙半顧俗家;  現而今天時緊輕凡重聖,用慇懃踏實地不可偷暇。

(22)

  

皇 訓子十誡  (九、十) /

九誡:

心非天邊明月鏡,性非雪裡開梅花;不住纖塵真空現,潔白無染光至華。

   ︱說明要修道必須明曉根本來路,儒釋道三教原是一理,天時緊急白陽修士應當發剛     毅宣化啟迷。

◎要修道必明曉根本來路,不明曉真來路怎返瑤西;

收圓法傳的是上乘秘語,萬古的希奇事現於三期。

◎此真一原本是先天之理,儒貫一釋歸一道本守一;

明心性觀自在佛家所講,存心性克復功儒之修基;

修心性以復命道家所煉,此心性原本是至靈至虛。

◎這三教本來是無有二理,如有二即非正道路必岐;

自伏羲一畫開真易出現,此本是天道降根本之基;

青陽會命燃燈倒裝降世,暗選了二億子返回無極;

至紅陽命釋迦又化凡世,又渡回二億子也返故西;

現如今白陽展彌勒應運,命天然掌道盤普化中西。

十誡:

時至雲城大開放,對上三寶是皇原;八大金剛威嚴現,口令錯了打黃泉。

   ︱說明普渡收圓事關重大勿作兒戲,將來三曹對案,刷盡惡孽盡留良賢。

◎論天外還有天此理不假,理無極氣太極皇極坤乾;

無極境為聖域極樂清淨,太極界為賢關法輪週還;

皇極土為凡庸動植飛潛,由三乘方分出聖賢俗凡;

修元神煉性理上乘至妙,降龍虎轉法輪中乘參禪;

言下乘實難講著形著象,這敲打合念唱總難超凡。

◎ 將萬國與九洲全然渡盡,千神聖萬仙佛共聚中原;

三曹清會一案白陽立定,刷盡了惡孽子盡留良賢;

將苦海化成了蓮花寶國,這東土要改成淨土西天。

結語摘要:

書訓垂留鎮中華,廣闡宣佈渡善家;

 良賢共登菩提岸,兒女功竣坐蓮花。

抄成後此書速刊印,多印刷方合  心情;

(23)

 立功德速勸速渡化,挽眾生共出水火坑。

性理釋疑 (一) /

什麼才是真正解脫法?與一般的寄託有何分別?

動物皆秉理性而生,為何人為萬物之靈?

何謂﹁得道四難﹂?為何說﹁中華難生﹂?道只在中華嗎?

何謂三曹普渡?為什麼可以渡化氣天神祇、幽冥鬼魂?

眼耳鼻舌為四相,又為四賊;那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何又說是四相?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是堯舜一脈道統相傳心法,如何解說?

經云﹁六門常常閉,休走本來人﹂,是何用意?

性理釋疑 (二) / 

﹁道﹂這個字究竟包含那些意義?

道如何彌滿分佈在天地人間?︵天理、地理、性理、物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是指什麼意思?

先天大道的宗旨是什麼?

書訓中常有﹁金雞三唱﹂之說,究是什麼意思?

何為理、氣、象三天?

﹁三教合一﹂的說法是什麼?

性理釋疑 (三) /

什麼叫做﹁天道﹂?與﹁人道﹂有何關係?

簡單地說,道與教究竟分別在那裡?

(24)

何謂三期末劫?

很多人都說宗教是勸人向善,心好就好,何必求道?

為何說求道可以﹁超生了死﹂?超何生了何死?

就先天大道而言,道統、道脈、金線是什麼?

天有三寶、地有三寶、人有三寶,各指什麼?

教中有三寶,儒︵智仁勇︶釋︵佛法僧︶道︵道經師︶怎麼說?

 性理釋疑 (四) /

1理性、氣性、質性不知怎樣分別?

2什麼叫做﹁暗釣賢良﹂?既是普渡,為何又必須暗釣?

3求了道,不去修辦、不精進,也有罪嗎?

4三教既是一理所生,不知何者為高?修道者亦有偏重否?

5修行有順中修與逆中修,不知怎樣解說?

6智慧二字就是人的性命,不知怎樣解說?

7先天大道的三寶之說,究竟有何殊勝之處?

8﹁道降火宅﹂指的是什麼?何以今日會道降火宅?

渡人成全人的要領 /

一、渡人的意義|推銷好東西 二、成全人的意義|售後服務 三、具備要領

 正確的理路  平等的觀念

(25)

 服務與犧牲  穩實的步驟  周詳的計畫  慈悲與包容  廣結善因緣 謙卑的態度 四、結語:

 ︱見面三分情好說話,一誠天下無難人(刁難你的人)

 ︱事緩則圓常留餘地,一勤天下無難事(難倒你的事)

如何準備一節課 /

一、講稿的準備:

*選定講課題目及主題:視所開班程班員之程度而定,適時適人。

二、蒐集資料:

 經典書籍的閱讀和整理。

 前賢講師講道文稿資料。

 聖賢仙佛批示訓文。

 個人觀察及生活體驗。

 聽課的筆記資料。

三、擬定大綱:

 開場白方法列舉如下︵約至分鐘︶︱

開宗明義法 

就地取材法 

   先講故事法  先提問題法  採用格言法

 本文︵分段論說,約 至 分鐘︶︱構建骨架:正反合之例證︵主幹︶   增強說服力之要領:故事、權威、數字、重疊、比喻、對比︵枝葉︶

 結語方法︵約至分鐘︶︱引用詩句 說個故事  簡述重點 

(26)

引用訓文。

 多準備幾則生活趣事或歷史故事,簡要記在適當位置。

四、 時間控制:練講 道親聽,錄音試驗

五、 其他注意事項:先從發表心得練起,再練講三寶

講課技巧 /

一、前言:

口才不是天生的,要靠練習和充實。(舉例)

 消除怯場症:

 病因:怕聽眾、沒信心、看三板(桌板黑板天花板)。

 處方:多準備、多上臺、多練講(避免口頭禪或結巴)。

二、講課部分:

講課的要求:語音清楚  表達生動 道理明白 提綱挈領  講課的技術:瞭解聽眾 充分準備 控制緊張 建立接觸 

儀容大方 態度從容 集中注意 善用板書 身體語言

 其他:速度不疾不徐,語音有高低起伏,保持樂觀積極,信心十足。

三、多感恩布德,多肯定道之尊貴,多演繹三寶心法,多注意別人講課。

四、參考注意事項:

只要大綱,不要講稿(過分依賴會弄巧成拙)

 撰寫講稿的基本步驟與板書練習

講道時的注意事項:掌握時間、營造氣氛,勿天馬行空、偏出主題太遠。

五、結論:

成功絕非偶然︱﹁欲在人前顯貴,須在人後受罪﹂。

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講師須言行合一做標杆。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