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本章依本研究目的、架構,將所收集到的資料經統計分析後,共分四節分別 敘述:第一節研究對象之基本屬性。第二節身體質量指數、體脂肪、腰臀比、身 體心像之分佈情形。第三節介入一與介入二BMI、體脂肪、腰臀比、身體心像前 測與後測之比較。第四節比較兩組介入後BMI、體脂肪、腰臀比、身體心像變化 之差異是否有顯著。
第一節第一節
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基本屬性研究對象之基本屬性研究對象之基本屬性研究對象之基本屬性
本研究收案期間為民國96年11月5日至97年5月12日,研究對象取自北區及南 區技職體系大專院校,公私立各一所,分別進行介入措施一與介入措施二的資料 收集。符合收案條件且同意參與研究者有74人(介入措施一39人、介入措施二35 人),但在研究過程中因部份研究對象請假或中途放棄而無法參與整個研究,至 後測時剩下63人,完成率為85.1﹪。其中介入措施一報名共39人,有五位因打工、
實習、身體不適等因素未參加後測,另有四位出席率低於六成故予排除,並採用 至少參加11次課程以上者為樣本,計30人(佔76.9﹪),其中六週全程參加18次 課程者8人(佔26.7﹪)、參加17次課程者10人(佔33.3﹪)、參加15次課程者1 人(佔3.3﹪)、參加14次課程者1人(佔3.3﹪)、參加13次課程者4人(佔13.3
不適未參加後測,故介入措施二全程參與者有33人;故列入本研究統計者二組共 計63人,流失率為14.9﹪。
針對63名研對象基本資料,依年齡、運動行為及是否有氣喘、心臟等疾病相 關資料進行描述性分析如下:
全體平均年齡為18.92±1.31歲,分佈18-23歲之間。77.8%參與者(49人)每 週運動一到二次;每週運動非常少幾乎是零次的人則是有14人,佔22.2%,所有 參與者均無罹患氣喘病、心臟病、腎臟病、肝臟疾病、暈眩、癲癇等疾病。介入 一平均年齡為19.77±1.38歲,分佈18-23歲之間,66.7%參與者(20人)每週運動 一到二次,每週運動非常少幾乎是零次有10人,佔33.3%,皆無罹患氣喘病、心 臟病、腎臟病、肝臟疾病、暈眩、癲癇等疾病。介入二平均年齡為18.15±0.56 歲,分佈18-21歲之間,87.9%參與者(29人)每週運動一到二次,每週運動非常 少幾乎是零次有4人,佔12.1%,皆無罹患氣喘病、心臟病、腎臟病、肝臟疾病、
暈眩、癲癇等疾病。
介入一收案地點為北區某技職體系大專院校,收案期間為民國96年11月5日 至97年1月9日。學校所在地接近市區,雖參與學生多住校(其中僅2人為通學生)
且平日無管制外出,再加上購買外食方便故常外食,另外因收案季節為冬天,天 氣較冷,在飲食部份常有聚餐情形,且種類多是火鍋。介入二收案地點為南區某 技職體系大專院校,期間為民國97年3月31日至97年5月12日;該校地點離市區較 遠且學生多住校(其中3人為通學生)但因平日有管制外出,故飲食皆是在學校
的餐廳較少外食。因二組學校所在地點外食方便性有差異,且因收集資料季節不 同影響學生選擇飲食種類,可能影響介入措施的成效。
表 表 表
表 4444----111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佈情形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佈情形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佈情形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佈情形(N=(N=(N=63(N=636363))))
介入一(n=30) 介入二(n=33) 合計(n=63) 變項 Mean±S.D n(%) Mean±S.D n(%) Mean±S.D n(%)
年齡 19.77±1.38 18.15±0.56 18.92±1.31
18 5(16.7) 30(90.9) 35(55.6)
19 9(30.0) 2(6.1) 11(17.5)
20 10(33.3) -(-) 10(15.9)
21 2(6.7) 1(3.0) 3(4.8)
22 2(6.7) -(-) 2(3.2)
23 2(6.7) -(-) 2(3.2)
運動行為
非常少幾乎是零次 10(33.3) 4(12.1) 14(22.2)
一次到二次 20(66.7) 29(87.9) 49(77.8)
三次到四次 -(-) -(-) -(-)
五次以上 -(-) -(-) -(-)
是否有氣喘、心臟等疾病
無 30(100.0) 33(100.0) 63(100.0)
有 -(-) -(-) -(-)
在進行統計分析前,先將所有變項進行變異數同質性檢定,以了解兩組是否 具同質性,以便進行比較。因本研究收案時,只取 BMI≧24 的個案,全體於前測 之年齡、身體質量指數、體脂肪、腰圍、臀圍、腰臀比、身體心像之外表評價、
外表取向、身體各部位滿意度等呈現非常態分佈,故於變異數同質性檢定以中位 數為基準,觀察各變項是否具同質性(表 4-2)。
介入一與介入二兩組研究對象以變異數同質性檢定進行兩組介入措施前年
齡、身體質量指數、體脂肪、腰臀比、身體心像之外表評價、外表取向、身體各 部位滿意度等資料的同質性檢定,兩組除了於年齡部份達顯著差異(P<.05),其 他身體質量指數、體脂肪、腰臀比、身體心像之外表評價、外表取向、身體各部 位滿意度顯示無統計上差異(P>.05)。
表 表表
表 4444----2 2 2 2 兩組研究對象於介入措施前年齡兩組研究對象於介入措施前年齡兩組研究對象於介入措施前年齡兩組研究對象於介入措施前年齡、、、、身體質量指數身體質量指數身體質量指數身體質量指數、、、、體脂肪體脂肪體脂肪體脂肪、、、、腰臀比腰臀比腰臀比腰臀比、、、身、身身身 體心像在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的情形
體心像在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的情形 體心像在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的情形
體心像在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的情形((((N=N=N=N=66663333))) ) 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 Median Levene
Statistic Sig.
年齡 18.00 21.170 .000***
身體質量指數 25.68 0.406 .526
體脂肪 35.90 0.121 .729
腰圍 80.00 0.289 .593
臀圍 104.15 0.015 .903
腰臀比 0.768 3.016 .088
身體心像
外表評價 16.0 0.067 .796 外表取向 43.0 3.134 .082 身體各部位滿意度 20.0 0.172 .680
在年齡部份,依人類發展階段 12~18 歲青少年時期在發展中所建立的身體心 像,會成為個人一生永遠存留的標準,故青少年期是完成建立永久性的身體心像 概念的階段(張媚,2000、胡月娟,2002、陳月枝,2003)。本研究對象是年齡 介於 18~23 歲之間的女大學生,於人類發展階段屬於成年前期,根據張媚
(2000)、胡月娟(2002)、陳月枝(2003)等文獻指出 18~23 歲年齡屬於接近完 成或已完成建立永久性的身體心像概念之階段,故可推論身體心像於此年齡階段
無明顯的差異變化,故雖本研究對象在年齡變項達顯著差異,但不致在身體心像 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綜合上述分析介入一與介入二於實施介入措施前之身體質量指數、體脂肪、
腰臀比、身體心像之外表評價、外表取向、身體各部位滿意度等依變項,經比較 於統計上均無差異,故兩組具同質性,是可以互相比較。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身體質量指數身體質量指數身體質量指數身體質量指數、、、體脂肪、體脂肪體脂肪、體脂肪、、腰臀比、腰臀比腰臀比、腰臀比、、、身體心像之分佈情形身體心像之分佈情形身體心像之分佈情形身體心像之分佈情形
本節針對63名研究對象於介入前身體質量指數、體脂肪、腰臀比、身體心像 分佈情形進行描述性統計,並以t檢定方式檢定兩組變項包含身體質量指數、體 脂肪、腰臀比、身體心像之外表評價、外表取向、身體各部位滿意度等在統計上 是否有差異,各項分析如下:
一、身體質量指數、體脂肪、腰臀比之現況描述
全體受試者身體質量指數(BMI),分佈在24~39.7之間,平均數為27.52,標 準差4.33;依1993~1996年台灣地區國民健康狀況調查變遷結果,本研究對象在 同性別同年齡中是分佈在90~97百分位。體脂肪則分佈在25.4﹪~55.2﹪之間,平 均數37.91﹪,標準差7.38;依1993~1996年台灣地區國民營養調查結果,本研究 對象在同性別同年齡中是分佈在50~97百分位。腰臀比部份,分佈在0.697~0.873 之間,平均數0.77,標準差0.044;依1993~1996年台灣地區國民營養調查結果,
介入一身體質量指數(BMI),分佈在24~37.9之間,平均數27.88,標準差 4.42;依1993~1996年台灣地區國民健康狀況調查變遷結果,本研究對象在同性 別同年齡中是分佈在90~97百分位。體脂肪部份,分佈在25.4﹪~55.2﹪之間,平 均數38.48﹪,標準差7.77;依1993~1996年台灣地區國民營養調查結果,本研究 對象在同性別同年齡中是分佈在50~97百分位。腰臀比部份,分佈在0.697~0.873 之間,平均數0.77,標準差0.053;依1993~1996年台灣地區國民營養調查結果,
本研究對象在同性別同年齡中是分佈在25~97百分位。
介入二之身體質量指數(BMI),分佈在24.01~39.7之間,平均數27.19,標 準差4.28;依1993~1996年台灣地區國民健康狀況調查變遷結果,本研究對象在 同性別同年齡中是分佈在90~97百分位。體脂肪,分佈在28.3﹪~52﹪之間,平均 數37.4﹪,標準差7.09;依1993~1996年台灣地區國民營養調查結果,本研究對 象在同性別同年齡中是分佈在75~97百分位。腰臀比部份,分佈在0.705~0.848 之間,平均數0.77,標準差0.037;依1993~1996年台灣地區國民營養調查結果,
本研究對象在同性別同年齡中是分佈在25~97百分位。
上述資料顯示,不論介入一或介入二其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肪、腰臀 比在同年齡的大學女生均呈較肥胖的狀態。進一步以t檢定比較兩組介入前身體 質量指數、體脂肪、腰臀比、身體心像之外表評價、外表取向、身體各部位滿意 度等在統計上是否有差異,結果於身體質量指數、體脂肪、腰臀比、身體心像之 外表評價、外表取向、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在統計上均無差異(P>.05)(表4-3)。
二、身體心像之現況描述
本研究以多向度身體和自我關係量表(Multidimensional Body
Self-relations Questionnaire, MBSRQ)為測量工具,此量表包含:外表評價、
外表取向、體能評價、體能取向、健康評價、健康取向、疾病取向、身體各部位 滿意度、體重過重偏見及體重自我分類等分量表。根據研究目的僅以有關身體外 表的三個分量表為架構,亦即:外表評價、外表取向及身體各部位滿意度等三個 分量表,為主要施測重點。各題得分範圍為1~5 分,以各題之相加為其總分。以 下針對各量表總分分佈情形進行描述性分析如下:
外表評價部份共7題,最低7分最高35分,得分愈多代表愈滿意自己的外表,
在其他大學生身體心像相關性之研究中該族群外表評價分佈在8~30分之間,平均 數19.4,標準差3.94(詹淑敏,2005);本研究中全體個案外表評價部份,分佈 在8~23分之間,平均數15.76,標準差3.5,相較於前述研究,本研究個案的外表 評價平均得分稍低。外表取向部分共12題,最低12分最高60分,分數愈高代表愈 在乎自己的外表,相關性之研究中,發現該族群外表取向分佈在17~49分之間,
平均數38.8,標準差3.85(詹淑敏,2005);而本研究全體於外表取向分佈在27~54 分之間,平均數43.09,標準差5.55,於上述研究,本研究個案的外表取向平均 得分較高,表示更在乎外表。身體各部位滿意度部份共9題,得分最低9分最高45 分,得分愈高代表愈滿意自己的身體部位,於其他相關之研究中發現,該族群身 體各部位滿意度分佈在9~40分之間,平均數25.3分,標準差4.68(詹淑敏,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