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 封面(彩色):套「Teach教學誌」刊頭,加插圖設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 封面(彩色):套「Teach教學誌」刊頭,加插圖設計"

Copied!
16
0
0

Teks penuh

(1)

         

1

  物 理 科

1 前言  

  自108年起,學測五科由必考改為自由選考,仍採級分制,此為大學科系採計成績方式之異 動,然測驗內容與命題原則不變,詳述如下:

(一) 學測測驗內容

學測自然科作答時間為100分鐘,總題數68題,總分128分。其內容包含物理、化學、生物、

地球科學等四門學科內容,其中有些題目結合兩門以上學科內容,以考察考生綜合運用之能力。

學測之測驗範圍為高中必修科目,其中物理測驗範圍涵蓋基礎物理一(高一範圍)及基礎物理二 A(高二社會組範圍)。

而學測之測驗目標為檢測學生是否具備下列幾項能力:1.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概念;2.利用科 學資料及圖表的能力;3.推理能力;4.對科學應用的了解。

(二) 命題原則

在目前「一綱多本」的情形下,各科的命題會以課程綱要所列的主要概念為原則,並不會單 偏某一版本的內容,所以考生只需熟讀單一版本的教材即可應考。為避免因用詞或使用的符號不 同而造成爭議,試題中所用到的資料,若非通用的專有名詞,將在試題本中加以適當的說明或註 解。

2 近年學測試題分析 

(一) 命題統計分布與配分模式

學測自然科題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高一範圍)共40題,每題2分,總分80分(需 全部答對,該部分才為滿分);第二部分(高二範圍為原則)共28題,每題2分,總分48分

(只要答對24題,該部分即為滿分)。第一部分包含單選題、多選題及綜合題,第二部分則包 含單選題及多選題;其中單選題皆不倒扣,多選題的計分方式以一題五個選項為例:答錯一個選 項得1.2分,答錯兩個選項得0.4分,答錯三個選項(含)以上或該題未作答則該題以零分計算。

在綜合題的大題中,有些題目為單選、有些為多選,計分方式分別與單選題及多選題相同,而學

年學測 趨 勢 預 測

109 物理科

文/ 高翊綪 老師

(2)

南一大考教學誌  

2

學測特輯

測試題之多選題型皆會標註應選幾項,故考生不須擔心會有因題型判斷錯誤造成失分的狀況發生。

題數與占分的部分,在學測總題數68題中,四科皆平均分別占約17題,然而因有跨學科之 題目,故每年各科題數會有些許差異。表(一)為依大考中心99課綱微調中所列之教材綱要主要內

容,分析105~108年學測自然科中物理內容之配分表:

() 105108 學測自然科物理配分表

單元/

題數/

年度/

基礎物理一 基礎物理二A

物質 間的 基本 交互 作用

動量 與牛 頓運 動定 律的 應用

108 3 1 2 2 2 1 1 1 2

107 1 2 4 3 1 1 1 1 1 1

106 1 1 2 1 3 1 1 2 1 2 1

105 2 1 2 2 1 1 1 2 1 1 1 1

※跨領域及跨科題目不計其內

由表中之資料可發現,學測之命題分布十分平均,幾乎每年每個單元會被分配1-2題。少數 幾個單元則有例外,如電與磁的統一及波動是命題重點,歷年比重皆較高;緒論、能量兩個單元 則是有一年較多,其餘三年較少。由此可看出,學生在準備時,每個單元之基本概念均須釐清,

此外可於電與磁的統一、波、能量這幾個單元加強練習。

() 105108 學測自然科五標對照表

年度 頂標 前標 均標 後標 底標

108 13 11 8 6 5

107 12 10 8 6 5

106 13 12 9 6 5

105 13 11 9 6 5

※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分別為成績位於第88、75、50、25、12百分位數之考  生級分。

() 108 學測自然科級分級距對照表

級分 級距 級分 級距 級分 級距 級分 級距

15 115.79-128.00 11 82.71-90.97 7 48.63-47.89 3 16.55-24.81 14 107.52-115.78 10 74.44-90.97 6 41.36-48.62 2 8.28-16.54

13 99.25-107.41 9 66.17-90.97 5 33.09-41.35 1 0.01-8.27

12 90.98-99.24 8 57.90-90.97 4 24.82-33.08 0 0

※級距:以各科到考考生,計算其原始得分(小數點以無條件進入法取至個位數)前百分之一之考生  的平均原始得分,再除以15,並取到小數第二位,第三位四捨五入。

(3)

         

3

  物 理 科

近年來隨著評量技術的日益漸增,加上大考中心數年累積的測試與經驗,其題目之鑑別度、

穩定度、可信度、可預測性亦隨之增加,加上級距之取法可預期前端學生之分數落點,因此每年 之五標異動幅度並不大。

(二) 試題性質分析

  今年起於高一新生實施之108課綱中,強調素養導向的教學及評量,故近年來之學測、甚至 指考,都有增加素養導向評量試題數量之趨勢。所謂的素養結合了知識、能力和態度,是一種持 續的自我學習改變的能力。而核心素養是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需具備的能力,

並不侷限於單一科目內,而要能應用在各種情境當中。

  承上述之緣由,近年來學測之題目,跨章節、跨領域、生活化的試題數量逐年增加,甚至有 些題目可以用不同領域的方法去解題。舉例來說,跨章節的題目如108年第53題,考生須具備 基礎物理一第一章緒論中單位之概念與運算,以及第二章物質之組成中原子大小之知識;跨領域 的題目如108年第37與38題,結合物理及地科之內容,而106年學測自然科第55~57題題組,

則結合了克卜勒運動定律與地科節氣之概念,只使用單一學科知識亦可應答。

  另外,承如一開始所列之學測測驗目標,學測之題型除文字敘述之外,多以圖形或資料表格 輔助,一方面便於考生理解題幹之敘述,另一方面測驗考生解讀圖形、表格資料的能力。且無論 是文字或是圖表題型,許多題目都會結合生活情境,或是從真實情況以及近年科學新知發想,再 次呼應素養導向的題型,測驗學生之能力是否能遷移及應用。上段所述之學測舉例,皆屬這類以 圖表資訊表示生活情境或科學應用之題型。

3 準備方向  

  參考學測之測驗目標,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學測,指考物理科的測驗目標更加著重在應用 物理概念解題、分析資料與綜合概念等能力。一般而言,考生在高一、高二的學習經驗中,應皆 包含學測與指考測驗目標之學習內容,故考生在準備時,可根據前述之學測測驗目標,分析現有 之學習經驗,並著重在學測的測驗範圍作複習或補強;以下則針對學測之試題性質,提出以下準 備方向供考生參考:

(一) 掌握基本概念

  從配分表可看出學測之配分平均在各個單元內,而除了前述之素養題型,學測亦有許多基本 概念題,如108年第4、6、7、8、22、35、51、53題等。故考生可按章節複習基本的概念,除 了熟記知識層面的內容,公式及原理部分則須充分理解,並以題目練習與熟悉其運用。

(二) 練習跨單元及跨領域思考

  當熟悉各單元之基本內容後,可練習跨單元或跨領域的題型。面對此類題型,其重點在於準 確辨認各原理之特色與適用條件。唯有充分理解各個基礎概念,才能在綜合的題目中找出正確的 應答方式,而不被混淆。

(三) 增進閱讀及圖表判讀能力

  前述之生活與科學新知或科學應用題型,因需提供考生足夠的資訊做判斷,相較於傳統考題,

其文字敘述通常較多,也多有圖表作為輔助。故考生之閱讀能力及圖表判讀能力之重要性便大幅 提升。

  培養閱讀能力的部分,考生可先練習在文章中找出關鍵的敘述或條件,進而尋找正確答案。

(4)

南一大考教學誌  

4

學測特輯

圖表部分則須注意其座標或是欄位名稱、單位,找出其與文字敘述之關聯,再做進一步的分析。

  考生在練習這類型的題目時,若碰到複雜的陳述或圖表,有時太快放棄尋找答案。但這類題 目練習之重點,其實不在於其陳述之內容與其要傳遞之知識,而是閱讀及圖表判讀能力之培養。

故在練習時,需多點耐心,仔細的思考其關聯,才能達到練習的成效。另外,作答完此類題目,

可以思考多層次的問題,並結合生活經驗,整理出想法與解釋,才能培養考生統整、歸納、分析、

說明、表達的能力,進而在新型態的考題中拿到高分。

(四) 練習考古題

  當前述三項基本能力有一定基礎後,於考前可以安排時間練習學測考古題或是大考中心公布 之參考用試題。考生可視自身讀書進度與時間允許程度,選擇適當數量的考古題,從較早的年份 做到108年。藉由這樣的練習,一方面適應近幾年的考試趨勢,另一方面則可注意自己的總作答 時間與作答技巧。若練習到99課綱前之考題,則可跳過已刪除的內容。

4 結語

在近幾年的試題中,可看出其試題內容,無論是學測或指考,都逐步以108課綱為目標作調 整,意即素養導向之命題,此亦為大考中心所規畫之目標。故預測109年學測應持續維持此走向,

而分數也將與108學測相當。而考生在面對沒看過的題目內容時,無須慌張,因大考之考試範圍 必定在課綱規定內,故雖然題材新穎(例如107年第57~59題之重力波),但學生一定可用自 身具備的能力應答。

因應考招方式的變遷,學測名額的占比日益提升,考生可先釐清學測考試之趨勢,於擬定讀 書計畫時才較有方向,以在學測中發揮較好的表現。

(5)

         

5

  物 理 科

109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模 擬試題

物理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50 分鐘 題型題數:第壹部分

單選題共 6 題 多選題共 7 題 綜合題共 5 題      第貳部分

單選題共 11 題 多選題共 1 題

作答方式:選擇題答案請填入後面之答欄中

◎註:1. 選擇題答錯不倒扣

2. 此份試題本為模擬學科能力測驗之測驗形式,

  作答方式仍以未來實際之測驗形式為準

※請聽從指示後才翻頁作答

教師用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6)

南一大考教學誌  

6

學測特輯

第壹部分:(占 60 分)

一、單選題(占 12 分)

說明:第1至6題為單選題,每題均計分,每題有n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 的選項。各題答對者,得2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 算。

1.

、 2. 為題組

  甲同學施力使推車具有速度v隨時間 t 的變化如右圖所示,已知推 車的質量為6公斤,重力加速度為10公尺 / 秒 2 ,不計空氣阻力及摩擦 力影響。

B 1.若甲同學在光滑平面上推車,則其五秒內施力總作功為多少焦耳?

(A) 0   (B) 12  (C) 21  (D) 24  (E) 42

E 2.若甲同學推車過程中,因路面傾斜,推車高度增加1公尺,則五秒內甲同學所作之功,有 多少比例轉為推車之位能?

(A) 1 / 6   (B) 1 / 5   (C) 1 / 2   (D) 4 / 5   (E) 5 / 6

A 3.下列關於質量分別為 m1m2 的兩物體,其彼此間之萬有引力哪些大小為?

( 甲 ) 若 m1m2 為兩質點,兩質點間距為R ( 乙 ) 若 m1m2 為兩均質球體,兩球心間距為R ( 丙 ) 若 m1m2 為兩非均質球體,兩球心間距為R

( 丁 ) 若 m1m2 為兩均質正方體,兩正方體形心間距為R ( 戊 ) 若 m1m2 為兩非均質正方體,兩正方體形心間距為R

(A)甲乙   (B) 乙丁   (C) 甲乙丙   (D)甲乙丁   (E) 甲乙丙丁戊

E 4.某天上學途中小義遇見迎面而來的曉華,若曉華一邊騎車一邊唱歌,且等速朝小義靠近,

請問小義聽到曉華的歌聲會有下列哪些特色?

( 甲 ) 音高偏高 ( 乙 ) 音高愈來愈高 ( 丙 ) 音高忽高忽低 ( 丁 ) 強度不變 ( 戊 ) 強度愈來愈大

(A)甲乙戊   (B) 甲丙戊   (C) 丙丁   (D)乙戊   (E) 甲戊

C 5.某天阿漁意外發現,當加油站員工幫爸爸的機車加油時,透過加油槍附近的空氣看到後方 地面的影像呈現變形扭曲的狀態,請問這個是源於光的什麼現象?

(A)直近性   (B) 反射   (C) 折射   (D)干涉   (E) 繞射 D 6.關於光的性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光的單狹縫繞射實驗,在布幕上顯示等亮度、等寬度之亮紋 (B) 光的雙狹縫干涉實驗,使用較大頻率的入射光,可得較寬的亮紋 (C) 若光速方向朝北,其電場方向朝東,則磁場方向朝上

(D)人在泳池中往水面上觀察,空氣中之物體之視深大於實深 (E) 一般道路上於交叉路口使用之廣角鏡為凸透鏡

( 1.由功能原理W=ΔK,可得施力作功WK′-K

mv2mv2×6×22012(J)。)

( 2.推車位能增加ΔUmgh=6×10×1=60(J),故其施力作功W=ΔE=ΔK+ΔU=12+60=72,所求比例為60/72=5/

6。)

( 3.萬有引力僅適用於質點、均質球體外,

否則須使用積分運算。)

( 4.由都卜勒效應,當波源 靠近觀察者,則視頻率 增加(音高偏高),且 愈靠近點波源、強度愈 大。)

( 5.因油氣擾動,使中間 介質狀態不均,造成 折射現象。)

6. (A)單狹縫亮紋不等寬,亮度以

中央亮帶最亮,離中央線愈遠 愈暗;(B)雙狹縫亮帶寬與波長 成正比;(C)磁場方向應朝下;

(D)正確;(E)為凸面鏡。)

(7)

         

7

  物 理 科

二、多選題(占 28 分)

說明:第7題至第13題,每題均計分,每題有n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 的選項。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4分;答錯k個選項者,得 該題的分數;但得分低於零分獲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CD 7.下列關於物質間的基本交互作用之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帶電物體可吸引中性導體,故中子與質子間亦有電引力

(B) 固定距離的兩接觸物體,其摩擦力大小可隨物體受力與運動狀態而異,不符合四種 基

  本交互作用的特性,故應有我們尚未發現的其他基本交互作用

(C) α 衰變主要是靠強交互作用

(D) β 衰變主要是靠弱交互作用

(E) γ 衰變有強交互作用及弱交互作用

   8.右側表格是甲同學在做光電效應實驗之實驗結果,

甲同學使用不同波長的入射光,分別為

λA、λB、λC,照射不同材質的金屬板1、2、3。 若有光電流產生,則在表格中標註光電子之最大動 能;若無光電流產生,則在表格中標註X。若已知 λA>λB>λC,且K2K4,試問下列選項哪些正確?

(應選3項)

(A) K4K3

(B) 使用波長λB的入射光照射金屬板1,若增加光的強度,有可能可以產生光電效應 (C) 使用波長λA的入射光照射金屬板2,可以產生光電效應

(D)使用波長λB的入射光照射金屬板3,可以產生光電效應 (E) 使用波長λC的入射光照射金屬板1,可以產生光電效應

CD 9. 19世紀中,德布羅依從愛因斯坦提出之光的粒子性,提出物質波的概念,最後被證實了 物質的波粒二向性。下列關於物質波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2項)

(A)物質波與力學波波相同,只傳遞能量,不傳遞介質 (B) 戴維森─革末的中子繞射實驗證實物質波的存在 (C) 質量愈大者,物質波波長愈小

(D)速度愈大的電子,其雙狹縫繞射之亮帶寬度愈寬 (E) 物質波的證實,說明牛頓力學不再適用

AE10. 若已知右圖中之光譜 (1) 為地球上某元素之原子光譜,假設其他光 譜 (2) 、 (3) 、 (4) 、 (5) 皆存在,試問下列解釋哪些正確?(應 選2項)

(A)光譜 (3) 表示觀測星體正在遠離地球 (B) 光譜 (2) 之觀測結果違背宇宙膨脹的事實

(C) 光譜 (4) 表示星體有自轉的現象,故有些光譜線紅移、有些光   譜線藍移

(10.(A)光譜(3)波長變大,為紅移,表示星體 遠離地球;(B)星體間因萬有引力有繞性 的運動,有可能彼此接近,宇宙膨脹只是 大致上之趨勢;(C)(D)(E)相同元素之光譜 線,其間距不變。)

( 7. (A)帶電物體吸引中性導體源自內部電荷分離,中子 內部無法產生電荷分離,故無引力;(B)摩擦力為電 磁力;(C) γ衰變無力作用。)

( 8. (A)波長大者光子能較低,由KmaxEW可知相同金屬板(功函數W相同)者,光子能愈大、電 子最大動能愈大;(B)光電效應產生與否取決於光子能,而非光強度;(C)波長λA之入射光光子能 最小,故雖λB、λC之入射光之光子皆大於金屬板2之功函數,但無法確保波長λA之入射光光子能 也比功函數大;(D)λA可產生光電效應,則光子能較大之λB亦可;(E)雖然λB有最大的光子能,

但無法確保其大於金屬板1之功函數。)

C 入射光波長

λA λB λC

金屬板 編號

1 X X

2 K1 K2

3 K3 K4

( 9. (A)物質波非力學波,不具有此性質;

(B)電子;(C)正確;(D)速度愈大,物 質波波長愈小,亮帶寬度愈窄;(E)量 子力學並無推翻牛頓力學。)

(8)

南一大考教學誌  

8

學測特輯

(D)光譜 (4) 必為相同元素之光譜 (E) 光譜 (5) 必為不同元素之光譜

CD11. 下列關於克卜勒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克卜勒藉由牛頓提出之萬有引力定律,以數學推導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 (B) 地球之軌道是以太陽為圓心之圓軌道

(C) 地球自近日點轉至遠日點之歷時與自遠日點轉至近日點之歷時相同

(D)地球繞日之週期T及平均軌道半徑R與火星繞日之週期T及平均軌道半徑R滿足   T2R3 之關係

(E) 地球繞日之週期T及平均軌道半徑R與月球繞地之週期T及平均軌道半徑R滿足   T2R3 之關係

  12. 兩木塊堆疊至於水平桌面上,如右圖所示,若木塊間之接觸面非光滑,

則下列關於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若施力於A、B系統,但A與B靜止於桌面上時,木塊間可能有 靜

  摩擦力

(B) 若桌面光滑,A與B一起等速移動時,木塊間之接觸面可能有摩擦力 (C) 若桌面非光滑,則施一向右的力於B時,地面給B之摩擦力必向左 (D)承 (C) ,地面給B之摩擦力必為動摩擦力

(E) 承 (C) ,若A與B一起加速向右,則A受動摩擦力向左

CD13. 甲同學欲使用電線纏繞於塑膠粗吸管上中段作為螺線管,並放置鐵製圓珠於粗吸管一側 來做為自製簡易武器,試問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當電線接上直流電源,可觀察到鐵製圓珠加速衝出吸管 (B) 當電線接上交流電源,可觀察到鐵製圓珠加速衝出吸管

(C) 當電線接上直流電源,可觀察到鐵製圓珠在螺線管附近來回震盪 (D)欲使圓珠衝出吸管,應於圓珠移動至螺線管中央後移除直流電源 (E) 此原理為電磁感應

三、綜合題(占 20 分)

說明:第14題至第18題,每題4分,每題均計分。單選題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 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多選題每題有n個選項,答錯k個選項者,得該題的分數

;但得分低於零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4. 、 15. 題為題組

C 14. 某在水波槽的實驗中,如右圖所示,若P點為起波器,為反射良好的障 礙物,請問水波在屏幕上產生的條紋為下列哪個選項?(實線表亮紋,

虛線表暗紋)

(A)        (B)         (C)         (D)  

(14.直線障礙物之反射物可視為一鏡面,故可視為兩個點波源產生同向干涉條紋。)

(11.(A)牛頓由克卜勒定律發想並推出萬有引力定律;(B)以太陽為焦點之橢圓軌道;(C)由 克卜勒第二定律,日地連線掃過相同面積時歷時相同;(D)(E)克卜勒第三定律適用於 繞行相同星體之軌道間的比較。)

(12.(A)若有外力施於A、B系統 上,則木塊間有靜摩擦力;

(B)必無摩擦力;(C)正確;

(D)若所施外力小於桌面之最 大靜摩擦力,則A、B維持 靜止,桌面給B靜摩擦力;

(E)向右。)

(13.螺線管接上直流電源,形成電磁鐵磁化鐵制圓珠,圓珠被磁化後受螺線管吸引、

開始加速;移動至螺線管另一側時,磁引力使圓珠減速。)

            

(9)

(16.(1)質量單位是唯一以原器做為定義的 基本單位,(2)是電流的定義。)

         

(17.電流受磁力為電流磁效應。)

(18.由Eh�可知普朗克常 數單為與能量/頻率之 單位相同。)

(19.選擇直線之週期性函數。)

         

9

  物 理 科

(E) 無明顯條紋產生

BD15. 承上題,若使用直線型的起波器,當水波從淺水區經介面入深水區時,水波的圖形可能 為下列何者?(應選2項)

(A)       (B)        (C)          (D)       

(E)    

16. ~ 18. 題為題組

在2018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度量衡大會通過新的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定義的提案,並於 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實施。在原先的定義方式中, (1 ) 是唯一僅存以原器做為定義的基本單 位,因原器的保存不易、容易受環境影響,隨著時間的推進,也會產生些許差異。 ( 2) 的定義 與來自於兩條無限長的直導線,在通過相等的恆定電流時所受到的力相關,但實驗上無法實現無 限長之直導線,所以也成為這次改變基本單位定義方式的原因之一。而新的定義方式,主要是藉 由精密的測量普朗克常數,再去定義其他相關的物理量。

C 16. 上述文章中的 (1) 與 (2) ,分別是:

(A)長度,電流   (B) 長度,電量   (C) 質量,電流   (D)質量,電量   (E) 時間,力

A 17. 上述文章中 (2) 實驗與下列哪個物理現象有關?

(A)電流磁效應   (B) 電磁感應   (C) 歐姆定律   (D)能量守恆   (E) 質能守 恆

BD18. 由光的粒子性,可推出普朗克常數之單位可能為何?(應選2項)

(A) N. s  (B) J. s  (C) J/ s  (D) m2.kg/ s   (E) m .kg/ s

第貳部分:(占 40 分)

說明:第19題至第30題,每題4分。單選題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 分計算;多選題每題有n個選項,答錯k個選項者,得該題的分數;但得分低於零分 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此部分得分超過40分以上,以滿分40分計。

A 19. 直立式打氣筒(示意圖及座標如右圖所示)是藉由人力的施壓,完成打 氣動作。其使用方式如下:

(1) 將打氣筒風嘴對準欲打氣之物品的氣嘴並卡緊 (2) 雙腳踩在打氣筒底座之踏板上

(3) 使用雙手將把手上下推拉數次,即可完成打氣動作

(15.淺水區入深水區,波長變大、折射角變大:入射角零時折射角 亦為零。)

(10)

(20.FgFc  =MT=  。∴==()。)

(21. g==   =4倍。)

(22.由慣性定律可知,零件自由落下後有初速30 m/s向上,

故作上拋運動dv0tgt2  -35=30t×10t2t2-6t

-7=0  ( t-7 ) ( t+1 ) =0  t=7。)

(23.(A)(B)未知動力狀態,不可過度推論;

(C)(D)(E)零件脫落前後速度不變,無動 量變化,故由動量守恆可知火箭亦無動 量變化。)

(25. F====-48(負號表示向左)。)

(26.如下圖所示,擺錘下降高度為L(1-cosθ),故重力 作功W=F.d=mghmgL(1-cosθ)。)

南一大考教學誌  

10

學測特輯

根據以上敘述,請問若欲描述把手之運動行為,下列函數何者較恰當?

(A、B、C、D皆是定值)

(A) y =Asin(Bt+C)+D   (B) y = Acos ( Bx -C)+D (C) y = At2 +Bt+C       (D) y =At+B

(E)θ= ABt +C

B 20. 質量分別為 M1M2 的甲、乙兩衛星均繞地球作等速圓周運動,已知甲、乙衛星的軌 道半徑分別為R1R2,則甲衛星繞地球的週期是乙衛星繞地球週期的多少倍?

(A) ()    (B)    (C)    (D)  (E)

D 21. 地球半徑R、表面重力場為g,若今有一均質星球,密度為地球的8倍,半徑為 2R , 則距離此星球球心 4R 處之重力場為?(球體體積為πR3

(A) g / 16   (B) g / 2   (C) g   (D) 4 g   (E) 16 g

22 . 、 23 . 為題組

E 22. 以初速 30 m / s等速上升的火箭,在爬升到高度35公尺時,機身上自由落下一個零件,

試求零件落下到著地歷時幾秒?(重力加速度g=10公尺/秒 2 ) (A) 3 -   (B) 1   (C)   

(D) 3 +  (E) 7

D 23. 承 22. 題,下列對於零件自由落下瞬間之兩者運動描述,何者正確?

(A)零件脫落後火箭失去動力,停在高度35公尺處 (B) 零件脫落後火箭失去動力,火箭做自由落體運動 (C) 根據動量守恆,零件脫落後,火箭之速率增加 (D)根據動量守恆,零件脫落後,火箭之速率不變 (E) 根據動量守恆,零件脫落後,火箭之速率降低

24 . 、 25 . 為題組

A 24. 甲、乙兩球在光滑平面上等速前進,甲球質量2 kg、速度5 m

/ s,乙球質量3 kg、速度3 m/ s。若甲球追上乙球,且做 彈性碰撞,試求兩球撞後速度分別為多少m/ s?

(A) 2.6, 4.6   (B) 3.2,7  (C) 2.6,7  

(D) 3.2, 4.6    (E) 條件不足無法計算

A 25. 承 24. 題,若碰撞接觸時間為0.1 s,則碰撞期間乙作用於甲之力為?

(A) 48牛頓,向左   (B) 48牛頓,向右  (C) 5.2牛頓,向左 

(D) 5.2牛頓,向右   (E) 條件不足,無法計算

26 . ~ 2 8. 為題組

  有一單擺擺錘質量為m,自擺角θ之A點靜止釋放,B點為擺 動之最低點。試依此敘述回答下列各題:(重力加速度為g) C 26. 擺錘自A點擺至B點的過程中,重力作功W為何?

(A) 0       (B) mgLcosθ   

(24.由彈性碰撞公式求末速:

v1=+v2=×5+×3=2.6,

v2v1v2×5+×3=4.6。)

(11)

         

11

  物 理 科

(C) mgL(1 - cosθ) (D) mgLsinθ    (E) mgL

BD27. 承 26. 題,下列關於能量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 B 點重力位能為零

(B) 擺動過程中,重力位能減少W (C) 擺錘受重力作功,力學能不守恆 (D)繩張力對擺錘作功為零

(E) 因重力作正功W,重力位能減少W,兩者和為零,故擺錘力學能守恆

D 28. 試求擺錘在B點時,繩張力量值為何?

(A) mg         (B) mgcosθ  

(C) mg(2-cosθ)  

(D) mg(3-2 cosθ)   (E) mg(1+sinθ)

2 9. 、 30. 為題組

B 29. 小美以繩子將質量2公斤的物體以繩子繫住,並以30牛頓之力鉛直將物體上拉,則物體 的加速度為多少公尺/秒 2 ?(重力加速度g=10公尺/秒 2

(A) 1    (B) 5   (C) 10  (D) 15  (E) 20

C 30. 承 29. 題,下列何者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A)小美拉繩之力與物體拉繩之力 (B) 繩拉物體之力與物體所受之重力 (C) 小美拉繩之力與繩拉小美之力 (D)小美拉繩之力與繩拉物體之力 (E) 繩拉小美之力與繩拉物體之力

(30.「A施給B之力」的反作用力為「B施給A之力」。)

  

(28.由力學能守恆,B點之動能KmgL(1-cosθ)=mv2,此時 物體受繩張力與重力之合力作為向心力FcTmgm

2mg ( 1-cosθ)  Tmg ( 3-2 cosθ)。)

(27.(A)題目無定義重力位能之零位面;

(B)正確;(C)(E)物體只受重力、彈 力、電力作功時,力學能守恆;(D) 繩張力與速度垂直,作功為零。)

(29.ΣFmaFmgmaa===5(m/s2)。)

(12)

南一大考教學誌  

12

學測特輯

(13)

         

13

  物 理 科

答 案 第壹部分:

1

. B 2

. E 3

. A 4. E 5. C 6

. D 7

. CD 8. AC

D 9. C D

1 0 .

AE

1

1 CD 1

2 AC

D 1

3. CD 14

. C 15. B

D 1

6 C 1

7 A 1

8. BD

第貳部分:

1

9 A 2

0 B 2

1. D 22

. E 23. D 2

4 A 2

5 A 2

6. C 27

. B D

2

8 D

2

9 B 3

0 C

解 析 第壹部分:

1. 答案  B 

概念中心 功與能

解析 由功能原理 W ΔK ,可得施力作功 WK K mv2 mv2 ×6×22 0 12(J)

2. 答案  E 

概念中心 功與能

解析 推車位能增加 ΔU mgh 6×10×1

60(J),故其施力作功 W ΔE ΔK ΔU

12+60=72,所求比例為60/ 72= 5 6

3. 答案  A 

概念中心 萬有引力定律

解析 萬有引力僅適用於質點、均質球體外,否 則須使用積分運算。

4. 答案  E

概念中心 都卜勒效應

解析 由都卜勒效應,當波源靠近觀察者,則視 頻率增加(音高偏高),且愈靠近點波源、強度 愈大。

5. 答案  C 

概念中心 光的性質

解析 因油氣擾動,使中間介質狀態不均,造成 折射現象。

6. 答案  D 

概念中心 光的性質

解析 (A)單狹縫亮紋不等寬,亮度以中央亮帶

學科能力測驗模 擬 試題 物理科

(14)

南一大考教學誌  

14

學測特輯

最亮,離中央線愈遠愈暗; (B) 雙狹縫亮帶寬與 波長成正比; (C) 磁場方向應朝下; (D) 正確;

(E) 為凸面鏡。

7. 答案  CD

概念中心 物質的基本作用力

解析 (A)帶電物體吸引中性導體源自內部電荷 分離,中子內部無法產生電荷分離,故無引力;

(B) 摩擦力為電磁力; (C) γ衰變無力作用。

8. 答案   ACD  

概念中心 光電效應

解析 (A)波長大者光子能較低,由 Kmax E

W可知相同金屬板(功函數 W相同)者,光 子能愈大、電子最大動能愈大; (B) 光電效應 產生與否取決於光子能,而非光強度; (C) λA之入射光光子能最小,故雖λB λC之入射 光之光子皆大於金屬板 2之功函數,但無法確 保波長 λA之入射光光子能也比功函數大; (D) λA可產生光電效應,則光子能較大之 λB亦可;

(E) 雖然 λB有最大的光子能,但無法確保其大 於金屬板 1之功函數。

9. 答案  CD 

概念中心 物質波

解析 (A)物質波非力學波,不具有此性質; (B) 電子; (C) 略; (D) 速度愈大,物質波波長 愈小,亮帶寬度愈窄; (E) 量子力學並無推翻 牛頓力學。

10. 答案  AE 

概念中心 原子光譜

解析 (A)光譜 (3)波長變大,為紅移,表示星體

遠離地球; (B) 星體間因萬有引力有繞性的運 動,有可能彼此接近,宇宙膨脹只是大致上之趨

勢; (C)(D)(E) 相同元素之光譜線,其間距不變。

11. 答案 CD 

概念中心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解析 (A)牛頓由克卜勒定律發想並推出萬有引 力定律; (B) 以太陽為焦點之橢圓軌道; (C) 由克卜勒第二定律,日地連線掃過相同面積時歷

時相同; (D)(E) 克卜勒第三定律適用於繞行相

同星體之軌道間的比較。

12. 答案  ACD  

概念中心 摩擦力

解析 (A)若有外力施於A B系統上,則木塊 間有靜摩擦力; (B) 必無摩擦力; (C) 略;

(D) 若所施外力小於桌面之最大靜摩擦力,則 A B維持靜止,桌面給 B靜摩擦力; (E) 向右。

13. 答案 CD 

概念中心 電流磁效應

解析 螺線管接上直流電源,形成電磁鐵磁化鐵 制圓珠,圓珠被磁化後受螺線管吸引、開始加速;

移動至螺線管另一側時,磁引力使圓珠減速。

14. 答案 C 

概念中心 波的干涉

解析 直線障礙物之反射物可視為一鏡面,故可 視為兩個點波源產生同向干涉條紋。

15. 答案 BD 

概念中心 波的折射

解析 淺水區入深水區,波長變大、折射角變大:

入射角零時折射角亦為零。

16. 答案 C 

概念中心 基本單位

解析 (1) 質量單位是唯一以原器做為定義的基

本單位, (2)是電流的定義。

17. 答案 A 

概念中心 電磁感應

解析 電流受磁力為電流磁效應。

18. 答案 BD 

概念中心 物理量的推導

解析 Eh可知普朗克常數單為與能量/

頻率之單位相同。

第貳部分:

19. 答案 A 

概念中心 週期性運動

解析 選擇直線之週期性函數。

20. 答案 B 

概念中心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解析 FgFc  = M T=  。∴= = ()

21. 答案 D 

概念中心 萬有引力定律

解析 g==   4倍。

(15)

         

15

  物 理 科

22. 答案 E 

概念中心 直線運動

解析 由慣性定律可知,零件自由落下後有初速 30 m s 向上,故作上拋運動 dv0tgt2

35= 30t ×10t2t2 6t 7 0  ( t

7 ) ( t 1 ) 0  t 7

23. 答案 D 

概念中心 動量守恆

解析 (A)(B)未知動力狀態,不可過度推論; (C)

(D)

(E) 零件脫落前後速度不變,無動量變化,故由 動量守恆可知火箭亦無動量變化。

24. 答案 A 

概念中心 直線運動

解析 由彈性碰撞公式求末速: v1=+ v2

×5+×3= 2.6

v2v1v2×5+×3= 4.6

25. 答案 A 

概念中心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解析 F====- 48(負號表示向左)。

26. 答案 C 

概念中心 功與能

解析 如下圖所示,擺錘下降高度為 L (1 cosθ),故重力作功W F d mgh mgL (1cosθ)。 )

27. 答案 BD 

概念中心 功與能

解析 (A)題目無定義重力位能之零位面; (B) 略; (C)

(E) 物體只受重力、彈力、電力作功時,力學能 守恆; (D) 繩張力與速度垂直,作功為零。

28. 答案 D 

概念中心 功與能

解析 由力學能守恆, B點之動能 K mgL(1 cosθ) mv2 ,此時物體受繩張力與 重力之合力作為向心力 Fc T mg m

2mg ( 1 cosθ)  T mg ( 3 2 cosθ)

29. 答案 B 

概念中心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解析 ΣF maF mg maa===

5 m s2)。

30. 答案 C 

概念中心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解析 A施給 B之力」的反作用力為「 B 施給 A之力」。

  

(16)

南一大考教學誌  

16

學測特輯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高中升大學之學測考試,「國寫」獨立為一科進行施測即將邁入第三年,筆者試以今年度的 公開試題來分析命題趨勢,如:107 年公告之兩份研究用試卷、以及 108 年之學測試題。前者之 知性題提供了網路現象「被遺忘權」的討論、以及一幅單幅漫畫,讓學生抒發觀點;情意題則引 用陳大為〈從鬼〉一文所探究「鬼」字讓學生連結特定部首文字的經驗進行書寫、以及以「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