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章節依據研究目的及研究結果,探討老人需求、幸福感之相關進行討論,

說明如下:第一節老人需求滿足及幸福感感受程度、第二節基本屬性與老人需求 滿足、第三節基本屬性與幸福感感受、第四節老人需求滿足與幸福感受之相關。

第一節 老人需求滿足及幸福感感受程度 一、 老人需求滿足程度

老人需求從馬斯洛各構面的滿足情形以生理需求滿足構面得分最高,人類必 須有水、空氣、食物等維持生理必要條件(Maslow ,1943) ,本研究結果與吳(2013) 失智老人家庭雇用外籍看護工之經驗研究、老年患者在急診照顧環境-未滿足的 基本需求的阻礙決策研究(Nydén, Petersson, & Nyström, 2003)結果相同。從參與 者結構分析得知,基本的物質需求多由子女扶養及退休金,滿足目前生活所需,

不虞匱乏。

老人安全需求滿足構面得分最低,馬斯洛指出人類讓自己不受威脅,穩定的 狀態下生活,盡量減少自己處於不確定的狀態,如身體安全、經濟保障及不受身 體病痛折磨(Hoffman,1992;Maslow ,1943)。此與Goebel & Brown (1981)以馬斯洛 的需求層次動機探討年齡差異、居家中風老人之家庭照護品質探討(林、邱,1995) 研究結果相同,顯示老人經濟的穩定,確實保障其健康狀況及被照護品質,免於 擔憂生活瑣事,同時滿足生理需求。

老人需求滿足獲得前 3 項最高分為「我有固定居住的地方」,「我的衣物均能 提供我的需要」,「我的三餐飲食都能得到飽足感」,研究結果顯示,此 3 題皆是 屬於老人生理需求滿足,與吳 (2013)失智老人家庭雇用外籍看護工之經驗研究 中,失智老人首重獲得滿足生理需求;老年病患在急診環境中首重生理需求滿足 (邱、邱、莊、許, 2006),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對象居住家中、日間照顧及 老人公寓,三餐伙食皆有家人或長照服務供應,衣物也由家人提供,物質供需雖 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意思做主,但老人認為隨遇則安滿足基本需求也是足夠的。

老人需求獲得滿足最低分的前10項目為「我有穩定的工作來維持生活現 況」,其他依序為「我有專長技能來增加收入」,「我對於目前司法現況感到公正」,

「我與另一半的感情融洽」,「我在性功能方面常感到滿足」,「我對於目前國家現 況感到安定」,「我對目前社會現況感到和諧」,「我喜歡參與社會服務活動」,

56

「我覺得我的理想可以獲得實現」,「我的表現讓我有特別的地位」。

「我有穩定的工作來維持生活現況」,「我有專長技能來增加收入」,此2項 與老人經濟穩定相關,我國2013年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指出:我國老年人

僅12.4%老人認為生活費相當充裕且有餘,老人能隨自己運用金錢,減少生活的

依賴感與不安定感,研究結果相同(林,2013;賴等,2013),本研究對象其經濟 來源與林(2013)我國老人的經濟來源,由退休金和家人供養維持經濟穩定相符,

老人此階段無法從事生產工作,其子女須供養老人及孫子,老人擔憂經濟的穩定 能否維持優質的生活品質,強烈感受經濟的威脅(賴、洪、陳,2013) ,擁有經 濟掌控權的老人,對未來較多安全感,經濟差的老人,因無法滿足生理需求,易 有低自尊、憂鬱的感受(林,2010;汪,2011)。「我對於目前司法現況感到公正」,

「我對於目前國家現況感到安定」,「我對目前社會現況感到和諧」,研究結果顯 示此 3 項皆屬於老人安全需求,與Weaver(2005)解決住民的社會,情感和心理需 求結果相同。現今新聞媒體片面報憂不報喜,老人認為現今司法不公平,國家不 安定,社會多充滿暴力,對社會現況不安也不滿,即時領有年金制的老人,仍會 擔心政府倒,而無法獲得充足的保障,生活在看不到希望的環境下,老人常說雖 然生活富庶,卻沒有以前日本時代生活的祥和,強調個人有安全,愛和尊重,才 能讓老人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積極發展自我,保持自尊和自我形象(Weaver, 2005)。

「我喜歡參與社會服務活動」,此研究結果與英國和美國的老年人,皆認為 日常生活維持獨立性功能,能減少依賴性,參與社會服務,達到自我實現 (Van Maanen, 2006)結果相符。本研究對象老人因健康狀況衰退、日常生活依賴增加,

需長照服務協助照顧,同時健康因素阻礙,老人參與社會服務機會。老人多認為 現今七八十歲的體力比五六十歲大不如前,老人認為年紀大了、不行了,哪裡都 不能去了,從事社會服務活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給人添麻煩就好,未來應針 對不同健康狀況的老人,設計合適的社會服務,才能達到參與社會活動、人際互 動,社會支持網絡變多(楊、黃、白、胡,1995)。

「我覺得我的理想可以獲得實現」,「我的表現讓我有特別的地位」,研究 結果顯示此2項皆屬於老人尊重、自我實現需求,自我實現是指能在生活中,將 自己的潛能發揮最大狀態,不斷超越自己,獨立自主,對自我價值與倫理認同及 肯定(Koltko-Rivera, 2006; Maslow , 1943)。本研究結果與以健康成功老化為願景-

探討高齡者參與產出型志願服務活動之實證研究相同(林、翁、李、邱,2009),

長期照護的老人因老化衝擊,需要較多的照護項目,且健康狀況隨年齡增加,而 增加照護項目,進入老人階段(80歲以後)後將會更加明顯(陳、呂、王,2011), 另外,退休後聲望地位以成過往雲煙,被他人取代,生活面需要重新做調整,老 人漸漸調整自我,當家庭與社會責任完成時,願意分享生命經驗,達到內心的自 我實現,獲得晚年的成就感,不再憑借外在滿足自我實現 (林、翁、李、邱,2009), 老人覺得人生到階段,不強求什麼,日子得過且過,順應天命。

「我與另一半的感情融洽」,「我在性功能方面常感到滿足」,性是人類基本 生理需求,不可因年齡或疾病而限制,性是指兩個人分享親密關係、彼此欣賞的 需要,包含生理的感官及心理層面的認知,來傳遞愛與關懷及感情,不是只侷限 於性交,老人重視彼此親密、愛、信賴的感覺,通常建立於長期的關係中老人的 配偶,研究顯示配偶能滿足老人愛與歸屬,受人尊重,進而滿足自我實現需求 (楊 等,1995; Hørdam et al., 2010 ),與本研究結果相符。本研究結果喪偶居多,喪偶 後情感相依連結中斷,失去性慾,且許多人認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不應該有 性生活,這些都讓老人將性轉為感情的表達或感情的交流,重情不重慾。

二、 老人幸福感的感受情形

本研究幸福感感受得分0分前3項,依序為「我不感到有活力」,「我 對未來感到不樂觀」,「我覺得我不快樂」,一一討論。

「我不感到有活力」,此題代表老人身體健康,與謝、錢、黃(2012)研 究高齡學習者休閒態度與幸福感關係研究結果相同。老人身體健康狀況愈 好,其幸福感愈強,其健康狀況與身體活動功能獨立性相關,老人在面對健 康狀況衰退導致身體活動下降,影響其獨立自主時,不僅降低老人生活品 質,更讓老人無法感受到幸福感(Tse et al., 2012),本研究居家服務老人身體 活動功能獨立性較老人公寓及日間照顧老年人的身體活動功能獨立性低,中 度依賴程度居多,居家服務的老人日常生活照顧都需依賴他人照料,缺乏自 主獨立性及活力。

「我對未來感到不樂觀」,此題表示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與謝、

錢、黃(2012)研究高齡學習者休閒態度與幸福感關係研究;社區獨居老人幸 福感和生活品質研究結果相同(Kawamoto, Yoshida, Oka, & Kodama, 2005),

經濟穩定和身體健康,能讓老人保有樂觀的情緒、維持心理健康,獲得幸

58

福感(黃、王,2014)。老人因健康狀況衰退,身體活動功能受限,接受長照 服務,又無法從事生產工作,獲得經濟保障,對未來生活有較多不確定性,

多抱持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對生活感到較不幸福。

「我覺得我不快樂」,此題表示正向情感,與李、洪(2008)退休銀髮族 運動參與及幸福感的關係-利益知覺之中介效果,研究結果相同,居家服務 及日間照顧老人,因失能受限身體活動範圍,其缺少獨立性,在喪失健康,

同時經濟權轉移,由供應者轉變成接受者,家庭關係轉變、與社會關係脫 節,缺乏生存目的,以致幸福感感受最少。

第二節 基本屬性與老人需求滿足

老人需求滿足僅安全需求方面有性別差異性,女性高於男性,與林、邱(1995) 居家中風老人之家庭照護品質探討;余啟文、張晴翔(2013)從機構化、社區化的 社區類型探討老人需求之研究成果不一致,馬斯洛指出人類讓自己不受威脅,穩 定的狀態下生活,盡量減少自己處於不確定的狀態,如身體安全、經濟保障及不 受身體病痛折磨(Hoffman,1992;Maslow ,1943)。推論本研究參與者女性居多,

女性需求較易突顯出,傳統女性以丈夫及子女為天,喪偶後的女性,擔憂家庭日 常生活無法維持,並將家庭重心轉移至子女,減少未來生活茫然感,因此推論女 性性別為主要因素。

罹患慢性病數研究結果呈現,罹患慢性病數與老人需求滿足呈負相關,即慢 性病越多,老人需求滿足越少,這與 Hørdam et al., (2010 ),針對65歲以上行全 髖關節置換老年患者進行隨機臨床試驗,以電話衛教的護理措施介入,研究結果 一致。本研究對象罹病數目數多,健康狀態差,影響其日常生活功能,日常生活 需他人協助,接受長照服務,不僅減緩慢性疾病增加速度,其身體失能或就醫協 助,減輕家屬照顧負擔,還能維持長者生活作息,獲得妥善照顧與關懷。

教育程度結果呈現僅生理需求滿足中不識字之得分高於小學,其餘需求構面 皆無差異,這與余、張(2013) 從機構化、社區化的社區類型探討老人需求之研 究中僅尊重需求滿足呈現教育程度高的長者,自信心較好,看重自己,其尊重、

自我實現需求層次較易滿足結果不同,推論本研究對象無論使用哪種長照服務老 人,到此人生階段,以協助生理需求為首重,如穿衣及洗澡,料理三餐,著重溫 飽生理需求滿足,其次才是其他需求層面。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