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針對研究問題,依問卷與研究設計中測試所得的各項資訊進行統計分 析。全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受試者資料分析,第二節為低頻振動訓練對心肺耐 力與下肢肌耐力之影響,第三節為低頻振動訓練對腳跟骨質密度與靜態平衡之影 響,第四節為低頻振動訓練對體脂率與體脂重之影響,第五節為低頻振動訓練對 生活品質之影響。
第一節 受試者資料分析
本研究收案來源為30位北投社區之更年期女性,以年齡與前測值中的體脂 率、下肢肌耐力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研究進行中實驗組有兩位受試者無法配合 低頻振動訓練時間,而對照組有三位受試者無法配合後測時間而退出研究,總計 受試者共25位(實驗組13人占總比例52%,對照組12人占總比例48%)。分析
結果如表4-1、4-2。
表4-1受試者基本資料 項目
實驗組(n=13) 對照組(n=12)
Mean SD Mean SD
年齡(歲) 56 4 56 4
體重(kg) 56 9 59 7
體脂率(%) 下肢肌耐力(下)
32 32
7 7
34 34
5 5 MeanSD, *P< .05表示顯著差異
表4-2全體樣本背景資料描述及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差異分析表 變相名稱
總人數 實驗組 對照組
N(%) N(%) N(%) P值
人數 25(100) 13(52) 12(48)
年齡層
47-55歲 16(64) 8(62) 8(67) .859
56-64歲 9(36) 5(38) 4(33)
*P< .05表示顯著性差異
各項分布情形可發現,實驗組分佈在47-55歲的受試者比例,8人(62%)高於
56-64歲實驗組5人(38%),對照組分佈在47-55歲的女性8人(67%)高於56-64
歲對照組4人(33%)。
第二節 低頻振動訓練對心肺耐力與下肢肌耐力之影響
本研究以三分鐘登階測量結果代表心肺耐力指數,結果發現實驗組與對照 組,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用,達顯著差異(P= .022),組別因子未達顯著差異 (P> .05),時間因子,達顯著差異(P= .016)。實驗組介入前後達顯著差異(P= .004),
對照組則無差異(P= .911)。如表4-3所示。
表4-3低頻振動訓練對心肺耐力之描述性統計
項目 實驗組(n=13) 對照組(n=12) F P 實驗前 實驗後 實驗前 實驗後
心肺耐力指數 535 575* 6014 6013 1.456 .240
MeanSD, *P< .05表示介入訓練前、後有顯著差異
以三十秒起立坐下所得次數之依據來評估下肢肌耐力,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 用,達顯著差異(P= .000)。組別因子(P= .000)和時間因子(P= .000),均達顯著差
異(P< .05),如表4-4所示。因此,比較兩組的變化率,則實驗組在振動訓練後,
下肢肌耐力明顯高於對照組(P< .05),如圖4-1。
表4-4振動訓練對下肢肌耐力之描述性統計
項目 實驗組(n=13) 對照組(n=12) F P 實驗前 實驗後 實驗前 實驗後
下肢肌耐力(次) 286 482* 267 3310* 6.819 .016#
MeanSD, *P< .05表示介入訓練前、後有顯著差異;#P< .05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
有顯著差異
圖4-1振動訓練對下肢肌耐力兩組變化百分比
註:#P< .05表示與對照組顯著差異;變化率:(後測下肢肌耐力-前測下肢肌耐力)/
前測下肢肌耐力×100%
第三節 低頻振動訓練對腳跟骨質密度與靜態平衡之影響
本研究以超音波腳骨 密 度 儀 測量右腳跟骨密度T值,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 用,未達顯著差異(P= .799),而組別因子和時間因子,均未達顯著差異(P> .05)
如表4-5;在靜態平衡數據的三十秒閉眼單腳站立檢測中,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
用,未達顯著差異(P= .535)。組間因子和時間因子,均未達顯著差異(P> .05)如表 4-5。
表4-5低頻振動訓練對腳跟骨密度與靜態平衡之描述性統計
項目 實驗組(n=13) 對照組(n=12) F P 實驗前 實驗後 實驗前 實驗後
腳跟骨密度(g/cm2) -.151.3 .232.4 .581.24 .831.4 1.205 .284 靜態平衡(秒) 1722 2022 1114 1315 .702 .411 MeanSD, *P< .05表示顯著差異
第四節 低頻振動訓練對體脂率與體脂重之影響
在身體組成的體脂率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體脂率,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 用(P= .961)未達顯著差異,組間因子和時間因子,均未達顯著差異(P> .05);而體 脂重部分,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用(P= .961)未達顯著差異(P> .05),組間因子和時 間因子,均未達顯著差異(P> .05)如表4-6。
表4-6低頻振動訓練對身體組成之描述性統計
項目 實驗組(n=13) 對照組(n=12) F P 實驗前 實驗後 實驗前 實驗後
體脂率(%) 327 326 345 345 1.071 .312 體脂重(g) 196 186 204 205 1.000 .328 MeanSD, *P< .05表示顯著性差異
第五節 低頻振動訓練對生活品質之影響
在生活品質方面,以SF-36v2生活品問卷包含身體生理功能(PF)、生理角色 受限(RP)、情緒角色受限(RE)、社交功能(SF)、身體疼痛(BP)、活力 (VT)、心理 健康(MH)、一般健康狀況(GH)共七個項目。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各項目,時 間與組別的交互作用(P> .05)未達顯著差異,組間因子和時間因子,均未達顯著 差異(P> .05),如表4-7。
表4-7低頻振動訓練對生活品質之描述性統計
實驗組(n=13) 對照組(n=12)
F P
項目 實驗前 實驗後 實驗前 實驗後
PF(分) 8113 8513 7122 7817 1.379 .252
RP(分) 7518 7720 6828 7129 .513 .481
RE(分) 7522 7815 7122 7420 .001 .970
SF(分) 8415 8813 7922 7920 .865 .362
BP(分) 7416 8414 8019 8217 .020 .889
VT(分) 7120 6820 6120 5815 1.643 .213
MH(分) 6918 7020 6618 6315 .757 .393
GH(分) 6321 7119 6124 6022 .458 .505
MeanSD, *P< .05表示顯著性差異
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角色受限(role-physical; RP),情緒角色受限 (role-emotional; RE),社交功能(social function; SF),身體疼痛(bodily pain; BP),
活力(vitality; VT),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MH),一般健康狀況(general health;
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