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紫系德教会在马来西亚 83 的发展

根据陈志明的研究统计,大马德教会的发展大致被分为五大系别,即紫、

济、赞化、振与其它系。84据悉,这五大系别85虽在信仰上有些异同,在性质上 却相同。尤其在1973 年马来西亚德教联合总会成立后,它不仅拉拢了各系德教 会的关系,并初步确立了大马各系德教的性质特征86。由于笔者邻近的德教为紫 系德教会,因此本章节以紫系德教会为中心探讨其在大马的发展。

第一节 宣教方式

德教自创教以来,行教方式有三,即扶鸾、宣教及慈善,统称为“三足鼎 立”。“三足”为德教的重心,没有“三足”即没有德教,故南传后的大马紫 系德教会也继承了中国德教会的“三足鼎立”。无论是在中国、新加坡、大马 或各地区的德教会,“三足鼎立”为德教的重心与宣教方式。

德教会以“神道设教”,故“扶鸾”为重要的仪式。在宣教方面,最重要 还是来自德德社诸佛先真降鸾的乩文。87德教是透过乩文以教导世人道德,故德 生认为扶鸾是德教的核心、宣教的重心。《德教心典》载:“神人相通惟心感,

83 本章节中所指的马来西亚包括了东马与西马,由于紫系德教会的发展形式皆一致,因此本文

将以全马紫系德教的宣教为探讨对象。

84 详可参见陈志明、苏庆华译,《马新德教会之研究》。

85 马来西亚各系德教会的分布,可见于论文附录(一)。

86 德总的成立,让各系德教会拥有共同的会徽、会旗、德教会歌等。

87 王昌波,〈乩文之文学表达形式〉,收录于王昌波著,《德音》第一辑(霹雳:太平,

2008),页37。

28

心感信香化苍穹”,此表示德教是通过扶鸾的方式达致神人之相通。且,德教 自创立以来便是以扶鸾的方式“以阁传香创阁”88。此方面,大马德教也继承了 中国德教的创阁形式,即以传香创阁的宣教方式,从而迎接更多的德教信徒。

另外,德教的事务、活动等都需请示师尊后方能进行,可见扶鸾在德教中的地 位相当重要。

德教虽以“神道设教”,但其主张不怪力乱神。故,德教的扶鸾是不含迷 信成分的。德生称扶鸾为教学过程,把“神”称为老师“师尊”89,故德教师尊 与德生乃师生关系。师尊通过扶鸾的方式,用柳枝传达信息来教导学生。据受 访者辜美清言:“扶鸾在德教中是神圣的,过程中师尊以“灌灵”的方式,使 得柳枝移动,而鸾生也需守戒并尊奉德教十章八则,且需摆脱杂念、达到清净,

方能形成“神人相通”将信息呈现出来。”过程中,执柳乩长接灵,正副两仪 比着阴阳,互相配合挥乩以见其功。90随后,乩务组将师尊的示谕以白纸黑字记 录下来以方便德生阅读。师尊教导德生的方式有如学校老师教导学生一样,当 德生对其鸾文有所疑惑,或有意见时,可在扶鸾过程中提出疑问,与师尊进行 讨论。而乩务组中乩务、德研、宣德乃三位一体。91德研职务内容为研究鸾文真 理,并向大众讲解鸾文真理。宣德为宣扬德教,而扶鸾为宣教的方式之一。

宣教为德教的主轴,主要以传授及宣说德教经典、师谕鸾文、章则及教导 伦理道德,以求醒化人心。92各紫系德教会设有宣教培训小组,所执行的任务有

88 陈启生主编,《德教入门手册》,页27。

89 陈启生,〈德教促进社会和谐〉,收录于马来西亚德教研究会主编,《德教国际研讨会:论

文集(三)德教·促进社会和谐》(未注明,2019),页11。

90 马来西亚德教鸾务发展委员会,《全国鸾务手册》(未注明,2014),页66。

91 马来西亚德教鸾务发展委员会,《全国鸾务手册》,页66。

92 陈启生主编,《德教入门手册》,页27。

29

二,即文宣与活动93。扶鸾为德教的教育核心,故鸾文都被记录,并由宣教组编 订成书。且通过文宣方式,以出版书籍、刊物等来弘扬道德教化。各紫系德教 中,他们提供德生及到访者一个阅读的天地,德教所出版的刊物皆为“结缘赠 送”。德教也设有研究网、脸书等社交网以解世人对德教的疑惑。可惜阅读风 气不盛,载道之文,往往成为阁中的藏书资料。94基于如今不理想的情况,德教 在宣教方面不得不扩大方式,不仅限于文宣,也举办各种德教活动,并借由活 动以口宣的方式将德教发扬光大。

德教发扬光大之首要为推广活动。故,宣教组常举办活动以吸引大众,如 春晚、讲座、辩论及生辰会等。95借此机会让大众参与德教,并宣扬德教经典。

为吸引更多青少年,故多数的德教会将开班授课,如开设舞蹈、舞狮、华乐等 文化艺术班以引起关注。为吸引青年人或老年人,德教也举办了念佛、诵经、

静坐与讲习班。96久而久之,参与者将会对德教产生兴趣。于 2017 年,大马德 教研究会在砂拉越美里举办了第一届的国际德教研讨会。据悉,此次研讨会获 得了很大的响应,除各国的学者发表论文外,各地德生也参与,取得了良好的 开始。

为促进社会的和谐,慈善在德教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德教认为,布施 能扶贫济苦,行善能促进怜悯之心,成就“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之

93 笔者参自薛礼卿,〈德教促进社会和谐马来西亚德教研究会进行起步工作〉而从中获得灵感,

并加以申论。此论文收录于马来西亚德教研究会主编,《德教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三)德 教·促进社会和谐》,页67-102。

94 〈 德 教 会 宣 教 培 训 班 〉 , 德 教 研 究 , 检 索 于 2021 3 20 日 , http://www.dedjaonism.org/index.php/2015-01-29-04-51-55/341-2015-03-15-09-30-42。

95 参自陈琼秀,〈如何去宣扬我们德教与宣说德教〉,收录于马来西亚德教研究会主编,《德

教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二)如何宣扬德教与宣说《心典》》(未注明,2018),页93。

96 〈 德 教 会 的 活 动 〉 , 德 教 研 究 , 检 索 于 2021 3 20 日 , http://www.dedjaonism.org/index.php/2015-01-29-04-41-18/44-2015-01-29-22-36-42。

30

教诲。97透过慈善去向被施者宣教,他们认为“手心向上与手心向下”的理念可 导人向善,从而让被施者学习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种善行。总之,德生透过慈 善向被施者宣说道德,让被施者进一步接触德教并学习德理。

德教的慈善除捐款、救济、奖励金、捐血活动等外。各紫系德教中也设有 一间医药室,他们将在每星期的某日请中医师为民众赠医施药。另外,德教也 会尽全帮助穷人,为他负起部分的医药费,以助他减轻负担。再者,一些德教 会设有幼儿园,并以全免或低廉价格让孩子学习。98为让孩子们能够继续深造,

德教也设有奖励金、援助金。此外,一些德教会也设有洗肾中心,让洗肾病患 能以低廉或全免的方式,获得优质的洗肾服务。99德教会为帮助洗肾患者,故在 筹款之下建设洗肾中心以帮助穷苦病患,此举颇获得大众的肯定。因此,宣教 与慈善两者可说是以“并进”的方式宣扬德教。

第二节 德教会转型之探讨

新马是个多元民族与文化的社会,德教组织为着适应新环境及新需求,乃 提出五教同宗的新阶段。100这说法反映了德教在新马的调整。据悉,中国德教 虽尊奉五教,但基于地域与宗教的关系,故德教当时只专注于儒释道。他们为 了在东南亚社会中生存,故将它三教一致的思想加以调整,才造就了今日德教

97 陈启生主编,《德教入门手册》,页27。

98 邹宝章,〈德南传史与德教性质〉,访谈于20201224日。

99 巫英香〈德教·慈善促进社会和谐〉,收录于马来西亚德教研究会主编,《德教国际研讨会:

论文集(三)德教促进社会和谐》,页120。

100 郑良树,〈德教的教义和师尊〉,收录于陈景熙、张禹东主编,《学者观徳教》,页135。

31

的风貌。101此外,李怀德言德教尊奉五教教主并在新马各紫系德教会高挂五教 教主的圣象102,乃起源于新加坡紫新阁。可见,德教尊奉五教的说法是在南传 后所提倡与确立的。

基于地区与语言的缘故,德教南迁后,早期的德教信徒皆为潮人,故潮语 被列为德教的媒介语。由于德教主张不分种族,久而久之加入的信徒慢慢扩展,

不再是属于潮人的组织。为了方便沟通,他们将媒介语言改变成华语。由于语 言不再拘束,故德教华族信徒增加,并在华社上有了显著的地位。虽然,媒介 语改换了,但德教之名称仍以潮语做翻译。据受访者邹宝章言,大多数的德教 会以潮语恭诵《德教心典》。他指出,由于一些德教会的德生并不精通潮语,

因此该德教会便以华语恭诵《德教心典》。

德教会在宣教方面,以慈善的途径去赠医施药、兴办幼儿园、救贫济苦。

此乃继承了中国德教会的活动。据《德教史学摘记》载:“皆要治病,赈灾,

恤贫为首肯。”103可见,自德教创教起便开启了慈善赈灾、赠医施药的路线。

尔后,自马贵德加入德教并将德教传至各地后,他也成立了明德学校以帮助穷 苦学生,并借此机会将德教弘扬光大。德教传至大马后,他们也以相同方式宣 扬道德,并在其基础上加以拓展。

以往,德教是提供让大众申请的方式以救贫疾苦。随之却发现此方式有所 疏漏,因为并非所有穷人晓得德教会或居住在德教会附近。104故,近年来一些 德教会从鸾文中悟出慈善的真谛。在德教初创时期,师云:“末劫临头,生灵

101 野口铁郎著、刘天祥译,〈东南亚流传的两个中国人宗教〉,收录于陈景熙、张禹东主编,

《学者观徳教》,页166。

102 参自陈志明、苏庆华译,《马新德教会之研究》,页20。

103 香港徳教紫靖阁丛书流通处编,《徳教史学摘记》,页2。

104 彭志强,〈德教的发展〉,联系于20201127日。

32

涂炭,惟有积德行善,方能度己度人。”105。故要救世以前,必须先渡己才能 渡人。德生从此悟出,德教会应以道济活佛济公为学习楷模。应学习济公济世 救人的精神,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走入民间,帮助有需要的人,方能渡自己之同 时也能渡人。

关丹德教会紫关阁在不懈的努力之下,成功于2017年与东海岸三洲德联谊 会创立了爱心医疗队。106此活动起了良好的作用,也让德教进入崭新的阶段。

紫关阁以民间巡回的方式去帮助更多穷人,以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据悉,义 诊中受惠的民众不分种族,包括马来同胞、印度同胞与原住民,故此活动受到 了各界媒体的关注。伍羽强在接受《星洲日报》的访问中指出此义诊获得了很 大的响应,并也获得来自彭亨关丹中医中药联合会、马来西亚中医总会等外州 中医师加入支援。107他们也借此机会帮助中医科系的学生,提供给他们一个实 习的机会。希望借此实习机会让更多人接触德教会。自 2017 至 2020 年间,他 们一共举行了12 次巡回大义诊,其中包括文冬、甘马挽、文德甲、龙运,也延 伸到砂拉越美里、霹雳角头、槟城大山脚等地。108可见,三洲义诊除获得了民 众的响应外,也为德教慈善义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让更多穷人受惠,各紫系德教会皆成立了殡仪馆以及墓园山庄。德教会 设立的殡仪馆及墓园山庄,是象征性的收费,并提供丧府们丧礼的场所。109丧 礼过程中,德教念佛班与德生将到丧府为亲属诵经,送上慰问,以帮助亲属完

105 香港徳教紫靖阁丛书流通处编,《徳教史学摘记》,页1。

106 〈关丹紫关阁创德教先河,今设宴筹建诊疗中心〉,南洋商报,检索于2021321日,

http://www.enayang.my/地方/关丹紫关阁创德教先河-今设宴筹建诊疗中心。

107 〈《关爱之手》设中医药诊疗体检中心,关丹紫关阁扩大施医〉,星洲日报,检索于2021

321日,http://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317273.html。

108 〈《关爱之手》设中医药诊疗体检中心,关丹紫关阁扩大施医〉,星洲日报,检索于2021

321日。

109 巫英香,〈德教·慈善促进社会和谐〉,收录于马来西亚德教研究会主编,《德教国际研讨

会:论文集(三)德教促进社会和谐》,页121。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