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106 年學測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106 年學測"

Copied!
20
0
0

Teks penuh

(1)

1

1 前言

105年學測試題,被譽為「近五年最佳考題」,觀察考題發展趨勢,雖然本屆學子尚未適用 107課綱,但課綱的調整,已悄悄的在大考試題中嗅到變動端倪。學測國文試題的測驗目標是檢 測考生四種能力:「語文理解與應用能力」、「文學知識與鑑賞能力」、「文化知識與體悟能力

」、「語文表達與應用能力」,以105年學測為例,選擇題的題型分布,以文意測驗占題數最多

,因而,在學測題型已趨穩定的此刻,高二或高三生面對學測國文考科,當務之要就是全力提昇 個人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

2 105 學測測驗題型分布

(資料取自臺北市高中國文科教師團隊試題分析報告20160122)

年學測 趨 勢 預 測

106 國 文 科

文/ 詹嘉芸老師

(2)

3 考題趨勢分析

就命題取材而言,學測文白比例為 1:1 已成趨勢(105 學測選擇題 54 分中,白話文佔 25.5 分;文言文佔 28.5 分),以往被看重的「三十篇古文」,其命題重點偏向在注音、字義、修辭 等基礎概念題,占分雖減少,但出題方式愈來愈細,顯示學生仍須熟讀三十篇核心古文,才能奪 得先機。除三十篇古文外,古典取材方面,國學常識以電腦搜尋包裝,考詞牌、韻腳、文字造字 原則等,素材則涵括樂府詩、近體詩、宋詞、《夢溪筆談》、《史記》、《論語》、《孟子》等 中華文化經典篇章。現代文方面包括新詩、散文、小說及翻譯作品,考題新舊並陳,同學若未能 在閱讀素材上全方位的吸收,答題時恐會感到吃力。

就命題概念來看,筆者以 PISA 測驗目標來檢視閱讀理解題型,可發現學測考題涵蓋訊息檢 索、摘要內容、分析推理,尤以後兩者為多。雖不難理解,但須進一步分析考題閱讀層次,表示 學生在面對長而複雜的文章題幹時,不只要有快速的閱讀能力、精準的邏輯判斷,更需要絕佳的 耐心,才能應付龐雜的資訊量。

就非選題型來觀察,105 學測的非選題型,符合其第一題所提之「改變與轉化」的概念。從 往年第一題都是以「文章解讀」或「文章評論」為主的題型,變換成更具生活化的「舉例說明」

題型,考驗學生思考取材與表述的能力。雖然不難掌握,但要脫穎而出,必須具備生活中細膩的 觀察力、良好的寫作技巧及個人獨到的觀點,整體來說具有挑戰性。

而 18 分的文章分析,則延續 104 年指考命題素材的改變,以經典白話文篇章〈髻〉為題,

慢慢揭示出命題方向的轉變。經典篇章不再為文言文獨有,貼近生活的文學作品如小說、新詩、

散文等,皆成命題的新寵,尤其是五大版本的重點篇章,更值得同學注意(見下表)。

最後談到引導寫作,105 學測藉由新聞事件「蘇迪勒颱風來襲,龍江路的兩個郵筒被吹落的 招牌砸歪,造成歪腰郵筒」來討論其現象或迴響。作答時,不管持正面或負面立場,都應就新聞 事件本身做出評斷,言之有物,才能拿到分數。

◎三十篇古文外的重點篇章整理

時代 五大版本重點篇章 類別 選文分級

先秦 詩經選‧兼葭 古典韻文 B類選文

漢魏六朝

古詩選‧行行重行行 古典韻文 B類選文

左思‧詠史之一 古典韻文 B類選文

陶潛‧飲酒其五 古典韻文 B類選文

樂府詩選‧飲馬長城窟行 古典韻文 B類選文

樂府詩選‧陌上桑 古典韻文 B類選文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長篇敘事新樂府 B類選文 樂府詩選‧李白‧長干行 古典韻文 B類選文 杜甫‧旅夜書懷 古典韻文─近體詩 A類選文 近體詩選‧崔顥‧黃鶴樓 古典韻文 B類選文 近體詩選‧李商隱‧夜雨寄北 古典韻文 B類選文 五代 李煜‧浪淘沙 古典韻文─詞選 B類選文

(3)

3

黃庭堅‧寄黃幾復 古典韻文─近體詩 A類選文 朱熹‧觀書有感 古典韻文─近體詩 B類選文 陸游‧書憤 古典韻文─近體詩 B類選文 辛棄疾‧破陣子 古典韻文─詞選 B類選文 元 水滸傳‧魯智深大鬧桃花村 古典小說 B類選文

儒林外史‧范進中舉 古典小說 A類選文

紅樓夢‧劉老老 古典小說 A類選文

老殘遊記‧明湖居聽書 古典小說 A類選文

民國

徐志摩‧再別康橋 現代詩歌 A類選文

鄭愁予‧錯誤 現代詩歌 A類選文

白萩‧雁 現代詩歌 A類選文

紀弦‧狼之獨步 現代詩歌 A類選文

洪醒夫‧散戲 現代小說 A類選文

魯迅‧孔乙己104指考 現代小說 A類選文 賴和‧一桿「稱仔」 現代小說 A類選文

陳列‧玉山去來 現代散文 B類選文

梁實秋‧下棋 現代散文 B類選文

鍾理和‧我的書齋 現代散文 B類選文

豐子愷‧漸 現代散文 B類選文

夏曼‧藍波安‧飛魚季 現代散文 B類選文 林文月‧翡冷翠在下雨 現代散文 B類選文

張愛玲‧天才夢 現代散文 B類選文

張曉風‧詠物篇選 現代散文 B類選文

琦君‧髻105學測 現代散文 A類選文

簡媜‧夏之絕句 現代散文 A類選文

4 準備建議

總體來說,在學測的準備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就考試題材言:101 課綱三十篇古文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如《論語》、《孟子》等選文題材 出現率仍高,尤其是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以及白話經典篇章,在考題中占有極高比例,同學 們精讀三十篇古文之餘,也別偏廢這些閱讀題材。

(4)

2. 就題型比重言:閱讀理解仍為本次測驗的重點,值得注意的是,選文的邏輯性增強,選項則 涵蓋對引文的理解與應用,對學生的耐心及推理能力是一大挑戰。另外,引用兩則選文進行 文意比較的閱讀題型,在近年的學測及指考中出現多次,可見在短時間內閱讀長篇文字並掌 握重點、推敲二者的關聯性,已成為應考必備的能力。

3. 就時間分配言:考題字數逐年提升,考驗學生的閱讀速度,在距離考試約一百日的這段時間 裡,同學要保持每日閱讀的習慣,不管是文言文或白話文都應涉獵。除加強閱讀速度外,更 要培養自己閱讀的耐心和精準度,才不會花費大量時間在「讀懂題目」,而壓縮了非選題的 作答時間。

當今考題趨勢已走向「生活化」、「應用化」,同學們埋首於書本之餘,也要多關注社會時 事脈動,嘗試將書本中的經典篇章與現今社會做出連結,運用在書寫的素材中,如此才能真正掌 握考試趨勢,追分成功!

(5)

5

106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

國文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120 分鐘

題型題數:第一部分

單選題共 15 題

多選題共 8 題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三大題

作答方式:1. 選擇題答案請填入後面之答案欄中 2. 非選擇題用黑色筆在「作答區」上作答

◎註:1. 選擇題答錯不倒扣

2. 此份試題本為模擬學科能力測驗之測驗形式,

作答方式仍以未來實際之測驗形式為準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教 師 用

(6)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54 分)

一、單選題(30 分)

說明:第 1 題至第 15 題,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畫記 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2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 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D1.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情辭「剴」切/「凱」旋而歸/「皚」皚白雪 (B)戒奢以「儉」/低眉「斂」目/水光「瀲」豔 (C)高山「峻」嶺/諱惡不「悛」/「逡」巡不前 (D)奮鬥不「懈」/「邂」逅之緣/「獬」豕冠 D2.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正確的選項是:

(A)面對突如其來發生的大地震,小霞已經驚嚇到行不由徑,完全無法動彈了 (B)小剛身負撫養弟妹的重任,每天只能過著籠鳥檻猿、沒有自由的生活 (C)小茂和小智兩人意見不合,每次交談總是郢書燕說,沒有任何的交集 (D)這部偵探電影到了後半段,劇情峰回路轉,結局出人意表,十分精采 C3. 請選出下列各組小詩,最適合的題目為何?

(甲)下雨的時候/像離你比較近會不會/終其一生都想望著/初見面的光景 (乙)愛人呼喚著/我的無名指/用最好的聲音,問我/紅色的信要寫給誰

(丙)曾經你睡著/被你懷抱就是全部的世界/直到某天醒來你/舒展身體/我們的天地從此 永遠

(A)雲/婚/女媧 (B)虹/承諾/盤古 (C)虹/婚/盤古 (D)雲/承諾/女媧

A4. 閱讀下列文句,依序選出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

「梅邊之石宜□,松下之石宜□,竹傍之石宜□,盆內之石宜□。」

(A)古/拙/瘦/巧 (B)瘦/巧/精/大

(C)古/拙/細/巧 (D)瘦/巧/古/拙

D5. 下列引文,請依其文意,排出正確的順序:

人在峽谷裡走,

(甲)腳下又每是野花

(乙)走起路來就有點蹦蹦跳跳的意味

(丙)兩者彷彿立刻都要擦撞過來,不免驚心動魄 (丁)左頰是山,右眉是山

怕踩壞了一路芳華。生命在極旺盛極茂美之際也每每正是最堪痛惜的時分。(張曉風《星星 都已經到齊了‧戈壁行腳》)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乙甲丁丙 (D)丁丙甲乙

(1.(A)ㄎㄞˇ/ㄎㄞˇ/ㄞˊ。(B)ㄐㄧㄢˇ/

ㄌㄧㄢˋ/ㄌㄧㄢˋ。(C)ㄐㄩㄣˋ/ㄑㄩㄢ

/ㄑㄩㄣ。(D)ㄒㄧㄝˋ。)

(2.(A)指走路不走捷徑。比喻行事光明正大,不投 機取巧。出自《論語‧雍也》。(B)籠中鳥,檻 中猿。比喻人不自由。出自白居易〈與元微之 書〉:「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

」(C)郢人在給燕相的信中誤寫「舉燭」二字,

而燕相則解釋為「尚明、任賢」之義。後比喻

(3.(甲)從「下雨離較近」、「想望初見面的光景」可推估為虹。因雲並 不會因下雨時就離比較近,虹在雨後的乍現,時間上的接近較為合適

。且虹的短暫更符合初見面的時間之短。(乙)從「無名指」、「紅色 的信」可推估應為結婚之事,而「承諾」一詞詞意雖接近,但不如「

婚」貼切。(丙)由「睡著」、「全部的世界」、「舒展身體」、「天 地永隔」可推估應為「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傳說。甲乙丙三首詩皆 出自任明信《你沒有更好的命運》詩集。)

(5.(丙)「兩者」彷彿立刻都要擦撞過來,其兩者應 指「左頰」、「右眉」,故丁在丙前,(A)(B)選 項刪去;而「走路蹦蹦跳跳」是因為怕踩壞一 路芳華之故,故(乙)選項應在最後,刪去(C),

故答案選(D)。)

(4.美在和諧,樹的內在精神如能與外在搭配的石內外統 一,當更能相得益彰。故梅花古色古香,以「古」雅 之石相配,才得以襯托其雅致之美。松傲岸蒼勁,故 配以粗「拙」之石,才得以彰顯其傲岸之風。竹長而 細,故與「瘦」削之石搭配最為適合,才不會喧賓奪 主。盆景面積大小有限,故講究細「巧」,不宜過大

,故選(A)。出自張潮《幽夢影》。)

穿鑿附會,扭曲 原意。出自《韓 非子‧外儲說左 上》。(D)峰巒 重疊環繞,山路 蜿蜒曲折。形容 山水名勝路徑曲 折複雜。後比喻 事情經歷挫折、

失敗後,出現新 的轉機,也指轉 捩點。)

(7)

7

B6. 下列詩詞中所詠的人物,何者指涉正確?

(A)殉社稷,只江北孤臣,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淮南壤土,冰心俠骨,

好伴取嶺上梅花/文天祥

(B)夫子何為者?栖栖一代中。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 兩楹奠,當與夢時同/孔子

(C)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 遊/屈原

(D)作者聖,述者明,仰崇高萬仞宮檣,敬教勤學。形上道,形下器,萃中外一時文物,強 識博聞/孟子

B7. 沈德潛《說詩晬語》言:「古詩十九,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婦、朋友闊 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從評論中可知沈德潛大致把古詩分為四類,下列古詩十 九首所節錄的詩句,何者是表達思婦離別愁緒的作品?

(A)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B)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C)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 (D)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A8. 文學作品有時會透過想像力,運用形象化的語言,把發生在過去,作者看不到、聽不到的事 物或景象,描寫得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蘇軾寫:「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 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便是。下列詩詞,何者運用相同的寫作手法?

(A)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B)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C)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D)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C9. 請閱讀下列新詩,並選出說明正確的選項:

二嬤嬤壓根兒也沒見過退斯妥也夫斯基。春天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 把鹽呀!天使們就在榆樹上歌唱。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沒有開花。

鹽務大臣的駱駝隊在七百里以外的海湄走著。二嬤嬤的盲瞳裡一束藻草也沒有過。她 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嬉笑著把雪搖給她。

一九一一年黨人們到了武昌。而二嬤嬤卻從吊在榆樹上的裹腳帶上,走進了野狗的呼 吸中,禿鷲的翅膀裡;且很多聲音傷逝在風中,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那年豌豆差 不多完全開了白花。退斯妥也夫斯基壓根兒也沒見過二嬤嬤。(改寫自瘂弦〈鹽〉)

(A)「二嬤嬤」與「退斯妥也夫斯基」是無理而妙的鍵結,一是生活中老邁的困頓者,一是 享有文學盛名的俄國作家,詩中藉此對比出二嬤嬤的孤陋寡聞

(B)鹽務大臣的海湄之行與「二嬤嬤的盲瞳裡一束藻草也沒有過」產生強烈的反差,凸顯出 二嬤嬤的知識水平不高,這也是使她命運悲慘的主因

(C)「天使」具有雙重指涉,「天使們就在榆樹上歌唱」不僅沒有予人聖潔之感,更沒有聖 音唱頌的喜樂,反而是惡意的戲嘲感

(D)黨人們到武昌,象徵著新時代的來臨,也為二嬤嬤解決了裹腳的束縛,代表了女性地位 的解放

(6.(A)由「孤臣」、「衣冠」、「嶺上梅花」等關鍵字,可知 為史可法,出自〈揚州史公祠廟聯〉。(B)由「夫子」、「

魯王宮」、「嘆鳳」、「傷麟」等關鍵字,可知為孔子。

(8.題幹與(A)為追述示現

。(A)出自李白〈長干 行〉(B)懸想示現。出 自杜甫〈月夜〉。(C) 預言示現。出自柳永

〈雨霖鈴〉。(D)懸想 示現。出自王維〈九 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的國際知名悲劇大家,更不可能看見中國的處境。另外也點出二嬤嬤需要的日常鹽製品,與文學 修養毫無關聯,她僅需要基本的生活滿足,而不是高貴的文學美感能力。(B)此兩句話並未言及 二嬤嬤的知識水平及命運悲慘之因,只是藉兩者的強烈反差,凸顯出二嬤嬤命運的悲劇性。(D) 黨人們到武昌,象徵著革命的開啟,但革命黨人也來不及解救二嬤嬤,裹腳帶絆著二嬤嬤困頓的 一生,最後成了召喚死亡的工具,極其諷刺,並未代表女性地位的解放。)

出自李隆基〈經魯祭孔子而嘆之〉。(C)由「黃鶴樓」、「尋仙」等,

得知非為孔子,而是李白,出自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D)由

(7.(A)由「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可知是離家已久的遊子思鄉的作品。(B)全詩以

「牛郎星、織女星」比喻分隔兩地的男女無法相見之苦,為離別相思類作品。(C)

「萬仞宮牆」、「敬教勤學」可知是孔子,唯孔廟才有「萬仞宮牆」

之稱。出自〈山西太原文廟崇聖祠聯〉。)

由「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可知為闡發「生命無常」之作。(D)由「不惜歌者 苦,但傷知音稀」可知是闡發「朋友闊絕」之作。)

(9.(A)藉兩者的對比,提出像二嬤嬤這樣的人繁多,衍生出 的問題卻不受到重視,「退(杜)斯妥也夫斯基」這樣

(8)

D10. 訪問別人時,需要具備良好的應用文知識,才不會鬧了大笑話。下列關於「稱謂用語」的 使用,何者正確?

(A)俊英稱呼姜哲的妹妹,要稱「貴妹」 (B)慧靜稱呼自己的兄長,要稱「愚兄」

(C)珠妍稱呼自己的丈夫,要稱「拙荊」 (D)旻浩稱呼對方開的店,要稱「寶號」

A11. 閱讀下列文句,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 《甲》 、 《乙》

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 丙 也。」

(A)丙應填入「李後主」

(B)甲、乙應填入《昭明文選》、《楚辭》

(C)客觀之詩人為「詩、詞」等抒情文學的作者,需閱歷深,才能寫出佳作

(D)主觀之詩人為「史傳、小說、戲曲」等敘事文學的作者,閱歷淺才能不受世俗影響

12-13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12-13題

康德主張,人人皆值得尊重,是因為人具有理性與自由的能力。我們通常以為,自由就是不 受阻礙,康德並不同意,他認為人在像動物一樣趨樂避苦之時,其行動並非真自由,而是成為食 色愛慾之奴隸。當我們購買一件商品,這種行為出於服從,不是自由,當時的我們只在服從渴望

。康德認為,凡是受到生理決定或社會制約的行為,都不是真自由。(改寫自邁可桑德《正義:

一場思辨之旅‧人權是普世價值》) C12. 選出與本文看法相同的選項:

(A)康德認為自由一定會受到阻礙 (B)康德提倡簡約寡欲的生活方式

(C)所謂受到「生理決定」指的是食色愛慾 (D)所謂受到「社會制約」指的是趨樂避凶

C13. 根據引文說法,下列哪一項行為是「真自由」?

(A)徐志摩到康橋「尋夢」

(B)秦得參「夜刺殺巡警」

(C)〈醉翁亭記〉中的「醒能述以文」

(D)〈項脊軒志〉中的「先大母『持笏相贈』」

14-15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14-15題

(甲)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 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之五〉)

(乙)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 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陶淵明〈飲酒之七〉)

D14. 下列關於詩句的解釋,何者正確?

(A)「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表現出作者的落魄孤單,無人能明瞭其心情 (B)「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言若想隱居,則需遠離世俗,方能不受打擾 (C)「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指出作者放浪形骸,不再為世俗功名所羈絆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言其中道理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需親自體會

(11.(B)甲、乙應填入《紅樓夢》、《水滸傳》兩書。(C)應是「主觀」之詩人,為

「詩、詞」等抒情文學的作者。(D)應是「客觀」之詩人,為「史傳、小說、

戲曲」等敘事文學的作者。)

(14.(A)「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指出作者雖自斟自飲,但一杯接著一杯,痛飲直至壺盡,有灑脫之 感。(B)「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言內心遠離俗念,所處的地方自然就顯得偏僻清靜。(C)「嘯傲 東軒下,聊復得此生」作者最後放懷高歌於東窗之下,悠然自得,也算是得到人生的真趣了。)

(10.(A)稱呼對方的妹妹,要稱令妹。(B)稱呼自己的兄長,要稱「家兄」。(C)稱呼 自己的丈夫,要稱「外子」,「拙荊」是丈夫稱呼自己的妻子。)

(12.(A)康德只是反對「自由是不受阻 礙」的說法。(B)本文未提及。(D) 趨樂避凶是一種「動物性」,並 非社會制約。)

(13.(A)是一種趨樂避苦之作為。(B)自抒心志。(C)不 為任何目的而為。(D)期望孫兒成就功名。)

(9)

9

A15. 下列文句中所述的人物,何者與題幹兩首詩的作者相同?

(A)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B)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C)筆底銀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飯山前 (D)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

二、多選題(24 分)

說明:第16題至23題,每題各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 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 3 分;答錯1個選項者,得1分;答錯2個選項以上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 分計算。

DE16. 下列「 」內的字,意義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A)古之學者必有「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B)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

(C)文「方」成草/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微」行,入古寺/引入,「微」指左公處 (E)「蓋」與竹笋同理/固不隨俗靡者「蓋」鮮矣

AC17 文字所屬的部首,往往與「字義」相關,下列文字與其部首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翰」字解作「鳥羽」,故屬於「羽」部

(B)「解」字意為「以刀分割牛角」,故屬於「刀」部 (C)「冑」本義為「頭盔」,故屬於「冂」部

(D)「準」有「使平正」之意,故屬於「十」部 (E)「犖」有雜色牛之意,故屬於「牛」部

AE18. 國文老師教完題辭知識後,請同學就下列題辭的運用,選出正確的選項:

(A)享壽六十五歲的歐陽脩,弟子宜送「立雪神傷」的輓聯 (B)洪宗炫喜獲愛女時,弟子們送上「夢熊誌喜」,以表示慶賀 (C)朴海英娶妻時,友人送上「鳴鳳棲梧」的題辭,以表示祝賀 (D)祖母大壽時,吳珍熙送「福壽全歸」匾額,祝祖母長命百歲 (E)項脊軒乃歸有光書房,宜送上「竹無俗韻,梅有奇香」的對聯 AB19. 下列表格為唐宋詩的比較,內容正確的是:

唐詩 宋詩

(A)時代背景 唐代是外放的朝代,民風奔放、群眾化

,觀察事物注重「大體」

宋代是收斂的朝代,人民喜歡單 獨內向,描寫的都是較小的事物

(B)特有取材 邊塞、閨怨 詠物、說理

(C)內容風格 情韻化、抒情化、流麗化 散文化、口語化、哲理議論化

(D)語言特色 美在風骨,故瘦勁 美在情辭,故豐腴

(E)相關譬喻 如寒梅秋菊,穠華繁采;如食橄欖,回

味雋永

如牡丹芍藥,幽韻冷香;如啖荔 枝,甘芳盈頰

(16.(A)老師/從師學習。(B)你/語末助詞。

(C)剛才/禮義。(D)暗中。(E)大概。)

17.(B)「解」字意為「以刀分

割牛角」,應屬「牛」部。

(D)「準」有「使平正」之 意,本義為「測量水平的工 具」,故屬於「水」部。)

(18.(B)夢熊誌喜為賀生男。(C) 鳴鳳棲梧為賀新屋落成。

(D)福壽全歸為輓聯。)

(19.(D)唐詩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美在風骨,故瘦勁。(E) 唐詩如牡丹芍藥,穠華繁采;如啖荔枝,甘芳盈頰。宋 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如食橄欖,回味雋永。)

(15.題幹兩首詩皆為陶淵明的作品。(A)此為元好問評陶淵明之 作。元好問讚美陶淵明崇尚自然天成無人工痕跡,清新真 淳無雕琢之弊,與當時矯揉造作詩風不同。(B)此為元好問 評李商隱之作。表達他對李商隱詩歌含情深邈的嚮往,同 時也對李詩的難以索解表示了遺憾和批評。(C)此為元好問 評李白之作。言李白作品想像奇絕,情感激昂奔放,語言 流暢自然,詩風豪邁飄逸。(D)此為元好問評論孟郊之作。

孟郊以「苦吟」著稱,元好問認為他的才力不及韓愈,再 加上淪落不遇的生活經歷侷限了他的視野,使他的怪奇詩 風偏向個人的貧病飢寒,充滿幽僻、清冷、苦澀的意象。

故選(A)。選項中詩句皆出自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

(10)

AD20. 余秋雨《文化苦旅》使讀者隨其步履,遊覽中國的「人文山水」。臺灣也有許多文學場景

,能提供我們對照時代變遷的文化旅程。文學與地域連結,最具代表性的當屬 (甲)

描述的原鄉美濃;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和 (乙) 《月娘照眠床》筆下的宜蘭;

(丙) 寫出對蘭嶼、原住民文化的熱愛、 (丁) 以小說表現對彰化二林這塊土地的 熱愛, (戊) 對海洋、鯨豚保育的熱情。上述缺空處所填入的作家,正確的是:

(A)鍾理和 (B)林文月

(C)瓦歷斯‧諾幹 (D)洪醒夫

(E)夏曼‧藍波安

AE21. 孔子人生閱歷豐富,不論在道德、教育、政治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下列文句中對孔子為 人的解釋,何者正確?

(A)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指孔子懷才在身,有心用世,待明君任用 (B)從孔子自述一生歷程,後世便稱十五歲為志學之年;三十歲為不惑之年;六十歲為耳順 之年

(C)「吾不復夢見周公」指孔子常為進德修業,潛心教學而廢寢忘食

(D)「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表現孔子仁民愛物的胸襟,不願殺害任何禽獸魚鳥 (E)在不了解孔子的人們眼裡,孔子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辟人之士」

BE22. 根據下文的內容所述,選項說明正確的是:

聶隱娘者,唐貞元中,魏博大將聶鋒之女也。年方十歲,有尼乞食於鋒舍,見隱娘,

悅之。云:「問押衙乞取此女教?」鋒大怒,叱尼。尼曰:「任押衙鐵櫃中盛,亦須偷去 矣。」及夜,果失隱娘所向。鋒大驚駭,令人搜尋,曾無影響。父母每思之,相對涕泣而 已。後五年,尼送隱娘歸。告鋒曰:「教已成矣,子卻領取。」尼欻亦不見。一家悲喜。

問其所學,曰:「初但讀經唸咒,餘無他也。」鋒不信,懇詰。隱娘曰:「真說又恐不信

,如何?」鋒曰:「但真說之。」曰:「隱娘初被尼挈,不知行幾里。及明,至大石穴之 嵌空數十步,寂無居人,猿狖極多,松蘿益邃。已有二女,亦各十歲,皆聰明婉麗,不食

。能於峭壁上飛走,若捷猱登木,無有蹶失。尼與我藥一粒,兼令長執寶劍一口,長二尺 許,鋒利,吹毛令剸,逐二女攀緣,漸覺身輕如風。一年後,刺猿狖。百無一失。後刺虎 豹,皆決其首而歸。三年後能飛,使刺鷹隼,無不中。劍之刃漸減五寸。飛禽遇之,不知 其來也。至四年,留二女守穴,挈我於都市,不知何處也。指其人者,一一數其過,曰:

『為我刺其首來,無使知覺。定其膽,若飛鳥之容易也。』受以羊角匕首,刀廣三寸。遂 白日刺其人於都市,人莫能見。以首入囊,返主人舍,以藥化之為水。」

欻:音ㄏㄨ,忽然、突然。

挈:音ㄑ一ㄝˋ,提、帶領。

剸:音ㄊㄨㄢˊ,割截。

(A)聶隱娘是在白日時被女尼擄走,可見女尼的武功高強 (B)五年後,女尼教成聶隱娘武功,依約定將她送回聶家

(C)聶隱娘在女尼處學習武功,女尼派猿猴教其輕功,並讓她與虎豹練習劍術 (D)武功練成後,女尼讓聶隱娘行俠市集,先用藥引迷昏對手再下手取其首級 (E)從使用的武器由長變短,可推知聶隱娘的武功越發高強,能近身取人性命

(20.(B)應填入「簡媜」。(C)應填 入「夏曼‧藍波安」。(E)應 填入「廖鴻基」。)

(22.解析見解答頁。)

(21.(B)三十為而立之年,四十為不惑之年。(C)自嘆未能實現周公之道。

(D)指孔子取物有節制的仁者愛物,並非不殺任何生物。)

(11)

11

BC23. 請閱讀文章,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觀眾對於電影畫面上的人物或個體,會在投射眼神的瞬間,過濾、選擇進入視覺焦點

。影片的進展是無數畫面的排列,但每一個畫面能在瞳孔引發視覺神經反應的可能不到百 分之五十,幾近百分之五十的部分輕易地流逝,好像並不存在。為了在既定時間內讓觀眾 能看得更多,或讓躍進眼簾的有限個體中能看到重點,導演必須在畫面上仔細構圖,絕不 能隨意為之。而另一方面,觀眾則要培養眼力,提高每一個畫面的吸取量,而且不會錯失 每一個畫面的重點。觀賞電影和文學一樣,都是意識的交互活動。(改寫自簡政珍《電影 閱讀美學‧構圖和視覺經驗》)

(A)作者認為觀眾能否看懂一部電影,情節設計才是真正的關鍵

(B)一部電影的好壞,取決於導演構圖功力和觀眾眼力的培養,兩者缺一不可 (C)影片進展是無數畫面的排列,觀眾會選擇某部分的人物或個體進入視覺焦點 (D)作者認為觀賞電影和閱讀文學一樣,都必須透過記憶的交互活動,才能產生共鳴 (E)觀眾會過濾看過的畫面,所以導演應過濾無關情節的構圖,才不會影響視覺經驗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占 54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三題,請依各題指示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並標明題號一、

二、三。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

一、文章解讀(占 9 分)

閱讀框線內文字後,請解讀作者對「譬喻」和「概念」的定義。文長約100-150字(約5-7行)。

對多數人而言,譬喻是一種詩意的想像與修辭性誇飾的技巧 ─ 一種與日常語言迥異的表 現。譬喻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遍布語言、思維與行為中,幾乎無所不在。我們用以思維與 行為的日常概念系統,其本質在基本上是譬喻性的。談到概念,概念主導我們的思維,除了智 能方面,還有日常生活的運作以及種種世俗小事。概念建構我們的感知、活動與人際溝通等管 道,概念系統則充當一個確認我們日常現實的中心角色。(改寫自雷可夫《我們賴以生存的譬 喻》)

二、文章分析(占 18分)

閱讀框線中文章後,回答問題。答案請標明(一)、(二)書寫。(一)、(二)合計文長約250-300字(約12-14行)。

(一)請闡述孔子、陶潛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二)試由孔子與陶潛所處的時代來分析,他們為何會營構這樣的理想世界?

甲、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 謂『大同』。」(《禮記‧大同與小康》)

乙、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 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陶潛〈桃花源記〉)

(23.(A)作者認為觀眾能否看懂一部電影,真正的關鍵在於電影的構 圖及所引起的觀眾視覺經驗,並不一定是在情節設計本身。(D) 作者認為觀賞電影和閱讀文學一樣,都是「意識」的交互活動,

並非記憶的交互活動。(E)因為觀眾會過濾看過的畫面,所以導 演必須在畫面上「更仔細構圖」,絕不能隨意為之。)

(12)

三、引導寫作(占 27分)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最想要永遠被閱讀,並給人自由。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想讓詩人的詩 句照亮黑夜。如果我是一本書,希望能成為一扇向大海敞開的窗。如果我是一本書,我最不想要 被遺忘……。」通常在翻開一本書之前,身為讀者的我們,總有些期待,想像這本書能給自己什 麼,看完會有什麼收穫。請以「如果我是一本書」為題,論述你認為自己會是怎麼樣的一本書,

書中的內容會是什麼?希望帶給讀者什麼感受?請以己身之經驗,寫下你的觀點或想法,文長不 限。

(13)

13

答 案

第壹部分:選擇題

1. D 2. D 3. C 4. A 5. D 6. B 7. B 8. A 9. C 10. D

11. A 12. C 13. C 14. D 15. A 16. DE 17. AC

18. AE 19. AB

20. AD 21. AE 22. BE 23. BC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 一、

【寫作說明】

文章解讀必須先把握「作者」的想法,比如本文就需把握「譬喻是一種詩意的想像與修辭 性誇飾的技巧」或「概念主導我們的思維,除了智能方面,還有日常生活的運作以及種種世俗 小事」的文句便可書寫。文章需先理出「譬喻」與「概念」的定義,再解讀出譬喻與概念的關 係,即「我們用以思維與行為的日常概念系統,其本質在基本上是譬喻性的」,如此層次才能 真正解讀文章意涵。

【參考解答】

作者認為譬喻乃是「一種詩意的想像與修辭性誇飾的技巧」,與日常生活迥異,遍布於日 常生活中的語言、思維與行為中,無所不在。而概念則主導我們的智能、日常生活運作等思維

,建構我們的感知、活動與人際溝通等管道,而我們用以思維與行為的日常概念系統,其本質 在基本上是譬喻性的。

二、

【寫作建議】

(一)皆須根據文意整理,不得直接抄原文。

(二)要能掌握孔子所處的春秋亂世是一個充滿「私」心、「私」慾的時代;陶潛所處的晉朝是 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

【參考解答】

(一)孔子的理想世界是「大同世界」,天下為公。政治上,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社會上,推 廣孝慈,人人各得其所;經濟上,財力、能力公有。沒有任何權謀鬥爭、竊盜作亂之事發

學 科 能 力 測 驗 模 擬 試 題 國文科

(14)

生。人人安然自適。陶潛的理想世界是一座「桃花源」,在其中,人性諧美、躬耕田園、

自給自足、黃髪垂髫,怡然自樂。

(二)孔子處於亂臣賊子橫行的時代,諸侯爭伐、權謀盛行,人民常因諸侯間的私心而不得溫飽 安樂,因此孔子嚮往一個沒有「私心」,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陶潛處於政治混亂、人事 不諧、戰亂頻繁的晉朝,因此嚮往一個不受政治外力干涉,人民能自給自足、安居樂業的 美好世界。

三、

【寫作說明】

這是一個透過書籍來介紹自己的作文題目,如何用一本書來書寫你對自己的期待,就成為 了重要的關鍵。所以,你對這本書應該要精熟,至少要知道這本書「好」在哪裡,而不是只有 空泛的論述,講了一堆言不及義,甚而是任何書都會有的特色、優點,如此才能真正以書寫人

,透過書讓自己的人格性情躍然紙上。在取材上,僅提醒以下兩點:

(一)寫己所知:這本書不需要是特別深奧或艱困的書籍,而應該是你熟悉的書籍種類,因為唯 有你熟悉,你才能真正懂得這本書的優點;唯有你熟悉,你才能真正地站在喜愛的角度,

希望這本書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感受。因此,請依自己的特點跟興趣選取這本書吧!讓它與 你的人格相結合,才能達到「寫書」也「寫人」的目的。

(二)掌握書籍精華:一本食譜能帶給人們無限的美食享樂,一本小說能給予閱讀者廣大的想像 空間,一部史書能讓大眾鑑往知來,一本笑話集能為苦悶的大眾帶來無限歡笑。每本書籍 都會有其精華之處,你可以就其特點、內容、用處,甚至是人們閱讀的習慣、次數等來切 入,讓這本書的書寫可以更加全面!

【參考範例】

如果我是一本書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我是一本不能往回翻的書,因為這樣,每個人都會細細地品嚐書 上的每一個字,慢慢地體會書中的每一頁,使每一個人讀完後,都會留戀我帶給他們的快樂,

帶給他們的傷悲,帶給他們的那段美好回憶。

那樣的短暫,卻是永恆。我希望我帶給讀者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論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還是如浩瀚宇宙般的大事,不論是開懷地大笑,或是淺淺的會心一笑,甚至是令人掉淚的事,

都可以鐫刻在他們的心中,成為他們的一部分,也都可以如熱鐵烙膚般,令他們深刻難忘,甚 至是變成羽翼,讓他們承載著夢想,翱翔在那蔚藍的天空。我希望我不只是放在書櫃的一本書

,而是讓他們裝進腦海,放在心上的一本書。

每個人的生命如絲線般不斷的交錯和分離,有時候如平行線般,毫無交集,有時則如萍水 相逢般只有短暫的交集,甚至如兩條藤蔓般,彼此永遠交纏在一起,輕時如鴻毛,重則如金石

。一個人的生命似乎不只在於物質上的成就,而是在每個人心中留存的回憶,即使不在了,那 些瑣碎的記憶,那些永恆的畫面,仍可以一點一滴緩緩拼湊出那完整的個體。

我希望成為一本不能往回翻的書,能使人更謹慎地翻開每一頁,使人更仔細的咀嚼字字句 句中的深義,使人更留戀閱讀它的每一分每一秒,因為如此,我才能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留下 獨特且深刻的記憶!

(15)

15

解 析

第壹部分:選擇題 一、單選題

1. 答案 D

概念中心 字音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解析 (A)ㄎㄞˇ/ㄎㄞˇ/ㄞˊ。(B)ㄐㄧㄢˇ/

ㄌㄧㄢˋ/ㄌㄧㄢˋ。(C)ㄐㄩㄣˋ/ㄑㄩㄢ/

ㄑㄩㄣ。(D)ㄒㄧㄝˋ。

2. 答案 D

概念中心 詞語、成語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解析 (A)指走路不走捷徑。比喻行事光明正大,不

投機取巧。出自《論語‧雍也》。(B)籠中鳥,檻中 猿。比喻人不自由。出自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C)郢人在 給燕相的信中誤寫「舉燭」二字,而燕相則解釋為

「尚明、任賢」之義。後比喻穿鑿附會,扭曲原意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D)峰巒重疊環繞

,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勝路徑曲折複雜。後 比喻事情經歷挫折、失敗後,出現新的轉機,也指 轉捩點。

3. 答案 C

概念中心 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解析 (甲)從「下雨離較近」、「想望初見面的光景

」可推估為虹。因雲並不會因下雨時就離比較近,

虹在雨後的乍現,時間上的接近較為合適。且虹的 短暫更符合初見面的時間之短。(乙)從「無名指」

、「紅色的信」可推估應為結婚之事,而「承諾」

一詞詞意雖接近,但不如「婚」貼切。(丙)由「睡 著」、「全部的世界」、「舒展身體」、「天地永 隔」可推估應為「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傳說。甲 乙丙三首詩皆出自任明信《你沒有更好的命運》詩 集。

4. 答案 A

概念中心 修辭辨識與應用能力

解析 美在和諧,樹的內在精神如能與外在搭配的 石內外統一,當更能相得益彰。故梅花古色古香,

以「古」雅之石相配,才得以襯托其雅致之美。松 傲岸蒼勁,故配以粗「拙」之石,才得以彰顯其傲 岸之風。竹長而細,故與「瘦」削之石搭配最為適 合,才不會喧賓奪主。盆景面積大小有限,故講究 細「巧」,不宜過大,故選(A)。出自張潮《幽夢影

》。

5. 答案 D

概念中心 文法結構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解析 (丙)「兩者」彷彿立刻都要擦撞過來,其兩者

應指「左頰」、「右眉」,故丁在丙前,(A)(B)選 項刪去;而「走路蹦蹦跳跳」是因為怕踩壞一路芳 華,故(乙)選項應在最後,刪去(C),故答案選(D)。

6. 答案 B

概念中心 重要作家的地位與成就

解析 (A)由「孤臣」、「衣冠」、「嶺上梅花」等

關鍵字,可知為史可法,出自〈揚州史公祠廟聯〉

。(B)由「夫子」、「魯王宮」、「嘆鳳」、「傷麟

」等關鍵字,可知為孔子。出自李隆基〈經魯祭孔 子而嘆之〉。(C)由「黃鶴樓」、「尋仙」等,得知 非為孔子,而是李白,出自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 虛舟〉。(D)由「萬仞宮牆」、「敬教勤學」可知是 孔子,唯孔廟才有「萬仞宮牆」之稱。出自〈山西 太原文廟崇聖祠聯〉。

7. 答案 B

概念中心 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解析 (A)由「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可知是離

家已久的遊子思鄉的作品。(B)全詩以「牛郎星、織 女星」比喻分隔兩地的男女無法相見之苦,為離別 相思類作品。(C)由「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可 知為闡發「生命無常」之作。(D)由「不惜歌者苦,

但傷知音稀」可知是闡發「朋友闊絕」之作。

8. 答案 A

概念中心 重要作品的鑑賞與評析

解析 題幹與(A)為追述示現。(A)出自李白〈長干行

〉(B)懸想示現。出自杜甫〈月夜〉。(C)預言示現

。出自柳永〈雨霖鈴〉。(D)懸想示現。出自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9. 答案 C

概念中心 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解析 (A)藉兩者的對比,提出像二嬤嬤這樣的人繁

多,衍生出的問題卻不受到重視,「退(杜)斯妥 也夫斯基」這樣的國際知名悲劇大家,更不可能看 見中國的處境。另外也點出二嬤嬤需要的日常鹽製 品,與文學修養毫無關聯,她僅需要基本的生活滿 足,而不是高貴的文學美感能力。(B)此兩句話並未 言及二嬤嬤的知識水平及命運悲慘之因,只是藉兩 者的強烈反差,凸顯出二嬤嬤命運的悲劇性。(D)黨 人們到武昌,象徵著革命的開啟,但革命黨人也來 不及解救二嬤嬤,裹腳帶絆著二嬤嬤困頓的一生,

最後成了召喚死亡的工具,極其諷刺,並未代表女 性地位的解放。

10. 答案 D

概念中心 重要國學與文化常識

解析 (A)稱呼對方的妹妹,要稱令妹。(B)稱呼自己

的兄長,要稱「家兄」。(C)稱呼自己的丈夫,要稱

「外子」,「拙荊」是丈夫稱呼自己的妻子。

11. 答案 A

概念中心 重要作品的內涵與價值

解析 (B)甲、乙應填入《紅樓夢》、《水滸傳》兩

(16)

書。(C)應是「主觀」之詩人,為「詩、詞」等抒情 文學的作者。(D)應是「客觀」之詩人,為「史傳、

小說、戲曲」等敘事文學的作者。

12. 答案 C

概念中心 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解析 (A)康德只是反對「自由是不受阻礙」的說法

。(B)本文未提及。(D)趨樂避凶是一種「動物性」

,並非社會制約。

13. 答案 C

概念中心 閱讀及理解作品的能力

解析 (A)是一種趨樂避苦之作為。(B)自抒心志。

(C)不為任何目的而為。(D)期望孫兒成就功名。

14. 答案 D

概念中心 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解析 (A)「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指出作者雖

自斟自飲,但一杯接著一杯,痛飲直至壺盡,有灑 脫之感。(B)「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言內心遠 離俗念,所處的地方自然就顯得偏僻清靜。(C)「嘯 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作者最後放懷高歌於東窗 之下,悠然自得,也算是得到人生的真趣了。

15. 答案 A

概念中心 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解析 題幹兩首詩皆為陶淵明的作品。(A)此為元好 問評陶淵明之作。元好問讚美陶淵明崇尚自然天成 無人工痕跡,清新真淳無雕琢之弊,與當時矯揉造 作詩風不同。(B)此為元好問評李商隱之作。表達他 對李商隱詩歌含情深邈的嚮往,同時也對李詩的難 以索解表示了遺憾和批評。(C)此為元好問評李白之 作。言李白作品想像奇絕,情感激昂奔放,語言流 暢自然,詩風豪邁飄逸。(D)此為元好問評論孟郊之 作。孟郊以「苦吟」著稱,元好問認為他的才力不 及韓愈,再加上淪落不遇的生活經歷侷限了他的視 野,使他的怪奇詩風偏向個人的貧病飢寒,充滿幽 僻、清冷、苦澀的意象。故選(A)。選項中詩句皆出 自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

二、多選題 16. 答案 DE

概念中心 字義的辨識與運用

解析 (A)老師/從師學習。(B)你/語末助詞。(C)

剛才/禮義。(D)暗中。(E)大概。

17. 答案 ACE

概念中心 字義的辨識與運用

解析 (B)「解」字意為「以刀分割牛角」,應屬「

牛」部。(D)「準」有「使平正」之意,本義為「測 量水平的工具」,故屬於「水」部。

18. 答案 AE

概念中心 其他重要國學及文化常識

解析 (B)夢熊誌喜為賀生男。(C)鳴鳳棲梧為賀新屋

落成。(D)福壽全歸為輓聯。

19. 答案 ABC

概念中心 重要國學及文化常識

解析 (D)唐詩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美在風骨,

故瘦勁。(E)唐詩如牡丹芍藥,穠華繁采;如啖荔枝

,甘芳盈頰。宋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如食橄 欖,回味雋永。

20. 答案 AD

概念中心 重要作家的地位與成就

解析 (B)應填入「簡媜」。(C)應填入「夏曼‧藍波

安」。(E)應填入「廖鴻基」。

21. 答案 AE

概念中心 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解析 (B)三十為而立之年,四十為不惑之年。(C)自

嘆未能實現周公之道。(D)指孔子取物有節制的仁者 愛物,並非不殺任何生物。

22. 答案 BE

概念中心 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解析 題幹語譯:唐德宗貞元年間,魏博大將聶鋒 的女兒聶隱娘,才十歲。有一尼姑到聶鋒家討飯,

見到了隱娘,特別喜愛。她說:「押衙(指聶鋒)

能不能將女兒交給我,讓我教育她?」聶鋒很生氣

,斥責了尼姑。尼姑說:「押衙就是把女兒鎖在鐵 櫃中,我也能偷去呀。」這天晚上,隱娘果然丟失 了,聶鋒大吃一驚,派人搜尋,沒有任何音訊。父 母每每思念女兒,便相對哭泣。五年後,尼姑把隱 娘送回,並告訴聶鋒說:「我已經把她教成了,你 還是把她領回家吧!」尼姑忽然也不見了。一家人 悲喜交加,問女兒學習什麼。女兒說:「開始時只 是讀經唸咒,也沒學些什麼。」聶鋒不相信,懇切 地盤問女兒。隱娘說:「我說真話恐怕你們也不信

,那怎麼辦?」聶鋒說:「你就說真話吧。」隱娘 說:「我初被尼姑帶走時,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

天亮時,到一大石穴中,石穴寬數十步,十分寂靜

,沒人居住。猿猴很多,松蘿幽密。那裡已有兩個 女孩,也都是十歲,都很聰明美麗,就是不吃東西

。能夠在峭壁上飛走,像猿猴爬樹一樣輕捷,沒有 閃失。尼姑給我一粒藥,又給一把二尺長的寶劍,

劍刃特別鋒利,毛髮放在刃上,一吹就斷。讓我跟 那兩個女孩學攀爬,漸漸感覺自己身輕如風。一年 後,學刺猿猴,百發百中。後又刺虎豹,都是割掉 腦袋拿回來。三年後能飛了,學刺老鷹,沒有刺不 中的。劍刃漸漸磨減到只剩五寸長,飛禽遇到,有 來無回。到了第四年,留下二女子守洞穴,領我去 城市,我也不知是什麼地方。她指著一個人,一一 列舉這人的罪過,說:『替我把他的頭割回來,使 他在不知不覺中斃命。不要慌張害怕,這就像刺飛 鳥那麼容易。』給了我一把羊角匕首,三寸長。在 大白天裡,將那人刺死於都市中,速度快到別人都 看不見,並將他的頭顱裝進囊袋,帶回旅舍,用藥

(17)

17

將那頭化為水。」(A)聶隱娘是在夜晚被女尼帶走,

非白日。(C)聶隱娘在女尼處習武功,一開始女尼給 她一粒藥,之後又給她一把二尺長的寶劍,劍刃特 別鋒利,毛髮放在刃上,一吹就斷。聶隱娘跟其他 女孩學攀援,漸漸感覺自己身輕如風。一年後,學 刺猿猴,百發百中。後又刺虎豹,皆能砍掉虎豹腦 袋再拿回來。三年後能飛了,學刺老鷹,沒有刺不 中的。(D)武功練成後,女尼使她去刺一罪人,聶隱 娘在大白天把那人刺死,因武功高強,別人還看不 見。然後把罪人的頭裝在囊中,帶回石穴,用藥將 那頭化為水,並非用藥迷昏。

23. 答案 BC

概念中心 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解析 (A)作者認為觀眾能否看懂一部電影,真正的

關鍵在於電影的構圖及所引起的觀眾視覺經驗,並 不一定是在情節設計本身。(D)作者認為觀賞電影和 閱讀文學一樣,都是「意識」的交互活動,並非記 憶的交互活動。(E)因為觀眾會過濾看過的畫面,所 以導演必須在畫面上「更仔細構圖」,絕不能隨意 為之。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

一、概念中心 語文表達與應用能力

解析

【寫作說明】

文章解讀必須先把握「作者」的想法,比如本 文就需把握「譬喻是一種詩意的想像與修辭性誇飾 的技巧」或「概念主導我們的思維,除了智能方面

,還有日常生活的運作以及種種世俗小事」的文句 便可書寫。文章需先理出「譬喻」與「概念」的定 義,再解讀出譬喻與概念的關係,即「我們用以思 維與行為的日常概念系統,其本質在基本上是譬喻 性的」,如此層次才能真正解讀文章意涵。

【參考解答】

作者認為譬喻乃是「一種詩意的想像與修辭性 誇飾的技巧」,與日常生活迥異,遍布於日常生活 中的語言、思維與行為中,無所不在。而概念則主 導我們的智能、日常生活運作等思維,建構我們的 感知、活動與人際溝通等管道,而我們用以思維與 行為的日常概念系統,其本質在基本上是譬喻性的。

二、概念中心 語文表達與應用能力

解析

【寫作建議】

(一)皆須根據文意整理,不得直接抄原文。

(二)要能掌握孔子所處的春秋亂世是一個充滿「私

」心、「私」慾的時代;陶潛所處的晉朝是一個動 盪不安的時代。

【參考解答】

(一)孔子的理想世界是「大同世界」,天下為公。

政治上,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社會上,推廣孝慈

,人人各得其所;經濟上,財力、能力公有。沒有 任何權謀鬥爭、竊盜作亂之事發生。人人安然自適

。陶潛的理想世界是一座「桃花源」,在其中,人 性諧美、躬耕田園、自給自足、黃髪垂髫,怡然自 樂。

(二)孔子處於亂臣賊子橫行的時代,諸侯爭伐、權 謀盛行,人民常因諸侯間的私心而不得溫飽安樂,

因此孔子嚮往一個沒有「私心」,天下為公的大同 世界;陶潛處於政治混亂、人事不諧、戰亂頻繁的 晉朝,因此嚮往一個不受政治外力干涉,人民能自 給自足、安居樂業的美好世界。

三、概念中心 語文表達與應用能力

解析

【寫作說明】

這是一個透過書籍來介紹自己的作文題目,如何用 一本書來書寫你對自己的期待,就成為了重要的關 鍵。所以,你對這本書應該要精熟,至少要知道這 本書「好」在哪裡,而不是只有空泛的論述,講了 一堆言不及義,甚而是任何書都會有的特色、優點

,如此才能真正以書寫人,透過書讓自己的人格性 情躍然紙上。在取材上,僅提醒以下兩點:

(一)寫己所知:這本書不需要是特別深奧或艱困的 書籍,而應該是你熟悉的書籍種類,因為唯有你熟 悉,你才能真正懂得這本書的優點;唯有你熟悉,

你才能真正地站在喜愛的角度,希望這本書帶給人 們不一樣的感受。因此,請依自己的特點跟興趣選 取這本書吧!讓它與你的人格相結合,才能達到「

寫書」也「寫人」的目的。

(二)掌握書籍精華:一本食譜能帶給人們無限的美 食享樂,一本小說能給予閱讀者廣大的想像空間,

一部史書能讓大眾鑑往知來,一本笑話集能為苦悶 的大眾帶來無限歡笑。每本書籍都會有其精華之處

,你可以就其特點、內容、用處,甚至是人們閱讀 的習慣、次數等來切入,讓這本書的書寫可以更加 全面!

【參考範例】

如果我是一本書

如果我是一本書,我希望我是一本不能往回翻 的書,因為這樣,每個人都會細細地品嚐書上的每 一個字,慢慢地體會書中的每一頁,使每一個人讀 完後,都會留戀我帶給他們的快樂,帶給他們的傷 悲,帶給他們的那段美好回憶。

那樣的短暫,卻是永恆。我希望我帶給讀者的 每一分、每一秒,不論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還是如 浩瀚宇宙般的大事,不論是開懷地大笑,或是淺淺 的會心一笑,甚至是令人掉淚的事,都可以鐫刻在 他們的心中,成為他們的一部分,也都可以如熱鐵 烙膚般,令他們深刻難忘,甚至是變成羽翼,讓他 們承載著夢想,翱翔在那蔚藍的天空。我希望我不

(18)

只是放在書櫃的一本書,而是讓他們裝進腦海,放 在心上的一本書。

每個人的生命如絲線般不斷的交錯和分離,有 時候如平行線般,毫無交集,有時則如萍水相逢般 只有短暫的交集,甚至如兩條藤蔓般,彼此永遠交 纏在一起,輕時如鴻毛,重則如金石。一個人的生 命似乎不只在於物質上的成就,而是在每個人心中 留存的回憶,即使不在了,那些瑣碎的記憶,那些 永恆的畫面,仍可以一點一滴緩緩拼湊出那完整的 個體。

我希望成為一本不能往回翻的書,能使人更謹 慎地翻開每一頁,使人更仔細的咀嚼字字句句中的 深義,使人更留戀閱讀它的每一分每一秒,因為如 此,我才能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留下獨特且深刻的 記憶!

(19)
(20)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r]

15.閱讀下文並回答問題:「一抬頭,已是康熙年間。且把兄弟肝膽、十萬軍機都換它一計空城沽酒去,與明對酌。他怡然 撫琴,拂琴童子已睡,只聽它頻頻頷首,這天機甚明,那青埂峰下的石頭合該煉得一身靈秀了?這世間躲不一場情劫。 但要請問這劫一字如何了法?他一指豎在嘴說:噓,你聽聽,林沖正夜奔。 」上段文字中沒有提到哪本古典小說? (A)水滸傳 (B)紅樓夢 (C)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