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依研究問題,將所收回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共分為四節。第一節敘述 研究變項之現況,第二節說明研究變項間的關係,第三節探討背景變項與研究變 項的關聯性,第四節則分析在控制背景變項條件下,親職壓力與社會支持如何影 響母育信心。
第一節、研究變項之現況分析
本節將回答研究問題一:「新手母親的社會支持、親職壓力與母育信心的現況 為何?」,並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社會支持、母育信心及親職壓力的現況。
一、社會支持之現況分析
本研究工具之一「社會支持量表」,測量新手母親在生下孩子後認為所獲得 的支持程度,包括社會支持來源及社會支持類型,其中社會支持來源分為配偶、
娘家親友、婆家親友、朋友及專業人員,社會支持的類型分為情緒性支持、訊息 性支持、評價性支持及工具性支持。利用描述性統計得知其平均數、標準差及總 分如表4-1-1。
由表4-1-1可知,社會支持主要來源為娘家親友(M = 52.3,SD = 9.88),其
次為配偶、朋友、婆家親友、專業人員。此研究結果與Leahy-Warren(2005)探 討新手母親的社會支持來源相同。在娘家親友中,最重要的支持來源可能是新手 母親的媽媽。Razurel與Kaiser(2015)研究指出,新手母親的媽媽所給予的支持 對於新手母親的心理健康狀況及自我效能感有很大的影響。當新手母親的媽媽所 給予的關心不夠時,新手母親容易顯得焦慮不安(Mayes & Leckman, 2007)。由 此可見,新手母親在初為人母時很依賴自己的母親;因新手母親的媽媽所提供的 表4-1-1
社會支持現況
配偶 娘家親友 婆家親友 朋友 專業人員 總分
M ± SD M ± SD M ± SD M ± SD M ± SD M ± SD
情緒性支持 13.30 ± 2.91 13.38 ± 2.70 9.99 ± 3.74 13.01 ± 2.71 9.53 ± 3.73 59.21 ± 11.19 訊息性支持 10.39 ± 3.53 12.59 ± 2.97 10.42 ± 3.36 12.06 ± 3.23 10.95 ± 3.67 56.37 ± 11.25 評價性支持 13.24 ± 3.00 13.19 ± 2.80 10.72 ± 3.45 12.97 ± 2.58 10.39 ± 3.67 60.55 ± 11.58 工具性支持 13.84 ± 2.62 13.19 ± 2.95 10.36 ± 3.73 10.81 ± 3.11 8.20 ± 3.05 56.51 ± 10.89 總分 50.77±10.42 52.30 ± 9.88 41.44 ± 12.82 48.87 ± 10 39.13 ± 12.98 -
類型 來源
經驗及訊息為新手母親所信任,也符合新手母親的期待(Razurel & Kaiser, 2015)。 在社會支持類型部分,以評價性支持獲得最多(M = 60.55,SD = 11.58),其 次為情緒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及訊息性支持。其結果和Shorey等人(2014)探討 新加坡產後第一天至第三天婦女的社會支持相似,其感受到的情緒性及評價性支 持最多,其次為工具性及訊息性支持。另有研究以中國產後六週及十二週的新手 母親為研究對象,其所感受到的社會支持類型以情緒性支持、工具性支持最多,
其次為評價性支持及訊息性支持(Zheng, Morrell, & Watts, 2018)。不同於本研究,
Leahy-Warren等人(2012)指出愛爾蘭產後六週的新手媽媽從家人身上獲得工具
性支持及訊息性支持最多,其次為情緒性及評價性支持。
研究者推論此研究不一致的原因可能與母親產後狀態有不同階段有關。由於 產後初期的新手母親最需要產後恢復及育兒的相關資訊及協助,因此能獲得較多 工具性及訊息性的支持,反觀本研究平均為產後七個月的新手母親,其在照顧孩 子上已有一段時間,也有了自己照護孩子的方式,家人及朋友們可能從產後初期 的工具性或訊息性支持,轉為給予評價性及情緒性支持。過去國內研究指出,母 親在產後初期比產後一個月更重視自己生理方面的問題,例如:會陰傷口的癒合、
身材的恢復等等,而在產後滿一個月時,會比產後初期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心理 狀態,例如開始感到疲倦、焦慮等(鄭綉絨、陳彰惠,2001);而產後三個月的 母親,感受到較高的情緒性支持時,就沒有憂鬱的狀況發生(張雯婷、蔡文瑞、
李仁豪、謝珮玲,2013)。所以在產後的不同階段,母親所關注、擔憂的問題會 不同,其所感受到的支持類型也會有所不同,而不管是哪一類型的社會支持,以 每一類型總分為八十分來看,本研究新手母親所感受到的支持程度皆達七成以上。
除了測量社會支持的時間點不同外,另Shorey等人(2014)認為,也可能有 文化背景上的差異。像是本國產婦依健保給付,產後在醫院待三至五天即返家照 護,這當中若非住進產後護理之家,就缺少了醫療專業人員在旁協助,給予相關 護理資訊。反觀愛爾蘭的產婦返家後,會有具助產士資格的社區護理師至家中提 供護理服務,協助產婦解決初期的育兒問題,因此產婦在訊息性支持上會感受到 較多。
另外,依社會支持類型來看其獲得來源,在情緒性支持部分,以娘家親友(M
= 13.38,SD = 2.7)、配偶(M = 13.3,SD = 2.91)為主要來源;在訊息性支持部
分,以娘家親友(M = 12.59,SD = 11.58)及朋友(M = 12.06,SD = 3.23)為主 要來源;在評價性支持部分,以配偶(M = 13.24,SD = 3)及娘家親友(M = 13.19, SD = 2.8)為主要來源;在工具性支持部分,以配偶(M = 13.84,SD = 2.62)及 娘家親友(M = 13.19,SD = 2.95)為主要來源。
由此可知,新手母親認為在配偶及娘家親友中獲得最多的社會支持,此研
究結果與Leahy-Warren(2007)探討愛爾蘭產後六週初產婦及謝珮玲(2017)
探討產後初期與產後六個月婦女所感受到的社會支持來源相同。同樣在劉秀琪
(2004)及高瑜璟(2009)研究中顯示,台灣母親從家人身上感受到最多的社
26
會支持,其次是朋友,再來是醫護人員。顯現配偶及娘家親友在新手母親第一 年育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親職壓力之現況分析
在新手母親的親職壓力部分,採用翁毓秀(2011)修訂Abidin的親職壓力量 表簡式版(PSI/SF),為Likert五點量表,分為「父母困擾」、「親子失功能互 動」、「困難兒童」三個面向,每個面向各12題,共有36題,其分數越高則表 示親職壓力越大。
由表4-1-2可知,新手母親的親職壓力總分平均數為81.74,標準差為21.17,
其中以「父母困擾」(M = 32.40,SD = 8.86)的壓力較大,其次為「困難兒童」
(M = 27.43,SD = 6.31),最後是「親子失功能互動」(M = 22.38,SD = 6.31),
而根據量表指導手冊可知,親職壓力總分及三個面向的平均分數皆在正常範圍內。
僅表示本研究的新手母親在親職角色上的壓力較大,如:因母親的角色責任而感 到不自由,或覺得自己得捨棄自己想要的而來滿足孩子的需求等。Gray、Edwards、 O’Callaghan與Cuskelly(2012)探討四個月大早產兒與足月兒母親的親職壓力也 發現,其父母困擾面向壓力較大,其次為困難兒童及親子失功能互動面向。
依據本量表的指導手冊說明,量表中的第1、2、3、7、8、9及11題的加總 為防禦性回答的分數,其分數若低於 12分需特別注意,因防禦性回答是測試受 測者的防禦心,可以透由防禦性回答總分來看受測者是真的屬於低親職壓力還是 刻意隱滿自己的壓力(翁毓秀,2011)。親職壓力總分在65至103分之間屬於 正常範圍,若是在104至114分之間,雖然比正常範圍高,但不需要特別轉介專 業人員,而總分若是在115分以上的話,屬於壓力過高,就會建議轉介專業人員 協助,另外,總分在64分以下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新手母親真的是低親職壓力,
第二是新手母親不願意承認自己有壓力,或者是很少花時間在孩子身上,與孩子 疏離的母親,可以同時對照防禦性回答是否低於12分來判斷(翁毓秀,2011)。
進一步分析本研究樣本之新手母親的親職壓力得分分佈,如表4-1-3。
表4-1-2 親職壓力現況
變項 平均數 ± 標準差 單題平均數 最小值 最大值 父母困擾 32.40 ± 8.86 2.70 12 60 親子失功能互動 22.38 ± 6.31 1.87 12 44 困難兒童 27.43 ± 8.93 2.29 12 53 親職壓力總分 81.74 ± 21.17 2.27 36 149
本研究有63.4%的新手母親其親職壓力屬於正常範圍,其次有23.8%為親職 壓力過低,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當中有 6.4%的新手母親為防禦回答,表示這些 母親在回答問題時是有防禦心的。在親職壓力偏高或過高部份則各佔了 8.7%及
4.1%,表示有15.5%的新手媽媽需要再多予注意及關心其壓力情形,且其中4.1%
的新手媽媽因親職壓力過高,已達到需要轉介專業人員,以協助新手母親度過第 一年的育兒階段。
三、母育信心之現況分析
新手母親的母育信心情形以母育信心量表測量,採 Likert 五點量表,共 14 題,其中第10題、第12題為反向題,此部分已將其反向計分,再與其他題項總 和,滿分為70分,分數越高表示信心越高。由表4-1-4可知,本研究對象之母育 信心總分平均為56.14分,標準差為5.95分,其中新手母親信心最高的前三項為
「我會適當的抱我的小孩」(M = 4.71,SD = .52)、「我會給予我的小孩足夠的 進食量」(M = 4.5,SD = .61)、「我可以辨別我的小孩什麼時候累了,並且需 要睡覺」(M = 4.46,SD = .61),此三項為新手媽媽照顧孩子的基本照顧技巧,
也是作為一位母親較為熟悉的部分,因此會是新手媽媽較有信心的部分。
表4-1-3
新手母親的親職壓力得分分佈
分數範圍 人數(%)
壓力過高(總分≧115分) 7(4.1%)
壓力偏高(總分104-114分) 15(8.7%)
正常範圍(總分65-103分) 109(63.4%)
壓力過低(總分≦64分) 41(23.8%)
總分≦64分且防禦性回答<12分 11(6.4%)
表4-1-4 母育信心現況
題目 平均數 ± 標準差 8. 我會適當的抱我的小孩。 4.71 ± 0.52 7. 我會給予我的小孩足夠的進食量。 4.50 ± 0.61 4. 我可以辨別我的小孩什麼時候累了,並且需要睡覺。 4.46 ± 0.61 5. 我知道什麼會讓我的小孩開心。 4.40 ± 0.74 2. 我比任何人更瞭解如何照顧我的小孩。 4.38 ± 0.69 1. 我知道我的小孩什麼時候想要我跟他/她玩。 4.34 ± 0.71 6. 我會幫我的小孩洗澡。 4.34 ± 1.00 9. 我可以辨別我的小孩是否生病了。 4.20 ± 0.71 3. 當我的小孩哭鬧時,我知道原因。 4.09 ± 0.69
28
另外,新手母親較沒有信心的部分為「我善於幫助其他母親學習如何照顧她 們的小孩」(M = 2.93,SD = 1),此部分可看出新手媽媽面對如何照顧孩子的 部分仍在學習階段,所以較不擅於幫助其他母親學習如何照顧。從其他單題平均 分數來看,大多超過三分以上,因此本研究新手母親大多有中等以上的信心程度。
本研究結果與國內使用同一份母育信心量表的吳繡雯(2000)、莊雅淇(2012)、 葉娜娸(2004)及戴玉珍(2010)的研究發現相似,發現母育信心較高的前三項 都有「我會適當的抱我的小孩」、「我會給予我的小孩足夠的進食量」;而在母 育信心較低的最後三項當中,也都有「我善於幫助其他母親學習如何照顧她們的 小孩」、「作為一位母親是被苛求,並且沒有回報的」。雖然前述研究對象與本 研究的一歲以下新手媽媽不盡相同,分別為產後3至5天的初產婦、出院後四週 與十六週的初產婦、產後3至6天的早產兒母親及出院後一週的早產兒母親,但 同樣身為一位母親,可看出其較有信心及較無信心的地方是很一致的。
最後在母育信心的總平均得分上,本研究為56.14分,相較於其他研究的總 平均得分高出了4.69至9.89分,其他研究之總分分別為46.25、49.6及51.45分
(吳繡雯,2000;葉娜娸,2004;戴玉珍,2010),其可能原因為本研究新手母 親為產後至少一個月以上,母親與嬰兒的互動與相處相對較多且長,對於嬰兒的 照顧技巧也較熟悉,因此在瞭解嬰兒的反應及照顧的能力上相對會較有信心。劉 千琪(2012)探討產後婦女在產後出院時、滿一個月、滿兩個月及滿四個月的社 會支持、母育信心、母育能力與母職壓力的縱貫性研究中發現,在這四個時間點 中,滿四個月的母育信心是最高的,而母育信心從出院時到滿四個月是顯著逐漸 增加。也有研究指出,產後初期的婦女能隨著時間調適母職所帶來的挑戰,同時 對於處理孩子的照顧需求上更有信心(謝珮玲,2017)。
由以上結果可知,母親對於孩子的日常照顧能力上最滿意及有信心,而對於 幫助其他母親如何照顧孩子部分是較沒有把握的。新手母親產後時間的長短也影 響其信心狀況,當母親產後時間越久,其照顧孩子的經驗隨著時間而累積,在照 顧技巧上就會越熟悉,也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題目 平均數 ± 標準差 14. 我很滿意我作為母親的這個角色。 3.77 ± 0.86 13. 我擁有好母親需具備的全部技能。 3.47 ± 0.81 10. 我對於照顧我的小孩感到挫折。 3.35 ± 0.88 12. 作為一位母親是被苛求,並且沒有回報的。 3.19 ± 1.24 11. 我善於幫助其他母親學習如何照顧她們的小孩。 2.93 ± 1.00
總分 56.14 ±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