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 163.20.146.1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 163.20.146.11"

Copied!
12
0
0

Teks penuh

(1)

二上一段各校 一、單選題:

1.

)醉翁亭記一文,虛字的運用十分巧妙,有關「其」字的用法,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其」西南諸 峰:指琅琊山 (B)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指山林 (C)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 之樂「其」樂也:指滁人、賓客和禽鳥 (D)醉能同「其」歡,醒能述以文者:指禽鳥

【出處】文華高中段考題

2.

)下列「 」內之字音義,何者正確? (A)「揭」其劍:音ㄐㄧㄝ,高舉 (B)「比」門下之客:音ㄅˋ

ㄧ,親近 (C)「憒」於憂:音ㄍㄨˋㄟ,心亂 (D)「懧」愚:音ㄋㄧˊㄥ,弱

【出處】臺中女中段考題

3.

)下列關於醉翁亭記文中,「其」字的指稱對象,何者正確? (A)「其」西南諸峰:指瑯琊山 (B)蒼顏 白髮,頹然乎「其」間者:指山林 (C)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指百姓 (D)醉能同

「其」樂,醒能述以文者:指禽鳥

【出處】文華高中段考題

4.

)下列所述成語,與母教有關者有幾項? (甲)歐母畫荻 (乙)孟母三遷 (丙)舉案齊眉 (丁)趨庭之教

(戊)斷機教子 (己)梅妻鶴子 (A)二 (B)三 (C)四 (D)五 項

【出處】松山高中段考題

5.

)下列「 」中的字,與其後所列的字相通的有幾組? (甲)使人「屬」孟嘗君——囑 (乙)長「鋏」——

夾 (丙)收「責」於薛——債 (丁)性「懧」愚——寧 (戊)「拊」愛子其民——撫 (己)纖「介」之禍

——芥 (庚)先生不「羞」——饈 (辛)「賫」黃金千斤——齎 (A)四 (B)五 (C)六 (D)七  組

【出處】花蓮高中段考題

6.

)「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無以為家」意謂: (A)沒有能力娶妻成家 (B)無法維持家中生計 

(C)不能與家人團聚 (D)無錢置辦家產

【出處】建國中學段考題

7.

)下列有關崔顥 黃鶴樓的敘述,何者正確? (A)相傳李白遊歷武昌,登黃鶴樓,因崔顥題詩於其

上,自嘆不如,就此擱筆不寫 (B)本詩首句懷古,次句感今;三、四句寫歷史興亡之感慨 

(C)本詩以「愁」字為詩眼,尾聯寫因浮雲蔽日而視線受阻,故而興身世之慨、家國之思 (D)這

是一首題壁詩,前四句一貫而下,有千鈞之勢,可說是神來之筆,自然合律

【出處】師大附中段考題

8.

)下列敘述,何者最足以見馮諼所策畫的才識與遠見? (A)彈鋏而歌 (B)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C)梁王以重幣顯使往聘孟嘗君 (D)使孟嘗君相齊數十年,無纖介之禍

【出處】中山女高段考題

9.

)有關孟嘗君的敘述,下列選項何者有誤? (A)姓孟,名文 (B)戰國 齊人,其父封於薛地,父死代

立 (C)與趙 平原君、楚 春申君、魏 信陵君號為四公子 (D)養士三千,尤為聞名

【出處】三重高中段考題

10.

)醉翁亭記第一段的描寫是由物到人,自外而內,層層遞進。請問其描摹的順序應是: (A)群山琅 琊山西南諸峰讓泉醉翁亭醉翁 (B)群山西南諸峰琅琊山讓泉醉翁亭醉翁  (C)群山西南諸峰琅琊山醉翁亭讓泉醉翁 (D)群山琅琊山西南諸峰讓泉醉 翁醉翁亭

【出處】中和高中段考題

11.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乃在描寫: (A)西南諸峰,林壑之美

(B)滁州四時之美 (C)琅琊山朝暮之美 (D)琅琊山四時之美

【出處】嘉義女中段考題

(2)

12.

)關於醉翁亭記,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上句寫晴天,下句寫月 色 (B)「佳木秀而繁陰」寫春景 (C)「宴酣之樂,非絲非竹」意謂飲宴的暢快,不靠樂器伴奏 (D)「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形容太守酒醉的情況

【出處】建國中學段考題

13.

)關於馮諼客孟嘗君一文的詮釋,說明有誤的是: (A)馮諼主動求為孟嘗君食客,卻自稱「無好」、

「無能」。表現出真人不露相的作風 (B)孟嘗君說明自己「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 家之事」,因此未嘗見馮諼。孟嘗君藉此表明自己權高位重 (C)馮諼藉梁國禮聘孟嘗君,使齊 國君臣恐懼,而請孟嘗君返齊為相。此乃藉外援以抬高身價 (D)當齊王請孟嘗君重返齊國為 相,孟嘗君藉此要求齊王立宗廟於薛,希望薛成為齊國政治中心

【出處】師大附中段考題

14.

)「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馮諼認為立宗廟於薛可以: (A)成為國家重鎮,以使他國重視  (B)成為政治要地,鞏固孟嘗君地位 (C)得到祖先保佑,子孫永享福祚 (D)提高孟嘗君國際 聲望,以見重於齊王

【出處】松山高中段考題

15.

)「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意謂孟嘗君: (A)以利治民,建立一個小小的薛

國 (B)不知仁民愛物,無法從薛地擴張勢力 (C)不知愛護養育薛地百姓,反而藉機圖利  (D)與薛地人民奪小小的利益,是為商人之道

【出處】臺南女中段考題

16.

)下列何字是黃鶴樓的詩眼? (A)愁 (B)空 (C)悠 (D)去

【出處】道明中學段考題

17.

)醉翁亭記一文中,「前有伏筆,後必照應」的文句相當多,下列各選項敘述不正確的是: (A)「環滁 皆山也」與「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照應 (B)「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與「蒼顏白髮,頹 然乎其間」照應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與「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照應 (D)「朝而往,暮而歸」與「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照應

【出處】精誠高中段考題

18.

)下列關於醉翁亭記的文句,何者可概括琅琊山晨昏景象變化之美? (A)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 間 (B)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 (C)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D)樹林陰翳,鳴聲上 下

【出處】苑裡高中段考題

19.

)關於醉翁亭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宴酣之樂,非絲非竹」謂「宴會的快樂,不能沒有絲竹 樂器的伴奏」 (B)「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的景象近於「懸泉飛瀑」 (C)「人知從太 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謂「人知出遊之樂,卻不知太守是否快樂」 (D)「傴僂提攜」

是指「童顏鶴髮」

【出處】高雄中學段考題

20.

)「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意謂: (A)希望看在先王的面上,回國就任王位 (B)希 望顧念宗廟,回國統一人心 (C)希望孟嘗君拋棄前嫌,暫且返國為相 (D)希望孟嘗君以國家 為重,返國領導軍隊禦外侮

【出處】臺中一中段考題

21.

)馮諼為孟嘗君設計的第三窟,存心為何? (A)保存先王祭器於薛,以免散失 (B)使薛成為國家重

地,讓孟嘗君地位穩固 (C)使孟嘗君順理成章成為齊王位接班人 (D)塑造孟嘗君良好形象,

好挾外援以自重

【出處】建國中學段考題

22.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此句意謂馮諼: (A)向友人誇耀權勢 

(3)

(B)以受孟嘗君禮敬為榮 (C)向人暗示有欲歸之意 (D)藉此打擊那些看輕自己的人

【出處】建臺高中段考題

23.

)下列有關醉翁亭記一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首段寫景先遠後近,由環滁皆山、西南諸峰、

讓泉、琅琊山、醉翁亭,是為「烘雲托月」之筆法 (B)寫景之處,先敘山中四時變化之景,再及 於一日朝暮之景,順勢帶出滁人遊山之情形 (C)本文由「醉翁亭」命名之緣由到後文「頹然乎其 間,太守醉也」前後呼應,點出「醉」為全文之文眼 (D)本文所提及的各種「樂」事,最主要有三 種層次,「與民同樂」是其命意處,正與孟子「憂以天下,樂以天下」及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 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說相呼應

【出處】新竹女中段考題

24.

)馮諼為孟嘗君鑿的第二窟是遊說梁惠王往聘孟嘗君,目的在於: (A)立宗廟於薛,使孟嘗君地位穩 固 (B)使孟嘗君挾外援以自重,再登相位 (C)馮諼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 道中 (D)使孟嘗君獲得薛地人民之擁戴

【出處】建國中學段考題

25.

)何者不是醉翁亭記所闡述之樂? (A)山水之樂 (B)宴酣之樂 (C)禽鳥之樂 (D)絲竹之樂

【出處】苑裡高中段考題

26.

)「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意謂: (A)齊王要提升孟嘗君的地位 (B)齊王

禮敬先王 (C)齊王畏懼先王 (D)齊王欲黜孟嘗君

【出處】中正高中段考題

27.

)「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馮諼這種舉動

是為孟嘗君: (A)散財 (B)求名 (C)求利 (D)市義

【出處】樹林中學段考題

28.

)有關歐陽脩與醉翁亭記,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歐陽脩是著名的史學家,曾承皇帝之命,與宋祁

合著新唐書和新五代史,列為正史 (B)文中除正面說出自己在滁州的治績,也抒發與民同樂 的政治理念 (C)結論所提「太守之樂」即「遊山玩水之樂」,蓋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間」 (D)作者透過對山水之美與宴遊之樂的描寫,含蓄地表現以順處逆的心境

【出處】斗六高中段考題

29.

)關於醉翁亭記一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先寫貶謫後抑鬱不樂之情,最後反寫與民同樂的愛 民之情 (B)作者歐陽脩建造醉翁亭,由山僧智僊命名,乃取其善於飲酒之意 (C)全文文意從 山水之樂、宴飲之樂、禽鳥之樂層層深入,文末點出太守超脫曠達的情懷為本文主旨 (D)寫景 由大範圍而至小範圍,自外而內,逐步推移而逼近主題

【出處】師大附中段考題

30.

)馮諼「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到齊,晨而求見。」馮諼何以「長驅」? (A)扶 危濟困,千里赴義 (B)大功告成,急於覆命 (C)世局多變,事不宜遲 (D)奔走浮沉,心有 倦意

【出處】新竹女中段考題

31.

)下列三聯為中國三大名樓之楹聯,依次序應為: (甲)一樓萃三楚精神,雲鶴俱空橫笛在;二水匯百

川支派,古今無盡大江流 (乙)湘靈瑟,呂仙杯,坐攬雲濤人宛在;子美詩,希文筆,笑題雪 壁我重來 (丙)我輩復登臨,目極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賞,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岳陽樓

/滕王閣/黃鶴樓 (B)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 (C)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 (D)鸛鵲樓

/黃鶴樓/滕王閣

【出處】鳳山高中段考題

32.

)如果你想參考有關戰國謀臣策士,縱橫捭闔於各國間的文章,下列書籍,何者找不到相關資料? 

(A)左傳 (B)史記 (C)戰國策 (D)資治通鑑

(4)

【出處】中正高中段考題

33.

)  ( 甲 )   記載春秋以後至楚、漢之起,十二國二百四十五年間歷史,為國別史名著。經由  ( 乙 )   編訂 整理、定名;傳至北宋散佚頗多,再由  ( 丙 )   訪求於士大夫家,加以校訂,得以復歸完整。此 書長於敘事,善於譬喻,其中「千金買骨」的故事,用意在昭告天下人:國君求才若渴。涓人作 法極似  ( 丁 )   徙木立信,都具廣告作用。缺空中的正確答案,依序是: (A)國語、左丘明、曾 鞏、秦孝公 (B)戰國策、賈誼、蘇軾、商鞅 (C)戰國策、劉向、曾鞏、商鞅 (D)國語、劉向、蘇 軾、李斯

【出處】臺中一中段考題

34.

)有關戰國策、漢書之比較,請選出正確選項: (A)皆出於多人之手 (B)皆屬正史 (C)兩書皆受史

記影響 (D)皆有經學、史學、文學的價值

【出處】臺南女中段考題

35.

)下列詩句皆為唐人的作品,但未必皆為律詩,請選出符合唐律詩格律者: (A)滕王高閣臨江渚,佩 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 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B)颯颯秋風生,愁人怨離別。含情兩相向,欲語氣先咽。心曲千 萬端,悲來卻難說。別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C)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問客何為來,采 山因買斧。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D)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出處】鳳山高中段考題

36.

)清 乾隆時修「四庫全書」,將圖書分成經、史、子、集四類,依此區分,下列表格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出處】海山中學段考題

37.

)閱讀下列詩句,請選出其歌詠的人物正確的選項: (A)明主憐才赦酒狂,不知力士賊文章。當其醉

草清平調,肯信長安是夜郎孟浩然 (B)筆諍時政,心在蒼生,萬戶爭傳新樂府;堤建西 湖,神歸東洛,千秋永祀老詩翁杜甫 (C)澄江如練月華秋,月下仙人紫綺裘。吟徹鳳凰臺上 句,醉中散髮弄扁舟李白 (D)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聞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 心是小青蒲松齡

【出處】鳳山高中段考題

38.

)下列典故,與戰國四公子有關的項目的是: (甲)鷸蚌相爭 (乙)狡兔三窟 (丙)毛遂自薦 (丁)螳螂

捕蟬 (戊)雞鳴狗盜 (A)甲乙戊 (B)乙丙丁 (C)丙丁戊 (D)乙丙戊

【出處】建國中學段考題

39.

)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是詩,它可以說是此代文學的標誌。在開元、天寶盛世,唐詩全面繁榮,此時期 出現讓人心馳神往的田園詩;瑰奇壯偉、豪情、慷慨的邊塞詩。天寶後期,由繁榮頂峰走向動亂 與衰敗,部分詩人開始寫民生疾苦,而出現了社會寫實詩。到貞元、元和年間,士人渴望中興與 政治的改革,詩壇也跟著出現了以韓愈、孟郊等人為主的奇險詩派。請仔細閱讀以下四首詩,依 (甲)(乙)(丙)(丁)順序判斷其詩派傾向: (甲)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黄沙百戰穿金 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乙)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丙)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 去。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諭。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丁)一封朝 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

(5)

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A)田園詩派/社會寫實詩派/邊塞詩派/奇險詩派 (B)奇險詩派/田園詩派/社會寫實詩派/邊塞詩派 (C)邊塞詩派/社會寫實詩派/田園詩派

/奇險詩派 (D)邊塞詩派/田園詩派/社會寫實詩派/奇險詩派

【出處】鳳山高中、臺中二中段考題

40.

)下列敘述,說明有誤的是: (A)投壺是古代宴會上一種助興遊戲,「射者中,弈者勝」的「射」即是 指投壺遊戲 (B)析字謎是根據漢語文字的特點所創造的文字遊戲,「半推半就」猜一字,謎底 應是「掠」 (C)古代「度量衡」分別指長度、容量、重量。「觥籌交錯」中的「籌」字即與「容量」有關 (D)古人好酒,但帶有貶意的成語也不少,如「酒食徵逐」、「酒囊飯袋」

【出處】高雄中學段考題

41.

)(甲)雞鳴狗盜——孟嘗君 (乙)毛遂自薦——平原君 (丙)樂不思蜀——李後主 (丁)倩人捉刀——曹 丕 (戊)才高八斗——曹植 (己)東門黃犬之嘆——李斯。上列詞語均具典故背景,請問故事與 人物配對正確的有幾組? (A)三組 (B)四組 (C)五組 (D)六組

【出處】臺中一中段考題

42.

)下列是某位考生針對「韻文」所做的歸納,其中正確的選項是: (甲)襯字:古詩、近體詩沒有襯字,

散曲有襯字 (乙)對仗:古詩不一定要有,近體詩則一定要有 (丙)押韻:賦可以換韻,近體詩 通常一韻到底 (丁)每句字數:古詩是四言,近體詩是五言或七言 (戊)句內平仄:近體詩、詞 都講究,賦、散曲不講究 (A)甲乙 (B)甲丙 (C)丙丁 (D)乙戊

【出處】新竹女中段考題

43.

)如果你想查考馮諼的事蹟及同時代的大事,下列哪一本書不能做參考? (A)史記 (B)戰國策 

(C)國語 (D)資治通鑑

【出處】道明中學段考題

44.

)以下是四首節日詩: 「(甲)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乙)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 人,淚溼春衫袖 (丙)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丁)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若依一年當中的時

間順序加以排列,依序是: (A)乙丙甲丁 (B)乙丁丙甲 (C)丁丙乙甲 (D)丙乙甲丁

【出處】新店高中段考題

45.

)國文課堂上討論「宋代貶謫文學」的主題,下列五位同學針對主題的敘述,正確的有幾個? (甲)派 大星:岳陽樓記乃作者謫居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作,文眼為「謫」 (乙)姍迪:傷仲永 在篇章結構上採前敘後議,強調後天受教學習的重要性 (丙)皮皮:醉翁亭記以層層推進的方 式引出醉翁亭,並以「樂」字貫串全文,藉山水之樂、宴飲之樂來凸顯作者認為官運難卜,應該 及時享受與民同遊共飲的快樂 (丁)蟹老闆:岳陽樓記一文駢散結合,寫景多用駢體,敘事議 論多用散體 (戊)海綿寶寶: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皆流露遭逢貶謫的感慨,仍不忘對時局提出 諍言:敘寫次序皆為:登高遠望遙望京城抒發感懷物我合一 (A)五個 (B)四個 (C) 三個 (D)兩個

【出處】臺南二中段考題

46.

)歐陽脩 醉翁亭記:「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其中「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意即「有翼然 臨於泉上之亭」。下列文句「 」內不屬於這種造句方式的選項是: (A)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 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 (B)村南「有夫婦守貧者」,織紡井臼,佐讀勤苦 (C)蓋

「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 (D)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 襟當之

【出處】苑裡高中段考題

47.

)文學作品使用典故,除了直接引用之外,還有轉用、化用的情形。如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

(6)

山」,寫人與自然的冥合;在辛棄疾筆下則轉化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歐陽 脩「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其所鎔鑄改造的典故應是: (A)王安石 遊褒 禪山記:「極夫遊之樂也」的探幽訪勝之樂 (B)陶潛 飲酒詩:「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自 然和諧之樂 (C)范仲淹 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先憂後樂之樂  (D)孟子 梁惠王下:「獨樂樂,不若與人。與少樂樂,不若與眾」的與民同樂之樂

【出處】花蓮高中段考題

4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句為互文見義。也就是上下形式相襯,前後互相補充,方能使文意完整。  (甲)泉香而酒洌 (乙)谿深而魚肥 (丙)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丁)主人下馬客在船 (戊)邊 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己)秦時明月漢時關。前列文句使用「互文」修辭的是: (A)甲乙丙  (B)乙丁己 (C)丙丁戊 (D)甲丁己

【出處】鳳山高中段考題

49.

)下列有關修辭之敘述,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甲)「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借喻 (乙)「岸 芷汀蘭,郁郁青青」——單句對 (丙)寄身於「翰墨」——借代 (丁)「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 難,以今日修之尤難」——層遞 (戊)「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映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戊 (C)甲丙丁戊 (D)甲乙丙戊

【出處】建國中學段考題

50.

)語文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就叫對偶。下列詩句哪一個選項有對偶作用? 

(A)京口 瓜州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B)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C)姑蘇城外 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D)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出處】中山高中段考題

51.

)詩人多愁善感,崔顥登黃鶴樓而嘆:「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試問崔顥此「愁」,與下 列愁緒何者相近? (A)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 將進酒) (B)閨中少婦 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王昌齡 閨怨) (C)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 楓橋夜泊) (D)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

【出處】興國中學段考題

52.

)下列選項中的□皆為季節,請問何者不屬於春季? (A)青山隱隱水迢迢,□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 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B)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 上玉搔頭 (C)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寒賜錦袍 (D)獨 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出處】嘉義女中段考題

53.

)擔任公職的王先生被指涉入官商勾結弊案,自許磊落的王先生若欲引詩句以自況心境,下列何者最

恰當? (A)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B)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C)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D)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出處】中山女高段考題

54.

)古人喜用顏色詞使文學作品中所描摹的意象更見活潑生動,而且色彩鮮明,造成視覺豐富的感覺。以

下作品□內的字均為顏色字,請就詩意,推斷依序應填入何字為宜? (甲)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飛過秋千去 (乙)□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丙)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葉閉疏 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丁)倚門回首,卻把□梅嗅 (A)紫/黃/黃/綠 (B)紅/綠/黃/青  (C)紫/綠/黃/紅 (D)紅/青/綠/青

【出處】板橋高中段考題

55.

)(甲)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乙)史記 孟嘗君列 傳:「文卒,諡為孟嘗君。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君絕嗣無後也。……太史公曰:吾嘗 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

(7)

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丙)王安石 讀孟嘗君傳:「世皆稱孟嘗 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 言得士?」關於上引三段文字不同的敘述觀點,下列說明何者有誤? (A)戰國策作者推崇馮諼 足智多謀,以為孟嘗君能得士,故能安居高位 (B)司馬遷認為孟嘗君好客,天下任俠之士歸 之,因此薛地風氣溫良淳厚 (C)王安石認為孟嘗君身邊多雞鳴狗盜之人,未曾得到真正的人 才 (D)綜合戰國策與史記所述,可知馮諼的三窟之計使孟嘗君在世時高枕無憂,卻埋下未來 的禍害

【出處】師大附中段考題

二、多選題:

1.

)下列詞語注釋,正確的選項是: (A)雜然而前「陳」:報告 (B)有亭「翼然」:在旁護衛的樣子  (C)「頹然」乎其間:形容醉倒的樣子 (D)巖穴「暝」:昏暗 (E)「射」者中:指射箭

【出處】新民高中段考題

2.

)下列「 」中的詞語,運用正確的選項是: (A)鰲峰山林壑深秀,草木「蔚然」 (B)老王即將遠行,

卻為缺乏盤纏而「颯然」發愁 (C)王小姐身材「窈然」,真令人愛慕 (D)訪友未遇,不覺「憮 然」 (E)雖是粗茶淡飯,對窮人家言,「儼然」是山珍海味

【出處】清水高中段考題

3.

)下列各選項「 」中的詞語,可互相代換的選項是: (A)「傴僂提攜」可用「蒼顏白髮」替代 (B)「佳 木秀而繁陰」中「陰」通「蔭」 (C)「已而夕陽在山」中「已而」可用「俄而」替代 (D)「眾賓懽也」

中「懽」通「歡」 (E)「山肴野蔌」中「蔌」通「漱」

【出處】景美女高段考題

4.

)下列「 」內語詞,屬動詞用法的是: (A)孟嘗君「衣冠」而見之 (B)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 妾」於吳者 (C)庶竭「駑鈍」,攘除姦凶 (D)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E)善問者,如攻堅 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

【出處】臺中一中段考題

5.

)下列各句所用的成語,哪些是正確的? (A)填鴨式的教育,類似「揠苗助長」,非但無益,反倒有 害 (B)主管不必事事躬親,所謂「大匠不斲」,只要分層負責就好了 (C)那些作姦犯科的人,

任憑他「狡兔三窟」,本領再大,終將被警方緝捕歸案,繩之以法的 (D)明天要考的科目還未 準備好,今晚我怎能「高枕而臥」呢 (E)媽媽很會烹飪,來我家品嘗過的客人,都稱讚她是「大 庖不豆」

【出處】屏東高中段考題

6.

)關於馮諼客孟嘗君一文的敘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開頭以層遞手法寫馮諼三次彈鋏而歌的牢 騷,「揚筆」塑造馮諼才華洋溢,而急切求得重用的形象 (B)以「能」為線眼,描繪出馮諼「無 能」、「似能」、「實能」的不凡 (C)「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 聞之矣!』」主要的用意在使孟嘗君挾外援以自重 (D)「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 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意謂梁王以社稷百姓為 重,不念舊惡,邀孟嘗君治國 (E)「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記敘故 事的結局,又對馮諼謀略的成功加以讚嘆

【出處】嘉義高中段考題

7.

)有關醉翁亭記,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旨在描寫滁州山水之美與遊宴之樂 (B)寫作上是運用層

遞法,由滁州 醉翁亭落筆,自內而外,逐步推移 (C)由「飲少輒醉」至文末「醉能同其樂」,全 篇以「醉」為主線,層層生發 (D)清 吳楚材以為該文句法「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創調 (E)「太守之樂其樂」,太守之樂有見禽鳥自由自在,賞山水美景,與滁人同樂

(8)

【出處】中山女高段考題

8.

)在馮諼客孟嘗君一文中,關於馮諼的形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一位不善處窮,不能待時的汲

汲營利者 (B)能適時下裁斷,作睿智決策,不求近利的大智者 (C)既得利益後,向他人展 示,自矜功伐的炫耀者 (D)勇於自薦,掌握機會,忠於職守,全力以赴的奮鬥者 (E)城府 深,心機重,君子報仇,三年不晚的權謀者

【出處】中山女中段考題

9.

)下列文句所描述的季節,何者與「野芳發而幽香」相同? (A)向人嬌杏花,撲人衣柳花 (B)千里鶯 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C)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D)無邊落木蕭蕭 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E)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處】文華高中段考題

10.

)馮諼為孟嘗君所營三窟,以下何者為是? (A)寄食孟嘗君門下,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

「孟嘗君客我!」 (B)至薛以責賜民,因燒其券,為田文市義 (C)假借外力使孟嘗君重登相位 (D)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將來齊必不奪其邑 (E)使孟嘗君出使於秦,在外交上有所成 就

【出處】臺東高中段考題

11.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比較,何者為是? (A)兩文均突出以順處逆的心境,同具「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的古仁人胸襟 (B)就動機言,「岳」文重在突出政績;「醉」文則在抒寫懷抱 (C)「醉」文旨 在紓解抑鬱,並以「與民同樂」表現懷抱;「岳」文藉雨悲、晴喜之超越,表達「先憂後樂」的情操 (D)兩文寫作時間同為慶曆六年 (E)兩文技巧均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於一體

【出處】嘉義女中段考題

12.

)關於崔顥 黃鶴樓一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被推崇為唐人七律的壓卷之作 (B)三、四句,

五、六句,分別形成兩組對仗,符合律詩規律 (C)首兩句是散文化的句子,平仄不同於一般的 律詩 (D)第六句暗用典故,有懷才不遇的感慨;七、八句則抒發思鄉之情 (E)李白 登金陵鳳 凰臺一詩,乃仿黃鶴樓而作的痕跡頗明顯

【出處】基隆高中段考題

13.

)醉翁亭記全文有著優美的意境,而作者是從哪幾面來描述? (A)山水映襯之美 (B)朝暮變化之美

(C)四季變化之美 (D)動靜對比之美 (E)今昔對比之美

【出處】文華高中段考題

14.

)關於醉翁亭記的敘述,何者正確? (A)以「醉」字為主線,貫串全文 (B)「水落而石出」是描寫山中 的冬景 (C)和岳陽樓記都作於貶謫之後 (D)分明是自敘之文,卻採取第三人稱的旁觀全知觀 點 (E)文末點出「太守之樂」為全篇主旨之所在;此樂是指遊山玩水之樂

【出處】建國中學段考題

15.

)在馮諼客孟嘗君一文中,關於馮諼的形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一位不善處窮,不知待時的汲

汲營利者 (B)能適時下裁斷,作睿智決策,不求近利的大智者 (C)既得利益後,向他人展 示,自矜功伐的炫耀者 (D)勇於自薦,掌握機會,忠於職守,全力以赴的奪鬥者 (E)城府 深,心機重,於關鍵時刻予敵人致命一擊的權謀者

【出處】中山女高段考題

16.

)下列文句所描述的季節,與「風霜高潔」相同的是: (A)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 瘦馬 (B)前村昨夜裡,梅花一枝開 (C)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D)金風玉露  (E)滿階梧葉

【出處】臺南女中段考題

17.

)飲酒是古代文人的重要活動,下列□中的字何者是指「酒器」? (A)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 

(B)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杜蕢洗而揚觶。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

(9)

斯爵也!」至於今,既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 (C)缾之罄矣,唯罍之恥 (D)駕一葉之扁 舟,舉匏樽以相屬 (E)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惟酒是務,焉知其餘

【出處】師大附中段考題

18.

)有關左傳與戰國策之說明,何者正確? (A)左傳是編年體,戰國策是國別史,皆屬於「四庫全書」

史部的書 (B)左傳又名春秋內傳,戰國策又名春秋外傳 (C)兩書相傳皆是左丘明所作,左傳 書記春秋史事,戰國策記戰國史事 (D)兩書皆是司馬遷作史記時的重要取材來源 (E)兩書皆 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佳構,對後代散文,有著深遠的影響

【出處】嘉義高中段考題

19.

)下列有關儒、墨之比較,何者為是? (A)二者於春秋時代並稱「顯學」 (B)墨家主張節葬,儒家主 張厚葬 (C)墨子少時曾讀儒家書,後才自創學派 (D)墨家罕言天道,儒家確信有鬼神 (E) 孟子稱「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是贊同其思想之語

【出處】永平高中段考題

20.

)對於同一名稱常有同義異名之狀況,請選出符合此狀況者: (A)桃花源,亦即理想國、烏托邦 

(B)新詩,又名為現代詩、白話詩 (C)戰國策,別稱國策、國事、長短等 (D)左傳,別名為春 秋外傳、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 (E)鄧林,又指桃花林

【出處】基隆高中段考題

21.

)下列對中國詩歌的敘述,何者正確? (A)以時代分:唐新興的詩體是近體詩;而唐以前的詩體謂之

古體詩;民國以來以語體文創作的謂之現代詩 (B)以形式分:廣義的古體詩就是民間的樂府 和文人創作的古詩;近體詩則有絕句、律詩、排律之別;現代詩有分段詩、分行詩、圖像詩之別  (C)以格律分:古體詩、近體詩格律嚴謹,平仄皆有規範;現代詩則形式自由,不可押韻 (D) 以內容分:古體詩、近體詩囿於格律,只能表達傳統社會文化;現代詩亦只能反映現代事物  (E)以篇幅言:近體詩中的絕句、律詩有句數限制;古體詩、現代詩並無嚴格的長短限制

【出處】鳳山高中段考題

22.

)有關國語及戰國策的知識,錯誤的是: (A)兩本書兼有史學及文學價值 (B)國語補左傳之不足,

戰國策為宋代三蘇所效法之作品 (C)兩書皆言春秋之歷史 (D)戰國策為劉向所寫,國語為左 丘明所著 (E)國語首創國別史之體裁

【出處】南湖高中段考題

23.

)對於宋代文學家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王安石曾佐宋神宗變法,可惜失敗 (B)歐陽脩因反

對王安石新政被貶滁州 (C)范仲淹因品德高尚明正,被譽為「天下第一流人物」 (D)蘇洵作品 古勁簡直,有先秦之風 (E)韓愈提倡文以載道,東坡稱其「道濟天下之溺」

【出處】文華高中段考題

24.

)下列人物提倡文學改革,有其文學革新主張的選項是: (A)韓愈 (B)白居易 (C)歐陽脩 (D)沈

括 (E)胡適

【出處】師大附中段考題

25.

)下列詩詞聯語所使用的典故或所歌詠的人物,何者為先秦時代人物? (A)門外東風雪灑裾,山頭回 望三吳;不應彈鋏為無魚 (B)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 祭祀同 (C)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D)記出塞,黃雲堆雪,馬 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絃解語恨難說 (E)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 立,絕筆於獲麟

【出處】中山女高段考題

26.

)下列關於唐代詩人的敘述,何者正確? (A)杜甫詩雄渾高古,沉鬱頓挫,與白居易同為盛唐社會寫 實派詩人 (B)李商隱詩多運用神話、歷史典故,詩義晦澀,為晚唐唯美浪漫詩風之宗 (C)岑 參詩風雄奇豪邁,是中唐時期重要的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並稱「高 岑」 (D)杜甫身遭安 史

(10)

之亂,李商隱身遭牛 李黨爭,二人均一生漂泊沉淪 (E)李白、杜甫並稱「李 杜」;李商隱、杜牧 並稱「小李 杜」

【出處】宜蘭高中段考題

27.

)下列敘述何者為是? (A)「初唐四傑」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B)杜審言為杜甫之祖,七 律由其始創完成 (C)王維、孟浩然為盛唐田園詩人代表 (D)李白詩豪放,杜甫詩沉鬱,韓愈 詩奇險,俱為盛唐詩人代表 (E)李賀號為鬼才,李商隱詩多隱喻,杜牧詩與杜甫齊名

【出處】中山女高段考題

28.

)關於歐陽脩與醉翁亭記,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歐陽脩因被貶滁州,乃有醉翁亭記之作 (B)醉

翁亭記處處表現出歐陽脩不向命運低頭的心境,字裡行間充滿了愈挫愈勇的精神 (C)歐陽脩 不但是北宋「古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也是「詩」革新運動的領袖 (D)歐陽脩不但長於詩,也是 著名的詞人 (E)歐陽脩也是著名的史學家,曾承皇帝之命,與宋祁合著新唐書和新五代史二 書,列為正史

【出處】臺南二中段考題

29.

)下列有關歐陽脩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字永叔,自號放翁,晚號六一居士 (B)力主明道致

用,積極提拔後進 (C)與宋祁合編舊唐書 (D)蘇軾評其詩文「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

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E)其文善敘事,不用故事陳言而文益高,詩詞亦清新婉約

【出處】苑裡高中段考題

30.

)國文老師要求同學分組,並提出研究題目,以下各組題目何者正確? (A)李 杜逢雙,璀璨此唐:

李賀、杜牧 (B)一字精妙,畫龍點睛:王安石、賈島 (C)文壇除弊,震鑠古今:韓愈、歐陽脩 (D)出將入相,兼擅文武:李煜、范仲淹 (E)緣繫令狐,詩詞獨步:李商隱、溫庭筠

【出處】師大附中段考題

31.

)中國古典文學講究含蓄的表達,擅長藉由環境事物的描寫而流露出詩文中的情感,在修辭法中,稱

為「婉曲」。下列詩句中,何者屬之? (A)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元稹 行宮) (B)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張祜 何滿子) (C)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 登樂遊原) (D)玉階生白露,夜 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 玉階怨) (E)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 怯,不敢問來人(李頻 渡漢江)

【出處】德光女中段考題

32.

)下列「 」內的轉品修辭,何者是形容詞轉品為動詞? (A)視吾家所「寡」有者 (B)左右以君「賤」

之也,食以草具 (C)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D)孟嘗君「怪」之,曰:

『此誰也?』 (E)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出處】南湖高中段考題

33.

)下列修辭技巧,何者說明正確? (A)「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婉曲 (B)「陟罰臧否」——錯 綜 (C)「賤尺璧而重寸陰」——映襯 (D)不宜「異同」——偏義,重點是「同」 (E)拊愛「子」

其民——轉品,當形容詞用

【出處】復興高中段考題

34.

)醉翁亭記一文中用了「層遞」修辭技巧,也就是針對至少三種以上的事物,依大小、輕重、本末、先後

等一定的比例,層層遞進的修辭方法。下列各文句也用了這種技巧的是: (A)桂林山水甲天 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B)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C)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 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 (D)夫以臺灣山川之奇秀,波濤之壯麗,飛潛 動植之變化,可以拓眼界,擴襟懷,寫游蹤,供探討 (E)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 之者

【出處】苑裡高中段考題

(11)

35.

)文言文中故意把一個完整的意思拆開,分別放在兩句中或一句中的兩個地方,用比較經濟的文字表 達複雜的內容。語譯時前後互相拼合,互相補充,才能使意思完整。這種現象叫做「互文見義」。 下列何者可作為例句? (A)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 (B)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C)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D)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E)亦不知去者為身耶?住者為身耶

【出處】彰化高中段考題

36.

)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詞句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或語句來代替,例如「東市」即刑場,請說 出下列詞語所代替的含意,何者正確? (A)一介「布衣」:平民 (B)無「絲竹」之亂耳:音樂 (C)「傴僂」提攜:老人 (D)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 (E)「祝融」肆虐:火災

【出處】竹南高中段考題

37.

)醉翁亭記之章法修辭,何者正確? (A)全文共用二十個「樂」字 (B)「風霜高潔」、「山肴野蔌」皆為 對偶句 (C)「傴僂提攜」是運用「排比」修辭 (D)「泉香而酒洌」是「互文」句法 (E)「名之者 誰?太守自謂也。」此句自問自答,是「設問句」的「提問」

【出處】苑裡高中段考題

38.

)下列文句中所使用之修辭相同者: (A)宴酣之樂,非絲非竹/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B)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C)春風又綠江南岸/銜遠山,吞長江 (D)峰回路 轉/風霜高潔 (E)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出處】成淵高中段考題

39.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彷彿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如赤壁賦:「舞幽壑之 潛蛟」,作者被簫聲感動,便認為動人的簫聲能使潛蛟起舞。下列所引各詩句,何者亦採用此種 寫法? (A)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 贈別) (B)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 春望) (C)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無 題) (D)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 賀新郎) (E)綠池紅徑雨初收,穠桃 偏會笑,細柳幾曾愁(朱敦儒 臨江仙)

【出處】松山工農段考題

40.

)下列各句之修辭技巧,何者與「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相同? (A)「一旦出陵崩,長安君何以自 託於趙?」(戰國策 觸龍說趙太后) (B)「非子天機清妙,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王維 山 中與裴秀才迪書) (C)「如至乎大病,其如之何?」(禮記 成子高寢疾) (D)「臣之壯也,猶 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左傳 燭之武退秦師) (E)「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李密 陳情表)

【出處】景美女高段考題

41.

)李白 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因「月亮」而觸動「思鄉」之情,是詩裡常見的表現方式。

下列詩句,屬於此種表現方式的是: (A)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B)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C)三湘愁鬢逢秋 色,萬里歸心對月明。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D)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 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E)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 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出處】屏東女中段考題

42.

)馮諼客孟嘗君一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首段以馮諼之不知足反襯孟嘗君之能容,是先揚後 抑的寫法 (B)以「孟嘗君客我」狀馮諼得意之情,是「市義」之伏筆 (C)由「食無魚」而「出無 車」,而「無以為家」是層遞之法 (D)馮諼為孟嘗君巧設三窟後,以「宮中積珍寶,狗馬寶外 廄,美人充下陳」勾勒出未來的遠景 (E)「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屬婉曲修辭,意指免除孟 嘗君相位

【出處】文華高中段考題

(12)

43.

)詩聖杜甫的詩文中描述民生疾苦、諷刺貴族奢侈豪華的詩句最多,而其民胞物與之情亦溢於詩中,下 列詩句何者可表現此情懷? (A)亂世誅求急,黎民糠籺窄;飽食復何心,荒哉膏粱客!富家 廚肉臭,戰地駭骨白。寄語惡少年,黃金且休擲 (B)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 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 (C)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 新停濁酒杯 (D)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E)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出處】大華高中段考題

44.

)下列詩句,何者流露出懷古傷逝的情懷? (A)鳳凰臺上鳯凰遊,鳯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

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B)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 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 姓家 (C)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D)多情卻 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E)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 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出處】成功高中段考題

45.

)文學作品對「空間」的安排講究層次感。如醉翁亭記由「環滁皆山」、「西南諸峰」、「琅琊山」、「讓泉」到

「醉翁亭」,採「由遠而近」、「由大而小」的方式呈現。下列各選項之空間書寫方式與此相同者 為: (A)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B)平林漠漠 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C)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 佳,飛鳥相與還 (D)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 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E)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出處】平鎮高中段考題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文中對於善惡的觀點,下列何者正確? A 人的心有如一塊白板,本來就沒有善惡的分別 B 上天創造了善與惡並存的世界是為了考驗人性 C 信仰與道德是每一個人衡量善與惡的依據 D 人的心會隨環境而轉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與惡 1971 年,當時正值越戰時期,美國的學生抗議和社會運動層出不窮。美國的心理學家津巴多 (Philip

增多,側有兩環,下具高足。到戰國時期,器腹變深,蓋上有捉手,可以仰置。」根據這段 敘述,下列何者最可能是戰國時期的「豆」器? (A) (B) (C) (D) 聯合國出了一道題目,請全世界的小朋友作答:「對於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結果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