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在現行推廣母乳哺餵政策下,新生兒中重度病房護理人員配合母親哺餵母乳 之意願,依據高危險新生兒哺餵需求,主動提供其母親参與母乳哺餵機會,讓母 親不受新生兒中重度病房探訪時間限制,予以高危險新生兒多次的親餵,也在親 餵母乳過程適時提供其支持與協助。本研究在如此的環境條件下,進行收案,結 果發現新生兒中重度病房之高危險新生兒於嬰兒吸吮能力在不同時間點是有所 改變,且對母親自覺親餵母乳之滿意度也有程度不一的影響。而高危險新生兒之 母親的母乳哺餵態度受到產前哺餵計畫及產前教育影響,在不同時間點的母乳哺 餵態度也有所不同。例外的是,住院天數未必對高危險新生兒及其母親之親子依 附帶來負向影響,當母親有計劃選擇持續母乳哺餵或護理人員提供母乳哺餵協助 情況下,反而有較高的親子依附程度。以下分別針對高危險新生兒與母親基本屬 性之關係、高危險新生兒基本屬性與不同時間點嬰兒吸吮能力評估之關係、高危 險母親基本屬性與不同時間點母乳哺餵態度之關係、高危險新生兒及其母親基本 屬性與不同時間點親子依附之關係、高危險新生兒出生一個月哺餵型態與預測因 子之關係等部分進行討論。

第一節 高危險新生兒與母親的基本屬性之關係

在高危險新生兒部分,本研究顯示高危險新生兒住院天數範圍,介於 3-14 天,以 4-7 天(63 位,54.8%)居多,佔 54.8%,與 Craighead & Elswick(2014)

之研究對象 37-38 週高危險新生兒平均住院天數相仿。另外,此研究中有 45 位

(39.1%)高危險新生兒得以在產後 3-8 小時內接受母親第一次親餵母乳,僅有 5 位(4.3%)高危險新生兒得以在產後 2 小時內接受母親第一次親餵母乳,顯示 對高危險新生兒及其母親來說,是難以達到儘早哺餵母乳之目的。Craighead &

Elswick(2014)指出 37-38 週高危險新生兒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後,難以儘早

接受母乳哺餵,可能與高危險新生兒本身健康因素,而無法接受立即餵食有關,

與本研究結果情況ㄧ樣。

此研究顯示母親年齡越大、教育程度越高、產前哺餵計劃選擇純母乳哺餵者 越少、第一次親餵母乳時間也越晚,可能與收案對象中,有些高危險新生兒的母 親是高齡產婦,也有些是高危險妊娠導致接受剖腹產或無法執行親子同室有關。

再者,高危險性新生兒住院期間,臨床護理人員依據母親意願,提供親餵母乳機 會與協助,此研究發現其母親参與母乳哺餵的頻率,每天平均有二次親餵及二次 擠乳,且高危險新生兒住院天數越長,母親有較多的擠乳次數,而親餵次數相對 減少,可能與母親比高危險新生兒更早出院,無法持續親餵母乳有關。

第二節 高危險新生兒基本屬性與不同時間嬰兒吸吮評估之關係

在本研究中,研究對象包括早產兒及足月兒,發現不到四成高危險新生兒的 母親,於第一次親餵母乳時自覺高危險新生兒是具有有效吸吮的能力,且對於該 次母乳哺餵之滿意度是較低的,顯示至少有一半的母親感受到在母乳哺餵上的挫 折或困難。此與 McDonald, et. al.(2013)之研究結果相近,其指出 34-36 週 出生早產兒之母親會歷經較多的母乳哺餵困難,約有 50%母親得以在第一次親餵 時完成誘發新生兒含乳、持續吸吮乳房,刺激乳汁分泌,新生兒獲得足夠的乳汁。

所以,不論早產與否的高危險新生兒皆有同樣的結果。於臨床上,發現有些母親 在進入新生兒中重度病房親餵母乳前,透過每天數次擠乳,乳頭刺激,順利分泌 乳汁。在母親大量乳汁分泌後,遇到高危險新生兒有吸吮-吞嚥-呼吸動作不協調 時,其母親在親餵母乳過程中產生噴乳反射,造成過多乳汁流入高危險新生兒口 腔時,高危險新生兒會有自行停止吸吮,放開乳頭,張開嘴,有乳汁從口腔流出,

易哭泣,需要安撫。於本研究結果顯示母親擠乳次數,對高危險新生兒吸吮能力 會帶來低程度的負向影響,如口腔感覺不佳,可能與母體乳汁流速(Moral, et.

al., 2010)有關。

44

本研究有一不同的發現,在於高危險新生兒的吸吮能力變化並非隨時間直線 成長;例如,與親餵第一天(95% CI: 8.42〜9.15)相較,在親餵第二天及第三 天母親自覺嬰兒吸吮能力評估得分是有下降趨勢,95%信賴區間分別為 8.08〜

8.89、8.24〜8.93,與母親自覺新生兒具有效吸吮能力者下降、無法誘發吸吮者 增加有關,如此的吸吮能力趨勢變化可能與新生兒本身疾病因素(Ramsay, et.

al., 2002; Walker, 2008)及母親因素(Brownell, Howard, Lawrence, & Dozier, 2012;Henderson, Hartmann, Newnham, Simmer, 2008)有關。此外,本研究指 出高危險新生兒吸吮能力的改變與接受親餵次數多寡無關,可能與親餵母乳並非 高危險新生兒接受母乳哺餵之主要方式有關。本研究結果與文獻所提到新生兒吸 吮能力可能對新生兒接受親餵次數帶來影響(Cleaveland, 2010;Moral, et. al., 2010)是不一致的。

本研究收案對象中有 33.9-53.9%高危險新生兒之母親可在嬰兒安靜清醒階 段予以親餵母乳,其中至少有 50%母親自覺高危險新生兒具有中度有效吸吮能 力;在護理人員協助下,對於無法誘發吸吮之高危險新生兒可下降至 2.6%。由 此可知,高危險新生兒入住新生兒中重度病房後,產生不可避免的母嬰分離及較 長的住院天數,有些護理人員仍可於高危險新生兒警醒階段,提供機會,讓母親 依其意願参與親餵母乳。

不僅如此,此研究發現母親自覺出院當天相較於入院當天高危險新生兒吸吮 能力是有改善的,且母親出院當天對母乳哺餵滿意度也是增加的,顯示隨著嬰兒 吸吮能力及時間不同,母親對母乳哺餵想法與感受也有所改變。但是,本研究結 果無法佐證文獻所提到新生兒第一次吸吮乳房經驗對母親擠乳意願產生影響

(Brandon, et. al., 2011; Wheeler, Chapman, Johnson, & Langdon, 2000)。

第三節 高危險新生兒母親基本屬性與不同時間母乳哺餵態度之關係

本研究顯示高危險新生兒母親之母乳哺餵態度,產前哺餵計劃選擇純母乳哺

餵或曾接受產前教育者,於出生一個月母乳哺餵態度有較高得分,具有正向意 義。此研究結果不僅與 Chien, Tai,& Lee (2007)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而且也 佐證文獻所提到的母乳哺餵態度與母親產前所接受的母乳哺餵相關訊息有關

(Motee, Ramasawmy, Pugo-Gunsam, Jeewon, 2013;Nkala, & Msuya, 2011)。 另外,也可能因高危險新生兒出院後,其母親可依據新生兒需求哺餵母乳,熟悉 哺餵技巧(Brandon, et. al., 2011; Forster, et. al., 2008),強化了母乳 哺餵態度(Bai, Middlestadt, Peng, Fly, 2009; Nkala, & Msuya, 2011)。

第四節 高危險新生兒及其母親基本屬性與不同時間親子依附之關係

此研究顯示親餵母乳次數對高危險新生兒及其母親之入院當天、出院當天、

出生ㄧ個月等不同時間點親子依附程度無顯著影響,相較於文獻所指出健康足月 兒母親於產後第一週會因親餵母乳次數感到困擾(Both & Frischknecht,2008;

Dewey, et. al., 2003;Hall, McPherson, Meyers, 2002),可能導致親子依 附過程受到干擾,是不相同的。在本研究中,有一不同發現,在於高危險新生兒 住院天數越長,出院時及出生一個月之親子依附程度越高,可能與該研究場所現 行母乳哺餵政策有關。該研究場所於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提供有意願母乳哺餵之母 親,在不受探訪次數與時間限制下,高危險新生兒的母親可透過親餵母乳,與高 危險新生兒有多次近距離接觸機會,讓高危險新生兒及其母親彼此情緒互相影 響,使母親對高危險新生兒產生想法或感覺,有如文獻所提到的新生兒吸吮行為 給與母親感覺及引發情緒,母親自覺感受改變,進而影響親子依附(Both &

Frischknecht,2008;Dewey, et. al., 2003;Hall, McPherson, Meyers, 2002)。

第五節 高危險新生兒出生一個月哺餵型態與預測因子之關係

本研究追蹤参與研究 115 位高危險性新生兒,於出生一個月時,僅有 47%接 受純母乳哺餵,低於健康新生兒一個月純母乳哺餵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46

2012),與 Lee & Gould(2009)及 McDonald, et. al.(2013)之研究結果是相 同的,可能與母親無法儘早哺餵母乳或無法提供足夠的乳汁有關(Craighead &

Elswick, 2014),而 Smith, Durkin, Hinton, Bellinger, Kuhn,(2003)的研 究也有類似情況,指出高危險新生兒之母親透過擠乳方式,維持乳汁分泌,也最 多持續 1-3 個月母乳哺餵,出院後其中僅有 27%接受母親直接親餵母乳。

另外,本研究也顯示高危險性新生兒吸吮能力會隨不同時間有所改變,影響 母親對母乳哺餵過程的滿意度,但高危險新生兒之出院時的吸吮能力無法作為高 危險新生兒接受純母乳哺餵之預測因子。此與 Loke & Chan(2013)提到透過嬰 兒吸吮能力評估量表,能協助母親了解母乳哺餵過程,且可作為健康新生兒出生 6 週大接受純母乳哺餵之預測因子,是不一致的,可能與量表評估內容有關。在 嬰兒吸吮評估量表內容,能夠協助母親觀察新生兒吸吮行為,但無法觀察母親泌 乳情況,易忽略母親本身問題,造成無法及時提供母親解決產後初期的泌乳問 題,進而影響持續純母乳哺餵。

此研究另外一個發現就是產前哺餵計劃選擇純母乳哺餵者,一個月純母乳哺 餵率是高於產前哺餵計劃選擇非純母乳哺餵者,且可作為高危險性新生兒一個月 純母乳哺餵之預測因子,可能產前哺餵計劃選擇純母乳哺餵者已做決策,即使碰 到新生兒短暫分離也可堅持哺餵不會放棄有關。

Dokumen terkait