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統計分析
單位,直到受試者感覺比舒適音量大聲一些則握拳,示意停止音量調整。接下來請受 試者以拇指朝下手式調降刺激音量,調整單位同樣為5dB,直到受試者感覺比舒適音 量小聲一些,則握拳示意停止。最後,請受試者以拇指朝上方式調升音量至長時間聆 聽覺得聽的清楚且舒適的音量即MCL,此時聽力師以2dB為調整單位。受試者握拳 示意決定後,聽力師記錄MCL數值。
接下來量測BNL。聽力師指示受試者在刺激音(男性語音)固定的情況下,需
要調整的是加入的背景噪音(background noise)。刺激音以MCL播放,然後加入30dB HL雜沓音為背景噪音。聽力師以5dB為調整單位,首先請受試者拇指朝上增加背景 噪音量直到聽不見刺激音,則握拳停止。接下來請受試者拇指朝下調降背景噪音量直 到可清楚聽見刺激音為止。最後聽力師以2dB為調整單位,請受試者拇指朝上增加 音量,至聽得清楚語音廣播同時又能夠接受的最大噪音量。受試者示意決定後,聽力 師記錄BNL數值。
第四章 結果
第一節 受試者資料分析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
參與本研究並完成六個月TRT療程之所有實驗組受試者資料,如附錄七。在對
照組部分,則比對實驗組之年齡、性別,另收集20名有耳鳴但未接受TRT之個案測 量其ANL數值,如附錄八。
本研究實驗組共收集23名,其中有4名受試者因未能全程參與六個月之治療而 不納入研究資料中。4名受試者中有3人因工作忙碌而無法全程參與治療,另1名受 試者退出之原因為住家搬遷,而不方便定期回院接受追蹤治療。故實驗組人數總計 19名,男性12名,女性7名,平均年齡51.17歲(範圍自29.65歲至64.94歲),耳 鳴位置於左耳有5位,右耳有2位,於雙耳有 12位。對照組人數總計20名,平均年
齡50.59歲(範圍自32.15歲至62.38歲),耳鳴位置於左耳有4位,右耳有2位,
於雙耳有14位。卡方檢定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男女人數比例無顯著差異(χ2=0.268, p=0.605),兩組在年齡方面兩組亦無顯著差異(Mann-Whitney U=184.00, Wilcoxon
W=394.00, p=0.879)。在ANL部份,實驗組平均為0.32dB(標準差為4.58,範圍自
-10dB至6dB),對照組平均為3.1dB(標準差為6.59,範圍自-6dB至18dB),兩組
ANL數值未達統計顯著差異(Z=-0.752, p=0.452)。
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平均純音聽力閾值,結果除右耳8000Hz閾值達顯著差 異外,其他頻率結果均無顯著,如圖4-1。此結果與Nabelek等人(2006)的研究一
左耳純音聽閾曲線
0 10 20 30 40 50 60 70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Hz
dB HL
對照組 實驗組
右耳純音聽閾曲線
0 10 20 30 40 50 60 70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Hz
dB HL
對照組 實驗組
* p<0.05
+1 S.D.
+1 S.D.
圖4-1 實驗組(n=19)與對照組(n=20)雙耳平均純音聽閾曲線
致,該研究指出,聽力損失程度與ANL不具相關性。雖本研究之實驗組與對照組,
右耳純音聽力閾值於8000Hz之差異達顯著,但兩組的ANL數值無顯著差異。
(二)居家聲音治療時間
實驗組受試者在聲音治療第三個月時,每人每日平均使用時間為131.68分鐘(標
準差60.63分鐘,範圍40~360分鐘),計有14名(74%)受試者達到每日使用兩小
時之標準。聲音治療第六個月時每人每日平均使用時間為114.05分鐘(標準差69.15 分鐘,範圍40~360分鐘),計有10名(53%)受試者達到標準,詳見圖4-2。經由 諮商可知受試者無法達到使用時間的原因主要為:工作或居家環境背景噪音增加使治 療音被完全遮蔽,或工作時間增加影響居家使用時間。
0 100 200 300 4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受試者編號 分鐘
第三個月 第六個月
*
說明:*120分鐘
圖4-2 實驗組受試者平均每日聲音治療時間
第二節 TRT前後耳鳴及ANL變化之資料分析
本研究之實驗組受試者於TRT療程中共安排三次資料收集點,時間分別為治療
前(t0),治療第三個月(t3)以及治療第六個月(t6)。不同資料收集點之各項測驗 結果分析如下。
(一)耳鳴障礙程度評量
本研究以耳鳴障礙量表(THI)做為主觀評估耳鳴變化之工具。TRT治療前受試
者THI總分(THI-total)平均為45.26分(標準差18.66分,範圍24至96分),第 三個月THI總分平均為20.21分(標準差13.63分,範圍4至54分),第六個月THI 總分平均為16.741分(標準差11.59分,範圍4至46分)。治療前THI總分數值分 布直方圖如圖4-3。THI總分以及所有子量表,即功能子量表(THI-F)、情緒子量表
(THI-E)及災厄子量表(THI-C)分數在三次資料收集點之敘述性統計量如表4-1。
THI score
圖4-3 治療前THI總分數值分布直方圖
人 數
表4-1 THI總分及各子量表得分敘述性統計量
THI-total THI-F THI-E THI-C
資料
收集點 平均值 標準差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範圍 t0 45.26 18.66 24-96 18.21 9.57 4-40 14.53 8.64 6-36 12.53 3.94 6-20 t3 20.21 13.63 4-54 8.53 5.88 2-22 5.68 6.26 0-22 6.00 3.33 0-14 t6 16.74 11.59 4-46 7.37 6.08 0-22 3.79 3.99 0-10 4.84 4.02 0-14
說明1、THI-total=THI總量表,THI-F=功能子量表,THI-E=情緒子量表,THI-C=災厄子量表
說明2、資料收集點t0=治療前,t3=治療三個月,t6=治療六個月
以Friedman檢定比較三次資料收集點之THI總分差異,呈現有顯著差異
(χ2=26.526, df=2, p<0.000)。進一步以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進行事後檢定,結 果指出t0與t3(Z= -3.789, p=0.000),以及t0與t6之分數變化(Z= -3.828, p=0.000)
有顯著差異,t3與t6則無顯著差異(Z= -1.394, p=0.163)。THI各子量表治療前後分 數差異檢定呈現相似結果。Friedman檢定比較三次資料收集點之THI-F、THI-E及 THI-C分數,結果呈現有顯著差異(THI-F: χ2=26.732, df=2, p<0.000; THI-E: χ2=28.800, df=2, p<0.000; THI-C: χ2=28.328, df=2, p<0.000)。事後檢定顯示各子量表於t0與 t3
(THI-F: Z= -3.699, p=0.000; THI-E: Z= -3.770, p=0.000; THI-C: Z= -3.757, p=0.000),
及t0與t6之分數(THI-F: Z= -3.730, p=0.000; THI-E: Z= -3.832, p=0.000;
THI-C: Z= -3.740, p=0.000)有顯著差異,t3與t6則無顯著差異(THI-F: Z= -1.152, p=0.249; THI-E: Z= -1.779, p=0.075; THI-C: Z= -1.440, p=0.150),如表4-2。
表4-2 THI總分及各子量表於治療前後之差異情形
t0-t3 t3-t6 t0-t6
量表 Z p Z p Z p THI-total -3.789 0.000 -1.384 0.163 -3.828 0.000 THI-F -3.699 0.000 -1.152 0.249 -3.730 0.000 THI-E -3.770 0.000 -1.779 0.075 -3.832 0.000 THI-C -3.757 0.000 -1.440 0.150 -3.740 0.000
(二)可接受噪音值
實驗組受試者TRT治療前、治療三個月及治療六個月之最舒適音量(MCL)、
背景噪音量上限(BNL)及可接受噪音值(ANL)之敘述性統計量,及數值分佈直方 圖如表4-3、圖4-4。
表4-3 MCL、BNL及ANL敘述性統計量
MCL BNL ANL
資料 收集點
平均值
(dB HL)
標準差
(dB)
範圍
(dB HL)
平均值
(dB HL)
標準差
(dB)
範圍
(dB HL)
平均值
(dB)
標準差
(dB)
範圍
(dB)
t0 45.47 5.24 32-52 45.16 6.37 34-56 0.32 4.58 -10-6 t3 47.47 6.39 34-58 45.58 6.85 34-60 1.89 4.88 -6-10 t6 48.63 5.04 40-58 45.26 5.26 32-54 3.16 4.07 -2-14
MCL(dB HL)
人
數 人
數
BNL(dB HL)
ANL(dB)
人 數
圖4-4 治療前最舒適音量(MCL)、背景噪音量上限(BNL)
與可接受噪音(ANL)數值分布直方圖
本研究目的之一,為探討TRT療程前後ANL數值變化是否具有顯著差異。以
Friedman檢定進行三次資料收集點ANL、MCL及BNL數值之差異性檢定,結果呈
現沒有顯著差異(ANL:χ2=2.638, df=2, p<0.267; MCL:χ2=5.171, df=2, p=0.075; BNL:
χ2=0.583, df=2, p=0.747)。以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進行事後檢定,顯示治療前與
治療三個月(t0-t3)、治療三個月與治療六個月(t3-t6),以及治療前與治療六個月(t0-t6) 之ANL均無顯著差異(ANLt0-t3:Z= -1.265, p=0.206; ANL t3-t6: Z=-0.596, p=0.551; ANL t0-t6: Z= -1.430, p=0.153)。MCL及BNL方面也呈現類似結果,即治療前後無顯著差 異(MCLt0-t3:Z= -0.986, p=0.324; MCLt3-t6: Z=-0.573, p=0.566; MCL t0-t6:Z= -1.931, p=0.053. BNLt0-t3:Z= -0.353, p=0.762; BNL t3-t6: Z=-0.131, p=0.896; BNL t0-t6:Z= -0.363,
p=0.716)。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結果如表4-4。
表4-4 治療前後MCL、 BNL及ANL數值差異情形
t0-t3 t3-t6 t0-t6
測驗 Z p Z p Z p
MCL -0.986 0.324 -0.573 0.566 -1.931 0.053
BNL -0.353 0.762 -0.131 0.896 -0.363 0.716
ANL -1.265 0.206 -0.596 0.551 -1.430 0.153
說明: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結果
(三)耳鳴障礙程度變化與可接受噪音值變化之關係
本研究之另一目的,在探討TRT治療前後,耳鳴障礙程度總分變化量(ΔTHI)
與可接受噪音差值變化量(ΔANL)兩者間之相關。各變項變化量計算方法為:治療 第六個月測量值減去治療前測量值,所得之差值。.
1、THI總分變化量與ANL、MCL及BNL變化量
依上述計算結果,受試者接受TRT前後之ΔTHI平均為-28.53分(標準差為
17.15,範圍自-70至-4分)。在ANL及相關變項部份,ΔMCL平均為3.16分(標
準差為6.12,範圍自-10至10分),ΔBNL平均為0.11分(標準差為9.18,範圍自
-22至14分)。ΔANL平均為2.84分(標準差為7.46,範圍自-6至20分)。
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顯示,ΔTHI與ΔMCL無顯著相關(r=-0.216, p=0.374),
ΔTHI與ΔBNL兩者為顯著負相關(r=-0.532, p=0.019),ΔTHI與ΔANL結果呈現 兩者具正相關趨勢,但不具統計顯著性(r=0.434, p=0.063),如表4-5。ΔTHI與 ΔANL以及ΔBNL之線性迴歸圖如圖4-5,及圖4-6。
r p
ΔMCL - 0.216 0.374
ΔTHI ΔBNL - 0.532 0.019
ΔANL 0.434 0.063
表4-5 MCL、BNL變化量與THI總分變化量之相關分析結果
圖4-6 ANL變化量與BNL變化量之線性迴歸圖 ΔANL (dB)
ΔTHI (score)
圖 4-5 TRT前後THI總分變化量與ANL變化量之線性迴歸圖
(dB)
(score)
2、THI子量表變化量與ANL、MCL及BNL變化量
以下進一步分析THI各子量表分數於六個月治療前後之變化量,與ANL、MCL
及BNL變化量之相關。功能子量表(THI-F)、情緒子量表(THI-E)及災厄子量表
(THI-C)分數變化量分別以ΔF、ΔE與ΔC表示。
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結果顯示,ΔF與ΔMCL無相關(r=-0.339, p>0.05),ΔF
分別與ΔANL(r=0.512, p<0.05)及ΔBNL(r=-0.670, p<0.01)具顯著相關性。ΔE 與ΔMCL(r=-0.107, p>0.05)、ΔBNL(r=-0.279, p>0.05)及ΔANL(r=0.224, p>0.05)
之間均無顯著相關性。ΔC與ΔMCL(r=-0.160, p>0.05)、ΔBNL(r=-0.298, p>0.05)
及ΔANL(r=0.184, p>0.05)之間亦無顯著相關。相關分析結果如表4-6,ΔF與Δ ANL以及ΔBNL之線性迴歸圖如圖4-7、圖4-8。
表4-6 THI子量表分數變化量與MCL、BNL及
ANL數值變化量之皮爾森相關係數
ΔMCL ΔBNL ΔANL
ΔF -0.339 -0.670** 0.512*
ΔE -0.107 -0.279 0.224
ΔC -0.160 -0.298 0.184
說明:皮爾森積差相關 **p<0.01, *p<0.05
圖4-7 THI功能子量表分數變化量(ΔF)與ANL變化量 (ΔANL)之線性迴歸圖
ΔANL (dB)
ΔF (score)
圖4-8 THI功能子量表分數變化量(ΔF)與BNL變化
量(ΔBNL)之線性迴歸圖
(dB)
(score)
(dB)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耳鳴減敏治療對於耳鳴障礙程度之影響
本研究顯示在六個月TRT療程後,實驗組受試者之耳鳴障礙量表得分可見顯著
下降(Z=-3.828, p=.000),顯示受試者對耳鳴的適應及接受度經由TRT而改善。在 治療期間,第三個月之THI總分和治療前比較已達顯著差異,第三個月至六個月之 THI分數雖有下降,但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性。其他相關研究也顯示相似的治療成效趨 勢,Mazurek等人(2006)在其研究指出TRT治療進行至第三個月時,患者的困擾度顯 著減少。在Herraiz等人(2007)認為,TRT療程在第一年尤其是前六個月,THI分數 的減少最為顯著,而療程於一年後至第十八個月,THI分數即無顯著差異。雖然許多 研究支持十二個月以上的TRT療程有助於治療效果的維持,但過長的治療時程往往 也是耳鳴患者拒絕TRT,或是無法完成全程治療的主要原因之一(Herraiz et al, 2007)。
此外本研究也顯示,治療前THI分數越高之受試者,在六個月治療後的分數下
降量越多(r=-0.794, p=0.000),如圖5-1。換言之,受試者接受TRT前耳鳴障礙程 度越嚴重者,治療對於耳鳴產生之症狀的緩解效果越理想。此結果Herraiz等人(2007) 研究結果一致。
圖5-1 治療前THI分數與治療前後THI變化量之線性迴歸圖
r=-0.794, p=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