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研究設計、第二節研究場所及對象、第三節研究 工具、第四節研究過程、第五節資料分析與統計、第六節倫理考量。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用橫斷式量性研究法,以了解老人需求與幸福感之相關。以立意取 樣,選擇新北市某長照機構所服務,社區中滿65歲老人為研究對象,包含:1區居 家服務、1間老人公寓,3間日間照顧,以G-Power進行樣本數估計,取樣誤差訂 為0.05、檢定力訂為0.08、效應力訂為0.3,估算64人,以流失率20%,預估人數 為80人,因研究對象分佈在居家服務、老人公寓及日間照顧,故收案人數各取30 人總共90人為本研究樣本數。依2015年4月長照機構資料統計,接受居家服務143 人、日間照顧40人、老人公寓69人,將每位個案編碼,於2015年11月13日至12 月15日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取樣本,如抽到樣本為排除樣本,則予以排除,直到有 效樣本為90人。

研究者行文至長照機構,請長照機構提醒告知老人,參與者能自主決定參與 研究計畫,且於參與研究計畫的前、中、後,隨時都能自行決定接受或拒絕參與 研究,絕不影響其接受長照服務之權益。研究者於招募時使用知情同意書,以書 面向研究參與者解釋說明後同意參加本研究,並填妥知情同意書者。研究地點以 居家服務長者家中、老人公寓及日間照顧設置所在地,且選擇老人公寓及日間照 顧,能顧及老人隱私與安靜不被他人打擾訪問空間,讓老人放鬆安心作答。

研究工具包含基本資料、巴氏量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老人需求調查 表、幸福感量表的結構式問卷,並通過臺灣大學行為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 會。研究參與者填答問卷包含5個部份,分別花5分鐘填答個人基本資料、巴氏量 表5分鐘、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SPMSQ) 5分鐘、老人需求調查表10分鐘、幸 福感量表5分鐘,共需花費30分鐘。資料收集後以SPSS 22電腦軟體進行描述性統 計、推論性統計進行分析,以了解老人需求與幸福感之相關因素,並分析老人的 需求與幸福感之相關性。

第二節 研究場所及對象

本研究以方便取樣選擇新北市某長照機構服務於居住社區中老人,包含:1區 居家服務、1間老人公寓,3間日間照顧,研究地點以居家服務長者家中、老人公 寓及日間照顧設置所在地,訪問地點選擇顧及老人隱私與安靜不被他人打擾,讓 老人放鬆安心作答。研究對象選取該長照機構所服務之滿65歲以上老人。

1.收案條件:

(1) 心智功能正常:採用Pfeiffer 所發展出的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 ; SPMSQ)評估,SPMSQ得分8-10分,代表 心智功能正常。

(2)能以國、台語溝通,沒有表達障礙者。

(3)經研究者說明後同意參加本研究,並填妥參與研究同意書者。

2.排除研究對象:

(1). 填答有困難的長者,如視障、重聽受試者,經由研究者口述問卷內容,

仍無法口述回答。

(2). 採用Pfeiffer 所發展出的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SPMSQ) 評估,得分小於8分。

3.樣本數估算:

以G-Power進行樣本數估計,取樣誤差訂為0.05、檢定力訂為0.08、效應力 訂為0.3,估算64人,以流失率20%,估80人,因本研究探討不同的長照模式,

故在居家服務、老人公寓及日間照顧各取30人為研究對象,總共90人做為最終樣 本數。依2015年4月長照機構資料統計,接受居家服務143人、日間照顧40人、老 人公寓69人,將每位個案編碼,於2015年11月13日至12月15日以隨機抽樣方式選 取樣本,如抽到樣本為排除樣本,則予以排除,直到有效樣本為90人。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身體活動功能量表、認知功能評估量表、

老人需求量表和幸福感量表五部分。

一、個人基本資料:

內容包括:年齡:問卷呈現填寫年次,研究者再換算成歲數、性別、罹

28

患慢性疾病數: 問卷呈現□心臟病□高血壓□痛風□糖尿病□腎病□其 他,研究者再換算成疾病數、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居住情形、經濟來源、

宗教,研究參與者直接填入宗教名稱、目前使用的長照模式,研究參與者 直接填入長照模式項目。

二、身體活動功能量表

採巴氏量表,內容包括10項:進食、個人衛生、如廁、洗澡、穿脫衣 服、大小便控制、移位、平地走動、上下樓梯,10分為完全獨立、5分為需 部分協助、0分表示完全依賴,而移位及平地走動這兩項15分代表完全獨 立,10分代表需他人稍微協助;個人衛生及洗澡兩項,5分代表完全獨立,

總分為0分到100分,功能越佳表示分數越高;依賴程度越低,巴氏量表之 評量共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0分至20分為完全依賴;21分至60分為嚴重依

賴;61分至90分為中度依賴;91分至99分為輕度依賴;100分為完成獨立(張、

蔡,2003)。楊桂芬、許哲瀚、唐憶淨、龔建吉(2012)於社區老人日常生活 活動、生活品質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中,將此量表測試300位65歲以上老 人,量表信度檢定Cronbach’s α之內在同質性為0.89。李雨庭(2013) 將此量 表於160名65歲以上之臺北市社區獨居老年人進行測試此量表其之信度檢 定Cronbach’s α0.823,本研究資料以SPSS22.0統計軟體進行信度分析後,測 量此量表在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為0.882。

三、認知功能評估量表

採用Pfeiffer(1975)所發展出的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 ; SPMSQ)。由十個問題所組成的問卷,包含意 識、定向力、注意力、思考、一般知識,及短、長期記憶功能,由長者自 行作答,共有10題,答對為1分、答錯為0分,總分為0-10分,答錯越少表示 認知功能狀況愈好,長者會因教育程度不同及年齡而有不同得分標準,錯 0~2題代表心智功能完整,錯3~4題代表輕度心智功能障礙,錯5~7題代表中 度心智功能障礙,錯8~10題代表重度心智功能障礙,Pfeiffer (1975)測試社 區997位老人,信度0.99,再測信度為0.82-0.83(Pfeiffer,1975)。SPMSQ 較簡 短、好記、容易使用,不需任何器具輔助,約有50%至82%敏感度,約90

%特異性(張、蔡,2003),SPMSQ 較簡短、好記、容易使用,不需任何器 具 輔 助 。Pfeiffer (1975)測 試 社 區997位 老 人 , 信 度0.99, 再 測 信 度 為

0.82-0.83(Pfeiffer, 1975)。張春鳳(2011)將量表應用於集合式國宅老人輕度認 知缺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受測299位老人其Cronbach’s α0.79,再測信度 0.99。本研究資料以SPSS22.0統計軟體進行信度分析後,測量此量表在本研 究中Cronbach’s α為0.75。

四、老人需求調查表

本研究採用余啟文(2013)依據楊國樞的心理指標為主及馬斯洛的需求 層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 求,所編制的老人需求調查表。其需求量表共有五個層面,每個層面各有8 題,總共40題。以Likert五分法計分,分別為「非常符合」5分「符合」4分

「尚可」3分「不符合」2分「非常不符合」1分。受測382位65歲以上社區 老人,量表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0.95,本研究資料以SPSS22.0統計軟體進 行信度分析後,測量此量表在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為0.970,「生理」

Cronbach’s α為0.877,「安全」Cronbach’s α為0.878,「愛與歸屬」Cronbach’s α為0.888,「尊重」Cronbach’s α為0.943,「自我實現」Cronbach’s α為0.943,

如表3-1。老人需求調查表題數少且於老人身上施測度良好,故選為本研究 量表,已獲得余啟文先生書面同意書同意使用。見附錄二

表3-1 老人需求調查表Cronbach’s α值

變數 構面 問卷題數 Cronbach’s Alpha值 (N=90)

老人需求 40 0.970

生理 8 0.877

安全 8 0.878

愛與歸屬 8 0.888

尊重 8 0.943

自我實現 8 0.943

五、幸福感量表

本研究採用中國人幸福感量表極短版。本量表是由陸洛與施建彬(1997) 修訂「牛津幸福感量表」以中文編製成的「中國人幸福感量表」。本量表原

30

本共有48題,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為.95,再測信度為.66(陸洛,1998),

後來陸洛(2008)再將48題簡化為10題,編為「中國人幸福感量表」極短版。

本量表面向分別為:樂觀、工作成就、正向情感、自我滿足、身體健康、樂 天知命,每題採四點計分方式,分別為0-3分,最後將10題分數累計,總分 數愈高,其整體幸福感愈高,當總分在10分以上者,其幸福感有正向態度,

得分在20分以上者,表示其幸福感有較強程度的正向態度;相反的,總分數 愈低,則代表其整體幸福感愈低,其信度檢Cronbach’s 為0.94,屬本土型研 究工具。本研究資料以SPSS22.0統計軟體進行信度分析後,測量此量表在本 研究中Cronbach’s α為0.916。

本研究因受試者為老人,題數不應太多,為免影響個案作答意願,已 取得陸洛教授書面同意使用,同意書見附錄二。

第四節 研究過程

1. 台灣老人接受長期照顧,在生活中的需求滿足及幸福感為何,引發研究者探 討老人需求與幸福感的動機。

2. 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的需求問題,關係著老人幸福感,了解老人需求與幸福感 之相關因素,並分析老人的需求與幸福感之相關性為研究目的。

3. 界定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長照機構服務於居住社區中老人,包含:1區居家服 務、1間老人公寓,3間日間照顧。

4. 收集國內外相關文獻回顧,撰寫研究相關文獻加以探討、比較、分析。

5. 根據研究動機、目的、對象,確立研究工具為個人基本資料、巴氏量表、簡 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SPMSQ)、老人需求調查表、幸福感量表。

6. 聯繫研究工具之「老人需求調查表」、「幸福感量表」原著者,獲得問卷授 權。

7. 通過臺灣大學行為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核(案號:201509ES009)。

8. 研究者行文於長照機構,說明研究生的行文內容、研究目地、方法及收案條 件,文中請長照機構提醒告知老人,參與者能自主決定參與研究計畫,且於 參與研究計畫的前、中、後,隨時都能自行決定接受或拒絕參與研究,絕不 影響其接受長照服務之權益,招募時使用知情同意書,知情同意書將強調會 把任何可辨識研究參與者的各項資料如電話、地址等等視同機密處理,絕對 不會公開,訪視完小心維護,研究結束後全部資料由碎紙機銷毀,以確保研究參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