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研究結果

Dalam dokumen 第一章緒論 (Halaman 37-61)

本章將分節討論「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分析」、「影響母育信心與母嬰依附之 因素探討」、「產前嬰兒行為訊息教育課程對母育信心之影響」、「產前嬰兒行為訊 息教育課程對母嬰依附之影響」與「小結」,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於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之婦產科門診行收案,收案時間為民國101年

1月至民國101年5月,預計總收案人數為78位,分實驗組及對照組二組,每 組樣本數為39位。本研究於收案期間面臨些許窒礙,加上收案時間之緊迫與限 制,實際徵得40位符合收案條件之研究對象參與本研究且皆完成前測,其中實 驗組及對照組各20位,但在進入研究初期共有8位未順利進入本研究,包括實 驗組3位,對照組5位。分析其原因實驗組3位,其中2位因產程遲滯最後剖腹 生產,另1位因新生兒出生後呼吸窘迫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故不符合本研究之 收案條件而未順利進入本研究;對照組方面有5位,其中3位亦因產程遲滯最後 剖腹生產,另2位最後轉至別家醫院生產而未順利進入本研究,流失率為20%。

因此全程參與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共有32位,其中實驗組17位,對照組15位,

參見圖4-1。

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以頻率、百分比、平均值及標準差呈現;研究對象共 有32位,實驗組17位,對照組15位,其人口學之基本屬性,在產婦方面平均

年齡為30.78歲(SD=3.78),年齡最低為24 歲,最高為41歲,對照組及實驗組

平均年齡各為30.73歲(SD=4.10)及30.71(SD=3.60);教育程度皆於高中職畢業 以上,其中以大學或學院畢業居多有 16 人(50%),對照組及實驗組各 8 人,其 百分比分別為53.3%及47.1%;婚姻狀態方面多為已婚共有31人(96.9%),只有 1人(3.1%)未婚,且隸屬於對照組;整體來說家庭收入方面,以每月5~8萬元居

多有13人(40.6%),就各組分佈狀況,對照組則以每月3~5萬元居多有7人(46.7

%),實驗組為每月5~8萬元居多有9人(52.9%);媽媽教室課程方面,產前有參 與者稍多於無參與者,共有 17 人(53.1%),其中對照組 8 人(53.3%),實驗組 9 人(52.9%);本研究對象皆無孕期合併症及分娩合併症之情況,且皆為第一次生 產及以自然生產方式生產,符合本研究之收條件;在新生兒照護相關訊息方面,

本研究對象皆有涉略,照護相關訊息之來源以閱讀報張、雜誌及書籍居多,次為 婆婆或媽媽教導。有關於新生兒基本人口學屬性,在性別方面以男性居多有 17 人(53.1%),出生週數平均為39.13週(SD=0.94),出生體重平均為3207.59公克

(SD=374.24),出生胎別皆為單胞胎,出生ㄧ分鐘Apgar score平均為7.97分(SD

=0.18),五分鐘Apgar score平均為9.00分(SD=0.00)。新生兒出生狀況經新生 兒專科醫師認定為正常有30人(93.7%),有其他狀況有2人(6.3%),分別於對照 組1人(6.7%)是因輕微暫時性新生兒過促性呼吸,出生後於嬰兒室使用氧氣二小 時後改善;實驗組1人(5.9%)是因低血糖經口服葡萄糖水後改善;新生兒出院後 第 3 天未能與母親同時出院而留院觀察有 12 人(37.5%),其中對照組 5 人(41.7

%),實驗組7人(58.3%),原因主要為黃疸有10人(83.3%),低血糖1人(8.3%) 及呼吸問題1人(8.3%)。哺餵方式以純母奶居多有27人(84.4%),以母奶及牛奶 混合哺餵有5人(15.6%),詳見表4-1。

本研究以 Levene 檢定針對實驗組及對照組基本人口學屬性進行同質性檢

測,發現產婦年齡(F=.95,p>.05)、新生兒出生週數(F=1.78,p>.05)、出生體 重(F=1.14,p>.05)及出生ㄧ分鐘Apgar score(F=4.00,p>.05),二組變異數同 質;以 independent t-test 檢定發現產婦年齡(t=.02,p>.05)、新生兒出生週數(t

=-1.08,p>.05)、出生體重(t=.16,p>.05)及出生ㄧ分鐘Apgar score(t=.94,p

>.05),因此推論二組在產婦年齡、新生兒出生週數、出生體重及出生ㄧ分鐘 Apgar score沒有統計顯著差異。以Fisher’s Exact Test檢測家庭收入(χ2=11.92,

p<.05),因此推論二組在家庭收入類別變項上具有顯著差異;其餘在教育程度(χ2

=.91,p>.05)、婚姻狀況(χ2=1.17,p>.05)、產前參與媽媽教室課程(χ2=.00,p

>.05)、新生兒性別(χ2=.00,p>.05)、新生兒出生情形(χ2=.01,p>.05)、新生 兒留院觀察(χ2=.21,p>.05)、留院觀察原因(χ2=2.28,p>.05)及哺餵方式(χ2

=.11,p>.05)等,二組在基本人口學屬性的類別變項上沒有顯著差異,詳見表 4-1。

表4-1 研究對象基本人口學之比較(N=32)

N=32()

對照組(n=15) 實驗組(n=17)

t p n() Mean±SD n() Mean±SD

<產婦資料>

年齡 30.78±3.78 30.73±4.10 30.71±3.60 .02 .98

教育程度 .91§ .82

高中(職) 8(25.0) 3(20.0) 5(29.4) 專科 5(15.6) 2(13.3) 3(17.6) 大學或學院 16(50.0) 8(53.3) 8(47.1) 研究以上 3(9.4) 2(13.3) 1(5.9)

婚姻狀況 1.17§ .28

未婚 1(3.1) 1(6.7) 0(0)

已婚 31(96.9) 14(93.3) 17(100)

家庭收入 11.92§ .02

3萬元以下 2(6.3) 2(13.3) 0(0) 3~5萬元 8(25.0) 7(46.7) 1(5.9) 5~8萬元 13(40.6) 4(26.7) 9(52.9) 8~10萬元 7(21.9) 1(6.7) 6(35.3) 10萬元以上 2(6.3) 1(6.7) 1(5.9) 孕期合併症

32(100) 15(100) 17(100)

0(0) 0(0) 0(0)

產前參與媽媽教 室課程

.00§ .98

15(46.9) 7(46.7) 8(47.1) 17(53.1) 8(53.3) 9(52.9) 分娩合併症

32(100) 15(100) 17(100)

0(0) 0(0) 0(0)

註: Difference on independent t-test, p>.05

§ Difference on Fisher’s Exact Test, p>.05

* p<.05

表4-1 研究對象基本人口學之比較(N=32)(續)

N=32()

對照組(n=15) 實驗組(n=17)

t p n() Mean±SD n() Mean±SD

<新生兒資料>

性別 .00§ .98

17(53.1) 8(53.3) 9(52.9)

15(46.9) 7(46.7) 8(47.1)

出生週數 39.13±0.94 38.93±0.80 39.29±1.05 -1.08 .29 出生體重

(公克) 3207.59±374.24 3219.33±422.17 3197.24±339.37

.16 .87

出生胎別

單胞胎 32(100) 15(100) 17(100)

雙胞胎 0(0) 0(0) 0(0)

多胞胎 0(0) 0(0) 0(0)

Apgar score

ㄧ分鐘 7.97±0.18 8.00±0.00 7.94±0.24 .94 .36

五分鐘 9.00±0.00 9.00±0.00 9.00±0.00

出生情形 .01§ .93

正常 30((93.7) 14(93.3) 16(94,1)

其他 2(6.3) 1(6.7) 1(5.9)

留院觀察 .21§ .65

20(62.5) 10(66.7) 10(58.8)

12(37.5) 5(33.3) 7(41.2)

留院觀察原因 n=12(37.5) n=5(41.7) n=7(58.3 2.28§ .52

黃疸 10(83.3) 4(80) 6(85.7)

低血糖 1(8.3) 0(0) 1(14.3)

呼吸問題 1(8.3) 1(20) 0(0)

哺餵方式 .11§ .74

母奶 27(84.4) 13(86.7) 14(82.4)

牛奶 0(0) 0(0) 0(0)

混餵 5(15.6) 2(13.3) 3(17.6)

註: Difference on independent t-test, p>.05

§ Difference on Fisher’s Exact Test, p>.05

* p<.05

符合收案條件且完成前測(n=40):

一、母親方面

(一)初產婦。

(二)年齡20歲以上。

(三)分娩方式:自然生產。

(四)妊娠週數37週,無產後合併症(如產後出血、產後感染)。

(四)語言溝通方式:慣用國語或台語之本國籍產婦。

(五)產後執行母嬰同室者。

二、新生兒方面

(一)妊娠週數37週。

(二)出生體重2500公克之單胞胎嬰兒。

(三)第一分鐘及第五分鐘APGAR scores 介於7~10分。

(四)無新生兒合併症或先天性畸型。

(五)新生兒之健康與否是經由新生兒科專科醫師認定。

(六)由嬰兒室出院者。

登 記

對照組(n=20)

產後接受醫院出院前一般常規 衛教

實驗組(n=20)

ㄧ、於生產前二~三週接受本研 究為期二週之介入措施 二、產後接受研究人員一次產後

訪視

三、醫院出院前一般常規衛教

非隨機分配

先收對照組 再收實驗組

追 蹤

分 析

流失個案

產程遲滯剖腹生產(n=3)

轉至別家醫院生產(n=2)

流失個案

產程遲滯剖腹生產(n=2)

新生兒因呼吸窘迫轉入新生 兒加護病房(n=1)

對照組(n=15) 實驗組(n=17)

後测1(n=15)

後测2(n=15)

後测1(n=17)

後测2(n=17)

圖4-1 研究對象參與研究之CONSORT流程

第二節 影響母育信心及母嬰依附之因素探討 一、干擾因素量表之分數分佈與差異情形

本研究使用產後社會支持度量表、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及生產滿意度量表(Mackey Childbirth Satisfaction Rating Scale)量表來控制干擾因素。

首先在產後社會支持度量表方面,共計11題,計分方式由0~3分,分數越 高表示社會支持度越多,施測點為後測 1 於產後第 3 天執行,後測 2 於產後第 14天執行。結果顯示實驗組於後测1及後测2二次測量總分平均分別為27.88(SD

=2.32)與26.82(SD=3.99) ,對照組分別為26.87(SD=3.56)與27.33(SD=2.97),

以independent t-test方式檢定二組於後测1(t=-.97,p>.05)及後测2(t=.41,p>.05) 之得分差異,顯示二組在後测 1 及後测 2 之得分情況無統計顯著差異(參閱表 4-2);因此推論二組在各施測點之產後社會支持度沒有差異。

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方面,共計10題,計分方式由0~3分,其總分30分,

分數越高表示產後憂鬱程度越高,賀(2001)認為產後多以大於9分做為篩檢憂鬱 之分割點,施測點為後測1於產後第3天執行,後測2於產後第14天執行。結 果顯示對照組之產後憂鬱分數由後测1的8.13(SD=3.62)下降至後测2的7.27(SD

=3.73),而實驗組方面則由後测1的8.59(SD=4.36)上升至後测2的10.65(SD

4.77),上升2.06分且總平均分數已超過篩檢憂鬱之分割點。再以independent t-test 方式檢定二組於後测1(t=-.32,p>.05)之得分差異,顯示二組在後测1產後憂鬱 得分情況無統計顯著差異;但在後測2方面(t=-2.21,p<.05),顯示二組在後测 2產後憂鬱得分情況有統計上顯著差異(參閱表4-2);因此推論二組在後測1(產後 第 3 天)的產後憂鬱情形沒有差異,但實驗組在後測2(產後第 14 天)的產後憂鬱 情形明顯高於控制組。

最後在生產滿意度量表方面,共計 34 題,計分方式由 1~5 分,總分介於

34~170 分之間,分數越高代表生產滿意度愈好,施測點於產後第 3 天執行。結

果顯示對照組與實驗組之生產滿意度總分平均分別為 135.13(SD=16.76)與

129.24(SD=17.02),以 independent t-test 方式檢定二組之得分差異(t=.99,p

>.05),顯示二組在生產滿意度之得分情況無統計顯著差異(參閱表4-2);因此推 論二組在生產滿意度方面沒有差異。

表4-2 控制干擾因素量表之分數分佈與差異情形

變 項 對照組(n=15) 實驗組(n=17)

ta p MeaSD tb p MeaSD tb p

產後社會支持度量表

後测1 26.87±3.56 27.88±2.32 -.97 .34

後测2 27.33±2.97 26.82±3.99 .41 .69

後测1 vs 後测2 -.67 .51 1.06 .30

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

後测1 8.13±3.62 8.59±4.36 -.32 .75

後测2 7.27±3.73 10.65±4.77 -2.21 .04*

後测1 vs 後测2 .78 .45 -2.07 .06

生產滿意度量表 135.13±16.76 129.24±17.02 .99 .33 註:a:Independent t-test

b:Paired T test *:p <.05

二、影響母育信心之因素探討

經文獻查證發現,影響母育信心之因素眾多,藉由收案條件控制產婦因素 如:產次、生產方式、高危險妊娠、分娩合併症、母嬰同室及新生兒照護知識之 獲得等干擾因素,以及新生兒因素中之健康狀況干擾因素,最後將研究對象其餘 之人口學變項以及控制干擾因素量表與前測母育信心量表分數進行 independent t-test、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及one way ANOVA檢定。以母育信心量表 前測之測量分數分別與產婦年齡、產後社會支持度量表後测1及後测2、愛丁堡

產後憂鬱量表後测1及後测2、生產滿意度量表、教育程度、婚姻狀態、哺餵方 式、家庭收入、新生兒出生體重及性別等干擾因素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母育 信心量表前测分數與生產滿意度量表(r=.51,p<.001)呈統計上顯著差異;因此 推論母育信心量表前测分數與生產滿意度有相關,且呈正相關(參閱表4-3)。

表4-3 人口學變項及控制干擾因素量表與母育信心量表前測總分之相關性比較

變項 前测分數

r1 p t2 p F3 p 連續變項

產婦因素

年齡 .25 .18

產後社會支持度量表後测1 .17 .37 產後社會支持度量表後测2 .00 1.00 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後测1 -.04 .83 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後测2 -.11 .55 生產滿意度量表 .51 .00**

新生兒因素

出生體重 -.33 .06 類別變項

產婦因素

教育程度 -0.77 .45

婚姻狀態 1.17 .25

哺餵方式 0.07 .95

家庭收入 0.04 .96

新生兒因素 性別

-0.30 .77

註:1 Examin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2 Examined by independent t-test

3 Examined by one way ANOVA

**:p <.001

三、影響母嬰依附之因素探討

經文獻查證發現,影響母嬰依附之因素眾多,藉由收案條件控制產婦因素 如:產次、生產方式、高危險妊娠、分娩合併症、母嬰同室及新生兒照護知識之 獲得等干擾因素,以及新生兒因素中之健康狀況干擾因素,最後將研究對象其餘 之人口學變項及控制干擾因素量表分別與母嬰依附量表前測分數進行

independent t-test、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及one way ANOVA檢定。以母嬰 依附量表前測分數分別與產婦年齡、產後社會支持度量表後测1及後测2、愛丁堡 產後憂鬱量表後测1及後测2、生產滿意度量表、教育程度、婚姻狀態、哺餵方式、

家庭收入、新生兒出生體重及性別等干擾因素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母嬰依附 量表前測分數與生產滿意度量表(r=.43,p<.05)呈統計上顯著差異(參閱表 4-4);因此推論母嬰依附量表前测分數與生產滿意度有相關,且呈正相關。

Dalam dokumen 第一章緒論 (Halaman 37-61)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