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语、谚语、歇后语之结构和格式
2. 双体词组结构
对偶式结构是在成语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数量相当大。这一类成语 不只可以先在第一个层次上分为两个并列成分,进一步还可以在第二个层次 上去分析两个并列成分中的语法关系。依据每一个单体的语法结构关系,可 分以下小类:
2.1 【主谓+主谓】式
两截都是主谓结构的,前边的成分是被说明、描写、陈述的对象,后 边的成分是说明、描写、陈述前边成分。根据两个单体的语义关系,还可以 分成两类。
(i)同义并列
两个主谓结构的语义是相同、相近或相似的。这些语义相同、相近的 并列可以起强调及加重语势的作用。如:
101
风(主)吹(谓)——雨(主)打(谓)
龙(主)飞(谓)——凤(主)舞(谓)
家(主)喻(谓)——户(主)晓(谓)
(ii)反义并列
两个主谓结构语义上相反,并列在一起,起着对比的作用。如:
人(主)弃(谓)——我(主)取(谓)
齿(主)亡(谓)——舌(主)存(谓)
头(主)重(谓)——脚(主)轻(谓)
2.2 【述宾+述宾】式
两截都是动宾结构的,前边的成分表示动作,而后边的成分承受前边 成分发出的动作,也可分为同义并列和反义并列。
(i)同义并列
两个述宾结构的意义是相近的,如:
求(动)神(宾)——拜(主)佛(宾)
斩(动)草(宾)——除(动)根(宾)
推(动)心(宾)——置(动)腹(宾)
102
(ii)反义并列
两个述宾结构的意义是相反的,如:
厚(动)今(宾)——薄(动)古(宾)
除(动)旧(宾)——布(动)新(宾)
去(动)粗(宾)——取(动)精(宾)
2.3 【述补+述补】式
两个述补式结构并列在一起,为数较少。如:
翻(述)来(补)——覆(述)去(补)
死(述)去(补)——活(述)来(补)
斩(述)尽(补)——杀(述)绝(补)
2.4 【定中+定中】式
两个定中结构并列在一起的成语也可分为同义及反义并列。
(i)同义并列
两个定中结构的语义是相近的,如:
甜(定)言(中)——蜜(定)语(中)
千(定)军(中)——万(定)马(中)
钢(定)筋(中)——铁(定)骨(中)
103
(ii)反义并列
两个定中结构的语义是相反的,如:
前(定)因(中)——后(定)果(中)
红(定)男(中)——绿(定)女(中)
佛(定)口(中)——蛇(定)心(中)
2.5 【状中+状中】式
两个状中结构并列在一起,分为同义和反义并列两类。
(i)同义并列
两个状中结构的语义是相近的,如:
轻(状)描(中)——淡(状)写(中)
高(状)谈(中)——阔(状)论(中)
精(状)打(中)——细(状)算(中)
(ii)反义并列
两个状中结构的语义是相反的,如:
先(状)礼(中)——后(状)兵(中)
大(状)同(中)——小(状)异(中)
深(状)入(中)——浅(状)出(中)
104
2.6 【联合+联合】式
双体词组结构的联合式有两个层次,先由两个词构成联合式,再由两 个联合式构成【联合+联合】式成语。如:
“古今中外”是先由两个就时间而言的词“古”和“今”构成“古 今”的联合式,再以另两个就空间而言的词“中”和“外”构成另一个联合 式,这是其内部层次。之后才再把“古今”和“中外”这两个联合式组在一 起,成为双体词组结构里的【联合+联合】式成语,这是其外部层次。
同是属于这一类的成语的还有:
博大精深 嬉笑怒骂 成败利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