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章旨在說明研究的結果,全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社區獨居老人人口學 特性之描述性分析;第二節為社區獨居老人老化態度、生命意義與幸福感之描述 性分析;第三節為社區獨居老人人口學特性與研究變項之關係;第四節為社區獨 居老人老化態度、生命意義與幸福感之關係;第五節為社區獨居老人幸福感之影 響因素

第一節 社區獨居老人人口學特性與研究變項之描述性分析 一、社區獨居老人人口學特性

本研究有效樣本為 160 人,其中男性最多 82 人(51.3%),其次女性 47 人 (48.8%);年齡平均為 80.08 歲;族群方面,以外省人 104 人(65.0%)為最多,其 次為閩南人 53 人(33.1%);教育程度方面,以國小 57 人(35.6%)為最多,其次為 國/高中 52 人(32.5%)、專科大學以上 36 人(22.5%),最少為不識字 15 人(9.4%);

婚姻狀況方面,以喪偶 67 人(41.9%)最多,其次為已婚 42 人(26.3%)、未婚 28 人(17.5%);宗教信仰方面,以佛道教 77 人(48.1%)最多,其次為無宗教信仰 50 人(31.3%);子女狀況方面,大部分為有子女 116 人(72.5%),而無子女 44 人 (27.5%);獨居生活時間方面,平均獨居年數為 26.175 年;主要經濟來源方面,

以退休金終身俸或儲蓄 74 人(46.3%)最多,其次為政府補助或社會救濟 65 人 (40.6%)、子女或晚輩提供 21 人(13.1%);自覺經濟狀況方面,以勉強過得去 68 人(42.5%)最多,其次為足夠 61 人(38.1%)、不夠 22 人(13.8%)、非常足夠 9 人 (5.6%);獨居原因方面,以子女因素 60 人(37.5%)為最多,其次為配偶因素 40 人(25.0%)、無子女 36 人(22.5%)及自願獨居 24 人(15.0%)。本研究之人口學特 性如表 4-1。

綜合上述獨居老人以男性為多,平均年齡 80.08 歲,族群以外省人(65%)為 主,教育程度以國小佔多數(35.6%),婚姻狀況以喪偶最多(41.9%),宗教信仰以 佛道教最多(48.1%),子女狀況以有子女為主(72.5%),獨居生活時間平均為 26.18

年,主要經濟來源以退休金(終身俸)或儲蓄(44.4%)及政府補助或社會救濟 (41.0%)為主,自覺經濟狀況以勉強過得去(42.5%)為最多,而獨居原因主要以子 女因素(37.5%)為主。

表 4-1 社區獨居老人人口學特性 (N=160)

項目 人數(N) 本分比(%)

性別 男 82 51.3

女 78 48.8

年齡 平均值:80.08 標準差:6.98

族群

閩南人 53 33.1

客家人 3 1.9

外省人 104 65.0

原住民 0 0

教育程度

不識字 15 9.4

國小 57 35.6

國高中 52 32.5

專科/大學以上 36 22.5

婚姻狀況

未婚 28 17.5

已婚 42 26.3

離婚 23 14.4

喪偶 67 41.9

宗教信仰

無 50 31.3

佛道教 77 48.1

基督天主教 33 20.6

子女狀況

無子女 44 27.5

有子女 116 72.5

獨居生活時間 平均值:26.175 標準差 14.12 主要經濟來源

退休金(終身俸)或儲蓄 74 46.3

政府補助或社會救濟 65 40.6

子女或晚輩提供 21 13.1

朋友援助 0 0

租金收入 0 0

自覺經濟狀況

非常足夠 9 5.6

足夠 61 38.1

勉強過得去 68 42.5

不夠 22 13.8

非常不夠 0 0

獨居原因

無子女 36 22.5

配偶因素 40 25.0

子女因素 60 37.5

自願獨居 24 15.0

二、社區獨居老人之幸福感

本研究的獨居老人生命意義是以施建彬(1995)編製之「中國人幸福感量表」

精簡版為測量工具。研究對象之幸福感平均值為 61.11(S.D.=10.41),單題平均 值為 3.06(S.D.=0.52)。而就幸福感單題而言,得分結果最正向前三名依序分別 為第十九題「我非常喜歡我自己」平均值 3.33(S.D.=0.71)、第十八題「我無法 好好安排時間,完成我想做的事」(反向題)平均值 1.69(S.D.=0.74)、第二十題

「我認為我沒有吸引力」(反向題)平均值 1.76(S.D.=0.74);得分結果最負向者 為第十四題「未來對我而言充滿了希望」平均值 2.70(S.D.=0.89)。本研究之幸 福感描述性統計詳見表 4-2

表 4-2 社區獨居老人之幸福感描述性統計

單題得分 總分 題

項目 非常同 意(%)

同意 (%)

不同意 (%)

非常不 同意

(%)

mean ±S.D. mean ±S.D.

19 我非常喜歡我自 己

44.4 45.6 8.1 1.9 3.33 0.71 18 我無法好好安排

時間,完成我想 做的事

1.9 11.3 41.3 45.6 1.69 0.74

20 我認為我沒有吸 引力

1.3 14.4 43.1 41.3 1.76 0.74 16 我總是能理解生

活的意義

30.0 60.0 9.4 0.6 3.19 0.62 17 我總是笑容滿面 36.3 44.4 19.4 0 3.17 0.73 1 我的生活過得不

如意

2.5 13.8 48.1 35.6 1.83 0.75 3 我對生活非常有

安全感

34.4 48.8 15.0 1.9 3.16 0.74 12 我對生活的許多

事情都很滿意

26.3 58.8 14.4 0.6 3.11 0.65 4 我總是能對生活

中的每件事產生 好的影響

26.3 56.9 16.9 0 3.09 0.65

5 我熱愛我的生活 28.1 55.6 13.8 2.5 3.09 0.72 9 我認為生活充滿

回饋

25.6 56.9 16.3 1.3 3.07 0.68 15 我常能夠感到喜

悅興奮

22.5 61.3 15.6 0.6 3.06 0.64 11 我快樂得不得了 25.6 57.5 13.8 3.1 3.06 0.72 10 我對生活中每件

事非常有投入感 及參與感

26.3 50.0 23.1 0.6 3.02 0.72

6 我覺得生命非常 有意義、非常有 目標

22.5 48.8 26.3 2.5 2.91 0.76

2 我覺得我的日子 過的好得不得了

21.9 52.5 20.6 5.0 2.91 0.79 8 過去生活中發生

的事情是非常愉 快的

18.1 54.4 24.4 3.1 2.88 0.73

7 我的生活不能帶 給我成就感

1.3 33.8 45.6 19.4 2.17 0.75 13 我感到我有無窮

的活力

23.8 40.6 30.0 5.6 2.83 0.86 14 未來對我而言充

滿了希望

20.0 38.8 32.5 8.8 2.70 0.89

幸福感 3.06 0.52 61.11 10.41

三、社區獨居老人之老化態度

本研究的獨居老人老化態度是以何潁芬(2008) 所編製之「老化態度量表」

為測量工具,量表內容分為「老化認知」、「老化感受」、「老化適應」三個部 份。就整體老化態度而言,研究對象之老化態度總分平均值為

45.10(S.D.=6.78),單題平均值為 3.22(S.D=0.48);而以分量表而言,「老化 認知」總分平均值為 20.42(S.D=2.05),單題平均值為 3.40(S.D=0.34);「老化 感受」總分平均值為 15.84(S.D=4.80),單題平均值為 3.17(S.D=0.96);「老化 適應」總分平均值為 8.84(S.D=2.13),單題平均值為 2.95(S.D=0.71);另外就 單題而言,得分較高者前三名依序分別為第一題「老化是自然且持續不斷的必然 歷程」平均值 3.84(S.D.=0.37)、第五題「我不會隱瞞自己的真實年齡」平均值 3.76(S.D.=0.62)、第二題「老化是身體功能逐漸衰退的現象」平均值

3.67(S.D.=0.58);得分最低者為第十二題「我會規劃老年期生活」平均值 2.71(S.D.=0.97)。本研究之老化態度描述性統計詳見表 4-3

表 4-3 社區獨居老人之老化態度描述性統計 單題得分 總分 題

項目 非常 同意 (%)

同意 (%)

不同 意(%)

非常 不同

意(%) mean ±S.D. mean ±S.D.

老化認知 3.40 0.34 20.42 2.05

1 老化是自然且持 續不斷的必然歷 程

83.8 16.3 0 0 3.84 0.37

5 我不會隱瞞自己 的真實年齡

83.8 11.3 2.5 2.5 3.76 0.62 2 老化是身體功能

逐漸衰退的現象

72.5 23.1 3.8 0.6 3.68 0.58 6 年紀愈大,個人

扮演的角色及社 會地位會有所轉 變

40.0 48.0 10.6 0.6 3.28 0.67

3 年紀愈大,生活 經驗及智慧愈豐 富

32.5 45.6 20.0 1.9 3.09 0.77

4 年紀愈大,愈會 懷念往事

26.3 40.0 18.8 15.0 2.78 1.00

老化感受 3.17 0.96 15.84 4.80

11 雖然年紀大了,

仍然保持整齊光 鮮

54.4 37.5 7.5 0.6 3.46 0.66

10 我會注重老年生 活的保健

47.5 37.5 13.8 1.3 3.31 0.75 9 我覺得年紀愈

大,愈可以自由 從事自己想做的 事

41.3 30.0 19.4 8.8 3.30 3.38

8 雖然年紀大了,

但我的心情依然 保持年輕

37.5 33.8 23.1 5.6 3.03 0.91

7 我覺得雖然年紀 大了,但是身體 依然可以維持健 康

24.4 36.3 28.1 11.3 2.74 0.95

老化適應 2.95 0.71 8.84 2.13

雖然年紀大了,

但我仍與親戚常 相往來

38.8 38.8 15.0 7.5 3.09 0.91

13 雖然年紀大了,

但我仍與朋友保 持往來

35.6 40.6 16.3 7.5 3.04 0.90

12 我會規劃老年期 的生活

25.0 32.5 31.3 11.3 2.71 0.97

老化態度 3.22 0.48 45.10 6.78

四、社區獨居老人之生命意義

本研究的獨居老人生命意義是以修改自蔡坤良(2004)編製之「生命意義量 表」為測量工具,量表內容分為「自我統整」、「自我價值」兩個部分。就整體 生命意義而言,研究對象之生命意義平均值為 29.20(S.D.=5.13),單題平均值 為 2.92(S.D=0.51);而以分量表而言,「自我統整」總分平均值為

13.27(S.D.=3.28) 單題平均值為 2.65(S.D.=0.66)、「自我價值」總分平均值 為 15.93(S.D.=2.64),單題平均值為 3.19(S.D.=0.53);另外就單題而言,得分 結果為最正向前三名依序分別為第九題「能夠幫助別人,讓我覺得人生很有意義」

平均值 3.56(S.D.=0.57)、第八題「我覺得自己是對朋友或社會有一些幫忙和貢 獻的人」平均值 3.16(S.D.=0.72)、第一題「我覺得生命沒有什麼意思」(反向 題)平均值 1.91(S.D.=0.90);得分較低者為第六題「我覺得人生是來受苦的」

平均值 2.13(S.D.=0.96)、第四題「如果有下輩子,我希望能過像這輩子這樣的 生活」平均值 2.27(±S.D.=0.85)。本研究之生命意義描述性統計詳見表 4-4。

表 4-4 社區獨居老人之生命意義描述性統計

單題得分 總分 題

項目 非常同 意(%)

同意 (%)

不同意 (%)

非常不 同意

(%) mean ±S.D. mean ±S.D.

自我統整 2.65 0.66 13.27 3.28

1 我覺得生命沒有 什麼意思

6.9 15.6 38.8 38.8 1.91 0.90 3. 因為身體不好,

讓我覺得人生沒 有意義

6.3 16.3 43.8 33.8 1.95 0.87

2 我覺得未來沒有 希望,只是過一 天算一天

25.6 34.4 27.5 12.5 2.27 0.98

4. 如果有下輩子,

我希望能過像這 輩子這樣的生活

8.1 28.8 45.0 18.1 2.27 0.85

6. 我覺得人生是來 受苦的

31.9 32.5 26.9 8.8 2.88 0.96

自我價值 3.19 0.53 15.93 2.64

9. 能夠幫助別人,

讓我覺得人生很 有意義

59.4 36.9 3.8 0 3.56 0.57

8. 我覺得自己是對 朋友或社會有一 些幫忙和貢獻的 人

34.4 48.1 16.9 0.6 3.16 0.72

5. 我覺得一生過得 有價值

33.8 43.1 21.3 1.9 3.09 0.79

7. 我覺得為子孫的 辛苦是值得的

34.4 46.3 13.8 5.6 3.09 0.84

10. 我的一生都有清 楚的人生目標 (例如結婚生子)

26.9 51.3 20.0 1.9 3.03 0.74

生命意義 2.92 0.51 29.20 5.13

第二節 社區獨居老人人口學特性與研究變項之關係

本節將人口學特性與幸福感、老化態度、生命意義等研究變項,分為三個部 份探討。其中人口學特性之性別、子女狀況等類別變項,以 t 檢定來檢定與研究 變項之差異;人口學特性之族群、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主要經濟來 源、自覺經濟狀況、獨居原因等次序變項,分別以變異數分析來檢定與研究變項 之差異,並以 Scheffe 進行事後檢定;最後年齡、獨居生活時間連續變項,以 Pearson 積差相關來分析與研究變項之關係。

一、人口學特性與幸福感之關係

在幸福感有顯著差異之人口學特性包括:年齡、教育程度、子女狀況、主要 經濟來源、自覺經濟狀況、獨居原因等。各人口學特性變項之差異於年齡方面,

年齡與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r=-0.179,p<0.05),亦即年齡越大其幸福感越低;

在教育程度方面,教育程度與幸福感有顯著差異(F=6.606,p<0.001),其中專科/

大學以上的幸福感高於國/高中及國小者;在子女狀況方面,子女狀況與幸福感 有顯著差異(t=-2.758,p<0.01),亦即有子女的幸福感高於無子女者;在主要經 濟來源方面,主要經濟來源與幸福感有顯著差異(F=7.021,p<0.001),其中子女 或晚輩提供、退休金(終身俸)或儲蓄的幸福感高於政府補助或社會救濟者;在自 覺經濟狀況方面,自覺經濟狀況與幸福感有顯著差異(F=11.036,p<0.001),其中 相當足夠者的幸福感高於不夠者,足夠者高於不夠及勉強過得去。在獨居原因方 面,獨居原因與幸福感有顯著差異(F=4.350,p<0.01),其中自願獨居及子女因素 的幸福感高於無子女者。在居住地區方面,居住地區與幸福感有顯著差異

(F=6.617,p<0.01),其中南港區的幸福感高於中正國宅及北投區。然而在族群、

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子女狀況、獨居生活時間等人口學特性與幸福感則未達顯 著的統計差異(p>0.05)。本研究人口學特性與幸福感之分析見表 4-5。

表 4-5 人口學特性與幸福感之分析

項目 Mean ±S.D. F/r/t 值 P 值 事後比較 性別

男 60.46 8.58 -0.801 0.425 女 61.79 12.07

年齡 80.54 6.98 -0.179 0.028*

族群

閩南人 59.38 12.01 1.115 0.330 客家人 61.00 16.00

外省人 62.00 9.34

原住民 0 0

教育程度

不識字 56.53 8.63 6.606 0.000***

國小 57.47 11.67 國/高中 64.00 9.23 專科/大學以上 64.61 8.07

專科/大 學以上、

國/高中>

國小 婚姻狀況

未婚 57.75 8.82 2.161 0.095 已婚 63.14 10.05

離婚 63.74 6.76 喪偶 60.34 11.88 宗教信仰

無 61.38 9.75 3.410 0.036*

佛道教 59.32 10.69 基督天主教 64.88 9.97

基督天主 教>佛道 教 子女狀況

無子女 57.50 8.21 -2.758 0.006**

有子女 62.48 10.85

獨居生活時間 26.18 14.12 -0.068 0.395 主要經濟來源

子女或晚輩提供 64.00 12.35 7.021 0.001***

朋友援助 63.45 9.30 退休金(終身俸)或

儲蓄 57.52 10.05 政府補助或社會救

濟 57.52 10.05 租金收入 0 0

子女或晚 輩提供、

退休金 (終身俸) 或儲蓄>

政府補助 或社會救 濟 自覺經濟狀況

非常足夠 67.22 7.71 11.036 0.000***

足夠 65.80 8.75 勉強過得去 57.74 10.25 不夠 56.05 10.02 非常不夠 0 0

相當足夠

>不夠;足 夠>不 夠,勉強 過得去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