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請用黑色墨水的筆寫在答案卷上相應的欄位內,違者扣十分。
Teks penuh
Dokumen terkait
桃園 市立 青溪國民中學 105學年度 第一學期 八年級國文科第三次定期考試卷 第2 頁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綜合選擇:每題 2 分,50 題,共 100 分【請用 2B 鉛筆將答案畫記在答案卡】 1.「孤獨是難以豢養的/搜括來整座城,也餵牠不飽/你垂淚/跪求,牠的腰仍自你指尖滑走/你轉身欲飛,牠偏偏又來 □
[r]
某時期,有個地方的政治家或軍事家經常被群眾「懷疑權力太大」而受罰,多人遭放逐, 當地一位學者有感而發地說:「如果你生病了,是召集群眾幫你治病呢?還是找技術精熟 的醫生?」上文的「某時期」與「地方」指的是: A西元前五世紀的雅典城 B西元二世紀的羅馬城 C西元八世紀的拜占庭城 D西元十七世紀的倫敦 ( 1.江戶幕府的建立相當於中國明朝末年,此時中國東南沿
以下是關於工業革命的論述。 資料一:自由主義者認為貧窮是個人的事,而且失業有利於經濟發展,因為這樣可以將工 資壓低,進而降低生產成本。 資料二:當部分人士看到無論是男是女,還是貴族百姓,都擠在同一列火車時,他們開始 憂心,鐵路帶來的可能是平等化的危機。 兩則資料反映了工業革命下的何種現象? A物質生活不斷地進步 B刺激進步思想的出現 C傳統倫理價值的崩解
某時期,臺灣執政當局對自費到內地留學的學生存有戒心,認為他們「言行脫逸常軌」, 唯恐這些學生回臺後會讓本地人感染「不良風氣」,造成施政困難,因此決定在留學地設 置宿舍,管理監督,避免受到內地的影響與誘惑。關於上述現象,以下何者正確? A這是晚清臺灣建省的情形,當局希望人才能在本地發展 B這是日治時期的情形,當局對臺民未完全推動同化政策
資料一:十八世紀末的日本,一些地方大名因為發不出俸祿,使得部分武士的生活陷入困 頓而被迫轉業,有些成為醫生,有些成為老師,有些成為工商業者,比較悲慘的 則淪為浪人。至於那些財政窘困的大名,轉向富商借貸,有些富商會利用債權換 取武士身分或參政權利。 資料二:十九世紀中葉,日本的白銀與黃金兌換比約為5:1,但國際市場的比例卻是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