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討論及建議
第二節 研究工具程式設計偵測問題原因之探究
根據第四章研究結果之分析歸類,研究工具中的程式有以下偵測問題,如1.
因Kinect偵測不到,所以受測者重複程序動作,2.Kinect提早偵測受測者程序動
作,3.受測者未確實執行程序動作及4.受測者執行程序動作Kinect偵測逾時。分
析如下:
1.因Kinect偵測不到,所以受測者重複程序動作
經本研究結果之分析,有6位通過測試之受測者在執行一側穿脫隔離衣袖子 及雙手綁緊或鬆解腰後繫帶之程序動作時,需要再次及多次的重複程序動作。其 主要原因為於本研究程式設計時,3維(3D)空間座標中的x、y軸範圍對應人體骨 架及關節點感應範圍較為狹窄及設定不足,以及在依每一個動作程序設計骨架串 流事件條件時,僅設定手部為骨架串流事件之條件,造成條件不足。
故於程式設計中,可設寬及再調整3維空間座標中的x、y軸座標之範圍,
及多設定骨架串流事件,如除設定手部條件外,可多設定肘關節條件,增加判斷 偵測正確的方法,來提高偵測之精確度。
2.Kinect提早偵測受測者程序動作
經本研究結果之分析,有 3 位受測者除前述 Kinect 偵測不到的情況外,另 於執行雙手鬆綁腰後繫帶之程序動作時,因尋找腰部繫帶而雙手將衣服向外撥動,
造成kinect提早偵測完成,但實際上受測者尚未完成程序動作。主要原因為本研
究程式未設定雙手必須於背後停留之時間,及僅設定手部為骨架串流事件之條件,
未多設定串流事件之條件,造成判定條件不足。
故於程式設計修改時,依標準程序設計雙手綁緊腰後繫帶期間,增加設定雙
手於背後必須停留之時間條件,以區別完成程序之動作。另於程式設計時依每個 動作程序,多增加設定骨架串流事件之條件,如除了設定手部條件外,多加入臀 部中央之條件,增加判斷偵測的精確度,來提高偵測之正確性。
39
另依研究結果分析發現受測者在執行雙手綁緊或鬆解腰後繫帶之程序動作 時,需雙手拉緊垂在身體兩邊的衣服與袖子供程式區分,方能讓kinect偵測顯示 通過。此可能原因為隔離衣較為寬鬆,不夠貼身而影響身體骨骼關節之結果判讀。
故可區分隔離衣之大小,供受測者得以選擇貼身的尺寸,來提高偵測之精確度。
3.受測者未確實執行程序動作
本研究結果中,有8位受測者在執行穿脫隔離衣之程序動作時,未確實綁緊 腰後繫帶、鬆解頸後繫帶及鬆解腰後繫帶程序動作,經專家檢視未確實進行綁及 鬆解繫帶之程序,但卻通過了程式的偵測。事後分析發現主要原因為本研究程式 設計時,3 維空間座標中的 x、y 軸範圍對應人體骨架及關節點感應範圍較為狹 窄及設定不足,導致受測者需重複調整程序動作以求通過,其次要原因是受限於 每一程序動作時間之設定 15秒,雖然,本研究在程式設計每個程序動作之時間 時,經過多次的設計測試,由10秒修改為15秒後,再經多次測試完成無異而實 施。於研究收案過程中,有8位受測者最後執行操作時反而會因感受到時間壓力 而省略了確實鬆綁繫帶之程序。再次的原因是,此鬆綁繫帶之程序由於是在受測 者背後完成,Kinect程式無法有效偵測之;故受測者很快的學習到此事,繼而省 略此動作。
故於程式設計時,可設寬及再調整3維空間中的x、y軸座標之範圍,增加 偵測之順暢性及靈敏度。另程式設計時,可設定較長的程序,讓受測者有足夠的 時間確實執行程序動作。此項事件可經由再次練習操作來改善,因熟悉過程後,
受測者所受壓力可明顯降低,故能配合程序動作。至於背後偵測動作此點,受限 於儀器先天無法透視之瓶頸,可能以增加z軸之條件及增設側面或背後第二偵測 器來解決。
40
4.受測者執行程序動作測試Kinect偵測逾時
此小節經本研究結果之分析,經專家檢驗通過及 Kinect 偵測不通過有 4 人 和專家檢驗不通過及 Kinect 偵測不通過有 4 人。受測者在執行程序動作時會逾 時,其主要原因為於本研究程式設計時,3 維空間座標中的 x、y 軸範圍對應人 體骨架及關節點感應範圍較為狹窄不足感應偵測,導致受測者需要重複程序動作。
並在專家與 Kinect 皆不通過的 4 位中,進一步分析發現全為特定步驟動作逾時 且另有其他特定步驟未確實執行者。
故於程式設計中,可設寬及再調整3維空間中的x、y軸座標之範圍,增加 判斷偵測精確度,來提高偵測之正確性。另一原因為本研究之程式設定每一個程 序動作完成時間為 15秒,較為有限,故受測者需重複動作及未確實執行程序動 作來因應時,常導致逾時。故於程式設計時,延長設定每一個程序動作的時間,
讓受測者有足夠時間確實執行每一程序動作。
41
表5.1 Kinect偵測之問題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案
原因分析 解決方案
1. 因Kinect偵測不到,所以受測者重複程序動作:
1.1經本研究結果之分析,有 6 位通過測試之受測者 在執行穿脫隔離衣之程序動作時,需要再次及多次的 重複程序動作。其主要原因為於本研究程式設計時,
x、y 軸範圍對應人體骨架及關節點感應範圍較為狹 窄及設定不足,以及程序設計骨架串流事件條件時,
僅設定手部為骨架串流事件之條件,造成條件不足。
1.1故於程式設計中,可設寬及再調整3維 空間座標中的x、y軸座標之範圍,及多設 定骨架串流事件,如除設定手部條件外,
可多設定肘關節條件,增加判斷偵測正確 的方法,來提高偵測之精確度。
2.Kinect提早偵測受測者程序動作:
2.1經本研究結果之分析,有3位受測者除前述Kinect 偵測不到的情況外,另於執行雙手鬆綁腰後繫帶之程 序動作時,因尋找腰部繫帶而雙手將衣服向外撥動,
造成kinect提早偵測完成,但實際上受測者尚未完成
程序動作。主要原因為本研究程式未設定雙手必須於 背後停留之時間,及僅設定手部為骨架串流事件之條 件,未多設定串流事件之條件,造成判定條件不足。
2.2 另依研究結果分析發現受測者在執行雙手綁緊或 鬆解腰後繫帶之程序動作時,需雙手拉緊垂在身體兩 邊的衣服與袖子供程式區分,方能讓kinect偵測顯示 通過。
2.1故於程式設計修改時,增加設定雙手於 背後必須停留之時間條件,以區別完成程 序之動作。另於程式設計時,多增加設定 骨架串流事件之條件,如除了設定手部條 件外,多加入臀部中央之條件,增加判斷 偵測的精確度,來提高偵測之正確性。
2.2此可能原因為隔離衣較為寬鬆,不夠貼 身而影響身體骨骼關節之結果判讀。故可 區分隔離衣之大小,供受測者得以選擇貼 身的尺寸,來提高偵測之精確度。
42
3.受測者未確實執行程序動作:
3.1本研究結果中,有 8 位受測者在執行穿脫隔離衣 之程序動作時,經專家檢視未確實進行綁及鬆解繫帶 之程序,但卻通過了程式的偵測。事後分析發現主要 原因為本研究程式設計時, x、y軸範圍對應人體骨 架及關節點感應範圍較為狹窄及設定不足,導致受測 者需重複調整程序動作以求通過
3.2其次要原因是受限於每一程序動作時間之設定15 秒,於研究收案過程中,有8位受測者最後執行操作 時反而會因感受到時間壓力而省略了確實鬆綁繫帶 之程序。
3.3 再次的原因是,此鬆綁繫帶之程序由於是在受測 者背後完成,Kinect程式無法有效偵測之;故受測者 很快的學習到此事,繼而省略此動作。
3.1故於程式設計時,可設寬及再調整3維 空間中的x、y軸座標之範圍,增加偵測之 順暢性及靈敏度。
3.2另程式設計時,可設定較長的時間,讓 受測者有足夠的時間確實執行程序動作。
3.3至於背後偵測動作此點,受限於儀器先 天無法透視之瓶頸,可能以增加z軸之條 件及增設側面或背後第二偵測器來解決。
4.受測者執行程序動作Kinect偵測逾時:
4.1 經本研究結果之分析,經專家檢驗通過及 Kinect 偵測不通過有 4 人和專家檢驗不通過及 Kinect 偵測 不通過有4人。受測者在執行程序動作時會逾時,其 主要原因為於本研究程式設計時,x、y軸範圍對應人 體骨架及關節點感應範圍較為狹窄不足感應偵測,導 致受測者需要重複程序動作。
4.2 另一原因為本研究之程式設定每一個程序動作完 成時間為 15 秒,較為有限,故受測者需重複動作及 未確實執行程序動作來因應時,常導致逾時。
4.1故於程式設計中,可設寬及再調整x、
y 軸座標之範圍,增加判斷偵測精確度,
來提高偵測之正確性。
4.2故於程式設計時,延長設定每一個程序 動作的時間,讓受測者有足夠時間確實執 行每一程序動作。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