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國立彰化高中 111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 高二社會組歷史科試卷 範圍:歷史(三)龍騰版第 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國立彰化高中 111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 高二社會組歷史科試卷 範圍:歷史(三)龍騰版第 章"

Copied!
8
0
0

Teks penuh

(1)

1

國立彰化高中 111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 高二社會組歷史科試卷 範圍:歷史(三)龍騰版第 1-2 章 出題教師:張靖彗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40 題,總分 80 分)

( )1.羅馬詩人賀拉西曾感嘆:「希臘俘虜將其野蠻的征服者變成了俘虜。」這是指羅馬雖用武力征服希臘,但文 化上深受希臘影響,這一點可從下列哪些方面看出來? (A) 行政區劃 (B)民主制度 (C)哲學 (D)建築

( )2.以下是有關古希臘時代雅典文化的兩則敘述:

資料甲:人們家中都設有祭壇,城邦中到處可見神龕,衛城上神廟比比皆是。每個節日開始前要祭祀,前兆、凶兆和 神諭會影響重大決定。準備遠行或店鋪開張等事務都要事先祈禱。

資料乙:西元前 5 世紀後期,雅典出現一些稱為「辯士」(sophists)的教師,以教授辯論術為生,多從經驗角度考察宇 宙,認為真理與人本身的需要或利益有關,沒有絕對真理。最有名的辯士普羅塔哥拉斯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惟 辯士在當時社會的名聲不佳。

根據以上兩則資料,辯士在當時「名聲不佳」的原因最可能是: (A)教授雄辯論戰之術,不符合城邦民主的傳統 (B) 主張以人為準繩,抵觸凡事秉承神意之風氣 (C)善於口舌之利,破壞了教師和思想家的形象 (D)大多不事生產,無助 於平民經濟生活的發展

( )3.同學們正討論:「基督教的興起與傳播,對歐洲造成深遠影響,教會更是中古歐洲人們生活的重心」。關於中 古時期基督教會影響的描述,哪一位同學說錯了? (A)甲:穩定社會秩序貢獻大 (B)乙:人的生命周期都依照教會儀式 進行 (C)丙:此時政教分離,二者互不干涉 (D)丁:保存古代希臘羅馬典籍

( )4.一座城市中,居民熱烈討論即將重建的大教堂建築樣式,他們對常見的哥德式建築並不滿意。因為古代建築 廢墟隨處可見,他們鼓勵競標的建築師從古代建築中尋找靈感。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一座覆以圓頂的長方形教堂,終 告竣工。這座古代城市可能位於今日何處? (A)耶路撒冷 (B)伊斯坦堡 (C)佛羅倫斯 (D)紐約

( )5.下表是英倫三島、德國與北歐、伊比利半島、義大利半島四個地區從 400~1500 年間的人口統計,請根據表 中數據,回答問題。表中丁地應當是指:

單位:百萬人

地區\年代 450 650 1000 1200 1340 1500 甲 6 2.5 5 7.8 10 9 乙 4 3.5 7 8 9 8.3 丙 3.5 2 4 7 11.5 7.5 丁 1 0.5 2 2.8 5 3 (A)英倫三島 (B)德國與北歐 (C)伊比利半島 (D)義大利半島

( )6. 西元2世紀羅馬皇帝奧里略(161~180)在位期間,將重兵置於萊茵河與多瑙河沿岸,並強化沿岸的 防衛工事,最後死於前線。此時奧里略的防衛工事主要是抵禦何人? (A)波斯人 (B)匈奴人 (C) 斯拉夫人 (D)日耳曼人。

※資料一:「西元 800 年秋,查理曼赴羅馬,召開會議處理教宗李奧三世與仇黨的糾紛,調查李奧被指控的罪名。12 月 23 日,李奧出席會議,在查理曼面前公開宣誓,聲明自己無罪。兩天後,李奧三世為查理曼加冕為羅馬皇帝。」

資料二:「自 800 年,李奧三世在教廷文件裡,除注明自己在位年代外,還加注查理曼在位年代;新鑄的錢幣,一面是 教宗自己的名字,另一面是查理曼的名字。」

( )7. 從上述資料一描述的教廷處境來推斷,資料二中教宗李奧三世的作法,最可能是要表達: (A)教權凌駕於王 權 (B)教權臣服於王權 (C)教權與王權的合作 (D)教權與王權的對立。

( )8.斯多葛派與伊比鳩魯派的論點頗多歧異,但在哪一方面卻完全相同? (A)終極關懷一致:心靈平靜,解脫人 生苦難 (B)方法相同:摒除慾望,實踐責任,以得自由解放 (C)目標一致:避世自保,獨善其身,追求心智上的喜悅 (D)立足點相同:皆持個人主義的立場,具出世或反社會的思想,均不為當政者所喜

( )9.從拉斐爾的〈雅典學院〉一圖中看到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站立在畫面的正中央,拉斐爾把他們兩人放在一起,

周邊圍繞著許多當時的哲學家和科學家,雖然這是拉斐爾所想像出來的歷史情景,並不是真正歷史上出現的景象。但 是,這樣的作品反映出文藝復興時代的何種精神? (A)追求崇高的宗教道德生活 (B)符合當時提倡科學方法與實驗的 風氣 (C)滿足城市中有錢有閒的中產商人階級的喜好 (D)強調古希臘羅馬文化精神的人文主義

( )10.「法蘭德斯地區的伊拉斯莫斯批判教會;布魯哲爾以繪畫呈現『農民生活』;英國的莎士比亞以戲劇

『刻畫人物的性格』;德國的霍爾班描繪『人物肖像畫』」。請問:如果要將上述內容放至合宜的文 章標題中,下列哪一句話最能夠與之呼應? (A)從人本到神本 (B)敲響宗教改革之鐘 (C)形塑

(2)

2

獨特珍貴的我 (D)自由與理性的曙光。

( )11. 史家討論美國革命時,指出:1763年,英國在七年戰爭中擊敗法國,確保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安 全;但1776年,北美殖民地卻起來反抗英國,爆發獨立革命。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史家推論的美國 革命之因? (A)戰爭導致財政困窘,遂使英國想向殖民地課稅,引起不滿 (B)戰後英國對殖民地 的控制減弱,殖民地人民覺得有機可圖 (C)戰爭讓殖民地經濟蕭條,殖民地人民心生不滿,起而 抗爭 (D)戰後英國軍力大為衰退,殖民地人民乘虛而起,爭取獨立。

※本題為題組題。請依據資料回答 12~13 題。

資料一:托馬斯‧莫爾曾寫道:「你們的綿羊本來是那麼馴服,吃一點兒就滿足,現在變得很貪婪、很兇狠,

甚至要把人吃掉,使你們的田地、家園、城市盡遭蹂躪。」

資料二:曾經有一群農民在向國王控訴一個叫約翰‧波米爾的領主的上訴書中寫道:「這個有權有勢的約翰‧

波米爾用欺騙、暴力占有您的苦難臣民──我們的牧場,這些土地是我們世代所擁有的。他把這些 牧場和其它土地用籬笆圍上,作為自己所有。」

( )12. 請問上引資料的主題可能與何者有關? (A)光榮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 (C)啟蒙運動 (D)圈地 運動。

( )13. 該主題的後續影響可能為何? (A)《權利法案》的發表,使英國國王的權力受到限制 (B)美國獨 立建國,脫離英國殖民而走向自主之路 (C)相信人身財產的安全與自由都應該受到法律的保障 (D)遞補工業革命後所需的勞動力。

※以下三段資料均出自同一宗教派別的主張,請據此回答14~15題。

資料一:靈魂是否能夠得救,上帝早已決定。

資料二:只要認真工作,獲得「勤勉付出的甜美回報」,逐漸累積財富,就是一種「受到救贖的證明」。 資料三:只要勤奮工作,「發財致富也是對的」。

( )14. 此一宗教派別為何? (A)路德教派 (B)喀爾文教派 (C)英格蘭國教派 (D)耶穌會。

( )15. 該教派的主張,可能影響以下哪一思想體系或制度的發展? (A)烏托邦社會主義 (B)費邊社社 會主義 (C)馬克思主義 (D)資本主義。

( )16. 有位史學家統計19世紀英國三項階級人口比率如下,請問:下列哪一個圖表合乎史實?(A.農民;

B.工人;C.中產階級)

(A) (B) (C) (D)

※請閱讀以下兩段資料,回答 17~18 題。

資料一:以下出自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法國司令官雷諾所寫〈殖民者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當然是一位戰士,是士兵們的領袖。……但對亞歷山大來說,戰爭不是他的目標,而是實現他偉大計畫的手 段。他懷著高尚的夢想,要讓亞洲與歐洲和好……讓希臘人與波斯人和解,融合成一個民族。

資料二:改寫自史家 R. Stoneman 著,《亞歷山大大帝》:

長久以來,抵抗波斯人是希臘人認同的決定性因素。西元前 4 世紀,愛奧尼亞地區(小亞細亞西岸中部)的希臘人被 波斯人統治,是希臘人心中的痛。希臘人支持組織聯軍來對抗這個宿敵並解救愛奧尼亞,這便是馬其頓國王菲利普取 得希臘領導權與希臘人認同的主因。……亞歷山大的東征可能繼承了這個目標。但他很快了解到,地理因素使希臘軍 隊無法長久控制愛琴海岸,他的目標轉變為取得小亞細亞統治權。由於亞歷山大每戰皆捷,野心愈來愈大,成為波斯 君主的念頭開始在他心中醞釀。當大流士派使節求和,亞歷山大傲慢地說,他要報復自古以來不斷侵犯希臘的波斯人,

並成為「亞洲之王」。

( )17. 請分析資料二中解釋馬其頓王國的崛起以及獲得希臘人認同的關鍵句為何? (A)抵抗波斯人是希臘人認同 的決定性因素 (B)亞歷山大的東征可能繼承了這個目標(C)地理因素使希臘軍隊無法長久控制愛琴海岸 (D)亞歷山大 傲慢地說,他要報復自古以來不斷侵犯希臘的波斯人,並成為「亞洲之王」。

( )18. 根據資料一和二,下列何者並非亞歷山大東征的目的? (A)使希臘人與波斯人融合成一個民族 (B)解救愛

(3)

3

奧尼亞地區的希臘人 (C)成為波斯君主 (D)將希臘文化帶入東方世界。

( )19. 西元前 399 年,七十歲的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被起訴並判死刑。關於蘇格拉底為何會被處死?有的學者 認為是「時勢」問題,有的學者認為與「個人」因素相關。以下選項都是學者認為有關的因素,其中何者是屬於「時 勢」因素? (A)蘇格拉底經常質問別人,他那咄咄逼人的方式,引發人們不滿 (B)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失敗之後,

社會動盪,政局極為不穩定 (C)當時的審判過程中,蘇格拉底的答辯非常自負,激怒陪審法官 (D)蘇格拉底一心求死,

因為他想要用死來證明,民主是會出錯的。

( )20.同上題,從蘇格拉底的處境,下列哪一項是最合理的推論? (A)雅典民主政治之下言論自由有侷限性 (B) 理性 和客觀的哲學精神在古希臘尚未出現 (C)希臘城邦的政治運作與神權具高度結合特性 (D)神諭是唯一的行事準則。

( )21. 「當時的義大利,只顧眼前的利益和權力,忘記了北方虎視眈眈的豺狼虎豹,只專心於愚昧的內部鬥爭。因 鬥爭而失去官職的他當時用義大利方言發憤撰寫了一部『警告書』,此書論述:義大利的當務之急就是統一,為了祖國 的統一,任何事都非斷然處置不可,絕不能受宗教、道德或感傷等束縛,而暴民政治是統一最大的阻礙,所以必須要 建立一位英勇無比且有能力可以一舉實現破壞與建設的君主。」請問 這本書對後來歐洲發展最大的影響為何? (A) 刺激宗教改革出現 (B)引發嚴重的政教衝突 (C)造就 15 世紀末民族國家的崛起 (D)引發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 ( )22.附表最可能是歐美國家哪一項發展出現的時間?

國名 時間 英國 1918 年 德國 1919 年 美國 1920 年

(A)民主憲法的制定 (B)女性獲得參政權 (C)勞保制度的建立 (D)奴隸制度的廢除

( )23.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常被列為十八世紀的「開明專制」君主,但他的政策並非都符合啟蒙精神。以下是 他的四項政策:(甲)裁示「從今以後,每個人都將依照自己的方式崇拜上帝。」(乙)制訂「猶太人基礎條例」,將猶太人 列為社會最底層。(丙)廢除刑求、放寬嚴刑峻罰。(丁)耗費鉅資、擴充軍隊。這些政策中,哪兩項最能展現「啟蒙運動」

的精神?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 )24.「詞彙」往往因時代需求而被創造出來。例如「工業」(Industry)、「工人階級」(Working class)、「資本主義」

(Capitalism)、「社會主義」(Socialism)、「鐵路」(Railway)等等,就是在某個時期新創造的辭彙,或為適應這個時期 的需要所產生的單詞。請問這個時期最有可能是哪個時期? (A)1728~1788 年 (B)1789~1848 年 (C)1849~1918 年 (D)1919~1945 年

( )25.「沙龍」原指法國上流社會家庭中寬敞雅緻的大客廳,18 世紀時,沙龍演變成為上流社會舉行集會的場所。

當時,沙龍多由出身高貴的著名女性所主持,她們經濟富裕,熱衷社交活動,喜愛文化藝術。請問下列關於前述現象 的說明,何者較恰當? (A)沙龍文化的盛行,顯示當時歐洲婦女接受教育的機會已有所提升 (B)18 世紀的歐洲,女性 普遍得以走出家庭,迎向公共領域活動,沙龍聚會功不可沒 (C)沙龍聚會為思想家提供了一個可以討論及宣傳思想的 場所 (D)出身下層階級又無知識的群眾,也能躋身沙龍享受智慧的歡愉

( )26.附表是 1830~1918 年間,英國某項數字統計變化簡表。請問以下哪一選項符合圖表所要表達的意義?

(A)擁有投票權的選民人數變化(縱軸單位是「百萬人」) (B)一次大戰前英國在世界各地所掠奪的土地走勢圖(縱軸 單位是「國」) (C)這是英國將鴉片輸入中國的數量(縱軸單位是「箱」) (D)這是一次大戰前後,英國投入軍備競賽 的金額(縱軸單位是「萬元」)

※請閱讀以下兩段資料,回答 27~28 題。

(4)

4

資料一:英國成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邁向日不落國的傳奇。但英國將這次戰爭的費用轉嫁在北美殖民地人民身上,

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不滿。

資料二:法國放棄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西岸,這次戰爭的失敗標誌著法國失去了新大陸。

( )27.根據資料一與資料二,請問這場影響英國與法國的戰爭為何? (A)七年戰爭 (B)百年戰爭 (C)三十年戰 爭 (D)克里米亞戰爭

( )28.根據資料一與資料二的內容,請問下列歷史解釋何者正確? (A)工業革命的展開,是英國獲勝的原因 (B) 造成法國後來協助美國在獨立戰爭中取得勝利 (C)英國勝利後,在殖民地推行民主政治 (D)法國失敗後,喪失了啟蒙 運動的精神

( )29 某份文件指出:「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

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

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當今大不列顛國王的歷史,是接連不斷的傷天害理和強取豪奪的歷史,這些暴行 的唯一目標,就是想在這些州建立專制的暴政。」

這份文件主要是因哪一事件而產生? (A)1642 年清教徒革命 (B)1688 年光榮革命 (C)1769 年工業革命 (D)1776 年大 陸會議

※請閱讀以下資料,回答 30~31 題。

附圖是幅流傳於歐洲某時期的諷刺畫。此圖(由左至右)將方濟會修士穆納、神學家埃姆澤、教宗利奧十世、神學家 艾克,以及神學家萊普,分別繪製成貓、公羊、反基督的獅子、豬,以及狗。請問:

( )30.依據你的歷史知識,此諷刺畫最可能出現於何時何地? (A)15 世紀的義大利 (B)16 世紀的日耳曼 (C)17 世紀的西班牙 (D)18 世紀的法蘭西

( )31.此種諷刺文宣品的刊布與流傳,與當時哪種歷史發展的關係最為密切? (A)方言文學流行 (B)印刷術的盛 行 (C)大航海時代的來臨 (D)資本主義制度興起

( )32. 1764 年,英國所頒布的《食糖法》和《貨幣法案》,讓當時的北美殖民地陷入了經濟困難。為此引起的抗議 行動,包括對英國商品的抵制,而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也認為除了殖民地自己的議會外,英國國會不可向他們課稅,於 是當時便出現一句流行的口號:「無代表,不納稅」。 請問: 上文中的口號「無代表,不納稅」,主要是針對政府 侵害到哪項人民應該具有的權利? (A)參政權 (B)財產權 (C)生命權 (D)立法權

※請閱讀以下兩段資料,回答 33~35 題。

資料一:當錢投入錢櫃叮噹作響時,增加的只是貪婪愛財的欲望,而不是靈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宗,二不 靠聖禮,只有靠終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資料二:這是個 16 世紀時成立的一個修會,在宗教生活形式上有所革新,強調順從,特別是順從教宗,主張靈活,准 許會士在世界各地參加各種活動。

資料三:16 世紀初,某位後來將歐洲基督教世界攪得天翻地覆的教士自述其得道經過:最後,由於上帝的慈悲,在我 日以繼夜地冥思苦想時,我注意到這一句話:「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 來。」(《羅馬書》1:17)在此,我開始了解:上帝的正義,是指藉著上帝的一項禮物,亦即信,而得到真性命。因此 這句話的意思是:福音揭示了上帝的正義,但這是被動的正義,慈悲的上帝藉著信為我們赦罪……我即刻感到獲得了 新生,甚至覺得已通過敞開的大門,進入天國了。

(5)

5

資料四:16 世紀歐洲某國王發表一本叫《維護聖禮》的書,被當時的某位宗教人士罵為「笨驢」,教宗卻賜封他為「信 仰的維護者」;但過了幾年後,他卻以「年幼被迫與寡嫂結婚,此種婚姻自始即不合法」為理由,請求教宗批准他與王 后離婚,但教宗卻採取拖延政策,遲遲不肯批准。

資料五:如果上帝啟示獲利的機會,則選民必須遵循上帝的召命而用心追求。人雖然不可為私利而致富,但是可以為 上帝勞動而致富。

請根據以上五則資料回答問題:

( )33.資料二中對中國於明末清初時期的中西文化交流有著極大貢獻的,應為下列何者? (A)本篤會 (B)修道院 (C)清教徒 (D)耶穌會

( )34.請在下列敘述中選出正確者為何? (甲)資料一所指控的是教會販售贖罪券 (乙)資料二所提到的修會是天 主教經過改革後的一項重要成果 (丙)資料三所提到的這位教士,能順利推動宗教改革,這主要是歸功於人文主義已經 在此區扎根 (丁)資料四中的國王希望成功離婚後,直接將他的國家轉變為喀爾文教派,才引發教宗的拖延 (戊)資料 五強調勇於追求財富也是榮耀上帝的方法,應是路德教派提出的「預選論」 (A)甲乙丙 (B)乙丙戊 (C)乙丁戊 (D) 甲乙丁

( )35. 1618~1648 年,為歐洲著名的「三十年戰爭」,請問參與的國家多為哪兩則資料的代表教派? (A)一、二 (B)二、五 (C)二、三 (D)二、四

※請閱讀以下兩段資料,回答 36~37 題。

以下兩段資料出自馬克思 1848 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中。

資料一:「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大陸徘徊。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 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日耳曼的員警,都聯合起來了。」

資料二:「以前那種封建的或行會的工業經營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隨著新市場的出現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廠手工業代替 了這種經營方式。行會師傅被工業的中產階級排擠掉了;各種行業組織之間的分工隨著各個作坊內部分工的出現而消 失了。」

( )36.資料一中提到,教皇、沙皇、奧國、法國、日耳曼等都可捐棄成見,聯手對付共產主義,主要係因共產主 義想要解決下列何種跨國性問題引起的社會衝突? (A)抑制人口成長 (B)消除都市化衍生的問題 (C)解決貧富不均 的問題 (D)提高婦女地位

( )37.資料二所述現象的出現,與下列哪一事件關係最大? (A)醫藥進步降低死亡率 (B)瓦特改良蒸汽機成功 (C)英國《權利法案》的規定 (D)法國《拿破崙法典》的規定

( )38.「他們參與英國工黨的成立,並成為工黨內頗具影響力的成員。其重要的貢獻,在於透過各種活動,包括 學術研究出版、演講、座談會以及學校舉辦會議,向社會大眾進行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與傳播,喚起社會良知,鼓吹 改革措施,對於教師、公務員、工會領袖、國會議員等產生很大的影響作用。。」 針對以上資料,以下說法何者正 確? (A)「他們」是指費邊社的成員 (B)恩格斯非常讚揚這套理論 (C)反映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不相容 (D)主張發 揚「國富論」的精神,政府不要干預

※本題為題組題。請依據資料回答39~40題。

「歐洲從某一時代開始,不同國家的知識分子,都可以共同享有一些超越國界的文化和思想,形成一種『知識 的國度』。在這個國度中,任何人不論出身背景,只要知識水準夠,都可以平起平坐的互相討論。即使路途遙 遠不便參加討論,也可以藉簡訊的流通來保持聯絡。」請問:

( )39. 文中「知識的國度」大約形成於哪個時代? (A)14世紀 (B)16世紀 (C)18世紀 (D)19世紀。

( )40. 文中的「知識分子」經常在什麼地方聚會討論? (A)行會 (B)大學 (C)沙龍 (D)主教座堂學校。

二混合題(20 分,作答於手寫卷,每個答案 2 分) (一) 請閱讀以下資料後回答問題

主題:德國建國運動

甲:「發生在 1871 年的『統一』與其說是德國民族主義發展的結果或表現,倒不如說是普魯士實行擴張主義、對非普 魯士地區實行殖民化、並與被排斥在外的奧地利競爭的一種形式。」

乙:「俾斯麥是個徹頭徹尾的普魯士人,他對普魯士的認同高過對德國統一的渴望。只不過他心裡明白,普魯士若要以 強權姿態迎向未來,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國這個民族國家的領導人。對俾斯麥而言,德國統一其實只是普魯士在歐洲立 足的前提。」

請問:

(6)

6

1 甲認為德國統一最主要因素是凝聚民族主義嗎?

2 乙認為俾斯麥相信普魯士若想在歐洲立足,前提須要做什麼?

3 俾斯麥透過戰爭擊敗哪二國的干涉而正式完成統一?

(二) 主題:文藝復興

在中世紀時期的義大利,大部分地方仍是廣大的建築廢墟,提醒著羅馬帝國的宏偉與榮耀。當漸增的財富帶動主 要城市裝扮自己時,這一大片廢墟便成了藝術家留心觀察的對象,民眾則會比較古今建築的差異。因此在建築史上,

文藝復興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延伸自地域的運動。

資料出處:保羅‧約翰遜著、譚鍾瑜譯,《文藝復興:從黑暗中誕生的黃金年代》(新北:左岸,2004),頁 104 4 資料內容主要呈現史學方法概念中的哪一特質? (A)因果關係 (B)時間順序 (C)時代變遷 (D)資料證據 5 依據資料,文藝復興源於義大利是因哪兩項條件?

(三)主題:女權運動 資料一:

下圖為英國女性爭取女性投票權活動分子被關進監 獄,在獄中絶食抗議,又被時任內政大臣格拉斯頓 下令強迫灌食。此事令舉國嘩然。爭取女性投票權 的集會示威經常遭當局打壓。歷史學者德萊普說:

「只要加入爭取婦女選取權運動,你就是個激進好 戰分子。」

資料二:這年是英國婦女參政運動的轉折點,她們轉 而採用更具侵略性的策略:例如將自己綁在欄杆 上、對郵筒縱火、砸碎窗戶,以及不定時發動炸彈 襲擊。而這些激進舉動,也促使了反對者開始印製

「女權超危險」的宣傳物反擊。儘管這些用來抹黑 女權運動的復古明信片和海報內容,如今看來非常 荒謬和滑稽,但當時許多人卻不這麼認為,甚至深 信不疑和懼怕宣傳內容成真。

6 請問資料一和資料二中認為「女權超危險」的年代是(A)十八世紀初 (B)十九世紀初期 (C)二十世紀初期 (D)二十 世紀末期

7 英國女性在一戰後獲得參政權的主要原因為何?

(四)主題:拿破崙

資料一:1793 年,拿破崙大敗英國後,成為全國知名的英雄。1799 年,他在政變中奪權,逐漸成為軍事獨裁者並推動 多項改革。1804 年,他登基為法國皇帝,此後又擊潰奧、俄聯軍,成為歐洲的共主。1808 年,他對英國實施制裁。因 俄國拒絕配合他而展開征俄之役。戰事拖到寒冬降臨;他被迫撤退,五十萬精銳毀於一旦,他所創立的歐洲政治體系 也隨即瓦解。1814 年,他在各國聯軍攻陷巴黎後宣布下野,之後被流放到厄爾巴島(Elba)。次年,他潛回巴黎宣布復 辟,卻只維持了一百天。在滑鐵盧之役受挫後,他再次遜位,並被幽禁於大西洋的聖赫倫那島(St. Helena)。曾叱吒歐 陸的他卒於該地,當時他才 52 歲。

資料二:以下是拿破崙向他最親信的近衛隊發表的告別演說:「二十年來,在我們的榮耀之路上,一直都有各位的陪伴。

這些年來,即便我們成就非凡,各位的勇氣與忠誠也從未減損半分。有了各位,我們就有持續奮鬥的理由。只是這場 戰爭如果持續下去,法國將會陷入更深的不幸。為了國家的福祉,我決定犧牲我的利益。我即將離開,但是你們一定 要繼續為法國服務。她的幸福是我唯一的顧慮與最誠摯的期盼。請不要為了我而難過,如果我能逃離劫難,那也是為 了彰顯各位的榮耀。我要把我們共同締造的成就寫成歷史。再會了,,你們將永遠烙印在我心裡。

資料出處:改寫自《改變歷史的聲音》(臺北:臉譜,2012),頁 62~64

(7)

7

資料三: 21 世紀初,考古學家們根據新的發現認為:拿破崙遠征軍並非敗在俄國人手下,而是敗給了一種強大的瘟疫——

斑疹傷寒。2001 年,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附近,一群建築工人無意中挖掘到了防禦戰中的人類骸骨。隨 後出土的還有刻著番號的皮帶紐扣與 19 世紀初通用的 20 法郎面值的硬幣。考古學家鑑定這些骷髏生前曾是拿破崙麾 下的戰士。

史蒂芬‧塔爾蒂:《光榮覆沒:斑疹傷寒令拿破崙大軍慘敗的可怕故事》

8.根據資料一、二,作者認為拿破崙應是怎樣的人物? (A)敗軍之將 (B)曠世英雄 (C)愛國志士 (D)歷史偉人 9 資料一提及「他對英國實施制裁。因俄國拒絕配合他而展開征俄之役」。請問拿破崙對英國實施哪一方面的制裁?

10.根據資料三,導致拿破崙征俄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二混合題手寫卷:20%(每個答案 2 分) 二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 (1)

(2)

(3)

(二) (4)

(5)

(三) (6)

(7)

(四) (8)

(9)

(10)

(8)

8

國立彰化高中 111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 高二社會組歷史科試卷答案卷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40 題,總分 8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D A D C A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D B D C A D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C B C A A B D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D A B C B A C C

二混合題手寫卷:20%(每個答案 2 分) (一) (1) 不是

(2)統一德國

(3)奧國和法國

(二) (4)A

(5)財富的增加、古羅馬建築的遺跡 (每個答案 1 分)

(三) (6)C

(7)在第一次大戰中投入後勤生產

(四) (8)B

(9) 經濟封鎖

(10) 瘟疫——斑疹傷寒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壹、教養與社會化的關係 貳、何時是教養時機 參、何謂教養策略 肆、影響父母採取何種教養策略的因素 一、學習 二、社會糸統的規範 伍、何謂 好的」或 不好的」教養方式 「 「 第二節 教養子女可能會遇到的迷思... 四、解釋教養原因 貳、要求度 一、賦予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期望(提供好的指導 方針或規範) 二、監督與管理 三、教養策略的運用

新北市立新莊國中 110 學年度推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 一、依據: 一 教育部110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計劃。 二 教育部推動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 三 本校輔導工作計畫。 二、目標: 一成立生命教育推動小組,結合行政資源與校內各項活動以推動生命教育四大 核心議題,以強化全人發展及全人關懷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