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 163.20.146.1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 163.20.146.11"

Copied!
1
0
0

Teks penuh

(1)

指 定 科 目 考 試 模 擬 試 題 題 本

國 文 考 科

〈測驗範圍〉高中國文一、二、三年級

【出處】南一版《國文科指考王模擬試題》

祝考試順利

0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 80 分鐘 作答方式:

˙ 選擇題答案請填入後面之答案欄中。

˙ 非選擇題用黑色或藍色筆,在「作答區」上作答。

◎ 註: 1. 選擇題答錯須倒扣

    2. 此份試題本為模擬指定科目考科之測驗形式,作答方式仍 以未來實際之測驗形式為準。

教師用

(2)

第壹部分:選擇題(佔 55 分)

一、單一選擇題(佔 34 分)

說明:第

1

17

題為單一選擇題,每題均計分。每題選出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卡」

上。每題答對得

2

分,答錯不倒扣。

 C 1.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狙」公/崩「殂」/刀「俎」

(B)鞭「笞」/欺「紿」/危「殆」

(C)若「剟」刺狀/「掇」拾/「裰」補 (D)破柵毀「柙」/話「匣」子/大「閘」蟹

 D 2.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注音寫成國字後,前後字形相同的選項是:

(A)鳴琴垂「ㄍㄨㄥ ˇ」/雕梁鏤「ㄍㄨㄥ ˇ」

(B)「ㄅㄧㄥ ˇ」燭夜遊/「ㄅㄧㄥ ˇ」氣凝神

(C)牽「ㄌㄨㄢ ˊ」乖隔/「ㄌㄨㄢ ˊ」生兄弟

(D)皆在「ㄖㄣ ˋ」席之下/吾其被髮左「ㄖㄣ ˋ」矣

( 2.(A)拱/栱(B)秉/屏(C)攣/孿(D)衽)

 A 3. 成語是經過長時間文化的積累而形成最精煉的文字。如果要敘述一個人壞事做盡,最後終遭 天譴,便可以用「天理昭彰」來形容,不但說者言簡意賅,聽者也立即明白。下列文句「

」中的成語,何者使用正確?

(A)你和他才剛認識不久,卻把心裡所有的話都向他傾訴,如此「交淺言深」,實為不妥 (B)年輕人血氣方剛,見到看不順眼的人便「口角春風」,容易和人起衝突

(C)九二一地震發生後,一些宵小竟然趁機「解衣推食」,偷竊災民的財物

(D)他是個專門巴結逢迎長官的人,即是長官說錯話,他也極力為長官解釋,可以說是「不

欺暗室」

 A 4. 小女忻甯滿月,欲宴請親朋好友,故預備製作柬帖。找尋多本應用文的用語如下,請找出適 用於此柬帖中的用語,避免貽笑大方:

(A)湯餅/弄瓦 (B)彌月/桃觴 (C)桂漿/萸觴 (D)酴酥/蒲觴

 D 5. 下列各組,字義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互鄉難「與」言

(B)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C)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於利而行,多怨 (D)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 1.(A)ㄐㄩ/ㄘㄨˊ/ㄗㄨˇ(B)ㄔ/ㄉㄞˋ/ㄉㄞˋ(C)ㄉ

ㄨㄛˊ(D)ㄒㄧㄚˊ/ㄒㄧㄚˊ/ㄓㄚˊ)

( 5.(A)出處:述而。稱許/出處:述而。和(B)出處:述而。嘆詞,

無義/出處:里仁。只、僅(C)出處:告子上。放失/出處:里仁。

依據,一說放縱(D)以……為恥。出處:憲問/出處:里仁)

( 4.(B)桃觴:或稱「桃樽」,祝壽的酒席(C)桂漿:中秋節酒 席,因中秋節桂花飄香,以桂代表中秋/萸觴:舊傳重 陽節佩茱萸袋,飲菊花酒,可以避災(D)酴酥:酒名。元 旦飲之,可以避邪,或作屠蘇/蒲觴:端午節時於窗戶 上懸菖蒲,因稱端午節為蒲節。此代稱端午節酒席)

3.(A)與相交不深的人談親密的話。指人說話不得體(B)言語溫和,有如春風吹拂。比喻用美

言為人吹噓或說好話(C)將衣服脫下給別人穿,將食物贈送給他人吃,以示關懷之意(D)即 使獨處隱僻無人之處,亦居心端正,不做虧心事)

(3)

 B 6. 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 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故( )狀桃花之鮮,( )盡楊柳之貌,杲杲為出日之容,( 

)擬雨雪之狀,( )逐黃鳥之聲,( )學草蟲之韻。(物色)

上述引文的空格,依序應填入:

(A)夭夭/嫋嫋/皎皎/裊裊/寂寂 (B)灼灼/依依/瀌瀌/喈喈/喓喓 (C)鬱鬱/姍姍/悠悠/濟濟/輯輯 (D)娥娥/漫漫/盈盈/赫赫/關關

 D 7. 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不同,便會產生截然有別的句子。若以孔子的仁者襟懷來看,則「廄焚

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這有關馬廄被燒了的文句,應該如何斷句為佳?

(A)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B)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C)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D)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D 8.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經提到,詞的寫作有「隔」與「不隔」兩種。凡表達自然,詞語之作

如在目前者,為「不隔」;反之,詞語雕琢,堆砌典實者,為「隔」。請依此定義選出下 列選項何者屬於「隔」的作品?

(A)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B)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C)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D)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游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

 C 9. 詩人在創作時,往往喜歡將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互為襯托,從而使語氣

增強,使意義明顯。如蘇軾詞句「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意以「鏗然一 葉」之極微弱的聲音凸顯夜間的寂靜,其所使用的技巧與下列何者相似?

(A)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嬋娟

(B)水浴清蟾,葉喧涼吹,巷陌馬聲初斷

(C)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

(D)青樓春晚,晝寂寂、梳勻又懶。乍聽得、鴉啼鶯弄,惹起新愁無限

( 9.解析見P.7)

 D 10. 作者寫作時,透過某個人物來敘述事情,稱之為「敘事觀點」。如長干行:「妾髮初覆額,

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作者用女子自述的 口吻敘事,即為「第一人稱觀點」。下列選項何者並非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觀點?

(A)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B)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 (C)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D)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2

(10.(D)出處:怨情。採用「第 三人稱」敘事觀點)

( 6.(A)夭夭:少壯美盛貌/嫋嫋:繚繞悠揚貌或音調悠揚不斷貌/

皎皎:潔白明亮貌/裊裊:縈迴繚繞的樣子/寂寂:寂靜無人 聲(B)花盛貌/依依:枝葉柔弱的樣子/瀌瀌:雨雪盛多的樣子

/喈喈:形容鳥鳴聲/喓喓:形容蟲鳴聲(C)鬱鬱:茂盛的樣子

/姍姍:形容女子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或形容氣度高雅,飄逸 灑脫/悠悠:安閒暇適的樣子/濟濟:形容人多,陣容盛大或 整齊雄美,有威儀的樣子/輯輯:柔和舒暢的樣子(D)娥娥:

美好、美麗/漫漫:無拘無束的樣子/盈盈:形容儀態輕巧美 好或充滿的樣子/赫赫:顯盛的樣子/關關:形容鳥鳴聲)

( 7.(D)其語意可見先仁民,次愛物的「推愛」觀念)

( 8.依題幹所述凡屬文字清麗者為「不隔」,濃豔者為

「隔」;凡多直述白描者為「不隔」,多虛飾用 典者為「隔」。(A)出處:一翦梅(B)出處:念奴嬌 (C)出處:雨霖鈴(D)出處:翠樓吟)

(4)

 D 11. 舊史慣例,每於敘事之末便發一論,如史記有「太史公曰」,稱為論贊筆法。在文章中亦

有仿照此法行文的文章,有關此種筆法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筆法乃作者刻意以第三人稱的角度抒發見解,以便將客觀意見以主觀的方式呈現 (B)論贊體的史評肇始於戰國策,此書繼承孔子述春秋的微言大義,在一段歷史紀錄之後,

以「君子曰」的形式,對人物或事件作批判

(C)東番記、傷仲永與臺灣通史序三文皆運用此法,抒發作者的評論

(D)論贊筆法的存在,使得敘述人事不只是單純的紀錄而已,作者可藉由對人事的褒貶評論

供讀者深思與借鑒

 C 12. 有一種複句是列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分別敘述幾件事情,從中擇一或數者的關係,

這種複句稱之為「選擇複句」。下列文句何者屬之?

(A)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B)君誠有位於時,則宜以拇病為戒

(C)戰者必然之勢也,不先於我,則先於彼

(D)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

 A 13. 下列所述皆指涉一文人,請按詩人時代先後順序排列,選出正確的選項:

(甲)與溫庭筠並稱「李」/「西崑體」以其唯美詩風為宗/其號玉谿生、樊南生

(乙)寫詩近萬首,多憂國傷時之作/詩風清新刻露,豪邁沉著處近似老杜/臨終前示兒詩有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二句,愛國情操終生不渝

(丙)早期作品多寫閨情,流於浮豔/晚年寫戎旅,風骨凜然/作黃鶴樓詩,使李白擱筆自嘆

不如

(丁)以散文入詩/詩風奇崛險怪/與門下弟子李翱、李漢、皇甫湜等人共同努力,古文蔚為

一時風氣(13.(甲)晚李商隱(乙)陸游(丙)盛崔顥(丁)中韓愈)

(A)丙丁甲乙  (B)丁丙甲乙  (C)甲丙丁乙  (D)丙丁乙甲

 B 14. 下列文字,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是: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

(甲)提攜捧負,畏其不壽。

(乙)生也何恩?殺之何咎?

(丙)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

(丁)悁悁心目,寤寐見之。

(戊)其存其歿,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悽悲。(弔古戰場文)

(A)甲乙丁丙戊 (B)甲丙乙戊丁 (C)甲乙戊丙丁 (D)甲丙丁乙戊

(12.(A)出處:勸學。並列複句(B)出處:指喻。假設 複句(C)出處:教戰守策(D)出處:訓儉示康。條 件複句)

(11.(A)以便將主觀意見以客觀的方式呈現(B)戰國策→左傳(C)東番記以「野史氏曰

」抒發評論;傷仲永則以「王子曰」抒發評論;臺灣通史序無此用法)

(14.首句言「誰無父母」,父母對子女的態度乃是「提攜捧負,畏其不壽」,所以應接(甲)。

「誰無父母」之後,按人倫之親疏判斷,應接(丙)「誰無兄弟……」。末句言「哭」、

「愁」、「悽」、「悲」,因此前一句應接(丁);故答案以(B)最適宜。語譯:這許許 多多的人啊!誰沒有父母?父母當初拖著他、帶著他、抱著他、背著他,唯恐他長不 大。誰沒有親如手足的兄弟?誰沒有相敬如賓的妻子?當初生他們下來,有什麼功勞?

現在他們被殺戮,究竟犯了什麼罪過?他們的生死存亡,家人無從知道。有人傳來消 息,也是將信將疑。心中憂愁鬱悶,睡夢裡才能相見。布置好祭品,奠酒在地上,遙 望天邊放聲痛哭。天地也為之發愁,草木也為之悲傷)

(5)

 C 15. 「對聯」是由上下兩幅的文字組成,形式相對偶,文義相聯繫,以表一個中心思想,可用

於生活各方面,且是具有民族文學特色的一種應用文書;一般分為「一般聯」、「春聯」、

「賀聯」、「輓聯」。下列四副對聯均是「一般聯」中的「祠廟聯」,閱讀後請依聯語判 斷(甲)(乙)(丙)(丁)敘述的對象為何人?

(甲)曰帝曰侯曰聖人,名光日月;安蜀安漢安天下,志在春秋 (乙)天意欲興劉,到此英雄難用武;人心猶慕項,至今父老尚稱王 (丙)顧曲有閒情,不礙破曹真事業;飲醇原雅量,偏嫌生亮並英雄

(丁)伊呂允堪儔若定指揮豈僅三分興霸業,魏吳偏並峙永懷匡猶餘兩表見臣心 (A)劉備/項羽/諸葛亮/伊尹  (B)孔子/劉邦/司馬懿/諸葛亮

(C)關羽/項羽/周瑜/諸葛亮  (D)關羽/周瑜/諸葛亮/劉禪

1 6 ~ 1 7 為題組

  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

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則多死焉。故寬難。」……

  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 以濟寬,政是以和。」(昭公廿年)(16~17題組語譯見P.7)

 B 16. 這段文字後世多另題為子產論政寬猛,然其所論,卻與子產的實際施政作為互相矛盾。若

從左傳長於記事的特色來推測,可能是因為:

(A)子產雖行「仁政」,但仍主張亂世當用「猛政」

(B)由此可看出,子產乃深明大叔性格及鄭國國情而做的特殊建言

(C)子產論政治寬猛的作為,即指自己對內施以禮教,對外折衝尊俎的施政

(D)由此可見,子產有嘲諷大叔蓋頭鰻,不知死活」之意味

(16.解析見P.8)

 C 17. 根據本文,下列孔子的評論和影響,何者說明為非?

(A)孔子分就「寬、猛」之兩端以言,而提出「寬猛相濟」才是施政良方

(B)孔子於子產沒後,稱其為「古之遺愛」,這段話正可視作是稱美子產的言論

(C)孔子察微視幾,整段言論中未及子大叔,其意乃在斥責子大叔治國之軟弱,是左傳的曲

筆所在

(D)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政治,幾乎法並處、王霸雜用,正是本文中「寬、猛」的不同表現與

作用的結果

二、多重選擇題(佔 21 分)

說明:第

18

24

題,每題各有

5

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出正確選項,劃 記在答案欄之「選擇題答案區」。每題

3

分,各選項獨立計分,每答對一個選項,

可得

0.6

分,每答錯一個選項,倒扣

0.6

分,完全答對得

3

分,整題未作答者,不給 分亦不扣分。在備答選項以外之區域劃記,一律倒扣

0.6

分,倒扣至本大題之實得 分數零分為止。

4

(15.(甲)關羽被封為武侯,人稱之 為關聖帝君(乙)項羽,人稱楚 霸王(丙)在三國演義中,周瑜 曾慨嘆「既生瑜何生亮」(丁) 由「三分興霸業」、「兩表 見臣心」知為諸葛亮)

(6)

BD 18.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E  (A)貪官汙吏的官遼作風另人髮指,但卻深得上司的歡心,因此仗勢欺人的行徑就更加變本

  加利(18.(A)官「遼」→僚;「另」人→令;變本加「利」→厲(C)蜂「蛹」而至→擁)

(B)演講者對公眾演講時,應求言簡意賅,最忌繁冗瑣碎,否則言之諄諄、聽者興致缺缺 (C)王建民返臺,一抵桃園機場,球迷便蜂蛹而至,一睹巨星風采

(D)全球經濟蕭條的景狀,短時間內似難好轉,故大家應共體時艱,同舟共濟

(E)雪山隧道的建造,可說是世界上艱難的工程之一,如今終於峻工,更是難能可貴

AB 19. 下列關於儒家思想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CD (A)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孟子曰:「教亦多術

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由此二者可見「不屑之教」亦是一種教 人之法

(B)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孟子曰:「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此二者均揭示出為 學當「持之以恆」的道理

(C)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孟子曰:「博學而詳說之,

將以反說約也。」由此二者可以看見儒家的治學方法

(D)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孟子曰:「君子之所

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

君子之所以教也。」由此二者可見儒家「因材施教」,重視個別差異的教學方式

(E)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孟子曰:「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由此可見儒家的

教學內容(19.解析見P.8)

AB 20. 後代的文學作品往往熔古典於當代,下列選項何者所述即「古今呼應」?

D (A)「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我在橋下等你/等你從雨中奔來/河水暴漲/洶湧至

  腳,及腰,而將浸入驚呼的嘴/漩渦正逐漸擴大為死者的臉/我開始有了臨流的怯意」

(B)「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但及到今天/廣廈千

萬/仍是夢中的積木/那有眼前這草堂的氣勢/明朝的瓦上晒著唐代的詩/起風時/簷 間的意象紛紛滾落」

(C)「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那一年梅花似雪全為你戴孝/烈士血濺過的國土/就

種下你身外的衣冠/也迸得出發得出噴灑得出/這千樹清春逆風的剛烈」

(D)「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有一個飲者自稱楚狂/不飲已醉,一醉更狂妄/不到

夜郎已經夠自大/幸而貶你未曾到夜郎」

(E)「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當年你

還不是在大醉後/把詩句嘔吐在豪門的玉階上/喝酒呀喝酒/今晚的月,大概不會為我 們/這千古一聚而亮了/我要趁黑為你寫一首晦澀的詩/不懂就讓他們去不懂/不懂/

為何我們讀後相視大笑」(20.解析見P.8)

(7)

 E 21. 文學之所以感動人,往往在於作者能運用具體形象化的技法,將某種感官的感覺移植到另

一種感官上,使讀者充分想像產生共鳴。例如一束稻草:「愁,好像味精,少放一點,滋 味無窮;多放了,就要倒盡胃口。」即是將心裡的感受用味覺具體表現,下列何者亦是此 種寫法?

(A)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B)那就折一張闊些的荷葉,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夾在唐詩裡,扁扁地,像壓過的相思 (C)想嘗嘗它們有什麼味道,淡淡的,說不出是什麼味道來,只覺得好像有一種異常親切的

滋味

(D)天寒熱淚也凍成冰,凍不住心頭的愛和恨

(E)想起從前漸趨模糊的影子,頂多也是感到一股甜甜的感傷而已

 全 22. 文學作品可顯現作者的文學淵源與作品特質,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鍾惺、譚元春主張以「幽深孤峭」來彌補公安派末流的膚淺輕佻,因此文章句法特異、

拗口難讀、冷僻不順

(B)歸有光為文上承史記,並取法韓、歐等宋名家,因此文章語言質樸疏淡,不事雕琢,而

意蘊悠深

(C)方苞以「程、朱理學」為文學創作的指導思想,以「義法」為文學理論的核心,主張文

章須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D)黃宗羲推崇程、朱理學,為學主張經世致用,欲藉所學來整頓天下;其明夷待訪錄中所

揭之民本觀念,對清末民初之民主革命思想亦影響甚鉅

(E)曾國藩學宗程、朱,不刻意為文,其日記於散體中雜以駢句,縱橫馳騁,意無不達

AC 23. 下列關於小說的發展和源流演變,請選出說明完全正確者:

E (A)小說的產生最早可以溯源到古代神話及歷史傳說;山海經可視為志怪小說的源頭;另外

,先秦史書如左傳、國策等記載人物言行,為晉以後記錄人物瑣事的小說,有直接的啟 發和影響

(B)唐傳奇的題材皆取材自市井小民,為文言小說作品,甚能反映唐人生活的具體面貌 (C)元、明兩代小說作品由文言轉向白話,代表作如水滸傳、三言、二拍、今古奇觀等 (D)聊齋志異、老殘遊記標誌著清代筆記小說創作的另一個高峰

(E)紅樓夢是我國通行小說中少數出於原創,而成就非凡的作品

(20.解析見P.8)

AE 24. 古詩文中對女子的描摹極其細膩,下列「 」中的詞語皆與女子身形或舉止有關,何組前

後意義相同?(24.解析見P.8)

(A)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B)妝成皓腕洗「凝脂」,背接紅巾掬水時/纖纖軟玉削「春蔥」,長在香羅翠袖中 (C)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春黛」雙蛾嫩,秋蓬兩鬢侵 (D)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E)「蛾眉」曼臉傾城國,鳴環動佩新相識/漸消酒色朱顏淺,欲語離情「翠黛」低

6

(21.(A)出處:青玉案。心覺通視覺(B)出處:滿月下。視覺通心覺(C)出處:銀色的世界。味覺通心 覺(D)出處:送別。觸覺通心覺(E)出處:種地瓜。心覺通味覺)

(8)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佔 45 分)

說明:說明:本部分共兩大題,請依各題指示作答,答案務必寫在「答案卷」上,並標明 一、二。

一、短文仿寫(15分)

  明湖居聽書裡用具體事物描摹抽象的聲音,至為成功,令人印象深刻,例如:「聲音初不 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 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以譬喻的手法形容王小玉的聲音使人舒暢。請你以

「歲月」為題,仿照此種譬喻的筆法,以具體的顏色描寫你對抽象歲月的感覺,文長兩百字以 內。

  例如:歲月像畫家手上的調色盤:天真無邪的童年是快樂的白,青春奔放的青年是熱情的 紅,穩重歷練的壯年是成熟的藍,園滿遲暮的老年是等待的灰。(陳慧玲)

二、作文(30分)

  二○○六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他是富商之子,卻不像一般富豪第二代闊綽度 日,以「貧窮應該屬於博物館,不屬於文明世界」的信念,於三十二歲時辭去美國的教職,奔 回他的祖國──孟加拉。他要讓貧窮成為歷史,陳列在博物館裡,創造找不到貧窮的文明世界,

因此放棄大庭園房子、先進的生活設備,而回到充滿乞丐、水質嚴重汙染、連抽水馬桶都沒有 的祖國,他決心拯救貧窮,希望打造「無貧世界」。然而他的做法不是直接救濟貧窮的慈善事 業,他以為「慈善事業無法解決貧窮問題,卻讓我們逃避去擔心窮人的責任,它有時會蒙蔽了 我們的良知」,所以他用二十七美元,三十年光陰,打造出孟加拉放款規模最大、專屬窮人的 鄉村銀行,既讓窮人保存了生存的尊嚴,亦教會了窮人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如今,鄉村銀行理 念被應用於四十多國,全球一億人,因此掙脫貧窮循環。(改寫自商業周刊九九四期,王文讓 貧窮陳列於博物館)

  尤努斯的故事告訴我們「信念」可以創造無限可能,請以「信念」為題,寫出你的人生信 念,你如何實踐它?文長至少五百字。

( 9.題幹出處:永遇樂。紞:音ㄉㄢˇ。語譯:突然聽到三更的鼓響,一片葉子清脆地掉了下來,纏綿的夢境因而 醒覺(A)出處:戚氏。語譯:夜空一片潔淨,天河淺而清澈,銀白的月亮十分美麗(B)出處:周邦過秦樓。語 譯:明月清光如水,樹葉瑟瑟響起,透入一絲涼風,街巷的馬鳴才剛停歇(C)出處: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語譯:

寒夜裡傳來深巷的狗吠聲有如豹吼一般。村落裡夜間擣米的聲音,又和那稀疏的鐘聲互相間雜著(D)出處:薄 倖。語譯:暮春三月,白天的青樓上一片寂靜,想梳好頭髮,但又懶洋洋的。突然聽到鳥鴉和黃鶯的啼叫,

惹起無限新來的愁緒)

(16.~17.題組語譯:鄭國大夫子產生了病,就對大夫子大叔說:「我死之後,鄭國一定由您執政。只有有德行的 人能以寬大的政策來使人民順服,其次莫若採取嚴厲的政策。猛政像猛烈的火性一般,人民看了就害怕,所 以死於火的人很少;寬政像柔弱的水,人們會輕忽它、玩弄它,因此死於水的人就很多了。所以實施寬政,

(9)

而能將人民治理好的很難。」……

  孔子說:「說得真好啊!施政如果太過寬大,那麼百姓就會輕慢,百姓輕慢就用嚴厲來糾正。施政如果 過於嚴厲,那麼百姓就會受到傷害,百姓受到傷害就用寬和來安撫。用寬和來調劑嚴厲的不當,用嚴厲來調 劑寬和的不足,政事因此變得平和了。」)

(16.子產認為「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但其深明子大叔性格懦弱,故抱病論政,暗示子大叔要猛政治國。子產 察微視幾,先提出實施寬政的條件:「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所謂「寬」,指的是禮樂教化,但大叔不是 行寬政的料,故子產又說「其次莫如猛」,正是希望大叔需多加思量處。所謂「猛」,就是嚴刑峻法,嚴厲 的法治要求,子產論政,既面授機宜、傳承經驗,更有諄諄告誡之味,可見子產不同凡響的識見)

(19.(A)出處:陽貨。孔子故意讓孺悲聞瑟聲,以知其非疾,以警教之,故亦為「不屑之教」。語譯:孺悲要求會 見孔子,孔子推辭說有病,不肯接見他。傳話的人剛走到門口,孔子就取出瑟來彈唱,還故意讓孺悲聽到/

出處:告子下。語譯:教誨人的方法很多啊!我不屑於教誨人,也就是在教誨人啊(B)出處:子罕。語譯:譬 如堆一座山,只差一筐泥土未完成,這時停止下來,這是我自己停止下來的啊!譬如在平地上要堆一座山,

雖然才倒上一筐泥土,繼續地堆上去,這是我自己繼續堆上去的啊/出處:盡心上,語譯:進德修業,就像 在挖掘水井一般;挖了九軔深,還是挖不到泉水,但卻不能繼續向下挖,貫徹堅持下去,那它仍是一口棄井 (C)出處:雍也。強調「學文」、「約禮」。語譯:君子廣博地學習於聖賢的典籍,用禮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就可以不致於背離正道了/出處:離婁下。強調「由博反約」。語譯:廣博地學習、詳細地解說,在融會貫 通之後,再回過頭來,說明那精微簡要的道理(D)出處:雍也。語譯:中人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高深的 道理;中人資質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高深的道理/出處:盡心上。語譯:君子用來教誨人的方法有五種:

一種是像及時雨化育草木一樣;一種是使他的德性有所成就;一種是使他盡量發揮天賦的才能;一種是就他 所提的問題給他解答;有一種是沒有及於門下受業的人,私自效法君子的善言善行修養自己。這五種,便是 君子用來教誨人的方法啊(E)出處:述而。說明教學的內容。語譯:孔子以四項教人:詩書禮樂、修治品行、

存心忠厚、與人信實。/出處:盡心下。說明君子之行合禮,修身以等待天命的降臨。語譯:君子依據法度 行事,而等候天命罷了)

(20.(A)出處:長干行/愛的辯證(B)出處: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車上讀杜甫(C)出處:正氣歌/梅花嶺(D)出處:

盧山遙寄盧侍御虛舟/念李白(E)出處:飲中八仙歌/與李賀共飲)

(23.(B)唐傳奇的內容材料面向很廣,不只為市井小民的生活而已,一般來說分為俠義、愛情、神怪、史料或表現 道思想等(C)水滸傳是中國第一本白話章回小說,今古奇觀為明代的短篇小說(D)聊齋志異為清代的文言短篇 小說,老殘遊記是清代章回小說)

(24.(A)皆指美人纖足之步履。出處:南史廢帝東昏侯本紀/出處:洛神賦(B)出處:詠手。細潤的肌膚/出處:

纖指。柔細的手指(C)出處:一斛珠。美人嬌小紅潤的嘴/出處:贈同座。雙眉(D)出處:百步洪。美人的眼 神/出處: 碩人。比喻美人的額頭方廣,如同螓的頭部。螓,一種頭方而闊的小蟬(E)皆指雙眉。出處:棲

8

(10)

烏曲/出處:蘇州江岸留別樂天)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請閱讀下列顏之推〈慕賢〉中的文字後,選出較適合作為本段文字主旨的選項: 用其言,棄其身,古人所恥。凡有一言一行,取於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 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歸功焉。竊人之財,刑辟之所處;竊人之美,鬼神之所責。 A切勿以言取人 B避免貴遠賤近 C君子固窮但小人窮斯濫 D不可剽竊他人言論或功勞

第三屆桃園時代青年行動家徵選計畫 個人資料提供暨著作權授權同意書 初選應備資料 一、立同意書人(甲方)係指參加「第三屆桃園時代青年行動家徵選計畫」之報名 個人或團隊。 二、被授權人(乙方)為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以下簡稱青年局)。 三、同意個人資料提供部分如下: 一基本資料內容:乙方因執行「第三屆桃園時代青年行動家徵選計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