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高中國文科教學講義
郁永和<裨海記遊選>
洪芬馨老師編寫形音義辨別:
1 薄:
(1) 迫近 ,引申為 曝曬 。例:炎日薄茅上。
(2) 迫近 。例: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范仲淹 岳陽樓記)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李密 陳情表)
(3) 微薄 。例: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司馬光 訓儉示康)
(4) 不厚 。例: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
(5) 輕、減輕 。例: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省刑罰,薄稅斂。(孟子梁惠王上)
(6) 輕視 。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7) 刻薄 。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孟子萬章下)
2.具:
(1)才能,即體力。例:顧君濟勝有具。
(2)具備。例:楠之始生,已具全體。
(3)詳細地。例:具以表聞。(李密陳情表)
(4)通「俱」,全部。例: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岳陽樓記)
3.履:
(1)穿著鞋子。例:約行二三里,渡兩小溪,皆履而涉。
(2)踏,走過。例:皮厚數分,履荊刺如平地。(陳第東番記)
(3)鞋,腳(名詞)。例:又陟一小巔,覺履底漸熱。
4.惡:
A 音 ㄜ ˋ :
(1) 粗劣的、不好的 。例:
風至,硫氣甚惡。
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大學)
(2) 仇隙 。例: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論語公冶長)
(3) 罪惡 。例:
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歐陽脩縱囚論)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4) 醜 。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老子第二章)
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孟子離婁下)
B.音 ㄨ ˋ , 厭惡 。例:
(1)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禮記禮運)
(2)羞惡之心,人皆有之。(孟子盡心)
(3)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大學)
C.音 ㄨ :
(1) 何 。例: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韓愈送董邵南序)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論語里仁)
(2)通「烏」,嘆詞。例:惡!是何言也。(孟子公孫丑下)
5.向:
(1) 先前 。例: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2) 接近 。例:在一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鄭愁予錯誤)
(3) 朝著、 對著 。例: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蘇麟上范仲淹詩)
(4) 崇尚 。例: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曹丕典論論文)
臺灣風土情 :竹枝詞是唐代才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開始是民歌,後因文
人參與,不斷豐富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 它七言一句,四句一首,二 四句押韻,形似七絕,但不像七絕那麼研究格律 。語言通俗易懂,內容貼近現實 以描述民情風俗為特色。郁永河各有臺灣竹枝詞、 土番竹枝詞等作品,描寫當年 來臺時所見到的景色與風俗民情,請參考提示,回答下列問題。(1.~5.題猜
□中為何物,第
6題猜所指為何)
( 文身 )1. □□ 舊俗是雕青,背上盤旋鳥翼形;一變又為文豹鞹,蛇神 牛鬼共猙獰。(土番竹枝詞之二)提示:為原住民的文化 習俗
(寫原住民紋身的習俗)
( 耳 )2.番兒大 □ 是奇觀,少小都將兩 □ 鑽;截竹塞輪輪漸大,如錢 如碗復如盤。(土番竹枝詞之四)
提示:為身體的部位
寫原住民的耳朵大如盤子,站的時候垂至肩,走起路時撞及胸。同族的人爭相以大耳為榮,因 此不怕痛而加以撐大
( 牛車 )3.耳畔時聞軋軋聲,□□乘月夜中行;夢迴幾度疑吹角,更有 床頭蝘蜓鳴。(臺灣竹枝詞之四)
提示:為臺灣早期農村主要的交通工具
.寫牛車挽運百物,月夜車聲不絕。蝘蜓(音眼停)即守宮、壁虎,善鳴,聲似黃雀)
( 蔗 )4.□田萬頃碧萋萋,一望蘢蔥路欲迷;綑載都來糖蔀裡,只留
□葉享群犀。(臺灣竹枝詞之五)
提示:為臺灣的農作物
(取蔗漿煎糖處曰糖蔀;蔗梢飼牛,牛嗜食之。群犀即群牛)
(馬(媽)祖宮)5.肩披鬢髮耳垂璫,粉面紅脣似女郎;□□□前鑼鼓鬧,侏離 唱
出下南腔。(臺灣竹枝詞之十一)
提示:為臺灣各處常見的寺廟,奉祀保佑出海行船平安的神明
.侏離,聲不分明也;下南腔,猶言閩南腔
( 檳榔 )6.獨榦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摘來還共蔞根嚼,贏得 脣間盡染脂。(臺灣竹枝詞之八)
提示:臺灣的農作物
寫檳榔樹無旁枝,亭亭直上。食檳榔者,必蔞(音,樓,一種可食用的蒿葉)根、蠣灰同嚼,食 後脣口盡紅
請完成下表中的空格:
地位 作品 作 者
1
第一篇以診療報告文體書寫的散文。 臨床講義 蔣渭水2
第一本被譯為日文的臺灣文學史。 臺灣文學史綱 葉石濤3
第一篇躍登日本中央文壇的臺灣小說。 送報伕 楊逵4
第一位以小說書寫及回歸部落行動,為達悟族代言的作家。 冷海情深 夏曼‧藍波安
5
戰後第一部以臺灣人的北京兒時經驗為 背景的小說。城南舊事 林海音
6
第一本以禁忌題材造成震撼,先後譯成 多國語文的小說殺夫 李昂
7
第一部改編成史詩、歌仔戲與電視連續劇的大河小說。
寒夜三部曲 李喬
8
戰後第一本描寫宜蘭小鎮人物的小說。 鑼 黃春明9
第一本以文字詰屈聱牙、主題離經叛道,引起兩極爭議的小說。
家變 王文興
10
臺灣第一部男同性戀長篇小說。 孽子 白先勇【試題觀摩】
一、單選題 (12 題)
( ) 1. 下列各組「 」中字,讀音相同的選項是: (A)渺無涯「涘」/「俟」河之清
(B)「裨」海紀遊/「稗」官野史 (C)「鈿」頭雲篦/有田一「畦」 (D)一曲紅
「綃」/斗「筲」之人。
解答 A
解析 (A)ㄙˋ (B)ㄆㄧˊ/ㄅㄞˋ (C)ㄉㄧㄢˋ/ㄑㄧˊ (D)ㄒㄧㄠ/ㄕㄠ。
( ) 2. 郁永河從硫穴外圍、硫穴旁、石上三處角度來觀察硫穴景觀。以下所敘,何項為
郁永河從穴旁觀察的景色? (A)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B)倒峽崩崖,轟 耳不輟 (C)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 (D)毒燄撲人,目不能視 解答 C
解析 (A)外圍 (B)剛來北投所聞 (D)石上。
( ) 3. 「獨榦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摘來還共蔞根嚼,贏得脣間盡染脂。」以 上詩文選自郁永河 臺灣竹枝詞,試問所描寫的植物應是: (A)西瓜 (B) 檳榔 (C)香蕉 (D)甘蔗。
解答 B
( ) 4. 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聽覺」的摹寫? (A)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 聲間之 (B)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 (C)其觸於物也,鏦鏦 錚錚,金鐵皆鳴 (D)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
解答 B
解析 (B)屬視覺、嗅(觸)覺。
( ) 5. 下列文字,是記錄船自鹿耳門駛向澎湖時,船上之人依序所見的景物,請依 文意選出□中最適合填入的選項:「鹿耳門外,初出洋時,水色皆白。東顧 臺山,煙雲竹樹,綴翠浮藍。自南抵北,羅列一片,絕似屏障畫圖。□□漸 遠,水色變為淡藍,臺山□隱現於海面,□見水色皆黑,則小洋之黑水溝 也。」(王必昌 重修臺灣縣志) (A)瞬息/遂/或 (B)已而/猶/旋 (C) 頃刻/忽/既 (D)倏忽/已/唯。(92學測補考)
解答 B
解析 此為92年度學測補考試題。「『初』出洋時」,東顧臺灣(臺山),……「已 而」漸遠,……「旋」見水色皆黑,……。時間副詞串合自然。
( ) 6. 某報新聞報導:「本次娜莉颱風所帶來的豐沛雨量,雖紓解北臺灣的旱象,也 帶來傾盆大雨,在臺北市、臺北縣、基隆市、桃園縣等地造成部分地區淹 水。」請問最適合作為這則新聞標題的選項是: (A)娜莉下雨 這裡淹水 (B)北部地區嚴防豪雨成災 (C)娜莉發威 淹沒北臺灣 (D)娜莉豪雨 解 了旱災 興了水災。
解答 D
解析 題幹所述「雖紓解北臺灣的旱象」、「造成部分地區淹水」的事實 (A)未點出 地點及解旱之事 (B)豪雨成災是北部部分地區,何況早已成災,「嚴防」二 字不當 (C)「淹沒北臺灣」宜修改為「北部部分地區淹水」。
( ) 7. 下列有關裨海紀遊中文句之翻譯何者錯誤? (A)「草下一徑,逶迤僅容蛇伏」:
茅草叢下有一條小路,狹小彎曲,只能讓蛇藏身 (B)「坐莽葛中,命二番 兒操楫」:坐上了獨木舟,讓二位原住民少年划船 (C)「扶杖躡巉石渡」:
拄著手杖踩著高大的岩石渡河 (D)「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先前聽 到像急流衝入峽谷崩毀山崖,不停轟擊耳朵的巨響。
解答 A
解析 (A)僅能讓蛇趴伏著。
( ) 8. 下列文句「 」內的成語,何者使用錯誤? (A)聽說今年校慶有園遊會,各班
已「岌岌欲動」,積極展開準備 (B)為了解決這個頭痛的問題,小華經過幾 個晚上的熬夜苦思,但還是毫無良策,一想到這個問題,小華可說是「觸腦
欲裂」,痛苦難當 (C)這塊幾乎「草木不生」的貧壤,任你花再多的力氣,
還是白費的 (D)炎炎夏日,經過驕陽的曝晒,可說是「地熱如炙」,赤腳走 在路上,可說寸步難行。
解答 A
解析 (A)形容地勢危險之意,宜改為「蠢蠢欲動」為切。
( ) 9. 「二十二日,平旦,渡黑水溝。臺灣海道,惟黑水溝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出
何所。海水正碧,溝水獨黑如墨,勢又稍窪,故謂之溝。廣約百里,湍流迅 駛,時覺腥穢襲人。又有紅黑間道蛇及兩頭蛇繞船遊泳。舟師時時以楮鏹
(音ㄔㄨˇ ㄑㄧㄤˊ,冥紙)投之,屏息惴惴,懼或順流而南,不知所之
耳。」(節選郁永河 裨海紀遊)上述文句中何者最能見出時人渡過黑水溝時,
所懷戒慎恐懼之情? (A)臺灣海道,惟黑水溝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出 何所 (B)廣約百里,湍流迅駛,時覺腥穢襲人 (C)舟師時時以楮鏹投之,
屏息惴惴 (D)有紅黑間道蛇及兩頭蛇繞船遊泳。
解答 C
解析 語譯:二十二日,早晨天剛亮時,渡過黑水溝。臺灣海道,只有黑水溝最險。
從北流向南邊,不知源流出自何處。海水是碧藍的,只有黑水溝黑如墨色,
地勢又稍低窪,所以稱為黑水溝。黑水溝廣約百里,船在急流中迅速開動,
時常覺得有一股腥穢的氣味撲鼻。又有紅黑相間及兩頭的蛇繞著船游泳。船 夫時時拿冥紙投入水中,屏住氣息,心中害怕不已,深怕也許會順流南下,
不知漂到哪裡去。
( )10. 「掌燈人上吊之後/一盞掛了兩百七十五年的風燈/溘然滅了/「痛哭六軍 皆縞素」/動人的消息猶眾口嘖嘖/江南已相繼 順治/愛新覺羅 這把新 發於硎的刀/所向無敵 獨你仗劍而起/焚儒服以為誓/不信中原不姓 朱。」(大荒 第一張犁)細讀詩意後,上列詩句描寫的對象應是何人?
(A)左光斗 (B)鄭成功 (C)郁永河 (D)康熙皇帝。
解答
B
◎閱讀下列文章, 回答11-12題。
國朝廟謨弘遠,增其式廓,…… 凡所以養士、治民者,漸次修舉,易政刑而為德 禮,撫綏勞來之方,靡不備至。於是鄉之中,士知孝弟,民皆力田,詩書弦誦之業、農工 商賈之事,各無廢職。夫士之子恆為士、農之子恆為農,非定論也。今臺士之彬彬者,其 父兄非農工即商賈也,求其以世業相承者,百不一二。 (《台灣府志‧ 風土志》)
11. 下列文句「」內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易」政刑而為德禮: 簡化 (B)撫綏「勞」來之方: 勞役 (C)民皆「力田」: 勤勞耕種 (D)各無「廢職」: 失業 12. 本文末段:「夫士之子恆為士, … … 百不一二」, 意謂:
(A)台灣社會階層相當穩定, 士、農、工、商大多世代相襲
(B)台灣早期社會人民多務農或經商, 至其子弟才逐漸形成士人階層 (C)台灣社會階層變動不居, 商人可能轉業為農人, 士人也會轉業為工人
(D)台灣人民常為獲取更多收入而經營多種產業, 士人可能兼做買賣, 商人可能 兼營田產 (91學測補考)
【標準答案】11. (C) 12. (B)
【概念中心】閱讀作品之能力
【命題出處】同題幹所敘
【試題解析】11.(A)易,變易。
(B)勞來﹕音ㄌㄠˋ ㄌㄞˋ,慰問與招徠,有勸勉之意。
(D)廢職﹕荒廢職務。
12.今日臺灣文賢彬彬之士,其父兄大多務農或從商,子承父業者,幾乎不到 百分之一二,故士之子恆士,商賈之子恆為商賈,不是固定不變的定 義。
二、多選題 (9 題 )
( ) 1. 下列關於郁永河之敘述,何者正確? (A)字滄浪,晚清時人,性喜遊歷 (B) 至臺灣採硫,乃以銅錢與番人交換硫土,事成返閩復命 (C)紀遊之文常以 日記體撰寫,文筆自然清新 (D)詩富有寫實精神,以寫臺灣地理風貌的臺 灣竹枝詞,及原住民風俗習慣的土番竹枝詞,最為膾炙人口 (E)居臺灣三 十餘年,著有臺灣紀遊、海上紀略、番境補遺等書。
解答 CD
解析 (A)清初人 (B)凡布七尺,易土一筐 (E)並未定居臺灣,任務完成即返閩復 命。
( ) 2. 下列關於各句釋義,何者正確? (A)「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意謂烈日當空
曝晒,使得茅草製成之帽變薄,更覺暑氣逼人 (B)「左右兩山多巨石,為 硫氣所觸,剝蝕如粉」意指巨石受硫氣侵蝕,剝落像粉一般 (C)「穴中毒燄 撲人,目不能視」意謂硫穴噴出有毒之氣體,使人眼睛無法張開 (D)「五步 之內,已各不相見」說明地勢險阻,故極近距離也互相看不到對方 (E)「樹 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極言樹上禽鳥聲之悅耳,有如仙樂。
解答 BCD
解析 (A)形容烈日曝晒在茅草上,更覺暑氣潮溼鬱熱 (E)說明樹上有各種鳥鳴,
聞所未聞。
( ) 3. 「水」是一個象形文字,其義廣泛。下列詩句中的水,何者含有「怡情養性」的
意思? (A)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 終南別業) (B)水流心不競,
雲在意俱遲(杜甫 江亭) (C)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羅貫中 三國演義) (D)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 宣州謝朓樓餞 別校書叔雲) (E)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後主 虞美 人)。
解答 AB
解析 (A)寫人在大自然中,任意停留觀賞的悠然自得 (B)看水流滔滔而心情平靜,
觀雲飄舒緩而心情閒適 (C)水代表著一去不返的時光 (D)流水無情,流 水似愁 (E)流水似愁。
( ) 4. 在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一文中,言及「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靛色。」
以「藍靛」之顏色言水的清澈,在視覺形象上有具體感受。下列各組語詞
「 」內的字,皆用以指顏色。其中顏色相同或相近的選項是: (A)看朱成
「碧」/金魄「翠」玉 (B)青紅「皂」白/「玄」端章甫 (C)「縞」衣白冠/玉貌
「絳」脣 (D)「緇」衣羔裘/「黔」首黎民 (E)「丹」楓白葦/「赭」衣塞路。 解答 ABDE
解析 (A)均指綠色 (B)均指黑色 (C)白色/紅色 (D)均指黑色 (E)紅色/赤褐 色,顏色相近。
( ) 5. 就下列字詞之比較,選出字義相同之組別: (A)炎日「薄」茅上/「薄」暮冥冥
(B)「蓋」與竹笋同理/余身乃行鑊「蓋」上 (C)「復」入深林中/地「復」岌岌 欲動 (D)余「以」一指試之/所賴「以」不陷者 (E)始悟「向」之倒峽崩崖/
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解答 CE
解析 (A)曝晒/靠近 (B)大概/鍋蓋 (C)再,又 (D)用/而 (E)從前。
( ) 6. 請閱讀下文,選出適合做為標題的選項:「開蘭舉人黃纘緒的老家,那傳統的 三合院建築,在經濟掛帥的壓力下,一瞬間,化為醜陋的建築工地。被怪手 鏟除掉的,不只是傳統的建築文化,更是一段宜蘭人驕傲的開墾歷史。宜蘭 舊城有條優美的護城河,曾經悠悠地流過宜蘭人的心中,豐富了宜蘭人的 鄉愁記憶。河中搖曳的水草、岸邊的垂柳,曾經是宜蘭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今,站在已掩蓋的原址,過去護城河流經的地方,只見車來車往,一片 匆忙。真難想像失去河流滋潤的城市,就像乾枯的蘋果,怎會美麗得起 來!」 (A)除舊與布新 (B)被抹去的記憶 (C)消失的宜蘭城 (D)宜蘭舊 城風物考 (E)優美的傳統建築文化。
解答 BC
( ) 7. 關於下列文章作品之敘述,何者正確? (A)裨海紀遊,民國時郁永河作品,
係作者記載他到臺灣時之見聞。本文所選乃來臺採硫之過程 (B)岳陽樓記,
北宋 范仲淹之作,主旨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 下之樂而樂」之抱負與友人共勉 (C)廉恥一文,清初顧炎武作品,旨在說 明廉恥與國運關係,為一篇評論時政的警世佳構 (D)老殘遊記,高鶚所作,
藉老殘之遊歷,抨擊當時吏治之黑暗 (E)我的書齋,係民國 鍾理和作品,
作者以隨遇而安的生命態度,描寫自己寙破的書齋,處處流露獨到的品味 與見解。
解答 BCE
解析 (A)清初 (D)劉鶚。
( ) 8. 郁永河曾作硫穴詩云:「造化鍾奇構,崇岡湧沸泉;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 顛。」其中「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顛」與下列哪些摹寫相應? (A)聞怒雷
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 (B)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C)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靛色 (D)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 嶂間 (E)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目不得視其狀。
解答 ABD
解析 (C)硫穴前的大溪 (E)硫穴前的深林。
( ) 9. 中國古典詩歌有一種「竹枝詞」,其格律寬鬆自由,用語淺近自然,內容多描 寫民間風土或男女豔情,富於民歌情調;唐以後的竹枝詞且多以七言四句 為定式。依據以上敘述,試判讀下列選項何者是竹枝詞? (A)山桃紅花滿 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B)滿天梅雨 近端陽,竹葉隔宵裹粽忙。一朵榴花兩枝艾,大家兒女學新妝 (C)春水初 添新店溪,溪流停蓄綠玻璃。香魚上釣剛三寸,斗酒雙柑去聽鸝 (D)無事 經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爐煙銷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E)男 兒待字早離娘,有子成童任遠颺。不重生男重生女,家園原不與兒郎。
解答 ABCE
解析 (A)出自劉禹錫「竹枝詞」九首之一。語譯:紅色的桃花開滿山頭,蜀江的春 水拍打著山腳不停地流過去。那盛開的紅花很快地就凋謝,就像郎君的心;
那不盡的流水又好比奴家的情 (B)出自清 湖北土家族詩人田泰斗「竹枝 詞」。語譯:梅雨季節到了,端午也近了;家家忙著連夜用竹葉包粽子。髮 髻簪上一朵榴花、兩枝艾草,大戶人家的女孩正學著重新打扮自己 (C)出 自連橫「竹枝詞」。語譯:春天到,新店溪水漲了起來,流經深潭,形成一 片翠綠的玻璃。臨流垂釣,釣上三寸長的香魚;可以帶著一瓶酒、兩顆柑,
一起到月光下煮魚、聽黃鶯鳥唱歌 (D)出自唐 李商隱 憶住一師。語譯:因 為沒特別的事,連年與高僧住一師分別兩地,人在京城,聽到晨鐘便想起 在西峰寺的他。香爐的煙逐漸消失,寒冬裡點的燈也暗了下來,僮僕晨起打 開門,只見松樹上滿是白雪 (E)郁永河 土番竹枝詞。
三、閱讀測驗題 (5 小題 )
1. 張大集番酋飲,告以採磺事,與約一筐易布七尺。番喜,各運磺至;命工煮之。
產磺之處為內北社。永河往探,入深林中,忽有大溪,水若沸,石作藍靛色,熱氣 薰蒸,白煙縷縷。上升山麓,是為磺穴,觸之或倒。已而工人多病痢,廚者亦病,
至無人執爨,呻吟斗室。
永河氣不餒,以船送歸。顧毒蛇惡蚊,出沒戶牖,爭噬人,且苦熱,新至者亦 前後病。居無何,風雨驟至,屋毀,永河自持斧伐木以支。而山水暴發,不可居,
急呼蟒甲,涉水行三、四里,至巖下番人家。日暮,無所得食,乃脫衣與番易雞,
煮而啖之。水退,再集工人,築屋煮磺,遂竟其事。十月初七日乃歸,至省復命。
(節選自連橫 臺灣通史)
______(1)古人行文用語常見有省略主詞的方式,下列諸句皆以( )補足省略語,
何者錯誤? (A)「張大集番酋飲,告以(永河)採磺事,與(番酋)約一筐易布七
尺」 (B)「永河氣不餒,以船送(廚者)歸」 (C)「日暮,(番酋)無所得食,(永 河)乃脫衣與番易雞,煮而啖之」 (D)「水退,(永河)再集工人,築屋煮磺,遂 竟其事」。
______(2)下列各文句說明,何者正確? (A)「居無何,風雨驟至」意指因風狂雨驟,
以致無法居住 (B)「已而工人多病痢,廚者亦病」意謂工人與廚師接二連三病倒 (C)「水退,再集工人,築屋煮磺,遂竟其事。」意指後來洪水退去,永河再招集工 人煮磺,但是事情還是無法完成 (D)「顧毒蛇惡蚊,出沒戶牖,爭噬人」說明毒蛇 出入於磺室之中爭相咬人的情形。
______(3)在本文中郁永河採硫時遭遇許許多多的困難,下列何者不屬之? (A)山 洪爆發 (B)硫穴噴氣 (C)毒蛇噬人 (D)林木參天,路途遙遠。
______(4)「張大集番酋飲,告以採磺事,與約一筐易布七尺。」句中「與」字用法不
同於下列何句? (A)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B)微斯人,吾誰「與」歸 (C)蓋「與」竹筍同理 (D)無所得食,乃脫衣「與」番易雞。
______(5)下列諸成語,何者較不符合郁永河採硫事蹟的說明? (A)冒險犯難 (B) 功敗垂成 (C)愈挫愈勇 (D)臨危不亂。
解答 (1)C;(2)D;(3)D(4)A;(5)B
解析 (1)(C)選項中(番酋)宜改為(永河)。
(2)(A)「無何」表示不久的時間 (B)「已而」是不久之意 (C)「竟」有完成之
意,故應為終於完成此事。
(3)(D)未涉此語。
(4)題幹為「和」、「跟」 (A)選項為「贊同」意。
語譯:通事張大召集各番社酋長過來喝酒,告訴他們此行的採硫工作,並 且跟他們約定:一籮筐的硫磺換七尺長的布匹。番人很高興,紛紛運來了硫 磺;便叫工人開始熬煉。產硫磺的地方叫內北投社。郁永河前往探勘,走到 森林深處,忽然出現一條大溪流,溪水好像煮沸的熱水,溪石呈現靛藍色,
四周熱氣蒸騰,白色的煙霧四處飄散。再向上走到山麓,就是硫磺噴氣孔了,
有人一碰到就立刻昏倒。不久,很多工人得了痢疾,廚子也生病,以至於沒 有人負責做飯,小房子裡不時傳來呻吟聲。
郁永河並不氣餒,用船送生病的人回去。但是到處都是毒蛇和蚊子,在 房子裡進進出出,搶著咬人、叮人,加上天氣酷熱,新來的工人也相繼生病。
過了不久,突然來了一場大風雨,吹倒了房屋,郁永河自己拿斧頭砍樹幹 把房子撐住。山洪又突然暴發,沒辦法再住下去了,趕忙找來獨木舟,在水 裡向前行了三、四里,最後來到山岩旁一處番人家中。天黑了,找不到東西 吃,便脫下衣服向番人換了雞煮來吃。等水退後,再招集工人蓋房子,繼續 熬煉硫磺,終於完成任務。十月七日才回到福建,向省府交差。(節選自連 橫 臺灣通史)
一、單選題 (12 題 )
( ) 1. 下列各組「 」中字,讀音相同的選項是: (A)渺無涯「涘」/「俟」河之清
(B)「裨」海紀遊/「稗」官野史 (C)「鈿」頭雲篦/有田一「畦」 (D)一曲紅
「綃」/斗「筲」之人。
( ) 2. 郁永河從硫穴外圍、硫穴旁、石上三處角度來觀察硫穴景觀。以下所敘,何項為
郁永河從穴旁觀察的景色? (A)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B)倒峽崩崖,轟 耳不輟 (C)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 (D)毒燄撲人,目不能視
( ) 3. 「獨榦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摘來還共蔞根嚼,贏得脣間盡染脂。」以
上詩文選自郁永河 臺灣竹枝詞,試問所描寫的植物應是: (A)西瓜 (B) 檳榔 (C)香蕉 (D)甘蔗。
( ) 4. 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聽覺」的摹寫? (A)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 聲間之 (B)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 (C)其觸於物也,鏦鏦 錚錚,金鐵皆鳴 (D)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
( ) 5. 下列文字,是記錄船自鹿耳門駛向澎湖時,船上之人依序所見的景物,請依 文意選出□中最適合填入的選項:「鹿耳門外,初出洋時,水色皆白。東顧 臺山,煙雲竹樹,綴翠浮藍。自南抵北,羅列一片,絕似屏障畫圖。□□漸 遠,水色變為淡藍,臺山□隱現於海面,□見水色皆黑,則小洋之黑水溝 也。」(王必昌 重修臺灣縣志) (A)瞬息/遂/或 (B)已而/猶/旋 (C) 頃刻/忽/既 (D)倏忽/已/唯。(92學測補考)
( ) 6. 某報新聞報導:「本次娜莉颱風所帶來的豐沛雨量,雖紓解北臺灣的旱象,也 帶來傾盆大雨,在臺北市、臺北縣、基隆市、桃園縣等地造成部分地區淹 水。」請問最適合作為這則新聞標題的選項是: (A)娜莉下雨 這裡淹水 (B)北部地區嚴防豪雨成災 (C)娜莉發威 淹沒北臺灣 (D)娜莉豪雨 解 了旱災 興了水災。
( ) 7. 下列有關裨海紀遊中文句之翻譯何者錯誤? (A)「草下一徑,逶迤僅容蛇伏」:
茅草叢下有一條小路,狹小彎曲,只能讓蛇藏身 (B)「坐莽葛中,命二番 兒操楫」:坐上了獨木舟,讓二位原住民少年划船 (C)「扶杖躡巉石渡」:
拄著手杖踩著高大的岩石渡河 (D)「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先前聽 到像急流衝入峽谷崩毀山崖,不停轟擊耳朵的巨響。
( ) 8. 下列文句「 」內的成語,何者使用錯誤? (A)聽說今年校慶有園遊會,各班
已「岌岌欲動」,積極展開準備 (B)為了解決這個頭痛的問題,小華經過幾 個晚上的熬夜苦思,但還是毫無良策,一想到這個問題,小華可說是「觸腦 欲裂」,痛苦難當 (C)這塊幾乎「草木不生」的貧壤,任你花再多的力氣,
還是白費的 (D)炎炎夏日,經過驕陽的曝晒,可說是「地熱如炙」,赤腳走 在路上,可說寸步難行。
( ) 9. 「二十二日,平旦,渡黑水溝。臺灣海道,惟黑水溝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出
何所。海水正碧,溝水獨黑如墨,勢又稍窪,故謂之溝。廣約百里,湍流迅 駛,時覺腥穢襲人。又有紅黑間道蛇及兩頭蛇繞船遊泳。舟師時時以楮鏹
(音ㄔㄨˇ ㄑㄧㄤˊ,冥紙)投之,屏息惴惴,懼或順流而南,不知所之
耳。」(節選郁永河 裨海紀遊)上述文句中何者最能見出時人渡過黑水溝時,
所懷戒慎恐懼之情? (A)臺灣海道,惟黑水溝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出 何所 (B)廣約百里,湍流迅駛,時覺腥穢襲人 (C)舟師時時以楮鏹投之,
屏息惴惴 (D)有紅黑間道蛇及兩頭蛇繞船遊泳。
( )10. 「掌燈人上吊之後/一盞掛了兩百七十五年的風燈/溘然滅了/「痛哭六軍 皆縞素」/動人的消息猶眾口嘖嘖/江南已相繼 順治/愛新覺羅 這把新 發於硎的刀/所向無敵 獨你仗劍而起/焚儒服以為誓/不信中原不姓 朱。」(大荒 第一張犁)細讀詩意後,上列詩句描寫的對象應是何人?
(A)左光斗 (B)鄭成功 (C)郁永河 (D)康熙皇帝。
◎閱讀下列文章, 回答11-12題。
國朝廟謨弘遠,增其式廓,…… 凡所以養士、治民者,漸次修舉,易政刑而為德 禮,撫綏勞來之方,靡不備至。於是鄉之中,士知孝弟,民皆力田,詩書弦誦之業、農工 商賈之事,各無廢職。夫士之子恆為士、農之子恆為農,非定論也。今臺士之彬彬者,其 父兄非農工即商賈也,求其以世業相承者,百不一二。 (《台灣府志‧ 風土志》)
11. 下列文句「」內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易」政刑而為德禮: 簡化 (B)撫綏「勞」來之方: 勞役 (C)民皆「力田」: 勤勞耕種 (D)各無「廢職」: 失業 12. 本文末段:「夫士之子恆為士, … … 百不一二」, 意謂:
(A)台灣社會階層相當穩定, 士、農、工、商大多世代相襲
(B)台灣早期社會人民多務農或經商, 至其子弟才逐漸形成士人階層 (C)台灣社會階層變動不居, 商人可能轉業為農人, 士人也會轉業為工人 (D)台灣人民常為獲取更多收入而經營多種產業, 士人可能兼做買賣, 商人可能
兼營田產(91學測補考)
二、多選題 (9 題 )
( ) 1. 下列關於郁永河之敘述,何者正確? (A)字滄浪,晚清時人,性喜遊歷 (B) 至臺灣採硫,乃以銅錢與番人交換硫土,事成返閩復命 (C)紀遊之文常以 日記體撰寫,文筆自然清新 (D)詩富有寫實精神,以寫臺灣地理風貌的臺 灣竹枝詞,及原住民風俗習慣的土番竹枝詞,最為膾炙人口 (E)居臺灣三 十餘年,著有臺灣紀遊、海上紀略、番境補遺等書。
( ) 2. 下列關於各句釋義,何者正確? (A)「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意謂烈日當空
曝晒,使得茅草製成之帽變薄,更覺暑氣逼人 (B)「左右兩山多巨石,為 硫氣所觸,剝蝕如粉」意指巨石受硫氣侵蝕,剝落像粉一般 (C)「穴中毒燄 撲人,目不能視」意謂硫穴噴出有毒之氣體,使人眼睛無法張開 (D)「五步 之內,已各不相見」說明地勢險阻,故極近距離也互相看不到對方 (E)「樹 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極言樹上禽鳥聲之悅耳,有如仙樂。
( ) 3. 「水」是一個象形文字,其義廣泛。下列詩句中的水,何者含有「怡情養性」的
意思? (A)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 終南別業) (B)水流心不競,
雲在意俱遲(杜甫 江亭) (C)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羅貫中 三國演義) (D)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 宣州謝朓樓餞
別校書叔雲) (E)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後主 虞美 人)。
( ) 4. 在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一文中,言及「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靛色。」
以「藍靛」之顏色言水的清澈,在視覺形象上有具體感受。下列各組語詞
「 」內的字,皆用以指顏色。其中顏色相同或相近的選項是: (A)看朱成
「碧」/金魄「翠」玉 (B)青紅「皂」白/「玄」端章甫 (C)「縞」衣白冠/玉貌
「絳」脣 (D)「緇」衣羔裘/「黔」首黎民 (E)「丹」楓白葦/「赭」衣塞路。
( ) 5. 就下列字詞之比較,選出字義相同之組別: (A)炎日「薄」茅上/「薄」暮冥冥
(B)「蓋」與竹笋同理/余身乃行鑊「蓋」上 (C)「復」入深林中/地「復」岌岌 欲動 (D)余「以」一指試之/所賴「以」不陷者 (E)始悟「向」之倒峽崩崖/
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 ) 6. 請閱讀下文,選出適合做為標題的選項:「開蘭舉人黃纘緒的老家,那傳統的 三合院建築,在經濟掛帥的壓力下,一瞬間,化為醜陋的建築工地。被怪手 鏟除掉的,不只是傳統的建築文化,更是一段宜蘭人驕傲的開墾歷史。宜蘭 舊城有條優美的護城河,曾經悠悠地流過宜蘭人的心中,豐富了宜蘭人的 鄉愁記憶。河中搖曳的水草、岸邊的垂柳,曾經是宜蘭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今,站在已掩蓋的原址,過去護城河流經的地方,只見車來車往,一片 匆忙。真難想像失去河流滋潤的城市,就像乾枯的蘋果,怎會美麗得起 來!」 (A)除舊與布新 (B)被抹去的記憶 (C)消失的宜蘭城 (D)宜蘭舊 城風物考 (E)優美的傳統建築文化。
( ) 7. 關於下列文章作品之敘述,何者正確? (A)裨海紀遊,民國時郁永河作品,
係作者記載他到臺灣時之見聞。本文所選乃來臺採硫之過程 (B)岳陽樓記,
北宋 范仲淹之作,主旨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 下之樂而樂」之抱負與友人共勉 (C)廉恥一文,清初顧炎武作品,旨在說 明廉恥與國運關係,為一篇評論時政的警世佳構 (D)老殘遊記,高鶚所作,
藉老殘之遊歷,抨擊當時吏治之黑暗 (E)我的書齋,係民國 鍾理和作品,
作者以隨遇而安的生命態度,描寫自己寙破的書齋,處處流露獨到的品味 與見解。
( ) 8. 郁永河曾作硫穴詩云:「造化鍾奇構,崇岡湧沸泉;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 顛。」其中「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顛」與下列哪些摹寫相應? (A)聞怒雷 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 (B)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C)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靛色 (D)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 嶂間 (E)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目不得視其狀。
( ) 9. 中國古典詩歌有一種「竹枝詞」,其格律寬鬆自由,用語淺近自然,內容多描 寫民間風土或男女豔情,富於民歌情調;唐以後的竹枝詞且多以七言四句 為定式。依據以上敘述,試判讀下列選項何者是竹枝詞? (A)山桃紅花滿 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B)滿天梅雨 近端陽,竹葉隔宵裹粽忙。一朵榴花兩枝艾,大家兒女學新妝 (C)春水初
添新店溪,溪流停蓄綠玻璃。香魚上釣剛三寸,斗酒雙柑去聽鸝 (D)無事 經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爐煙銷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E)男 兒待字早離娘,有子成童任遠颺。不重生男重生女,家園原不與兒郎。
答 案
一、單選題 (10 題 )
1. A 2. C 3. B 4. B 5. B 6. D 7. A 8. A 9. C 10. B
二、多選題 (9 題 每題
0分 共
0分)
1. CD 2. BCD 3. AB 4. ABDE 5. CE 6. BC 7. BCE 8. ABD 9. ABCE
三、閱讀測驗題 (5 小題 )
1. (1)C;(2)D;(3)D(4)A;(5)B
解 析
一、單選題 (10 題 )
1. (A)ㄙˋ (B)ㄆㄧˊ/ㄅㄞˋ (C)ㄉㄧㄢˋ/ㄑㄧˊ (D)ㄒㄧㄠ/ㄕㄠ。
2. (A)外圍 (B)剛來北投所聞 (D)石上。
4. (B)屬視覺、嗅(觸)覺。
5. 此為92年度學測補考試題。「『初』出洋時」,東顧臺灣(臺山),……「已而」漸遠,
……「旋」見水色皆黑,……。時間副詞串合自然。
6. 題幹所述「雖紓解北臺灣的旱象」、「造成部分地區淹水」的事實 (A)未點出地點及解
旱之事 (B)豪雨成災是北部部分地區,何況早已成災,「嚴防」二字不當 (C)「淹沒 北臺灣」宜修改為「北部部分地區淹水」。
7. (A)僅能讓蛇趴伏著。
8. (A)形容地勢危險之意,宜改為「蠢蠢欲動」為切。
9. 語譯:二十二日,早晨天剛亮時,渡過黑水溝。臺灣海道,只有黑水溝最險。從北流
向南邊,不知源流出自何處。海水是碧藍的,只有黑水溝黑如墨色,地勢又稍低窪,
所以稱為黑水溝。黑水溝廣約百里,船在急流中迅速開動,時常覺得有一股腥穢的 氣味撲鼻。又有紅黑相間及兩頭的蛇繞著船游泳。船夫時時拿冥紙投入水中,屏住氣 息,心中害怕不已,深怕也許會順流南下,不知漂到哪裡去。
二、多選題 (9 題 )
1. (A)清初人 (B)凡布七尺,易土一筐 (E)並未定居臺灣,任務完成即返閩復命。
2. (A)形容烈日曝晒在茅草上,更覺暑氣潮溼鬱熱 (E)說明樹上有各種鳥鳴,聞所未聞。
3. (A)寫人在大自然中,任意停留觀賞的悠然自得 (B)看水流滔滔而心情平靜,觀雲飄 舒緩而心情閒適 (C)水代表著一去不返的時光 (D)流水無情,流水似愁 (E)流水 似愁。
4. (A)均指綠色 (B)均指黑色 (C)白色/紅色 (D)均指黑色 (E)紅色/赤褐色,顏色 相近。
5. (A)曝晒/靠近 (B)大概/鍋蓋 (C)再,又 (D)用/而 (E)從前。
7. (A)清初 (D)劉鶚。
8. (C)硫穴前的大溪 (E)硫穴前的深林。
9. (A)出自劉禹錫「竹枝詞」九首之一。語譯:紅色的桃花開滿山頭,蜀江的春水拍打著
山腳不停地流過去。那盛開的紅花很快地就凋謝,就像郎君的心;那不盡的流水又 好比奴家的情 (B)出自清 湖北土家族詩人田泰斗「竹枝詞」。語譯:梅雨季節到了,
端午也近了;家家忙著連夜用竹葉包粽子。髮髻簪上一朵榴花、兩枝艾草,大戶人家 的女孩正學著重新打扮自己 (C)出自連橫「竹枝詞」。語譯:春天到,新店溪水漲了 起來,流經深潭,形成一片翠綠的玻璃。臨流垂釣,釣上三寸長的香魚;可以帶著 一瓶酒、兩顆柑,一起到月光下煮魚、聽黃鶯鳥唱歌 (D)出自唐 李商隱 憶住一師。
語譯:因為沒特別的事,連年與高僧住一師分別兩地,人在京城,聽到晨鐘便想起 在西峰寺的他。香爐的煙逐漸消失,寒冬裡點的燈也暗了下來,僮僕晨起打開門,
只見松樹上滿是白雪 (E)郁永河 土番竹枝詞。
三、閱讀測驗題 (5 小題 每小題
0分 共
0分)
1. (1)(C)選項中(番酋)宜改為(永河)。(2)(A)「無何」表示不久的時間 (B)「已而」是不久之意 (C)「竟」有完成之意,故應
為終於完成此事。
(3)(D)未涉此語。
(4)題幹為「和」、「跟」 (A)選項為「贊同」意。
語譯:通事張大召集各番社酋長過來喝酒,告訴他們此行的採硫工作,並且跟他們 約定:一籮筐的硫磺換七尺長的布匹。番人很高興,紛紛運來了硫磺;便叫工人開 始熬煉。產硫磺的地方叫內北投社。郁永河前往探勘,走到森林深處,忽然出現一條 大溪流,溪水好像煮沸的熱水,溪石呈現靛藍色,四周熱氣蒸騰,白色的煙霧四處 飄散。再向上走到山麓,就是硫磺噴氣孔了,有人一碰到就立刻昏倒。不久,很多工 人得了痢疾,廚子也生病,以至於沒有人負責做飯,小房子裡不時傳來呻吟聲。
郁永河並不氣餒,用船送生病的人回去。但是到處都是毒蛇和蚊子,在房子裡 進進出出,搶著咬人、叮人,加上天氣酷熱,新來的工人也相繼生病。過了不久,突 然來了一場大風雨,吹倒了房屋,郁永河自己拿斧頭砍樹幹把房子撐住。山洪又突 然暴發,沒辦法再住下去了,趕忙找來獨木舟,在水裡向前行了三、四里,最後來 到山岩旁一處番人家中。天黑了,找不到東西吃,便脫下衣服向番人換了雞煮來吃。 等水退後,再招集工人蓋房子,繼續熬煉硫磺,終於完成任務。十月七日才回到福 建,向省府交差。(節選自連橫 臺灣通史)
◎文章寫作
「資料整理」是近幾年考試中常出現的題型 。 請同學閱讀大量的資料後,利用
資料中所提供的內容,寫讀後感或是濃縮資料成扼要的說明,都是流行的測
驗方式。透過閱讀寫作,可以增進同學閱讀資料、掌握重點的能力。
※題型設計
曾經是臺灣觀光重要精神象徵的阿里山神木,在民國八十七年不敵大自然的
力量,經由人工放倒後走入歷史 。為了推廣阿里山旅遊,嘉義縣政府 、 嘉義林 管處及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共同舉辦「阿里山二代神木誰與爭鋒票選活 動」。 在迎接新神木的同時,也希望能緬懷第一代神木 。 請你根據以下的資料,
寫成一篇「神木碑」。文長約二百五十字左右,無須拘泥於碑文形式。
1.
阿里山神木︰為阿里山的精神象徵,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嘉義廳技 師小笠原富二郎上阿里山巡視,在密林中發現一棵阿里山紅檜,推測樹齡 近三千年,目測樹高一百八十五尺(重測為五十公尺),樹圍六十尺(二 十三公尺),直徑二十尺,所在的地方標高七千二百尺(二千一百六十公 尺),因此敬之為神木。依照日本奉神的習俗,在樹幹綑縛粗大的繩索,
並且在樹幹底部周圍設柵欄以示尊敬。
2.
臺灣光復後,為了凸顯當時蔣總統中正之功勳,政府官員曾以神木與蔣中 正並稱,神木從此即廣為人知,成為阿里山的觀光焦點。但神木在民國四 十五年遭雷擊起火,以至內部焦黑而枯死,從此無人再將神木與蔣中正並 提,但「阿里山上有神木」 卻成為家喻戶曉的口號,觀光客上阿里山也必定 將一睹阿里山神木風采列為不可刪減之行程。八十四年,嘉義林管處發現 神木有傾倒現象,八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發覺神木裂縫加深,立即豎牌警 告遊客只能遠觀。八十六年七月一日上午十時許,神木因滂沱大雨一半倒
伏,並裂成三塊,另一有鬆動跡象。為了遊客安全和神木回歸自然,八十七年六月六日決定砍伐。同年六月二 十九日上午開始放倒,中午十二時五十三分神木倒地。阿里山神木樹種為 紅檜,實為兩樹合抱構成,未遭雷擊前高約五十公尺,雷擊後只剩下三十 五公尺 。 阿里山神木位於阿里山鐵道六十九公里處旁,與日出、 雲海、高山
鐵路、櫻花並稱阿里山五大奇景。3.
臺灣割讓日本第二年(一八九六年)時,日本人齊藤音作等組隊探險,發 現了紅檜 、
扁柏蘊藏豐富的阿里山森林。 此後,開啟了阿里山原始森林的開 發。為了開採林業,一九○六年遂有阿里山森林鐵路興建的計劃,準備將 阿里山的高級木材,包括紅檜 、
扁柏、
樟樹等集運下山。一九一二年時,臺灣總督府終於完成了目前聞名世界的阿里山登山鐵道。
4.
紅檜俗名薄皮、松羅,學名 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Mats.,為臺灣特產
稀有種。 紅檜僅分布於臺中央山脈中部及北部山地。分布海拔為八百五十~
二千八百公尺,最盛處為一千五百~二千一百五十公尺,為本省高山主要 造林樹種,阿里山神木即本種 。 心材淡紅色故名「紅檜」,為極優良的建築、
船艦 、 雕刻、
傢俱、棺木、 花紋薄木板素材 。 由於材質優良,屢遭採伐,分布
區逐年縮小,數量日益減少。寫作引導
1.建議在閱讀的過程中畫記重點,待回頭重整內容時,便不需耗費過多時
間重新閱讀。
2.
一定要靜下心將所有的文字讀過、讀懂,不然錯過資料的核心,重整的
方向就會偏失。文章習作
阿里山神木,屬紅檜,於西元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由日籍技師小笠
原富二郎於阿里山原木林中發現。紅檜學名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Mats.,為臺灣特產稀有種,僅分布於中央山脈中部及北部山地,為臺灣本 省高山主要造林樹種。阿里山神木被發現時樹高五十公尺,樹圍二十三公尺,預估樹齡達三千歲。因此依照日本習俗,稱之為「神木」。臺灣光復後,阿里 山神木成為臺灣人的精神象徵,並與日出、雲海、高山鐵路、櫻花並稱阿里山 五大奇景。不過在歷經西元一九五六年的雷擊後,阿里山神木其實早已枯死,
並屢因傾斜而造成危險。為了遊客安全和神木回歸自然,西元一九九八年六 月六日決定砍伐,予以放倒。至此這株封神九十二年的阿里山神木正式走入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