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淡水 雞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淡水 雞籠"

Copied!
8
0
0

Teks penuh

(1)1. 台灣史講義 南一本. 第六章 清領後期的發展. Class. Name. 一、開港後的貿易發展&西方文化的再傳入. 淡水 雞籠 (基隆). (一)促使台灣開港通商的事件:(. )之役。. —爆發於 1857 年。(1857~1860 年) —英+法 V.S. 中國清廷。 安平. —清廷戰敗,簽訂條約,條約內容之一為開放港口。. 打狗 (高雄). —中國沿海海港 通商口岸. —中國內地河港 —台灣四個港口:(. 、. 、. 、. ). *清廷在台灣先開放淡水、安平,這兩港被稱為「正港」 ,後來又加開雞籠、打狗為「副港」 。. (二)外國人到台灣後~ 1.政治: 為方便處理在台僑民的事務,洋人紛紛在台灣設置( 大英領事館。 refer to textbook p.179. ) ,例如英國在(. )的. 紅毛城作為領事館,旁邊再建一座領事的官邸。. 2.商業: ‧洋行~ 外國商人為方便在台灣進行貿易,設置了(. )。補充說明如下:. #德商東興洋行(位於台南) #英商德記洋行(德記洋行現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英國怡和洋行(現在台灣仍有許多知名商店:頂好超市、必勝客披薩、IKEA 家具…etc.) 當時台灣有五大洋行,分別是英國德記洋行、英國怡記洋行、英國和記洋行、德國東 興洋行及美國唻記洋行。這五大洋行主要經營海外貿易,包括糖和樟腦。 在台灣被清廷割讓大日本帝國後,台灣總督府與大日本帝國商人透過專賣制度聯手排 擠其他外商,使洋行紛紛關閉。 外商憑藉(1)雄厚資金(2)先進的交通工具,操控了進出口貿易。 *清領後期,漢人郊商和洋人洋 行的競爭,呈現郊商沒落、洋 行興起的發展結果。. ★清領前期、後期,台灣貿易內容的比較 時. 期. 重要通商口岸. 清. 領. 前. 期. 清. 領. 後. 期. 鹿耳門、鹿港、八里坌、 淡水、安平、雞籠、 艋舺、府城 打狗. 主要貿易媒介 郊. 洋行. 主要輸出商品 稻米、蔗糖. 茶葉、蔗糖、樟腦. 主要輸入商品 紡織品、藥材等民生用品 鴉片、紡織品.

(2) 2. 台灣史講義 南一本. ‧開港通商後在進出口上的轉變~ (1) 稻米方面:由於台灣人口不斷增加,糧食需求倍增,稻米轉為內銷。 (2) 茶糖樟腦三項:因國際需求而大量出口,並稱「 商品. 產地. 說 明 ‧ (. (. 」,整理如下……. ) 中北部丘陵、山地. )是茶葉集散地,經加工後從(. )出口。. 今迪化街一帶. ‧售往美國、東南亞,是台灣當時最大宗的輸出品。 ‧就近從( 蔗糖. 南部. )or(. )出口。. ‧由於蔗糖利益甚大,不少稻田紛紛改為甘蔗園。 ‧售往中國大陸、日本等地。. 樟腦. 中北部丘陵、山地. ‧由(. )出口。. ‧售往歐美各國,產量曾達全球第一。. ‧台灣開港通商後,由於茶葉、樟腦的盛產—1.帶動中北部內陸一帶城鎮的興起,如大稻埕、深坑。 —2.台灣的政治、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北部! ‧自西元(. )年後,台灣對外貿易一直呈現「出超」,經濟成長迅速。. 茶. 出超:出口值(. )進口值 即「順差」. 入超:出口值(. )進口值 即「逆差」. 糖 樟腦. 出口 進口. 淡水 大稻埕. 淡水河. 2.雙方發生爭執. 大溪 大溪 關西 大甲溪. 雞籠 深坑 深坑. 大湖 東勢. ‧關於清領後期台灣進口的補充說明~. 集集. 濁水溪. 商品 (. 說 明. 安平. ). 新興城市. ‧大多是英國在殖民地( 工製造的。. 通商口岸. 打狗. 茶葉產區 高屏溪. 樟腦產區 茶、樟腦產區 蔗糖產區. 紡織品. ‧進口許多英國的棉布。. )加.

(3) 3. 台灣史講義 南一本. 3.文教: ‧西方傳教士(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亦陸續來到台灣,以通商口岸作為傳教的據點。其中,以 (. 教)的「長老會」最重要。. ‧馬雅各 and 馬偕 南 馬雅各英國人 ○. 北馬 ○. 偕加拿大人 寧願燒盡,不願鏽壞!. 於台南一帶傳教. 於淡水一帶傳教. 傳教之外的其他貢獻:. 傳教之外的其他貢獻:. —在台南建立台灣第一間西醫醫館。 (新樓醫院). —醫療:免費幫人拔牙 —教育:創建牛津學堂、淡水女學堂. —訓練不少本地醫生。. 原稱理學堂大書院 現位於(. 台灣第一間女子學校. )大學內. 補充: 1. 部分傳教士還投入社會慈善事業,如建立孤兒院,救助貧困等。 2. 由於這些傳教士的努力,西方的醫學知識、新式教育逐漸在台灣奠下基礎!. 二、牡丹社事件與沈葆楨建設台灣 (一)原因: ‧1871 年(同治 10 年),清廷藩屬( 被(. )的漁民遭遇海難,船隻漂流至台灣南部,船員大多數. 社)原住民殺害。 牡丹社原住民屬排灣族!. ‧由於琉球也向日本進貢,所以日本插手琉球人被殺的事件。日本與清廷進行交涉的過程中,清廷 聲稱生番是(. ),不予重視。. ‧1874 年(同治 13 年) ,日本以(. )為藉口,派兵攻台,與原住民—牡丹社發生戰爭。. ‧牡丹社事件的戰場在今屏東石門、牡丹社一帶。 日軍在今屏東縣車城鄉樹立「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的墓碑,現為第 3 級古蹟。. (二)結果: ‧日軍攻台時,清廷派遣欽差大臣( ‧日本願意與清廷議和、撤兵. )赴台加強防務。 中日雙方簽約(即「中日北京專約」) 條約內容 1.清政府支付撫卹金給受難者家屬。 2.清政府收購日本在台設施 3.清政府承認日本此番行為乃是(. )。. *專約條文裡「保民義舉」一詞,使日本認定清廷不否認琉球為日本屬地,因此不久後便併吞琉球, 並改稱之為(. 縣)。.

(4) 4. 台灣史講義 南一本. (三)重要性: 清廷瞭解到台灣在東南海防上的重要,治台政策轉為積極;並指派沈葆楨在台灣展開多項建設。 軍事. ‧在台灣(. 部)安平、旗後、東港等地建造多座西式炮台。 位於安平的砲台基地即為「億載金城」 ,又稱作「二鯤鯓砲台」 。聘請法國人. 防務. 設計。是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西式炮台,現在是(. 級)古蹟。. 行政 ‧增設—恆春縣:目的在加強台灣南部的防務。目前是國定第 2 級古蹟。 建置. —(. 府):台灣進入「二府時期」。 逐漸取代台灣府,成為主要行政、經濟中心。. ‧奏請皇帝取消禁令,包括—渡台禁令 —不准漢人進入後山之禁令 —不准漢人與原住民通婚之禁令 墾殖 ‧提供赴台開墾的農民種子、農具,以鼓勵開墾。 鼓勵. 開山 撫番. 即廢除畫界封山政策. ‧為便於開山撫番,於是修築三條道路,分為北路、中路、南路,以加強對原住民的管 理。其中,中路即為知名的「八通關古道」。 ‧由於原住民的生存空間遭受破壞,屢起反擊,因此「撫番」的成效有限。. *沈葆楨在台灣的建設,促進了(. 部)的開發。. 三、丁日昌的建設 丁日昌繼沈葆楨之後來台,其作為有: —巡察台灣南北各地 —嚴懲貪官污吏 —架設(. ) 府城—安平、旗後. →這是台灣最早的電報線.

(5) 5. 台灣史講義 南一本. 四、台灣建省與劉銘傳的建設 (一)原因:1884 年(光緒 10 年),清朝與法國因( 清廷派(. )前往台灣協防。. )地區的問題發生戰爭。戰火波及台灣, 越南當時稱作「安南」,亦是中國的藩屬國。. (二)結果: ‧法國與清廷議和。 ‧清廷更加重視對台灣的經營,西元(. )年將台灣改建為行省,並以(. )為首任. 「台灣巡撫」。從此,台灣行政層級提高,經費運用與行政事務均獲得較高的自主權。 ‧劉銘傳積極在台灣推行各項建設,使台灣邁向現代化,因而有「台灣現代化之父」之稱! ‧劉銘傳在台灣的建設~ ‧調整為「三府一直隸州」:. 行政. —將原本的台灣府改為( —在中部設置( 府) —北部一樣有台北府 —在( )設直隸州. 府). *劉銘傳原擬將省會設於台中,但因省城尚待籌建而暫駐台 北,繼任的台灣巡撫邵友濂則奏請將省會正式設於台北。. 財政 ‧重新丈量田地、訂定繳稅規則→政府稅收大為增加。 1.購置輪船 2.設立郵政總局 ★ 交通. 台灣的新式郵政開始~. 3.增設電報線 3.興築鐵路(以. 為中心,分別向南、北修築鐵路). *當時以( )作為火車票。 *在台灣行駛的第一個火車頭叫做( )。 通車的當天,圍觀民眾驚恐萬分,稱呼火車頭是「黑色妖馬」 ,目前這個火 車頭陳列在二二八紀念公園內。 ‧辦學目的:培養現代化建設的人才。. 教育. 原住民. 所以,在台北設立(. 學堂)與(. 學堂)。. ‧採取征討&安撫 並行的政策: —征討反抗的原住民 —教導歸順的原住民生產技術(撫墾局)、漢語(番學堂)。. *此外,劉銘傳在基隆修建了二沙灣砲台,砲台城門上題有「海門天險」四字,現為國定一級古蹟。 *台北到基隆的火車路段,有全台最早的隧道,隧道口題有「曠宇天開」四字。.

(6) 6. 台灣史講義 南一本. *劉銘傳在台灣的建設的結果: 1.丈田清賦讓政府增加 3 倍稅收,但引起不少反彈的聲浪,甚至引發民變。 2.開山撫番政策引起原住民的反彈。(因為比較像是「開山剿番」) 3.繼任巡撫(. )陸續停止各項建設。(因為經費困難). 經過沈葆楨、丁日昌、劉銘傳等人的努力,自1874-1894年積極治理台灣,台灣已然成為當時 中國相當現代化的省分之一。 福州. 在臺灣各地設置電報 線,並遠達福州。. 福建省 劉銘傳在台建設圖 光緒 19 年(1893) 臺北~新竹通車 (邵友濂巡撫期間). 淡水. 雞籠(基隆) 臺北. 新竹. 臺 灣 省. 澎湖 媽宮(馬公). 安平 輪船航行於臺灣、中國 大陸與東南亞之間。. ▲資料來源:南一教科書 郵票變成火車票 基隆到臺北的鐵路通車後,官 府曾在郵票上加印前往地點, 充當車票使用。. 光緒 17 年(1891) 基隆~臺北通車 電燈 西學堂 電報學堂 郵政總局. 臺南. 圖 例 鐵路 電報線.

(7) 7. 台灣史講義 南一本. ☆清廷治台政策的轉變 1683 年. 消極. 施琅攻台後,為防止台灣再度成為反清的根據地,故限制漢人渡台. 1858 年. 開港. 清朝於英法聯軍之中敗北,開放港口,外國人在台設洋行、從事貿易. 1874 年. 積極. 日軍侵台,沈葆楨來台建設. 1885 年. 建省. 中法越南戰爭封鎖台灣,劉銘傳來台,成為首任台灣巡撫. ☆清領時期的「重要年代」 時間(A.D.). 事. 件. 影. 響. 1874. (. ). 清廷治台態度 from 消極 to 積極. 1884. (. ). 台灣設省. 1894. (. ). 割讓台灣給日本,台灣歷史進入「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三任台灣巡撫 ( )→(. )→(. )。. ☆沈葆楨與劉銘傳在台措施之比較 項目. 沈 葆 楨. 劉 銘 傳. 身份. 欽差大臣. 首任台灣巡撫. 牡丹社事件(1874A.D.). 中法戰爭(1884A.D.). 來台 背景. ‧增設恆春縣、台北府 台灣進入二府時期. ‧增設郡縣、調整行政區 三府一直隸州. 行政. —將原本的台灣府改為台南府. 建置. —在中部增設台灣府 —北部一樣有台北府 —設立台東直隸州 ‧為便於開山撫番,於是修築三條道路. ‧擴大開山撫番。. —北路(今蘇花公路前身). —設立撫墾局管理歸順的原住民. 開山. —中路(今新中橫公路前身). —設立番學堂教授原住民漢文、生產技術. 撫番. —南路(今南迴公路前身). —對於不肯歸順的原住民則以武力征服. ‧由於原住民的生存空間遭受破壞,屢起 反擊,因此「撫番」成效有限。 交通 建設 其他. 開築北、中、南三條通往內山和後山的道路 ‧奏請廢除各項禁令,鼓勵漢人來台墾殖 ‧為增強海防力量,建立多座西式砲台. 1.設立郵局. 2.架設電線. 3.增設電報線. 4.興築鐵路. ‧丈田清賦,清查隱田,重定稅則,增加政 府稅收 ‧辦教育:西學堂、電報學堂 ‧丈田清賦措施引起不少反彈的聲浪. 影響. 促進台灣東部的開發. ‧開山撫番政策引起原住民的反彈 ‧繼任巡撫劭友濂停止擴大推動各項建設.

(8) 8. 台灣史講義 南一本. 題目演練 (. )1.西元 1871 年琉球人民因船難漂流到臺灣,遭原住民殺害,日本以「懲辦兇手」為藉口,在 1874 年出兵攻打臺灣牡丹社的原住民,是為「牡丹社事件」 。今天在當地還留有「大日本琉 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的紀念碑。請問:我們若想參觀這座紀念碑,應至圖中的哪一區? (A)甲. (B)乙. (C)丙. (D)丁。. (D)2. 中法戰爭爆發後,戰火曾波及臺灣,使清廷認識到臺灣的重要性,更加重視臺灣,於西元 1885 年正式宣布改設臺灣為行省。請問:當年中法戰爭時,戰火曾波及臺灣哪兩個地方? (A)甲乙 (B)乙丙. (C)丙戊. (D)甲戊。. (A)3. 西方國家早在 18 世紀中葉起展開 工業革命。中國的工業化要到 19 世紀中葉的自強運動才開始,中國. 甲. 最早的鐵路即在自強運動期間興築 的。請問:臺灣的鐵路最早出現於 圖中的哪一區? (A)甲 (B)乙. (C)丙. (D)丁。. (C)4. 沈葆楨在牡丹社事件時,被清廷以 欽差大臣的身份派到臺灣來,展開 建設工作。沈葆楨來臺後為了加強 臺灣的海防,在臺灣興建炮臺,當 時沈葆楨來臺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炮. 乙 丁. 戊. 臺,位於圖中的哪一區? (A)甲 (B)乙. (C)丙. (D)丁。. (D)5. 沈葆楨來臺後,建議清廷廢除渡臺禁 令、畫界封山政策及允許漢人娶原住 民為妻,並修築北、中、南三條道路 通往後山的道路。請問:文中所說的 「後山」指的是圖中的哪一區? (A)甲 (B)乙 (C)丙 (D)丁。. 丙.

(9)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亞信旅⾏行社有限公司 國家 代號 城市名 城市名 日本 OSA OSAKA 大阪 日本 TYO TOKYO 東京 日本 FUK FUKUOK A 福岡 日本 OKA NAHA 沖繩 日本 SPK SAPPORO 札幌 日本 NGO NAGOYA 名古屋 韓國 SEL SEOUL 首爾 韓國 PUS FUSAN 釜山 香港 HKG HONG KONG

表1是東南亞各國的殖民國、宗教、經濟和區域特色簡介,請將五個國家的排序依次 選出? 表1 A B C D E 殖民國 西班牙、美國 荷蘭 英國 英國 英國 主要宗教 天主教北部; 伊斯蘭教南部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 佛教、道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經濟活動 農礦 農林礦 農林礦 工、商業、轉 口貿易 礦業石油 區域特色 土地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