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研究討論

本節將依保母背景資料、健康照護自覺幫助程度、嬰幼兒健康照護知能,保 母背景資料與嬰幼兒健康照護知能之相關性,及保母健康照護自覺幫助程度與嬰 幼兒健康照護知能之積差相關等研究結果,輔以相關文獻分別討論。

一、保母背景資料

(一)年齡

在本研究中,保母的年齡特性介於41-60歲,平均年齡50歲,以51-60 歲(43.7%)的年齡層最多。周恬伊(2009)的研究結果,是以41-50歲的年齡 層最多,平均年齡46.9歲。本研究對象在年齡上稍高,參考加入保母系統0-3 年的年資(40.09%),保母年齡趨勢的增加可能原因,為內政部自2008年起開 辦部分托育費用補助(內政部兒童局,2010),原本家庭中幫忙照顧嬰幼兒的祖

67

父母,為符合托育補助請領的資格,在取得證照保母資格後加入保母系統協助家 庭減輕負擔,而形成本研究對象的年齡較之前相關研究調查高。

(二)教育程度與畢業科系

以教育程度而言,保母高中職286位(57.9%)最多、國中124位(25.1

%)次之,第三為大專院校(16.6%)。這與國內學者(王哲源,2006、周恬伊 2009、段慧瑩、黃馨慧,2008、胡倩瑜,2003、高仁華,2005、孫宏佳,2008、

路燕琴,2007)的研究結果相近。

在教育科系上,保母相關科系(8.1%)、非相關科系(48%)、國中(25.1

%)、遺漏值(18.8%)。保母在教育背景以非相關科系居多,這與周恬伊(2009)、

孫宏佳(2008)調查指出,保母大多為高中職非幼保科系畢業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在相關科系上以幼保科居多,共有23位(4%),非相關系則以綜合商科 最多,共有146位(30%),普通科次之,共有25位(5%)(附錄六)。與段慧 瑩、黃馨慧(2008)以全台保母技術士證照者為對象的托育概況調查,證照保母 之專業背景多元,涵蓋醫護照顧、教育、社工、家政、金融及其他,與本研究之 保母背景相似,顯見有志從事保母職業者,皆可透過政府委託開辦的職前核心課 程及參與證照考試。

(三)保母托育年資與社區保母系統年資

以類別變項而言,保母的托育年資以12年以上(35.6%)最多,10-12 年(20.4%)次之,以連續變項而言,最少1年、最多達40年、平均值為約11年。

本研究對象托育年資10 年以上比例為60%,與胡倩瑜(2003)的調查有6成的保 母托育年資達10年以上的結果較為相近。而保母托育年資普遍偏高的原因,可能 與從事保母「可以兼顧家庭」(78.0%)、「對保母工作有興趣」(65.6%)及

「需要此份收入相關」(53.2%)的主要原因相關(段慧瑩、黃馨慧,2008),

保母職場兼顧家庭照顧、工作經濟等多功能特性,對大部分保母具吸引力,使保 母托育年資偏高。

68

保母加入系統年資,以加入0-3年(40.9%)最多4-6年(31.0%)次之。形成 在職保母年齡較其他保母相關研究偏高的可能原因,除了先前的討論托育補助促 使家中祖父母進入到保母系統為可能的因素。保母認為「透過社區保母系統媒和」

(74.2%)、「保母團體或職業工會介紹」(66.8%)是較為有效的媒合管道(段 慧瑩、黃馨慧,2008),以及兒童局全國保母資訊網(兒童局,2010b)在保母 系統的經營及能見度,漸讓家長較能投注信任而由此方式尋求托育資源,促成保 母需加入社區保母系統,較容易經由媒合取得托育工作。

(四)收托幼兒年齡與收托幼兒人數

保母收托幼兒的年齡, 0-3歲高達87%,其中,以1-2歲最多(33%)、

0-1歲(28%)次之。與段慧瑩、黃馨慧(2008)台灣證照保母托育服務概況調

查中,在0-2歲佔62.0%,而本研究對象居住地區為大臺北都會區,雙薪家庭較

多,在學前0-2歲居家托育需求的幼兒也較多。蘇怡之(2000)也認為幼兒托育 需求層面,保母比機構式的照顧為較有利於3歲以下嬰幼兒發展的服務方式,保 母能提供熟悉溫暖的生活環境,以及成為嬰幼兒穩定的依附對象。

在收托幼兒人數,以連續變項而言,保母平均收托約2人,最少0人(待職中)、 最多收托6人;以類別變項而言,保母收托2人(44.7%)最多,1人次之(29.4

%)。與段慧瑩、黃馨慧(2008)、孫宏佳(2008)等研究調查,保母平均收托 約1-2位幼兒的結果相近。

(五)有、無托育幫手與托育幫手人數

無幫手的保母有47.6%、有幫手的52.0%。在連續變項部分,幫手人數 從0人至 4-5人可能原因為保母年齡較大,其伴侶或子女也多退休或已成年,

或是有其他長者同住。因此,保母在嬰幼兒照護工作半數有幫手協助。

(六)有、無曾經參與健康照護研習課程與保母參與相關健康照護研習總時 數

保母參加研習者高達484位(98.0%),未參加8位(1.6%),顯示大部

69

分保母都曾經參加由社區保母系統規劃嬰幼兒健康照護相關研習課程。

保母認為自己參與研習課程時數達16小時以上(60.3%)的人數最多,1-4 小時(16.4%)次之。與加入系統保母在職研習,規定一年需有20小時研習時數 相關。在研習課程的規劃方向及課程內容,由主管機關規定開設有關兒童保護、

衛生保健、發展遲緩兒童篩選與保育、嬰幼兒發展與學習、保母情緒管理、托育 倫理及意外事故的預防與處理等,作為課程安排的範圍及方向(邱華慧,2010)。

在相關健康照護課程為其中1-3項,實際授課安排應未達16小時以上。研究者依 據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全國保母資訊網頁的研習公告,新北市及臺北市辦理 健康照護相關課程次數達28次(詳見P13-P14),研習時數確實較高。

二、保母健康照護自覺幫助程度

(一)保母參與健康照護研習對擔任嬰幼兒托育健康照護工作幫助程度 保母認為「很有幫助」(54.3%);「有幫助」(39.3%),高達93.6%。

參考邱華慧(2010)對保母在職研習各課程的實用滿意度調查,在副食品製作、

疾病照護及危機處理分為實用滿意度的第一名至第三名,與保母普遍認為健康照 護研習對嬰幼兒健康照護工作幫助程度偏高,是可被理解的。

(二)保母證照學科考試(筆試),對嬰幼兒健康照護工作的認識之幫助程 度

保母填答「很有幫助」(47.8%)、「有幫助」(42.3%)。普遍認為「很 有幫助」及「有幫助」,高達90.1%。與台灣證照保母托育概況調查,保母參加 證照考試的主要原因,在「提升保母專業能力」一項比例高達77.4%、「加強照 顧自己孩子的能力」有56%、「增加收托機會」有42.6%、「取得國家證照」有39.1

%及「工作需要」有28.7%(段慧瑩、黃馨慧,2008),亦顯示保母認同證照考 試可以提升個人專業及照顧孩子的能力,並且在工作表現較容易獲得認同。

三、保母之嬰幼兒健康照護知能

以下依生活照護知能、安全照護知能、疾病照護知能,以及綜合知能進行討

70

論。

(一)生活照護知能

嬰幼兒生活照護包含發展檢核、食具消毒、照顧知識、營養知識、預防 注射,相關題項討論如下:

以第一題而言,保母可能因收托經驗較為豐富,對幼兒的成長發展快慢習以 為常,而以經驗取代了照護依據及警覺性,忽略發展遲緩的可能性。這與周怡宏 等人(2001)指出幼兒與成人在情緒及行為上有著很大的不同,主要因為兒童仍 屬於發展中,生理、心理及情緒認知發展均在急速的成長,有些行為或能力在每 一個年齡層在正常或不正常的定義是不同的,故保母可能因此認為幼兒發展較 慢,可能長大後就好了。而傅珮慈(2009)的研究指出,保母表示每年的在職訓 練很少與特殊兒相關的課程,上課內容也大都教導保母如何發現發展遲緩兒,而 不是教導保母收托照顧遲緩兒的方法。此外,需考量在職研習內容在發展檢核課 程的安排及保母的實際理解狀況,才能改善保母發展檢核能力不足的情形。而保 母系統人員的訪視及協力圈小組定期聚會,訪督人員進行早期療育主題的分享及 討論,應可促進保母提出幼兒發展狀況實務的相關問題有利於早期發現,而保母 系統協助持續提供健康照護專業知能支持及後續的關懷協助以幫助療育。王青萍

(2009)指出,社區保母系統小組成員的互動與資訊的互通,讓保母在托育工作 上有加分作用。以及把握發展遲緩兒在3歲之前最佳黃金療育時期,可使兒童的 發展遲緩因早期療育改善(郭逸玲、卓妙如,2004)。

以第3題而言,保母對於嬰幼兒日常生活照護,如沐浴、餵食、副食品的製 作、大小便清潔及如廁訓練、消毒,都必須了解及具備相當的知識技能(于祖英,

2005;周麗婷,2008c),並且確實執行,才能維持嬰幼兒的基本健康與舒適,促

進健康成長發展。此外,以第5、6、7、13題而言,嬰幼兒4 至6 個月消化及吞 嚥能力逐漸成熟,因此是開始添加副食品的最佳時機(于祖英,2005),保母可 能因接收各類營養素資訊及建議,而誤解「蛋白質食物」可以使幼兒身體更為強

71

壯,忽略任何營養素都必須在均衡的原則下攝取,過與不及都會造成嬰幼兒的身 體損傷,與周怡宏等人(2001)提出必須供給嬰幼兒足夠的高品質蛋白質、維生 素及礦物質與能量,以維持生長所需,對開始進食副食品及成人食物的幼兒,應 多予注意進食行為及攝取量,以協助了解是否有某些食物攝取量不足的情形,並 進一步在飲食上均衡營養攝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保母是否對於分辨「大量高 蛋白質」及「高品質蛋白質」,感到困難。此外,嬰幼兒最常見的貧血,主要是 對鐵質的攝取、吸收不良。嬰幼兒4至6個月消化及吞嚥能力逐漸成熟以補充母 奶、牛奶以外的營養以符合成長需求(于祖英,2005)。保母依副食品的製作方 式及經驗來為嬰兒調製食品,但可能對食品本身的營養素內容及對嬰幼兒成長的 知識可能並不清楚。

以第7題而言,水分的攝取可減輕腸道糞便過於堅硬,讓幼兒排便較為容易

(李淑如、周麗婷,2008)保母可能認為牛奶裡也有水分,忽略了牛奶裡的其他 成分對便秘情況的影響。另外,蜂蜜因含有肉毒桿菌孢子的疑慮,一歲以內的嬰 兒抵抗力不足容易致病不適合餵食(于祖英,2005)。以及在幼兒運動後,經由 流汗排出的水分,需補充適當水分以維持體內水分平衡,避免嬰幼兒脫水(周怡 宏等人,2001)。因運動飲料含糖易導致營養不均及肥胖,水分給予以開水為主

(周麗婷,2008c)。電視上與運動飲料相關的廣告片段有流汗後可飲用運動飲料 補充流失電解質及水分(youtube ,2010),保母將廣告話語視為真正水分攝取 知能,因而使用了未盡適合的知識,而不自知。

第8題為餵奶後採取合宜的姿勢在於預防及減少新生兒溢奶情形,除可讓嬰 幼兒較感舒適,也可減少嗆到的危險性。保母對本項知能表現約五成多正確答 題,可能因本題屬於學理知識性的題目,有部分保母記得預防溢奶知能,而另一 部份保母可能在嬰幼兒餵食後,並未特別留意及協助嬰幼兒的姿勢,或者嬰幼兒 溢奶時再進行照護,而有高達231位(46.8%)的保母並不清楚餵食後採行右側 臥抬高床頭,是可預防溢奶減少嬰幼兒嗆到的情形。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