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季
夏曼.藍波安
自然奇觀~飛魚!
飛魚跳躍中似飛翔、似滑水,
又似舞蹈。
飛魚飛行看似浪漫,其實是因 為被鬼頭刀等掠食性魚類追趕要逃 命,這個理由可是一點都不浪漫。
課前引導
飛魚的禁忌
每一年的二月至六月為雅美族捕飛 魚的季節,雅美族人認為自古以來,飛 魚是上天賜下來的禮物,所以無論是捕 撈飛魚的方式或祭典與禁忌,都依循傳 統的規範進行。依照雅美族人古時傳下 的慣例,約在農曆年前後,紅頭村率先 舉行招魚儀式,其他村落才可舉行招魚 儀式。
有關蘭嶼及其文化的電影
《飛魚季
》
林建享導演《海有多深
》
湯湘竹導演。獲得第二 十三屆金穗獎最佳紀錄 片獎、地方文化紀錄片 影帶優等獎
《等待飛魚
》
夏曼.藍波安說《等待 飛魚》將蘭嶼達悟族的 文化,向全世界作了一 次溫馨的演繹
題 解
〈飛魚季 〉
本文選自《冷海情深》。描寫居住 於蘭嶼的達悟族人的捕魚活動和文化 意義。
飛魚對達悟人的意義重大,在物質 上,飛魚是食物的主要來源;在精神 上,飛魚則是自然力量的象徵。因此達 悟文化中的建築、造船、祭祀、慶典等 活動都是配合飛魚而產生,書寫飛魚的 神話故事、詩歌、歌謠更是不勝枚舉,
可說達悟文化是飛魚文化的延伸。
出 處
•
選自《冷海情深》
曾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好書」
內容:•
藍波安從蘭嶼到臺灣再回到蘭嶼的過 程,從蒙塵到清洗與再造的軌跡。
主題:•
從蘭嶼傳統社會活動中分享並學習 經驗。•
確立獵食者對被獵食者的生命尊重和 深刻愛惜。•
自然經濟中,突顯勞動者的智慧與 尊嚴。主 旨
•
主要在描寫蘭嶼達悟族人的捕魚活動 和文化意義。•
結尾處則以捕獲難得的大魚,重新肯 定自己在民族中的社會地位。•
深刻體會唯有親身力行到大海捕魚,才能明白達悟文化的特質。
飛魚季
時間每年二月(達悟族陰曆的開始)至六 月間。
達悟男人都將雜務擱置,專心捕魚。
文化達悟族的祭祀和慶典的順序也隨著飛 魚季而陸續舉行,可見飛魚季是牢牢 維繫達悟族文化
的重要根本。
禁忌
1.
不能使用水槍標射其他種類的 魚。2.
不得放捕定置網。3.
朋友在海上相遇不能相互交換 東西。4.
婦女不能觸摸男人在海上捕魚 使用的魚具。5.
每位成年達悟族人都特別注意 自己的言語行為,無形中建立了 生活規範的基準。作 者
經歷簡介
•
夏曼.藍波安,達悟族 人,民國46
年生。•
淡大法文系、清大人類學 研究所畢業。•
曾任 國 小 、 國中 代 課 老 師,也開過計程車,現為 成大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 生,並專職寫作。•
達悟族是「親從子名制」(父親的名 字跟著長子或長女而改變),所以施 努來的名字就變成夏曼.藍波安。•
「夏曼」表示已結婚生子的父親身 分,「夏曼.藍波安」意即為藍波安 的父親。
嚮往臺灣•
夏曼因蘭嶼的貧乏,十六歲 離開故鄉到臺灣,後來考上 淡大法文系。•
畢業後,他開過計程車,也 當過代課老師,甚至搞街頭 運動。曾徬徨於身分認同
痛苦經歷•
在臺灣的16
年是痛苦經 歷。因為皮膚黝黑、明顯 的「番仔」輪廓、口音,藍波安學習正統的中文,
努力迴避原住民身分,終 究功虧一簣。
回歸達悟文化的底層
• 32
歲回到蘭嶼。•
他說:「回到原點,是非常重要的起 點。」•
家鄉有秩序的歲時祭 儀、射魚、造船、航 海等傳統活動,讓夏 曼重新肯定自己。理論與實踐的兼及
近年來,他積極投入蘭嶼家鄉的活 動,希望拾回南島民族的航海本性;另 一方面,他再度躋身學術殿堂,取得清 華大學人類所碩士後,
2005
年再進入 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就讀,希望透過理論思維的訓練,能讓自己更 了解民族的文化,定位自己的文學特質
。
創作簡介
•
早期作品:主要是整理記錄達悟族神話傳說。
•
近期作品:主要以散文敘述蘭嶼生活的點滴、對 海洋與達悟族文化的體會與省思,也 專注於小說創作。他認為小說可以真 正呈現達悟族人的矛盾與衝突。
•
作品風格:生動親切,平實深刻。
散文作品
晨 星 出 版 社
《 八
代 灣 的 神
話
》
1992
•
內容:收錄了達悟族的神話故事、記錄了關 於飛魚的故事和自己生活的散文。
•
創作目的:在上山伐木的過程,藍波安體悟到神 話故事裡禁忌的事物,確實與島上的 生存環境息息相關;神話豐富了藍波 安的人生,了解民族的歷史,進而更 熱愛珍惜自己民族的一切,並萌生關 懷弱者的胸襟。
麥 田 出 版 社
《 海
浪 的 記 憶
》
2004
•
主題:上卷「海的美麗與哀愁」記故鄉 事物。
下卷「想念島上的親人」書寫一系 列人物。
•
風格:更加深情,還多了一份沉潛深邃的平 和,在獨木舟、拼板船、自製魚槍與 物我兩忘的平等和諧中,夏曼.藍波 安彷彿回顧著自己的前世今生,別有 一種了悟的深沉。
晨 星 出 版 社
《 黑
色 的 趐 膀
》
1999
•
藍波安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黑色的翅膀,是象徵達悟文化的飛 魚。•
內容:藉著描寫一群達悟小孩對夢想的追 求,道出達悟人的心理衝突:達悟文 化的承繼,或是對異文化的追求?然 而,回歸部落的呼喊,才是作者最終 的意圖。終究,達悟人的天堂是在蘭 嶼的一片海洋。
課文賞析
不確定感
達悟族人不知今年是否能 豐收,正如作者的父母親 對漢化很深的兒子,是否 能遵循族人求生技能抱持 懷疑的態度,作者自己也 還在不確定的狀態之中
追求自我認同的過程
飛魚季 開始
行文自然,結構井然
奮鬥
自 己 是如何 緊 張 、使 力,同時透露了作者在 取得族人認同之前,種 種的掙扎與奮鬥。
成功
爭取到了族人的祝福和 讚賞,作者感到欣慰。
釣回 鬼頭刀
與魚 搏鬥
【主題一】
從實際參與的個人經驗,累積自己 與父兄們以母語對話的內容,分享並學 習經驗世界中的教訓和智慧,同時進入 族人傳統的生命價值、生存態度與思維 的廣大世界。
【主題二】
潛水射魚的勞動過程,促成了人對 海洋與各種海洋生物的認識。這一層獨 特的生產方式,不僅獲得了物質上的勞 動成果,同時確立了獵食者對被獵食者 的生命尊重和深刻愛惜。
【主題三】
夏曼.藍波安從獨立的個人依附於 現代社會的政治與經濟構造上的重重網 罟中突圍,掙扎著試圖奪回達悟人與人 的尊榮,清洗被漢化、被異化、被窄化 的人的屈辱。
內容感人,啟人深思
作者表現出對達悟文化的珍視,雖 從個人角度欲去除被漢化的汙名,並追 求傳統社會地位的累積,卻也意圖讓讀 者能認識達悟文化的特質,讓達悟人或 達悟族之外的人,能跳脫現代文明和經 濟的思維習慣,重新省視和評價每個民 族傳統的價值。
語文萬花筒
音義比較
字形 字音 字義 例句
湛
ㄓㄢ ˋ 深厚 湛藍
ㄉㄢ 快樂 鼓瑟鼓琴,和樂且 湛
ㄓㄣ ˋ 浸泡 湛諸美酒
字形 字音 例句
舂 ㄔㄨㄥ 舂米
樁 ㄓㄨㄤ 木樁、樁腳
椿 ㄔㄨㄣ
椿庭(對父親的尊稱)
椿齡(祝人長壽之辭)
椿萱並茂(指父母健 在)
字形 字音 例句
磬
ㄑㄧㄥ ˋ
擊磬
罄 罄竹難書
謦 謦欬
魚躍鳶飛 魚肉鄉民 魚質龍文 魚水之歡
下列成語均與「魚」有關,
準備好猜出他們!
成語追追追
比喻音訊斷絕。
魚行成貫,鴉飛成陣。
形容隊伍威儀整肅的樣子。
比喻夫婦好合,
和樂融融。
外表似龍而實質為魚。
比喻徒有其表,而無其實。
比喻恣意欺凌百姓,
剝取民膏民脂。
比喻萬物任其天性而動,
各得其所。
比喻境遇窮困,
急需他人救濟。
比喻國家因內亂而滅亡。 比喻身處險境,
危在旦夕。
涸轍之魚
魚沉雁杳
魚魚雅雅
魚爛土崩
魚游釜底
原住民作家小檔案
瓦歷斯.諾幹
簡介•
泰雅族人,1961
年生於Mihuo
部落。漢名吳俊傑,早期曾以柳翱為筆名。
•
師專時期即開始創作,並加入「彗星 詩社」,因接觸吳晟的詩,開始對於 勞苦的下層民眾生活有另一層體會,更再進一步認識臺灣原住民族的社會 處境,開始原住民文學創作,並關注 原住民文化。
作品•
散文集永遠的部落 番人之眼
•
報導文學荒野的呼喚
•
詩集泰雅.孩子.臺灣心
亞榮隆.撒可努
簡介•
排灣族人,生於1972
年,漢名戴志 強。撒可努是「萬物的奔馳從來不曾 停止,萬物的生長從未間歇」之意。•
文字質樸自然,作者希望透過這樣的 書寫,除保留自己原有的文化與傳統 之外,也讓下一代認同、珍視自己的 原住民身分。家鄉的人稱他為「夢想 實現的人」。作品
•
山蕏.飛鼠.撒可努•
走風的人――
我的獵人父親結構分析表
牛刀小試
第一題
有關鍾理和與夏曼.藍波安的比較,下列何 者正確?
(A) 兩者皆為臺灣光復後的鄉土作家
(B) 前者曾赴大陸遊歷寫作後,返回家鄉;
後
者曾躋身臺灣都市生活後回返故鄉蘭嶼 (C) 前者有「臺灣的良心」之譽;後者以研 究
人類學的方式為自己的民族發言
(D) 前者雖僅受過小學教育,但熱衷於寫作
,
筆耕不輟;後者受過高等教育,致力於族 群文化的整理
(E) 兩者對於鄉土文化都有深厚的情感
答案: BDE
第二題
有關〈飛魚季〉一文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 內容係描寫蘭嶼捕飛魚的活動及其文化 意義
(B) 作者主要透過捕捉鬼頭刀魚,來說明其 追求社會肯定的意義
(C)精神意義而言說明個人的堅持、親人的 喜悅及驕傲、族人的肯定和祝福,都是 延續達悟文化的動力 接續下頁
(D) 本文文字簡樸流暢,生動記錄作者在 飛魚季節的捕魚行為,藉此呈現出達悟 族的精神與文化
(E) 本文以研究人類學的方式為自己的民族 發言
答案:全
第三題
「願你們,飛魚的子孫,像雨滴滴滿我的 船身。使我們永遠結合在一起,長壽於 世。」夏曼.藍波安的父親這段禱告語,
其主旨應是下列何者?
(A) 祈求上天讓人類滿載而歸 (B) 禱告上天讓魚群自投羅網 (C) 祭天祈求村民能長生不老 (D) 歌頌人與自然能同生共存
答案:D
第四題
〈飛魚季〉一文中提到:「真的不錯,新 鮮人沒有空船回航。」「真高興,你沒有 放棄傳統的工作。」這兩句話所要傳達的 思想是:
(A)從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找回身為達悟族 人的尊榮
(B) 稱讚作者沒有放棄傳統的工作而投向新 興產業的懷抱
(C) 讚美作者是位捕飛魚的高手
(D)希望作者從捕魚的過程中習得族人的捕 魚技巧
答案:A
第五題
下列文句,何者修辭與其他三者不同?
(A) 八代灣岸上的船隻早已休息了 (B) 就連雞、狗、豬也跟著精神抖擻 (C) 陽光刺痛了我稍嫩的脖子
(D) 看來整個村子,全部都被飛魚染上了 喜悅與興奮的氣氛,每個男人都展現了 驕傲的臉孔
答案:D
補充資料
飛魚簡介
蘭嶼的飛魚種類 蘭嶼簡介
達悟族小檔案 簡易達悟語
達悟祭儀祈頌歌
臺東縣政府舉辦的飛魚季活動
飛魚簡介
• 飛魚,一種季節性的迴游魚類,黑色的胸 鰭特別延伸,展開如翼狀。
• 廣布於赤道附近的海洋上,每年春夏間開 始群集於臺灣附近海域,
數量相當多。
• 掛吊飛魚的木條要呈井字 形,井字下面的每一根樁 要放上一塊小石頭,這代 表飛魚的靈魂。
蘭嶼的飛魚種類
黑鰭飛魚
( ALIBANGBAN G )
紫斑鰭飛魚
( SALILIYAN ) 白鰭飛魚
( SOSOWOHEN ) 紅斑鰭飛魚
( KALALAW )
黑鰭 飛魚
魚中貴族
數量不多
夜晚持火炬捕捉
紫斑鰭 飛魚
翅膀呈嫩紅色
數量最多、肉質細嫩
白日釣
白鰭 飛魚
達悟人最先吃到的魚
量少
只能夜裡捕撈
紅斑鰭 飛魚
較無地位
較小隻
可給小孩吃
蘭嶼簡介
地理位置:
• 位於臺灣東南方,全島面積僅 45.74 平方 公里,島上卻遍布山丘臺地,村落及耕地 只能選擇山麓的緩坡地或河口的沖積扇。
氣候溫度:高溫高溼的熱帶氣候
• 島上除雨驟外,風強亦是特色。最熱月是 七月,平均溫度超過 32 度,最冷的一月 平均溫不到 20 度。
季節活動:
• 每年十月至翌年一月:
風雨交加的陰天,風疾浪大的冬日
• 二月至五月:
氣候較穩定,黑潮帶來大群的飛魚及獵食 飛魚的大型洄游魚類(鬼頭刀、鮪等),
此時是島民的忙碌季節。
• 七月到十月:
颱風季。無颱風侵襲時,島民建造或修補 房屋、漁船及灌溉水渠,開闢耕地,收成 水果。
達悟族小檔案
• 分布地點:
臺東縣蘭嶼鄉
• 人口總數:
3,300 人
• 主要食源:
飛魚、芋頭
• 文化特色:
鬥歌、髮舞、半穴居
• 族群象徵:
飛魚、丁字褲、獨木舟
簡易達悟語
Ayoy 謝謝
MiKonan 再見
MaranKong 叔叔您好 KaninanKong 阿姨您好 AkayKong 祖父您好 AkasKong 祖母您好
KehakayKong 您好(用於平輩男性)
KavakesKong 您好(用於平輩女性)
WariCyong 您好(用於晚輩,男女皆可)
Sinongaranm
o 請問貴姓
錄自夏曼.藍波安
《八代灣的神話.後記》
達悟祭儀祈頌歌
〈豐收頌
〉
出生在大森山的人類 遷徙山下平原居住
龍頭岩是捕飛魚的魚場 把飛魚帶到居住地
在屋簷後我們歌頌 亦在那兒享用大魚
〈歌頌捕到大魚
〉
當拉魚的魚線累時 釣竿立刻垂直
然後彈回岸上的石頭上 真如天神替我們划船般 的輕鬆 過癮
〈飛魚祭典結束祈禱
〉
飛魚神魂,達悟族人生命 之泉源
族人祭祀你
冀求明年此季依舊的 踴躍飛躍我的船舟
蓋滿我的船身 〈為新造船而歌
〉
JIMINAVOIT 和
JICALCAWALANAN 是我們造船的地方
將船推到海上試航 學習如何捕魚
捕捉天神賜予的動物
臺東縣政府舉辦的 飛魚季活動
• 舉辦時間:
每年四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
• 季前活動:
如大船下水典禮、招魚祭祭典
• 飛魚季活動:
鬼頭刀拖釣競賽、傳統歌舞比賽、全國獨 木舟划船比賽、飛魚體驗營等,民眾可藉 由參觀和親身參與體會達悟族的文化與 精神。
晒飛魚潘小俠攝《蘭嶼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