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研究所採取的研究方法為量化研究之問卷調查法,依照研究方法步驟程序,本 章節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架構和問題假設,第二節研究流程,第三節研究對象與 樣本,第四節研究工具及變項操作型定義,第五節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和問題假設 一、 研究架構:

研究依據蒐集之文獻資料,進行與精神復健訓練相關之變項設計,建構以下研 究架構(圖 3-1):

圖3-1-1研究架構 慢性精障者個人

基本屬性:

性別、年齡、婚姻 狀況、教育程度、

以前職業、宗教信 仰

疾病相關屬性:

精神疾患-診斷 精神干擾症狀 自覺疾病嚴重性 家族遺傳

壓力源:

工作、經濟、人際 關係、疾病本身 家庭支持程度

復元力 社會支持

精神復健訓練

24

研究變項:

※ 自變項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以前職業、宗教信仰、家庭支持程 度、工作、經濟、人際關係、疾病本身、精神疾患-診斷、精神干擾症狀、自覺疾 病嚴重性、精神疾患家族遺傳病史。

※ 中介變項為精神復健訓練及社會支持。

※ 依變項為復元力情形。

二、 問題及假設

依據第一章的研究動機、研究重要性及目的,與第二章的文獻回顧之資料,對 於慢性精神障礙者經過精神復健訓練及專業人員或家屬等的社會支持,與其復元力相 關性之議題仍有相關疑義,故欲進一步探討是否有不同的結果或發現,因而設定本研 究的問題及假設。

(一) 研究問題

1. 慢性精神障礙者的精神復健訓練結果上,其精神狀況及復元力的情形為何?

是否在統計上達顯著意義?

2. 慢性精神障礙者的精神復健訓練及社會支持程度,是否具有緩衝壓力源對 於復元力的負向作用?

(二) 研究假設

依據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慢性精神障礙者精神復健訓練、專業人員的社會支持與復 元力的相關性,其研究假設如下:

一、 在控制慢性精神障礙者、家庭支持程度及疾病相關變項,以及壓力源和精神復健 訓練的直接作用之後,精神復健訓練具有緩衝四個壓力源(工作、經濟狀況、人 際關係、疾病本身),對慢性精神障礙者的復元力有正向影響的作用。

25

二、 在控制慢性精神障礙者、家庭支持程度及疾病相關變項,以及壓力源和社會支持 的直接作用之後,社會支持具有緩衝四個壓力源(工作、經濟狀況、人際關係、

疾病本身),對慢性精神障礙者的復元力有正向影響的作用。

2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主旨在研究慢性精神障礙者之精神復健訓練結果、社會支持與復元力之相 關性探討,依據所定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其研究流程如下:

一、 瞭解研究現況和相關文獻搜尋

研究者先自行運用網路蒐集相關文獻,瞭解研究相關概況,加上工作實務 經驗與慢性精神障礙者的主訴。

二、 確定研究主題和方向

研究者透過文獻查閱蒐集慢性精神障礙、精神復健訓練、社會支持及復元 力相關資料,依目前研究與自身興趣,確立研究主題和方向,進行慢性精神障 礙者的相關研究。

三、 研究計劃書寫和相關文獻蒐集

研究者透過文獻查閱慢性精神障礙、精神復健訓練、社會支持及復元力相 關資料,經過統整及篩選後,完成研究主題相關文獻探討,並開始撰寫研究計 畫。

四、 向作者取得研究量表同意書

研究者依問卷來源索取引用,包含:簡短精神症狀評量表BPRS、社會支 持量表(1999)及RSA-R復元自我評量表(2007),引用三份研究工具同意書(附錄 三)。

五、 通過IRB審查研究計畫

27

本研究進行問卷調查前,預先做好IRB審查(附錄四),提交研究計畫經由 學校申請研究倫理暨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即進行研究方案。

六、 量表預測及施測

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法,針對社區內慢性精神障礙者進行相關問卷填答與施 測,問卷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為慢性精神障礙者基本資料及 簡短精神症狀評量表(BPRS),此部分擬請各社區康復之家之專業人員協助填 寫,待完成後,再交由該名案主填寫,填答第三及第四部份;問卷填答完成由 研究者問卷催收及確認完整性,再將問卷進行後續之統計。

七、 研究倫理

本研究於2014年4月30日已將研究計畫,送交臺灣大學研究倫理中心 The Research Ethics Office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nstitution review board,IRB)審查,經審查同意通過後即進行研究方案。研究者透過機構及合乎 收案標準之精神障礙者同意後,於正式進入研究流程前,會清楚向康復之家的 工作人員及住民,清楚且詳細的說明各項攸關此研究的相關訊息,包括:研究 性質、研究題目、研究目的、資料收集方式、可能的風險、隱私的保證、以及 研究者的聯絡方式。在研究者詳盡的說明之後,告知研究對象有充分的權益決 定參與本研究與否,並經由研究參與者及機構社工人員的同意,才會進行問卷 訪查,問卷調查過程中享有自由退出權利,而拒絕參加或是中途退出者,絕不 影響其照護品質或個人隱私權的保護。問卷填寫中會注意研究參與者的情緒變 化,而在適當時機給於恰當的心理支持及安慰,讓其宣洩因疾病造成的壓力情 緒,並給予研究參與者處理情緒的環境空間。於問卷完成後分別贈送7-11面 額壹佰元之禮卷乙張,以感謝研究對象對本研究的協助及支持。本研究資料保

28

管方式,採不填寫基本資料,以匿名方式編碼處理,將問卷收集後,以代碼方 式建檔入電腦,並且保證問卷原始資料由研究者全權保管壹年後銷毀,永不將 問卷資料外洩。

取樣標準:

1.願接受研究之社區康復之家 2.20歲以上,有身心殘障證明 輕、中度者

圖3-2研究流程圖 量表編制

母群體 機構名冊

立意取樣 同意接受研究之機構:

慢性精神障礙者

問卷調查法 同意接受研究之機構:

1. 慢性精障者基本資料 2. 簡易精神症狀量表 BPRS 3. 社會支持量表

4. RSA-R 復元自我評量表

回收與登錄

遺漏值處理

統計與分析

確認問卷回函 及進行催收

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

本研究所指的慢性精神障礙者,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個案年齡20歲以上,具有 精神專科醫師診斷,領有重大傷病卡、或身心殘障證明輕、中度者,距第一次發病已 達二年以上精神症狀穩定個案,具備填答問卷的理解能力者。排除1.外籍人士。2.尚 未確立診斷者、人格違常性精神疾患或無法以BPRS評量出其精神症狀者。3.精神科 日間留院服務之醫療機構或醫院附設型態的康復之家,以及日間型精神復健機構(社 區復健中心)的個案。研究對象主要針對於台北市住宿型的精神復健機構,屬社區型 態康復之家的慢性精神障礙者為研究樣本群,預計由台北市41家社區型康復之家(台 北市衛生局,2014),以立意取樣(purposive sampling)方式,先由工作人員先篩選穩定 個案,刪除不適合的個案後,再填寫研究問卷以提昇問卷回收率,預計樣本數約200 人。

第四節 研究工具及變項操作型定義 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採結構式問卷,橫斷式調查研究法(cross-sectional survey design),內

容包括:(一)慢性精神障礙者的人口學特性;疾病特性使用簡短精神症狀評量表(BPRS)

及認知狀況(SPMSQ量表);(二)社會支持量表H.W. Tseng(1999);(三)RSA-R復元自 我評量表(2007)。此研究工具乃由研究者參考國內外文獻、相關領域專家、本研究目 的及研究架構而擬定,收集資料內容如下:

(一) 慢性精神障礙者的基本資料及人口學特性:

30

以個人基本屬性及與精神疾患相關因子四個部分作為本研究的自變項:1.個人基 本屬性: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以前職業、經濟身分別、宗教信仰、

機構復健活動參與利用狀況、復健內容是否符合需要。2.家庭支持程度:包括家庭成 員探視的情形、電話關心次數或頻率、進行返家訓練、給予每月可支用金額。3.壓力 源:包括現在有無工作、經濟、人際關係、發病住院次數。4.疾病相關屬性:包括診 斷、病齡、精神症狀(BPRS)、認知狀況(SPMSQ量表)、是否有病識感、自覺能力、

是否有精神干擾症狀、自覺疾病嚴重性、相關家族遺傳史。

使用簡短精神症狀評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此問卷由 Overall 和Gorham 於1962年編制,已被廣泛使用於評估精神病相關的研究中(Hedlund et al.,1980;Hafkenscheid,1991)---近五年內被使用於研究中約611篇文獻(SCI)。最初為 16項,1972年增加為18項,現為最普遍使用的版本。BPRS問卷主要被常用於簡易 評估測量有關精神科負性症狀(包括憂鬱、妄想、幻覺、思考鬆散、語無倫次及行為 混亂等),一般精神病理學相關症狀與情感性症狀(affective symptoms)等,也常被使用 於臨床上評價精神安定藥物等治療效果及症狀改善化的觀察。此份BPRS問卷內部一 致性信度α值約為0.67~0.88(Morlan,1998);BPRS問卷的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方面,Crippa等人(2001)指出此問卷之區辦率(不同的精神狀態)75.8%、敏感性66.7%、 特殊性86.8%,在採用Pearson correlation不管於量表總計分或個別分類的項目上,呈 現可靠的相關性分析(Hedlund et al.,1980),都顯示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

本研究採用BPRS之16項評估項目的量表,主要在做為精神疾患之篩檢表,目 的在於能迅速瞭解個人之心理照護需求,進而提供所需心理衛生服務。內在一致性 (Cronbach’s α = 0.77-0.90),再測信度為0.82。與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Interview Schedule 精神疾患診斷結果做比較,以六分做為量表切分點可得78.9%之敏

31

感度、74.3%之特異性,同時有76.3%之正確診斷率。同時可以區分精神病患者之臨 床症狀整體評量嚴重程度,使用於電話訪談亦具有良好之信效度。(蔡佳芬,2013) (二) 社會支持量表

此研究工具是採用H.W. Tseng(1999)所擬定的社會支持量表,其主要參考 Barrera,Sandler及Ramsy(1981)所發展之社會支持行為量表(Inventory of Socially Supportive Behavior;ISSB) ,由配偶、家屬、親友、專業人員來提供,此量表共15 題,內容包含情感性支持(4題)、評價性支持(3題)、訊息性支持(5題)及實質性支持(3 題)。不同的社會支持後皆有一題開放性問題,用以了解個案之社會支持來源為何。

社會支持量表以Rating Scale四分量表計分,〝無此幫助〞者1分、〝沒有幫助〞

者2分、〝有幫助〞者3分、〝很有幫助〞者4分,由個案自行勾選,將勾選的得分相 加,即為社會支持的得分,整體分數由15至60分,得分愈高表示社會支持越好。

H.W. Tseng(1999)使用此量表針對30位門診憂鬱症患者進行預測,此量表之 Cronbach’s Alpha值為0.75,後以100位門診憂鬱症患者正式施測,整份量表獲得 Cronbach’s Alpha值介於0.95,顯示量表有高的內在一致性信度。

(三) RSA-R復元自我評量表(2007)

RSA-R復元自我評量表(2007)是再經修正過的32項問卷,主要評估復元方案實 施為導向執行的程度。 它是一種自我反思的工具,可作為機構和工作系統中提供復 元為導向的照護策略,找出案主的優勢和復元目標需要改進的地方(Yale School of Medicin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2006)。另外,在Paul E. Knupp Jr.(2013)從精神疾 病復元和物質濫用的研究探討中,提到這些變異量的情形,包括案主能力、社區、疾 病管理、自尊、自決、執行機構、計畫、性別、年齡、服務的長度等,尤其指出RSA-R 是疾病管理和復元力的自我評定(IMR)唯一且重要的預測方式。這是第一次遍及美國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